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俺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

    “同哥,你对钱怎么看?”  收到这条信息时,我刚好看完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面刚好有一段关于金钱的阐述。

  

  

  “同哥,您对钱怎么看?”

  收到这条信息时,俺刚好看完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面刚好有一段关于金钱的阐述。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来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这一段话,说清楚了金钱对于人的影响和意义。

  作为一名打工仔,俺一直觉得只有首富们才有资格谈论金钱,而俺只能把金钱当成“钱”。金钱是财富,而钱只是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吴晓波老师这一段话,肯定不是这位同学想问的“您对钱怎么看”的答案。更直接地翻译过来,或许是,“同哥,俺该怎么挣钱”?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俺不知道写这样的主题是否合适,赤裸裸地谈论如何挣钱到底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后来俺想到了自己从童年到3岁之前对于金钱的感受,想到了同学在问这个问题时似曾相识的语气,俺决定跟大家聊一聊那些年俺为挣钱做过的事。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忘得差不多了。

  可那些俺想挣钱的日子,为钱动的每一点儿小心思,化成灰都能排出个先后顺序。

  朋友过生日,找个理由拒绝,不是因为真的有事,而是实在没有钱买一份像样的生日礼物。

  同学聚会,找个理由拒绝,不是真的有事,而是晚上没了公交车拿不出几十块的打车费。

  不敢和朋友一块去超市,AA制还好,曾经有朋友把东西放在俺的篮子里让俺一块结,俺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结完账垫了钱,再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朋友说那才多少钱,下次俺来买。然后接下去一整个星期俺只能吃馒头和泡面。

  也不敢谈恋爱,两个人无论怎么约会都要花钱,而一个人怎么待着都行。

  那时不敢和周围的人提起这些,怕被人觉得小气,怕被人瞧不起,因为这样那样的困扰,如何能挣到更多的钱,成了俺心里最大的疑惑。

  而这种疑惑其实从小就开始了。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只要遇见大人,就立刻想到可能会有压岁钱。遇见亲戚是一定有压岁钱的,遇见父母的同事只要站在那儿假装害羞,叔叔阿姨过来捏捏俺的脸蛋,必定也会给压岁钱。但俺最喜欢的还是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看起来很神气的叔叔,他们西装的内侧兜里总是会放着一叠一叠的红包,随时准备万一遇见俺这样的小孩,迎上去说一句“叔叔新年快乐”,他们就会很有免疫力地掏出一个红包来,对他们来说发红包并不是负担,而是任务。

  但红包无论领了多少,俺妈都会对俺说:“俺们还要把这些红包做人情还给叔叔阿姨,您保管一个星期,然后还给俺,每笔压岁钱俺都知道有多少哦,别打主意。”或者说,“下个学期的学费多少钱,您自己交一下吧”。

  读小学的时候,女同学们的零花钱都比较富余。就在俺一个星期只有五毛零花钱的时候,俺亲眼看见爸爸单位的叔叔给他女儿十块钱零花钱。走在路上,俺对小妹妹说:“俺们把钱埋在沙坑里,放学的时候,俺们看它会不会长出二十块钱,好不好?”小妹妹很单纯地相信了俺。俺俩把钱埋了,开心地一起上学去。

  第一节课下课俺就跑出学校,把十块钱挖出来,换成了五毛……

  放学的时候,小妹妹看见只有五毛钱,顿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但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而那时俺以为自己编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剧情,特潇洒地请男同学们吃喝玩乐,把十块钱挥霍一空,然后被俺爸一顿暴揍。前几年提起这事,俺爸还在为俺的智商堪忧。

  初中为了挣钱,俺就去邻居家收各种啤酒瓶和废纸,能攒个几毛钱,但实在是抵不住僧多粥少的恶劣形势,院子里有几十个小孩都在搜各种啤酒瓶、废纸箱,连地上的破纸片都不放过。回想一下,俺们当年住的偌大的院子,之所以年年被评为最整洁小区,就是因为有一大群收垃圾换零花钱的“蝗虫”党吧。

  俺高三之前成绩都不好,抑或是从内心里放弃了与俺妈的抗争,除了在家里洗个碗挣点儿零花钱,“如何能挣钱”的想法已经在俺心里荡然无存。

  读大学之后,世界开阔了起来。

  刚进宿舍第一天,师兄们轮流来敲门,热情地介绍完学校之后,总是会递上来一张供货单,小到牙刷、牙膏、电池、香烟,大到被子、床单、箱子、音响,贴身到牛仔裤、外套、袜子、内衣裤,贴心到学校地图、每科学习笔记、二手词典。到宿舍第一天,还没出门,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去了一大半—换成了师兄们认为大学生必备的几十件物品。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很好笑,其他同学都把大铁锁买光了,只剩下一把特别小的袖珍锁,师兄卖给俺的时候说:“说实话,买锁就要买这样的小锁,您想啊,小偷如果真的要偷,什么锁撬不开。所以锁的作用只有一个,锁君子不锁小人。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已,求个心理安慰。您买个小的,又便宜又好。”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师兄就是在放屁,宿舍进了一次小偷,只有俺的锁被轻轻地拽开了。

  当然这不是故事的重点,重点是从各位师兄身上俺真的受到了刺激,原来四处都是商机。

  大学时为了挣钱,俺主要干了两件事。

  其一是去和某化妆品的经销商谈合作,让他们免费或者最低价给俺们提供货品,俺们申请勤工俭学在学校的操场上卖化妆品。所以现在看见网上那些卖面膜、面霜的,俺心里都有一些不屑,哼,都是哥当年玩剩下的。

  为了能卖好那些面霜、洁面乳、洗发水,俺还专门花了几天时间去进行培训。现在唯一还记得的就是把洗发水倒一些在大拇指和食指上,拉丝给同学们看,信誓旦旦地说:“您看,有拉丝,证明俺们的纯度和浓度都很高,这才是好东西。”(正在回忆的俺此刻满脸黑线……)

  另外就是为学校广招自考生,招到一位自考生就能拿到奖励二百块。整整一暑假俺顶着毒太阳,扯着一个大大的条幅,坐在老家的公园门口,接受南来北往的家长的咨询,口沫横飞,头晕目眩。孙燕姿《超快感》那张专辑循环播放,现在再听到这些歌,都会立刻回忆起那个狼狈不堪的夏天。

  勤工俭学卖化妆品一天大概可以挣三十块。

  一整个暑假没闲着,招自考生,费尽心力,招到了六个,分给搭档一半提成,也就挣了六百块。

  那时的俺,已经开始尝试写文章投稿,但稿费便宜得很,一篇文章才三五十块,只能换来一些成就感,并不能满足自己想变得有钱的欲望。

  正是因为大学四年各种摸索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毕业找工作时,俺对工资就格外留意。

  其实那时工资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只是会影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幸运的是,俺进了电视台,大家都觉得电视台工资一定很高,很是羡慕。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他同学毕业后工资都有一千元到两千元,而俺一个月的工资平均下来是一千元,就这么拿了快三年。

  到今天,有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强调需要更高的工资,不然养不活自己。每每听说这种想法,俺心里总会有一些惋惜。

  每个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究竟能给您带来多少经验和机会,以及这些经验和机会能否让您十年之后挣得

  更多。

  毕竟大多数人不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靠经验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因为身体出了一些状况,俺犹豫许久,决定考研,换一个环境读书,或许能凭着更高的文凭和曾经的经验找到一份新工作。

  不幸的是,考研差了一分。

  幸运的是,俺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本以为两千元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公司鉴于俺有曾经在电视台工作的经验,给俺开了月薪六千元。

  有一次,有位阿姨在机场候机时看见俺,很热情地走过来,就像老朋友一样说:“刘同,您知道吗?您曾经说过一个‘打怪兽’的理论,年轻人不要老抱怨为什么只有自己加班,而是要想着自己多加班,多遇到问题,就比别人多一些经验,升级也会比别人更快一些。俺儿子就是这么做的。谢谢您。”

  那一刻,俺觉得挺欣慰的。

  不是因为阿姨感谢了俺,而是很开心地发现,当年俺一个人在最黑暗的看不到尽头的加班时光里劝慰自己的那些话,竟然真的可以帮助到和俺一样的年轻人。纵使俺们不在一家公司,不是同龄人,不属于同一行业,但因为相同的理念,竟也生出黑暗中相遇的那种默契的温暖。

  北京的房价涨得比工资快,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比其他行业快。很多新公司为了扩张,开出了双倍工资、三倍工资。同事们抵挡不住诱惑,纷纷跳槽。

  说实话,俺也很动心,但后来还是没有去。原因只有一个:俺没有在现有的岗位上做到极致,俺没有做到极致就已经值这个工资了,如果俺做到极致,再跳槽出去的话,可能会有更高的工资吧?本着未来能挣更多钱的期许,俺岿然不动,依然拿着不那么高的工资,投入地做着一件自己喜欢干、也有可能会干得更好的事。

  工作十年的时间里,朋友中,有开公司发了财的,有帮艺人做经纪人抽佣金过得挺不错的,有在专门的皮包广告公司到处介绍业务挣彼此的差价的……各种赚钱方式风生水起。

  俺也不免被朋友照顾,帮人策划婚礼,开一两个月的会挣个小几千,熬几个通宵帮人代笔写篇年度总结挣个小几百,花一个星期帮人晚会编排一个小品挣个好几百。还有人听说俺喜欢写东西,来找俺写公司老板的传记,听说俺认识很多艺人,让俺帮忙介绍艺人低价参加活动,从中挣个差价。

  朋友说:“您看,做俺们这事多好,您一个月累死累活只挣个一万多,俺们一天不需要怎么费力就挣回来了。”

  俺挺羡慕他们的,也想和他们一样。有朋友相劝:他们挣钱靠的是人脉与运气,并不是他们想就能实现的,或者说并不是他们想一直这么挣钱就能挣下去的。

  几年下来,现在一看事实确实如此。

  早年,无论什么艺人都能够跑商演,现在必须要有真正的代表作才行;早年,各种信息不透明,大家挣的是差价,现在早已公开透明了;早年,市场不规范,现在市场规范起来了。曾经那些过得还不错的朋友,渐渐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不是他们选择错了,而是有些挣钱的方法只有那么长的保质期而已。

  28岁的时候,看着日益飞涨的物价,看看自己几近月光的工资,俺从报刊亭买回来很多很多的时尚杂志,把里面编辑的联系方式一一抄下来,跟他们打电话、投稿。俺美滋滋地想,如果每个月俺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一两篇文章,俺就能多挣三四千块钱。虽然不多,但也许能让俺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拮据吧。

  熬夜写完稿子,暗自有些好笑,大学时写一篇稿子三十块,觉得写作无论如何都养不活自己,现在却想靠投稿改善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儿走投无路的感觉?

  小说每年都在写,但并无预想中的大红大紫,一夜之间洛阳纸贵。一本小说的稿费大概两万块,零头也被出版社自动忽略不计。朋友都说俺是个劳模,不计回报,任劳任怨。而俺心里明白,如果连写作都放弃的话,对生活的热情可能会消减大半吧。为了利益营营役役,即便有些微回报,心灵也是极度空虚的。

  所以,每当有朋友问:“写作又浪费时间,又不挣钱,干吗不做点儿别的。”俺都会尴尬地笑笑,说:“万一呢?哈哈哈。”

  29岁的时候,俺挣到了人生第一笔巨款—投资商花十五万元买断俺一本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权。俺用这笔钱,又贷了一些款,给自己买了一辆车—终于达成3岁前买车的愿望。

  3岁的时候,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的意外畅销,俺拿到了人生第二笔巨额稿费,将近一百万。

  当然,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在北京做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买不起房子,更不能换来奢华的生活。

  俺不会投资理财,更无经济头脑。于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冒了出来,这笔钱,用来给爸妈改善生活吧。

  俺牛气哄哄地回到家,问爸妈的愿望,俺心想:哪怕他们选一套房子,俺也咬牙给他们买了。妈妈在俺的劝说下,考虑再三,选了一套护肤品。而爸爸死活不肯要任何东西,让俺把北京房子的贷款先还清再说。

  俺不依,非得要为他们花这笔钱,贷款慢慢还也无所谓。

  爸爸看拗不过俺,就让他朋友开车带俺去了一个郊区的高档住宅区,站在一栋别墅前对俺说:“如果要买,您就送俺们一套别墅吧。”

  俺问了一下房价,要三百万。

  那一刻,俺觉得自己挺差劲的,努力工作了那么多年,爸爸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都满足不了。妈妈看俺有点儿丧气,赶紧出来打圆场,说爸爸是逗俺的,他的意思是别买了,把钱留给自己吧,俺的心意他们知道了。

  从老家回来之后,钱一分都没动,放在那儿。

  俺想:都说天道酬勤,如果一个人真的投入干一件事,老天也一定会给他回报的吧。

  后来,随着《谁的青春不迷茫》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俺储蓄卡上的数字也越来越接近老家那套房子报价的首付款。

  俺打电话过去问那套房子卖出去没,得知还在,又打电话给了很多老家的朋友辗转去找人要折扣,算下来之后,刚刚好。

  俺瞒着俺爸,付了首付,拿到钥匙,又带着爸爸去了一次,在他一如常那样鼓励俺要好好努力工作的时候,俺突然掏出钥匙,交到他手里。

  先是扬眉吐气。

  继而看见俺爸有点儿傻了的表情。

  俺过去抱了抱他。

  “俺可以活得很好,您们不用担心,您们能过得更好,俺就活得更好。”

  转身那一刻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真是比自己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出了第一本书,更有成就感。

  给爸妈交了首付房款后,卡里所剩无几。

  接下来还有尾款,还有装修,还要买家具……各种开支。

  俺心里却一点儿都不紧张,有的全是实现爸爸愿望的激动,以及对未来的坦然。

  那天晚上,俺写了一篇日记。

  俺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当您真真正正花很多时间去努力干好一份工作、经营一个爱好时,生活也自然会给予您相应的回报。如果还没有,那就表示努力得还不够,时机未到。

  俺也翻出了28岁时写的一篇日记。

  “俺不知道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如何,看着很多朋友一个一个似乎已经相信命运也只能如此,或者他们的脸上已经流露出不再对未来抱有期待的样子,俺却总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机会来的时候,他也会看每个人的脸色吧,俺一副开心乐观、从不抱怨的样子,怎么可能不被盯上呢?没准就成了全中国最会写情感专栏的作者呢!”

  同学问:“同哥,您对钱怎么看?”

  俺想了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告诉他:“以前俺觉得自己怎么看钱很重要,现在俺觉得钱怎么看您更重要。”

  不知道他是否懂了,但俺好像更懂了。

  后来

  俺羡慕那种把握得住各种商机的人,也佩服那种能整合各种资源平地起高楼的人,可经过了那么多年,俺很清楚自己成不了那样的人,顶多是一个不偷不抢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人。

  朋友看完这篇文章笑着对俺说:“您记得吗?您曾经还和小学同学在老家开过服装店,您每个星期都有几天早上五点起床,去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买女式连衣裙。”

  哈哈哈哈哈哈。俺真的是忘记了。

  然后他又提醒俺,您初中时在情人节和同学去批发鲜花卖,春节的时候批发新年贺卡,大学在学校倒卖文曲星,这些您还记得吗?

  哈哈哈哈哈哈,俺居然也忘记了,但一经提醒,又全都想起来了。

  想着想着,觉得好笑,又一番感慨。

  好笑的是,一个立志成为好传媒人、好作者的自己,竟然为了挣点儿小钱,神农尝百草,什么事都做过,说出来真是没人信。

  感慨的是,今年俺35岁了,终于能够靠自己的收入正大光明地拥有想要的生活,让父母住上还不错的房子。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年轻时不停地折腾,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挣钱的途径。

  如果当初面皮太薄,也许至今俺还沉溺在各种眼红之中。幸好当年不管不顾,敢豁出去,又一路坚持,才有了今天的些微成功。

  挣钱有很多种方式,要么点灯熬油,披星戴月,辛苦奔波;要么戴上面具,追名逐利,蝼蚁喋血。俺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目光放得长远,不贪图短期获利,痛并快乐着,享受奋斗的过程,天道酬勤,时机到了,上天自然给您相应的回报。

  热爱一件事,并坚持去做它,从第一秒开始,它就会慢慢在您看不见的存钱罐里帮您存上一分两分三分……当有一天您对这件事情的热爱以及专业度足够拿得出手的时候,您就可以大大方方地从存钱罐里,取现了。

  摘自216年作品《向着光亮那方》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刘同:俺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9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31日 下午9:10
下一篇 2020年8月1日 上午1:13

相关推荐

  • 罗永浩求职信:万字应聘新东方

          俞校长您好:    俺先对照一下新东方最新的招聘要求:    1、有很强的英语水平,英语发音标准    英语水平还好,发音非常标准,俺得承认比王强老师的发音差一点。很多…

    2020年10月5日
  • 是不是很难快乐的工作?

      三丁目夕阳问:  我现在在一家报社实习,我爸托关系帮我找的,私下也跟领导吃过几次饭,本来以为会做得很顺,但半年过去了我还是实习生待遇,每个人都把手头上的杂活儿丢给我,领导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边上一盆苹果让我去洗,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我工资两千块,没涨过,本以为只要努力被大家看到,就会被肯定,或者加一点工资鼓励鼓励也行啊。我挺想在报业媒体发展的,但现在根本没做到我想做的事,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下去了,你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2020年9月19日
  • 那个开宝马来面试的女孩

        01  刚开始创业,需要人,因此组织了不少面试。  其中一个小朋友,让我印象深刻。

    2020年7月28日
  • 出色面试的24条秘籍

          面试是您整个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成败均决定于您面试时的短短一瞬间的表现。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怎么出色地面试,而且绝大多数的错误都可以预期并且避免,下面这24条提示将给您…

    2020年7月24日
  • 精湛,是世上最铁的饭碗

        1  周末去参加朋友婚礼,发现司仪是本地电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轻帅气风度翩翩。

    2020年8月27日
  • 您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2020年5月3日
  • 职场新人: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规划出来的

      201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约727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然而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依旧有学生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实现最初的愿望,是什么让他们在毕业季梦想成真?

    2020年9月5日
  • 升职,您准备好了吗

        我们公司每年都有一次公开竞聘,流程是自己报名或领导指定,当事人小范围做一次述职演讲,时间为半小时。

    2020年9月12日
  • 您在浪费天赋吗?

      工作不该是痛苦的负担,薪水也不是为了买东西、拥有更好的物质享受而存在。以下七个指标,可以判断你是否在对的位置上?或者,你是否正在浪费你的天赋?

    2020年8月18日
  • 最高的情商,就是管好自己的嘴

      在职场说话,一定要符合职场的规则,千万不要做一个刀子嘴,因为没人会有那么多耐心去体会你的豆腐心。

    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