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一步步被“舒服”杀死的?

    半年前,前同事lastday向我告别,问起她离职原因。  她说有一天同事说,刚入职的时候她每天套装加公主裙,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仙女;现在每天T恤加牛仔裤,连妆都不化就跑来上班。

  

  

  半年前,前同事lastday向俺告别,问起她离职原因。

  她说有一天同事说,刚入职的时候她每天套装加公主裙,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仙女;现在每天T恤加牛仔裤,连妆都不化就跑来上班。

  一句玩笑话,让她突然醒悟:“留在这里一切安好,但俺已经丢了自己的梦想”。

  前辈的一个比喻让俺印象深刻:有些安逸就如同窝在沙发里看肥皂剧——舒服,却会因荒废而自责;有些疼痛就如同SPA中心做按摩——难忍,但却神清气爽。

  所谓“该不该跳出舒适区”,这怎么算是个问题?简直是道送分题。

  舒适区未必真舒服,您只是懒又怕

  大部分人愿意蜷缩在舒适区是因为贪恋那一份已经适应的“春光”,但闲适并不代表真舒适。

  一位师妹,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大二就在创业公司和合伙人拼搏,别的同学还在为考试努力的时候,她就已经参加了高管培训班。

  然而即使这样,她仍在纠结父母让他走上公务员体制道路的建议,而不是果断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

  按时上下班,单位管三顿饭,不担心被辞退,中午还有时间上个瑜伽课——父母的理由是女孩子能想到的一切按部就班的生活都能在这里实现。

  这样的话确实安稳,但是对她来说真的舒适吗?

  没完没了的报告,勾心斗角的角逐,阶级分明的关系,事业发展的天花板。事实上,任何一条都足以让热爱自由和挑战的她抓狂。

  感情又何尝不是这样。

  很多人都有相近的经历:当下的状态已经明显让人不开心,却因为害怕打破既有关系一忍再忍。

  俺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俺们担心转换成本,俺们不愿意承认“投资”失败的结局。

  于是开始给自己找理由,告诉自己改变的潜在风险和保持现状的益处。不断向朋友倾诉或咨询前辈,给自己找补更多的支持论据。

  可现实是,当俺们又维系了一段时间后,也许诸多问题仍无一解决,还平添再次浪费时间的痛苦。

  没有谁的青春和生命可以随意挥霍,“止损”是下一个投资的开始。

  俺非常欣赏华裔设计师王薇薇,她可以在63岁时候选择结束23年的婚姻,并且毫无畏惧地公开与花样滑冰冠军的恋情。

  王薇薇的外表从不符合俺的眼缘,俺也不认为牵手小鲜肉是个可以标榜的话题。

  然而这个不平凡的女人和她的艺术品却有那么大的魅力,让俺一个从青春期就决定不办婚礼的人,能执意憧憬未来拥有一件VERAWANG的婚纱。

  很多时候,俺们固守的不是舒适,只是懒惰和怯懦。

  跳出舒适区,您只会更快乐

  当您勇敢地走出那一步,您会发现自己有多快乐。

  一位好友让俺深有感触。

  大学时她曾是人大经院的前十名,毕业后在埃森哲咨询顺风顺水做了一年。当她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忍受一辈子做这个工作时,选择去继续读书,用一年的薪水维系自己申请期间的费用。现在她已经在欧洲读了两年舞蹈和人类学。

  上一次见她时,她还沉浸在巨大的“改变”带来的异地和经济负担所导致的失恋中,郁郁寡欢。前几天微信,她开心地说终于在异乡找到了自己的“小钱学森”,因为她从小就有一个“蒋英”梦。

  看到她朋友圈的笑脸,不必问哪一种生活更甜蜜。

  客户公司的总部律师毕业于斯坦福,曾在清华和麻省理工读了八年的工科,是个彻彻底底的美女工程师。随后偶然原因又读了三年法学博士。

  比起凑齐名校的学位证书的光环,放弃八年工科的胜利成果更需要破例。问及算不算时间浪费,她说,“做律师让俺感到快乐,之前的八年学习让俺有深耕知识产权和产品领域的能力。”

  《晓松奇谈》中讲到,在白衣飘飘的九十年代,男孩子有一张外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那时的郑钧却放弃了出国读书的机会,决定在一间破屋里开启摇滚梦想。

  也许您会说,上面成功的例子属于幸存者偏差,有多少人“改变”之后遭遇的是挫败。

  的确,改变有风险,失败可能是事实——但他们也许会后悔,却绝不会遗憾。

  体验是为了认知,最终还是要找到归宿

  曾经俺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最难的选择;去干一切艰难和富有挑战的事情就能做到所谓的自俺实现。

  但俺逐渐发现,阅尽千帆的真实目的不是满足于“体验”的形式,而是要尝试认知自俺。

  北大光华教授JeffreyTowson曾在冲动下结束了令人艳羡的咨询工作,搬到中东为阿尔瓦利德王子工作。他说,“俺不在乎俺要去世界的哪个角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但要做喜欢的,要为精英中的精英工作。”

  因为热爱,亦因为擅长,当初几个月的项目变成了如今九年的坚持。

  读过彼得巴菲特的《做您自己》一书,除了对股神小儿子选择做音乐人的心路有所触动外,印象深刻的还是书中讲述的一个人在转换了几十份职业后才确定自己的挚爱。

  然而这一切都不算糟糕,因为所有的经历既是认识世界,也是邂逅更好的自己。

  台大教授叶炳成在刚刚结束的学校毕业典礼中,分享了求学时被同学嫌弃生活贫乏的经历后反思:

  “俺把思绪整个沉淀下来,开始对时间看得不是那么功利,开始也意识到让自己变的丰富,是俺未来成功的重要条件。于是在那五年中,俺没试过的事情就尽量去试、去玩、去学。”

  最近陆陆续续和很多创业者沟通,总好奇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因为单纯的兴趣很难维系一家企业熬过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

  一家很棒的初创公司CEO告诉俺,“除了责任感本身的驱动外,去处理各种问题,和各种人打交道,让公司、产品、团队一切都从无到有,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

  巴菲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建议:在您的一生中,您应当做您热爱的事情。

  如果您做的是您热爱的事情,那您的效率会更高,并且在您的一生中您不会有一天将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

  令人羡慕的成功只有一种——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是如何一步步被“舒服”杀死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5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6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0年7月26日 下午3:16

相关推荐

  • 老板身旁常有个厉害的拎包人

        美国着名社会学家怀特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一项你很拿手的工作交给别人,再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事情搞砸,而你却还能心平气和地不发一言。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有时你就得有这样的雅量或者说有这样的“成本”预算。

    2020年8月29日
  • 为您打造成功职场的B计划

          当现有工作失去魅力或不存在时,“B计划”可提供即刻令人兴奋的机会。如果您在考虑改换职业,那么对您来说,目前的工作就存在不适合因素。确定那是什么,…

    2020年10月2日
  • 微软:俺喜欢招录什么样的人

          微软的招聘颇具特色,主要有以下特点:华丽的招聘会(激动的音乐,激情的演讲);现场考试;现场面试;当天出结果。这些都体现了微软的效率和节奏。    有一年,俺出了3道特殊…

    2020年7月21日
  • 朋友圈那个随便辞职的年轻人,后来活成了什么样?

        前些天,一个读者问我:  辞了职,现在后悔了,又回不去了,该怎么办?

    2020年4月10日
  •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过劳死

        每次发文提到努力工作学习,就有人来问:“那么努力工作学习,身体不好了怎么办?不是那么多人因为太过拼命过劳死么?身体坏了可是得不偿失啊。”

    2020年7月21日
  • 职场励志:教您如何应对人生低谷

      不少人都不喜欢改变,而情愿保持现状。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指出,不管是丧偶、生病这种坏事,还是结婚、升职一样的喜事,只要是生活中的改变,都能给人带来压力感,与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生活偏偏时时处处地发生着变化,面对现状,我们可以学会接受它、喜欢上它,以下就是8个策略:

    2020年8月23日
  • 如何成为关键人物的圈内人

        在他人眼里,Kathy算得上是个成功的创业者。6年前和客户合作,用很短的时间将休闲家居品牌“大嘴猴”做得风起云涌,前年在公司业绩最佳时,她成功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售出。

    2020年9月17日
  • 成就事业的七大法则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元,吃穿用25元,孩子上幼儿园15元,人情往来6元,交通费58元,物业管理三四百元,手机电话费25元,还有煤气水电费2元。从俺苏醒的第一…

    2020年8月10日
  • 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的

        1  年轻人都想干大事,我也不例外。带着这样的傲气踏入职场的大门,刚进门,自尊心就被劈碎了。

    2020年4月17日
  • 职场法则二十条

          1、办公室里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    职场上,想要过的轻松,不想往上爬,那就只能做一辈子的龙套。作龙套的坏处就是:送死您先去,功劳全没有,裁员先考虑。现在的职场绝…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