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loser才总是抱怨他们已经尽力了

    1  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有个女读者无比羡慕地对我说:“我看着你写了一段时间的公众号,感觉你的人生简直就要开挂了啊,可是我也很努力,却没你这样的机会和运气。”

  

  

  1

  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有个女读者无比羡慕地对俺说:“俺看着您写了一段时间的公众号,感觉您的人生简直就要开挂了啊,可是俺也很努力,却没您这样的机会和运气。”

  另外一个男读者接过话茬:“您总说没有机会,没有运气,可您真的努力了吗?您真的尽力了吗?”

  对方陷入了沉思。

  如果您和俺一样,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平庸下去,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不满的现状,欢迎继续阅读下去。

  2

  第一点,想要成功,需要建立对“成功”的正见。

  很多时候,人们对“成功”这个词,充满了各种狭隘的认知和误解。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俺心中的成功定义,那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要最终您能无限接近您目标的模样,就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点,寻找一个榜样,那个您渴望成为的人,也就是“偶像”;同时,仔细研究他们如何取得的成功,对您会更有启发。

  俺上学那会儿,娱乐业没有这么发达,消息也没有这么灵通,那个时候,俺最崇拜的人就是鲁迅。

  随着了解的逐渐加深,俺渐渐对鲁迅这个人有了全面的认知。

  放到今天的职业生涯里来看,鲁迅无疑是一例职业转型的成功典范。

  3

  鲁迅先生是一位理智现实同时又敢于做梦的人,确切来说,他是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鲁迅最开始的专业是医学,他选择专业的动机,是为了救治很多如他父亲一般的绝症病人,然而当他看到吃瓜群众围观烈士砍头却一脸麻木时,他愤然拿起了笔,发誓要治愈国人的冰冷与麻木。

  鲁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一所师范学院当老师,一年后升为校长;后来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31岁的他受蔡元培邀请,成为教育部公务员,这一干就是14年。

  若不是五四运动,鲁迅先生会沿着自己的职业路线一直走下去,没准能当官。

  五四运动让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所反思,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线,那就是教学与写作。

  192年,鲁迅被蔡元培邀请,去北大授课,他的授课生涯就此展开;38岁开始,他对小说的爱好重新萌芽,四月份,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成功发行,从此名声鹊起,43岁出版小说集《呐喊》,更是稳居时代畅销书榜首。

  再后来,他有创办了自己的文学刊物《语丝》、《萌芽》,玩起了自媒体,两年后,他的自由撰稿收入达到每月5圆(折合如今的人民币5元),至此,彻底实现了经济自由。

  可以说,鲁迅是冲动型规划的成功典范。

  在了解到偶像的成功史之后,俺对自己未来的路,突然就不再那么迷茫了。

  4

  第三点,当很多人开始嘲笑您的梦想,恭喜您,这条路值得尝试。

  还记得有一回,一个朋友告诉俺,当年马云找银行谈合作时,被银行鄙夷,后来马云愤而崛起,推出了支付宝,秒杀银行的业务,银行的日子被这些新兴事物挤兑的越来越难过了。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假如您身边的人十有八九都觉得好,俺劝您不要涉入,因为这可能只是一件“假”的新事物;

  真正的新事物在最开始的阶段就是不被大众所认可的,因为新事物的出现会挑战人们固有的认知模式,很多人为了捍卫旧的认知,毕生都在抗拒新事物。

  抗拒的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他人风生水起,艳羡之余心怀嫉妒却又无能改变自己拧巴尴尬的生存困境乃至危机。

  从俺开始写公众号至今,一路走来,遇到过很多看似高明之人,他们都在告诉您——您这条路不靠谱,不稳定,迟早有一天,您会吃亏的!

  他们越是这样说,俺就越兴奋不已。

  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人这辈子就这短短几十年,您一定见过不少指手画脚的人,那些人后来又如何了呢?

  很多人只是自以为知道了这些道理,却从来不曾真正践行过,所以道理是道理,生活是生活,道理在他们那里,无异于一坨翔。

  谁之过?

  5

  第五点,普天之下,成功没有捷径也没有任何秘密,但很多人就是不信。

  不信的结果,就是当很多机会出现时,您都视而不见。

  自媒体这几年,您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与分析,有人说,微信红利期过了,balalala用一堆视图去证明这个论点,而有的人不吭声,他们依旧勤勉,依旧坚持更新,于是这些年,有些号突然一夜就火了。

  于是又有人开始叨叨了,说怎么会呢?这一定用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手段!

  举个例子好了。

  就算是卖包子吧,您照样会见有人关门,有人生意兴隆。

  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

  您是否集中精力提高包子的品质?您是否潜心钻研包子馅料的新配方?您只是为了赚一把快钱,还是为了做好包子?

  什么样的做事动机,决定了您能走多远;

  您是否能够坚持不懈,注定了您能走多久。

  6

  第六点,永远不要质疑努力的意义。

  曾经看过古典老师的一个比喻,深以为然。

  话说这个世界上有个叫上帝的人,开了一家努力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人存的多,有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人则在很多年后一次性支取。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账,他要标注那些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

  于是每隔几年,上帝就调出金卡客户名单抽一次奖,然后随机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幸运儿。

  每个人都渴望被命运之神抽中大奖,但前提是,您要成为那家努力银行的金卡用户才行。

  所以,尽管每个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请永远不要质疑努力的意义。

  最后,放上俺最喜欢的一段话——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与您共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只有loser才总是抱怨他们已经尽力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48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5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20年9月25日 下午3:01

相关推荐

  • 梦想是个势利眼励志文章

    梦想是个势利眼励志文章   三年前,刚毕业的我在一家IT公司做市场专员。那真的是我人生中非常迷茫的一段时间。那时候,我时常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一站就是半个小时,看眼前行人如织车流如…

    2022年7月13日
  • 顽强比坚强更重要

        人对自己的生活,肯定是要有规划的,但当新的事件发生的时候,你要有能力修改自己的计划。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比较短期的计划,而不是讲你的人生目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变个不停。如果你不能放下已经规划好的生活,就无法迎接那些等待着你的新的生活。

    2020年12月6日
  • 做那条逆流而上的鱼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学校毕业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了。可对于我来说却不是这样。

    2020年11月20日
  • 好好努力,哪里都是您的北京

        1  我在去过北京之前,就已经爱上那座城。  那些从北京车站带回烤鸭、一身体面装束的大人走进我家里,一边喝着酒一边讲着北京的好,离开前也不忘摸着我的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那可是个好城市,有那么——那么——那么高的楼!”

    2020年9月27日
  • 凡是不能杀死您的,最终都会让您更强

          那么多当时您觉得快要要了您的命的事情,那么多您觉得快要撑不过去的境地,都会慢慢的好起来。就算再慢,只要您愿意等,它也愿意成为过去。而那些您暂时不能战胜的,不能克服的,不…

    2020年10月12日
  • 屈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10月15日
  • 励志文章:勇者无惧

    有的时候,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勇敢的标准非常简单。就看他小时候在课堂上是否敢举手,敢永远举手不放下,不管他会不会那道黑板上的题目。 小时候,俺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孩子,经常被大一点的孩子欺…

    2020年9月26日
  • 同样十年,为什么有的成高管,有的依旧只是主管?

      我曾经带过一个下属,出身名校,英语八级,聪明,能干,学习能力强,对很多新事物和新知识保有浓厚的兴趣。我招他入公司的时候,他毕业尚不足一年,已经连续跳过两家公司了。当时,我觉得他可能不会很稳定,但实在是太爱才了,所以就将他留了下来,放在了工程师的位置上。

    2020年12月10日
  • 给明年依然年轻的俺们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俺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万的年…

    2020年11月7日
  • 周鸿祎:只要肯用脑子,就不是简单的重复

    有不少年轻的同事觉得工作重复,琐碎,没意思。但俺觉得重复里存在价值,关键是您能不能用脑子找到。无论勤能补拙,还是熟能生巧,持之以恒,都是重复。没有重复就没有专业化的社会。用脑子去重…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