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以为是重在参与,但总有人在偷偷使劲

    1  涛被大家戏称为“三太子”,因为他拼命挣钱的架势,就像是长了六条胳膊的哪吒。

  

  

  1

  涛被大家戏称为“三太子”,因为他拼命挣钱的架势,就像是长了六条胳膊的哪吒。

  涛比俺大一岁,有着俺羡慕的成熟、冷静和自信。

  但熟悉涛的人都知道,刚上大学时他无比的自卑,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那时候,他爸爸因为吸毒败光了家财,而且还欠了很多债,多到亲朋好友都不敢再和他有往来的地步。为了上大学,涛的妈妈硬着头皮求了娘家人,这才凑齐了学费。在大学里,涛既要保证优异的成绩,以期获得最高的奖学金,还需要兼很多份职,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费。

  那时候的涛,连生病都不敢。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奖学金”、“优秀大学生”等好事接踵而至,他还被学校保送,去美国公费学习了一年。再后来,涛又被教授举荐成了某大公司老总的得力干将。

  您看,人生中那些最凶猛的好运气,最初出现在您面前的时候,往往是一幅穷凶极恶、青面獠牙的模样。它让您觉得全世界都在跟您作对,全人类都在拼命地愚弄您。

  但实际上呢,那或许是惊天逆转的开始。

  俺曾问涛:“很多人都有绝望的时候,他们有的说熬,有的说挺,您呢,您是怎么过来的?”

  他想了一下,平静地说:“俺是盯着结果过来的,比如说奖学金,俺就很看中它的分量,因为它至少可以让俺少做两份兼职;比如说被教授举荐的机会,俺就看中这次机会的意义,因为它可能彻底改变俺的人生。所以俺会比别人更拼命地去争取。当然也有不如人意的时候,但俺的策略是,在尘埃落定之前,奋力一搏。”

  俺又问:“那您是觉得结果比过程重要了?”

  他语气坚定地说:“当然是!您看大家只知道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但谁记得很多前人们做出的贡献?”

  2

  在俺们身边,有多少人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心想“争取第一”,在考试前一星期变成了“努力就好”,最后在考完过后自俺安慰说“重在参与”。

  有多少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胸怀大志,在工作期间默默无闻,最后变成了碌碌无为?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相信同一种论调:“只要过程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这样的人,看似不在意结局、成败,他们总觉得自己输得起。

  可实际上,是他们不作为、不努力,然后自俺催眠,说一切现状都是正常合理的。

  等到青春所剩无几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开始害怕来不及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旦当您人为地降低了结局的重要性,您就会比别人少一分努力,您以为没差多少。可正是这看似不多的区别,会造就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更要命的是,没尽全力的努力,意味着您既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又要对未来提心吊胆,纯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3

  世上只有成功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结局不重要。如果您无法呈现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那么,无论您如何强调过程中多么辛苦、多么努力,都不会有人同情您。

  任何事,唯有把它做完了,才能显示出您做得有多好。

  试想一下:

  如果您是一个设计,您说您为了完成这个策划案,已经一个礼拜没回家,已经48小时没合眼,那么老板会因为您已经很辛苦而放过您吗?

  还是觉得您能力不行而怀疑您呢?

  如果您是一个文字匠,您说您为了一个句子段子而绞尽脑汁,以求让文章以您最满意的样子呈现,这有什么意义呢?

  您觉得煎熬的过程,读者是不会在意的。就像您去买西红柿,您只会在乎它的外观和口味,才不管它是如何栉风沐雨长出来的。

  而且您的挑选和评论会很苛刻,因为您只在乎吃得爽不爽。

  所以说,千万不要相信旁人对您说“结果不重要”这种话,因为您一旦真的搞砸了,批评、嘲讽、蔑视……会源源不断地朝您袭来!

  4

  别人在熬夜学习的时候,您躺在被窝里玩手机。

  俺问您怎么不去看书,因为考研已经迫在眉睫了。

  您用被子捂住脑袋,低沉地回了一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呗,考试不就是重在参与?”

  别人为了找工作,努力准备各种证书,做简历,总结实践成果,您在认真地看连续剧。

  俺问您怎么不出去试试,因为您身边的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您被剧集感动得泪眼模糊,哽咽地回了一句:“这次没赶上,下次再去,面试不就是重在参与?”

  别人加班、吃泡面,工作没完成的时候折腾到一两点,您心安理得地把工作留到第二天,吃得好、睡得好,效率比别人差了不知道多少……

  俺问您怎么不加把劲,因为领导正准备提拔一两个人。

  您专心致志地刷着朋友圈,回了俺一句:“今年选不上,明年再选呗,评优不就是重在参与?”

  一定有人曾经跟您说过这句话,他们志在参与,他们不要求自己付出多少,他们只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以及会发生什么事,他们想当个局内人,但是又不愿投入太多,于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当奇迹的见证者,而不是创造者!

  俺好奇的是,“重在参与”不是那些已经成功了、已经竭尽全力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话吗?什么时候变成了不作为、不努力的借口?

  请醒醒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比赛从来都是强者的游戏,只有弱者才整天把“重在参与”挂在嘴边。

  重在参与的人,大部份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投入一件事。他们是“差不多”先生或“来得及”小姐,总是觉得参与过就好、有经历过就好,他们觉得时间有的是,任何想要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地来到。他们以“分享别人的荣耀”为乐,却忘了自己一无所获。

  这倒也验证了纪伯伦的那句话:“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这种浅薄的欲望还在梦想的葬礼上咧嘴大笑。”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您的要求太低,欲望太浅,或者语气太温顺,所以命运才索性什么都不给您,结果您一无所有。

  人生不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敷衍,而是应该抱着竭尽全力的心态去拼。如果自己喜欢某件事,就百分之百投入,否则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也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只会付出一点点、只会做一半的事,因为这样既无法与别人好好合作,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重在参与的心态会毁了您的热情,还会抹杀您的努力。它让您既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5

  那么您呢?

  有多少人提醒您说“重在参与”?

  您乒乓球比赛没进决赛,他安慰您说“不要紧,重在参与”;

  您辩论赛第一轮就出局了,他对您说“没关系,重在参与”;

  您送去参赛的照片被退回来了,他安慰您说“被退回来的很多,重在参与嘛”……

  也许说“重在参与”的人是在关心您,但也有可能无形中伤害到您。

  因为他没有看见您的渴望、您的努力、您的用心。他忽视了您在这次“参与”里有多少浓烈的渴望。

  6

  前阵子,俺和公司的一个姑娘侃天。她突然对俺说:“俺在这个公司里,没有一点儿存在感。”

  俺问她:“这种想法怎么来的?”

  她说:“上个星期俺请了病假,有三天没来上班,回来之后,大家也没谁问俺一句,好像俺上不上班,也没人知道一样。俺要是离开这里,不到半个月,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确实,她是那种不爱说话、不太漂亮的姑娘,办事马马虎虎,接人待物也是不咸不淡的。

  俺对她说:“存在感不是您每天和大家打了几次照面刷出来的,而在于您的出现有没有价值!大家在微信群里聊聚餐的事宜,您一声不吭地看着,看了半天发了几个表情图像出去,以示自己在看,您让人怎么接您的话,又如何能给您存在感?大家在会议上争相提建议,您闷声坐在一边,听了半天也还是面无表情,然后再跟着大伙鼓鼓掌,以示自己在听,您让别人如何了解您的想法?您在所有能够展现您价值的时候,都给人一种‘重在参与’的姿态,那您说这事怪谁?”

  决定存在感的,从来都不是您那没意义的喧嚣和参与,而是您的能力,您被人需要的实力。

  7

  大多数的失望难过,不是因为您真正丢失了什么,而是感觉自己不被重视。

  为什么别人一张嘴就能得到大家的附和?

  为什么别人发一条朋友圈就能获得满满的赞和满屏的评论?

  即便是无聊的一句“今天喝水塞牙了”,也会被点赞无数?

  而您,即便是期待别人安慰而发的朋友圈,也犹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您困惑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就刷不出存在感,明明自己给别人点了无数的赞,而到自己这里什么都没有?

  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世界:“俺周围的人都怎么啦?他们都不关注俺吗?没人关心俺了吗?是俺哪里不对吗?大家对俺有意见吗?大家不喜欢俺吗?

  不是的,存在感不是您参与了就会有的,它的本质是:您不争,也依然有您的位置。

  因为不被重视而觉得失落、难过、委屈、不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您不值得被高期望,不值得被更认真对待。所以,渴求重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营您自己,而非仅仅是参与。

  如果每次任务您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被动者,一个需要别人指示、动员、催促的人,那么您活该被轻视。

  如果每次聚会您都是被通知、被安排,那么您活该坐在聚会的角落里发霉。

  既然您只是以配角的心态出场,又凭什么想要享受到主角的待遇?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以为是重在参与,但总有人在偷偷使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1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8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0年9月28日 上午10:11

相关推荐

  • 您想要的,别人凭什么给您?

        前段时间,看到知乎上的一条回答,关于“要不要给跟上铺的孕妇换座位”,有个姑娘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

    2020年12月18日
  • 罗志祥:给刺青的友情五年时间

          那天,俺像一只兴奋的小老鼠那样跑回家,从门缝里看见家里应该没人,一溜烟地钻进门。    俺对着浴室的镜子脱下上衣,一转头,看见自己的背,那么美丽…&hel…

    2020年10月14日
  •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品行

      这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个皮包丢在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内不仅有10万美金,还有一份十分机密的市场信息。

    2020年10月26日
  • 正确选择野蛮生长的励志文章

    正确选择野蛮生长的励志文章   世界上有两种人生,第一种叫过日子,95%的人在重复这种人生,每天你不讨生活就得饿死,这是社会的绝大多数。但还有5%的人过的是第二种人生–…

    2022年7月12日
  • 人民日报2017年新年献词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当钟声回响在清朗的夜空,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2020年9月27日
  • 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夜里12点下班站在冷风瑟瑟的街边打车,一辆辆车从眼前嗖嗖飞过,一只手用手机回复着各种人的邮件。想到回到家还有好多邮件要发,还有第二天的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天天在公司吃加班餐然后坐着不…

    2020年11月26日
  • 树挪死,人挪活和穷则思变

          有的朋友说,自己在一个单位,或者部门习惯了,人际关系和工作内容都熟悉,不愿意再调动,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    谁想离乡背井的去走动呢?除非您自己是个不安份的人,不…

    2020年10月7日
  • 平实,行者的力量

        路遥有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去世前在医院的病床上记录了写《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自然也凝聚了这位伟大作家最后的心血。提到这篇随笔,只想说我们也时有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经历,可终究耻于为文,毕竟只是不想起床或者是昨夜的放纵需要补觉。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长期凌晨两点到三点才入睡,有时延伸到四点和五点,天亮之后才睡觉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创作的艰辛与激情相伴,当然也是坚持与享受相随,如果整个过程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自然也谈不到坚持,不过是简单的重复罢了。敬仰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勇往直前的人。还是不得不提到他的那句:“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2020年11月26日
  • 精美励志文章:8%的烦恼

      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

    2020年9月27日
  • 您高估自己吗?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从年初起,把中断了一年多的羽毛球爱好重新拾起,自我感觉水平提高很多。总觉得目前羽毛球俱乐部里面那个能打赢我的老家伙(大我6岁),其实也能打得过他——如果我水平发挥得好的话。当初被打得找不到北,没几分钟就输了,我这个拉吊型的选手碰到老家伙的平抽快打型,感觉身体还没活动开,就莫名其妙输掉了,很是不忿。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