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

    “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

  

  

  “俺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

  同学所在的公司正在招应届毕业生,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起薪3元。“这是8年前俺的起薪。现在3块钱怎么活啊,北京的合租房至少也要15元一间了吧?”

  艰难、窘迫、无奈,相信这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初入职场时的切身感受。不仅仅是自身价值被低估的问题——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无法换回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

  同样是工作第一年,同样是3元的收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只愿意拿出一部分能力和精力投入工作,以匹配自己眼下的收入,求得内心的平衡;而另一部分人则甘愿倾力付出却不计回报,拿着3元的钱,操着3万元的心。

  究竟哪种方式更好,见仁见智。但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除了是谋生手段之外,更是一个机会。在这里,您学习职业技能,积累人际资源,洗掉学生气,试着以共赢的姿态与人合作。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第一年的意义就像挖井。挖到1米深处,隐隐有水渗出,您当然可以就此打住,安享有限的劳动果实;但如果您能对自己狠狠心,耐住寂寞坚持下去,3米深处,很可能就是汩汩的甘泉。

  1

  家门口美发店里的洗头妹在她职业生涯的第一年便开始谋划未来——升级成为美发师。

  上班的日子,她每天要从上午1点忙到夜里1点,回到集体宿舍就几乎累瘫掉,一觉醒来又是新一轮忙碌。2岁出头的女孩,爱玩爱美本是天性,所以当她那天说,每周一天的宝贵休息日被用来报班学习剪发时,俺瞬间对这个小姑娘充满了敬佩。

  洗头妹的工资并不高,平日里省吃俭用成了习惯,但花几千块钱在发型师培训课程上,她却豪爽得不得了。她对俺说,现在这工作年轻时干干还行,但自己要为长远打算,学一门真正的手艺。趁现在年轻,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16元的假发套,一周就要消耗掉一个,这是学费之外的开销,对洗头妹来说,压力不小。她尽可能把每一个假发套充分利用——从女士的长发剪到中长发,再剪到短发,接下来是男士发型,偏分、板寸,最后是光头。每天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她就躲到后面,对着这玩意儿修修剪剪,然后再拉着发型师仔细讨教。

  用假发练手总是不过瘾。洗头妹请示了老板,在附近的建筑工地贴出告示,每晚8点半,免费给农民工剪发。俺每次晚上路过那门口,总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工围在一起,任由她打理头发。因为是免费,没人计较她的技术如何,就算是剪坏了,多半也不过是呵呵一笑,“反正过两天又长出来了”。

  您能想象吧,当俺逐渐从诸多细节中将这个故事拼凑完整的时候,俺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佩。也许洗头妹的生活对俺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遥远很陌生,但她在职业生涯第一年中所展现出来的勤奋、坚韧、远见和智慧,却值得俺们学习借鉴。

  俺们往往会感叹“理性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扪心自问,多少人有洗头妹这样的勇气,敢对自己下如此的“狠手”——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用实际行动逼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坐在那里怨天尤人?

  工作前几年,首先需要磨炼的是职业技能。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的角色和定位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书本上的理论、公式、概念、理想模型,转化成实打实的方法、经验、技术和业绩,如何在现实的种种不理想状态中找到最优方案,如何尽快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岗位要求,如何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一步步为之努力——所有这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事,在一次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实践中,答案自会浮出水面。

  2

  小雷工作的第一年,俺就预感她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原因只有一个:她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助人活动上,心甘情愿,从不计较得失。

  有一次打电话给小雷,她正带着一个巴基斯坦青年爬长城。“腿儿都遛细了。”电话里小雷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倦,“这周还要去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

  简直莫名其妙——不管是巴基斯坦青年还是逛北京这件事,都跟小雷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后来俺才知道,一个小雷并不算太熟的朋友在某次聚会中说起烦心事:一个有恩于他的巴基斯坦哥们儿要来,人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他自己上班时间又不可能跑出去,只能四处求人帮忙陪同兼导游,但屡屡被各种理由推托掉。

  饭桌上七八个人谁都不吱声,只有小雷傻乎乎地搭茬儿:“您要是实在找不到人,俺去吧。”

  事后,那个朋友摆下大宴答谢小雷,其间几次提到“您们公司那产品……”。小雷只是微笑,说:“俺帮忙是看您当时太为难,不是为了让您买俺的东西。俺们的产品您现在用不上,等您真正需要了,再找俺吧。”

  小雷给俺讲这段往事的时候,神情笃定:“当时有太多人不理解,大家都觉得俺有病,多此一举。但俺知道,他是认定俺这个朋友了,等他真正有需要时,肯定会第一个找俺来买的。俺觉得销售就得这么做,而且这种客户会特别忠诚,还会把周围有需要的人都介绍给俺。”

  看到了吧,小雷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通过一次“徒劳”的北京游埋下了一份交情,更在于她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付出变现,而是静待它开花结果。

  而这,恰恰就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有的人做事之前喜欢计算投入产出比,再根据收益率的多少决定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工作第一年的新人来说,这种权衡并不是可取的职场立足之道。实际上,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其中埋藏着巨大的机会,说不定在未来的哪一天,就会成为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跳板。

  退一步说,就算自己的种种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年纪轻轻的,多做些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小雷的“狠”就来自这种心态。

  3

  小梅的职场生涯从送一封信开始。

  刚去单位报到的时候,小梅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领导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可小梅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

  小梅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忽然听到两个同事在低声讨论什么送信的事,大致意思是说,有份重要文件需要送到同城的另一个地方,交给快递怕不安全,自己去又抽不出时间。

  “要不,俺去跑一趟?”小梅适时地搭茬儿。

  燃眉之急就这样被轻松化解,同事怀着感激仔细地向小梅交代此行的任务和目的,告诉她见到对方该说什么、怎么说,并叮嘱“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在某些共同经历之后,彼此才会有那种“您办事俺放心”的默契。这次本职工作之外的跑腿儿,让小梅迅速获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同。而在职场上,信任这东西很奇妙,一旦建立起这种默契,俺们就更容易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交给对方完成,而积极的结果也会让俺们更加确认自己对一个人的认同是正确的。

  如果能在工作第一年就进入被信任的轨道,无疑是幸运的,也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信任的前提是共事,共事的前提是做事,只有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地多做事,才有可能获得同伴的认同,让那份幸运离自己更近一些。

  这种“狠”,是过程之狠。

  在进入职场的前几年里,不妨对自己狠一点儿——无论是关上门苦心修炼职业技能,还是从一次次无效劳动中寻找机会,或者通过每一次合作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少说多做。而这,始终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4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4日 下午10:42
下一篇 2020年7月25日 上午2:45

相关推荐

  • 真正的勤奋,不等于忙碌

        1  两年前,小何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因为是新人,他被安排到基层的岗位,每天干的都是琐碎的事。

    2020年4月3日
  • 职场中要学会做只隐者龟

          如果说职场是一个斗兽场一点也不过分,职场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俺们斗智斗勇,于是大家在工作中碰到各中的情况,有人际关系,自己前途,等等的问题需要面对,渐渐也会迷失自己。  …

    2020年10月6日
  • 对不起,公司不需要这种“高情商”员工

        前两天刷文的时候,看到有人发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情商很重要,那是因为你能力太差。”

    2020年4月1日
  • 教您做个职场里的不败红人

      从普通的白领到管理阶层,从初级管理人员到中级管理人员,再从中级攀升到高级,升迁,可以说是许多职场中人的梦想。然而,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对环境是否乐观,往往决定着你向上攀援还是原地踏步。不管周遭如何变迁,在工作中,你还是要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动力,尽可能地充实完善自我,并以积极的面貌出现在办公室里,成为职场中不败的红人。

    2020年10月19日
  • 北漂的开始,到底是怎样一种滋味

        2007年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在东三环的某一座豪华的写字楼里,每天早晨要从海淀区的学校门口,坐公车两个小时到达公司。有一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雨,我和一个男同学正好一路一起坐车。那天我特别特别累,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再加上早上起得特别早,所以我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而我同学并不知道我在哪个站下车,所以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坐过站了。当时很惊慌给我领导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因为下大雨车特别难坐,我要迟到一点时间。然后我就跟那个同学一起下了车往回跑。他那天穿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外套,他把外套用胳膊撑起来,罩在我们两个人头上,我们就在那件衣服的下面,甩开腿在大雨里疯狂的奔跑。巨大的水花从脚下一点点溅起来,我们的衣服裤子鞋子包括头发全都湿透了。我一直记得那一幕,像电影里一样超刺激的在大雨里狂奔,可能要一辈子就那么一回了吧。我到了公司以后,身上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时间也不敢跟领导说我要去把衣服弄下,就那样坐在椅子上,噼里啪啦的打开电脑工作。看着周围同事都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我是否能够活的不这么狼狈,下个雨连把伞都没有。

    2020年7月30日
  • 职场成长中的10个障碍

          要在职场中有所发展,一方面要发挥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移除不少障碍,才可以在职场中扶摇直上。    以下1项是一些企业主管,针对未能有出色表现的员工,而归纳出来的职场…

    2020年10月14日
  • 您一定得了怕麻烦这种病

        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

    2020年7月29日
  • 毕业5年,俺是如何做到月薪从1900到50000?

        最近刚回老家一趟,感慨良多。曾经一起奋战高考的好友,一起谈论人生梦想的室友,几乎全部已经向生活妥协,娶妻生子,麻将消遣。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环境和机遇对于人的影响,让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马上我要开始筹备接下来三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也抽个空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成功的经验很难复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各自不同,但是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为什么大学毕业以后三四年大家差别如此之大,我也是深有体会,但是我想先从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心路历程开始说起。

    2020年8月18日
  • 给职场怀才不遇者的三建议

      在眼前这个社会上,“有才华的穷人”比比皆是:好高骛远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者、文学青年、搞理论研究群体、单位里持才傲物的知识分子,还有那些为理想有过追求,付出过艰辛劳动而时运不济失败了的人们……

    2020年8月22日
  • 在哪跌倒,未必要在哪站起来

      老同学聚会,一位许久不见的男生进门就宣布:“我换工作啦!”

    202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