首先您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您的人

    最近遇到很多事情,感触良多,写给有相似感受的人们。  (一)

  

  

  最近遇到很多事情,感触良多,写给有相似感受的人们。

  (一)

  俺一个朋友上大学开始学钢琴,自己从生活费里挤出钱报了个学习班,虽然一直水平不高,但热情不减,一有空闲就去琴房练,总跟俺说假如钢琴弹得不错,以后就去做个钢琴老师。所以俺一直认为她是把钢琴当成爱好,单纯的享受这个过程。

  昨天她突然很低落,神情沮丧。原来是她想去学校军乐团,面试的时候让现场弹曲子因为生疏弹的不流畅,问她一些乐理基础也不很清楚,被刷了。

  她说这学期开始,学习班人多了,琴房只允许每个人一周练两次,想去校军乐团因为可以有一个随便练琴的地方。但是原本熟悉的曲子练的少就弹不好了,又加上没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所以乐理知识也说不清楚。她觉得自己学的很快,也很热爱钢琴,钢琴老师也说她有天赋,但,还是被一大堆人轻易的超越了。

  她在台上有想哭的冲动,别人小时候就开始练琴,自己家里没条件,大学了自己能学琴了,再努力却还是跟别人差一大截。

  俺安慰她既然把钢琴当成终身的爱好,不一定现在要比谁厉害,只要喜欢就好了。但她坚持要开始自己攒钱买一台电钢琴,俺也再没说什么,因为一些外界因素被别人比下去的确很难受。

  (二)

  前些天在看Bootstrap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个人网站,www点dandyweng点com忽然眼前一亮,不但是因为出色的设计,更因为它的主人是一个17岁的孩子,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一个几乎游历了全中国的旅行家,接受Homeschool教育,英语水平很好,编程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自己折腾这么久的Web,连一个随便玩玩的孩子做的网站也比不上。

  俺叫过实验室其他的几个人过来看,在称赞他的设计和摄影之余,有人说不上学那些基础文化知识怎么办?但人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比很多大学生都要好;有人说不经历学校生活,会不懂沟通,不成熟。但他在社会的经历足够丰富,比同龄人也要成熟很多;还有人说小时候去那么多地方也没啥感受的,1岁去长城和2岁去长城完全不一样。俺说非得有感受才去旅游吗。

  这些为那男孩的辩解,只是想掩饰内心压不住的混着自卑和酸味一个念头,俺想找到一个比他强的点,哪怕一个也好,这样用谁都有长处和短处敷衍过去了。

  他网站最下面一行写着“谢绝一切商业性摄影、设计或Web开发相关工作的邀请,俺从不为他人进行创作,与费用无关,望理解。”

  对俺们这种整天对着电脑,天天码代码,还在为一份稍微工资高点的工作而不停投简历的人来说,是种嘲讽。

  他说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家庭的,俺想这个“普通”至少也是中康吧,可又能怎样,家庭和背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更何况人家的确很优秀。

  (三)

  今天晚上看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帖子,一楼的回答让俺很惊叹,也只有16岁的高中生,除了丰富的阅历,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文字功底,更让俺看到一个精英世界的人和俺们的想法是有多么大差距。虽然最后也说自己在一个很一般的家庭里,可他经历,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物,是俺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俺已经完全没有想比较的意图了。又庆幸自己在搞编程,无论多么屌丝,无论是什么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至少容易入行,自己的努力能起到作用更大一些。

  忽然想到,高中时候跟同学们说将来要从事IT方面的工作,理由是IT是能赚钱的行业里门槛最低的。

  (四)

  大一在ACM待了一阵子,嫌算法看不到实在的东西,大二去学Asp net了。后来遇到同一届坚持下来到大四的,聊起来却颇多对俺的不屑。他一边自嘲俺们这烂学校说出去都丢人,一边用怀疑的语气问俺做那些项目有多少收获。一边因为被超越而懊恼,一边寻找一个自己可超越的对象。

  俺也认了,被超越了就超越了吧。当时的确走了很多弯路,为了给团队赶一个一个项目,疯狂的投入了全部精力(通宵过好多次),好多都是陈旧而粗糙的技术也没多改进就接着去做下一个了,没有时间去认真雕琢一段代码,没去思考本质,重复了很多东西。大三下学期离开团队,意识到这些问题,嘴上又不肯承认,用了一年半的WebForm和ext才丢掉,在自己接的项目里去尝试MVC,EasyUi,EF这些东西。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些本该在大学学好的理论也很薄弱。

  即将找工作面试了,感觉时间不够,天天得回头补基础,又得抓紧手头的项目。

  俺是努力了,很努力的做这件事情,但也被超越了,因为有很多弯路,很多坑,甚至走错方向,费了好大劲,也没多少提高。

  您就得相信并承认,人和人会有差距。

  有些人就是比您强,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媳妇,相貌,身体素质,思想,眼界,甚至道德水平等等等等,全方位,36度,无死角的被完爆,原因有很多,家庭比您好,基因比您好,教育比您好,机遇比您好一大堆,这些都不重要,比您全方位的强已经是事实,就不用再找什么借口了。

  (五)

  高中一个班的同学都大四了,俺们班是县里中考成绩最好的一批人,在教育落后的西部高考情况还算能看的过去。好的有去北大,西交的,不好的在省里的二本,最差的也是个三本,至少都上大学了。俺属于中间那一部分,一个不知名的一本学校。

  从那个小县城里出来的这一批今年基本该找工作的找工作,该考研的考研,该出国的出国,最近陆陆续续都能听到大家关于前途的消息。

  很可能从此人生的路线各有不同,不论是努力不努力,能否抓住机遇,还是做事细节等等各种因素的结果,生活水平层次会慢慢拉开,拉大。俺们的起点差不多,终点可能差很多。

  但自己最后变成最差的那个情况了又如何,已经是一种生活了,不也在过吗?

  (六)

  代码写多了,不会如何表达和总结思想,只是最后把标题补全。

  首先您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您的人,然后您才能肯定自己努力的成果。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首先您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您的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0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1日 上午2:29
下一篇 2020年11月21日 上午3:58

相关推荐

  • 真要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主持人,并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感动中国》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节目,曾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

    2020年11月29日
  • 人人都有梦想,可梦想未必都能实现

          不要认为人生的路程,一直坦荡如砥,有时俺们拐个弯,或是爬上一段陡坡,您会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原来大地竟会有这样的人间仙境。不论眼前是天然的还是人文的,都会让您有一种&l…

    2020年11月6日
  • 当俺们在大谈梦想时,父母在做什么?

      作者:何德恺  1.  前几天大概十点钟的时候,我在写文章。突然收到母后的短信:“儿子,下班了没?冲凉了吗?这段时间忙不忙?我很久没加班呢,每天都是五点半下班,井么办?房租又贵。你一个人在外面要保护好身体。有烦老的事情就上他过去,不要放在心里。好吗?听话!”

    2020年12月15日
  • 俺们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

    2020年11月28日
  • 您有没有试过,做最后那个离开宿舍的人?

      你有没有试过,当你再次打开宿舍的门,发现所有的床铺都是空的,床板上只堆着自己的行李,他们都走了,你以为这只是一次暑假,他们去去就回,可其实不是了,他们走了,去奔前程,那些陪伴着你三年,你曾经烦他他还在背后偷偷骂过的他,却在走了之后留给你一地悲伤。

    2020年11月27日
  • 控制不了体重,何以控制人生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自从开始健身后,就常常跟我分享她健身方面的事情。比如私人教练的费用昂贵。一周她要去健身房三次,每次都累得跟狗一样。还有教练让她做到了很多以前她觉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像扛着30KG杠铃做深蹲之类的。

    2020年11月26日
  • 不抱怨的智慧

          在生活中,俺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体谅自己,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级不公平,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h…

    2020年10月8日
  • 二十出头:您一无所有,却让全世界羡慕

    1、俺们都过着与想象不一样的生活读书的时候,每天骑着脚踏车上学放学,等着中考结束成为高中生,等着高考结束成为大学生,等着考研结束把书一条龙念完,即便目标明确,其实您一直很迷茫;找工…

    2020年11月29日
  • 熬过3厘米,才能收获30厘米

        刷热门微博时,偶然看到一段话觉得很有感触,那段话讲的是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却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因为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已经将根茎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竹子的生长过程其实和人、企业追求成功果实的路途是一样的道理,但现实中能熬过那三厘米煎熬的却寥寥无几,所以人们常说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2020年12月4日
  • 新京报2015新年献词

      《时间未老,理想仍在》    不愿温顺走入那长夜的人们,都要来欢欣地迎接新年。这是2015。一切仍如你所见,时间未老,理想仍在。

    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