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

    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一头扑进自己向往的工作,以为终于能够实现把工作和生活融合为一的理想。一开始还好,觉得一切都是新的,兴致勃勃;过不了三个月,热情开始消退;半年,开始遇到瓶颈。整天埋头于各种烦琐、零碎的事务中,曾经的喜爱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日复一日的细节打磨、机械化劳作和翻来覆去的加班。想要离开却又难以割舍,于是陷入自俺怀疑之中。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喜欢”这两个字都太廉价。

  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现在的业绩平淡无奇,是因为俺不喜欢这份工作,要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该多好,一定能有所成就。

  很可惜,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一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借口罢了。

  当俺们说“喜欢”的时候,俺们在谈论什么呢?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错觉而已。

  俺们被某种表面的特质所吸引——比如轻松的办公室氛围,光彩照人的职业形象,出入高端酒会和场所,与众多名流明星往来……稍微好一点的,则会把它跟自己的某些追求相结合。比如,做广告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做出真正有趣的东西;做互联网能够跟一群很酷的人在一起工作,影响数百万的用户……诸如此类。

  很多人口中的“喜欢”,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只要您没有真正接触一个行业,真正去了解它的日常状况,您对它的“喜欢”就谈不上真的喜欢。

  您所感兴趣的,或许只是它展露在外那1%的光鲜,但是,您要承受的,可能是那99%的庸常、无聊、烦琐、冗杂、绩效压力、钩心斗角、自俺否定、加班加点……更别说,您对它的认识未必正确,很有可能进去了,才发现它跟您所想象的完全不同。

  记住:工作本身,永远是不可能“有趣”的。如果您抱着“因为俺喜欢它,所以无论它多困难、多无聊,俺一定都会觉得很有趣”的心态,一定是会撞上南墙的。

  不少人跟俺说过,喜欢公关,想做公关,但发现进去之后,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微博微信、写稿、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写报告、写PPT……甚至连约会和休闲的时间都没有,很困惑。但是,公关的日常工作本来就是这样的呀。您所有的一切美好想象,要么只存在于最顶尖的高层,要么全是杜撰。

  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所有一切美好的表象:宽松的工作氛围,活泼的同事,零压力的环境,大展身手的空间,自由发挥创意的机会……这些只存在于“没有营收压力”的时候。一旦有了压力,所有这一切就会瞬间破灭。您的工作时间被无限制地拉长,扁平化和宽松的氛围被收紧,所有人都在KPI的重负之下战战兢兢——这才是最常见的情况。

  可能会有人说,俺才没有这么肤浅,俺是真的热爱。

  那么,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您愿意牺牲所有的个人时间为工作付出吗?

  您愿意承受一周6个小时的工作压力吗?

  就算不给钱,您是否仍然愿意做这份工作?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是”,那您才可以谈“热爱”。但是,有多少标榜“喜欢”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俺们所喜欢的事物,一旦成了任务,就会被套上太多的束缚、牵扯、羁绊,变得不自由。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让他每天阅读1万字,并且无法自己选择;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让他每天输出5字,并且给他规定方向、选题——久而久之,一定会变成另一种折磨。

  非常简单的道理:长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身体的耐受能力和阈值就会慢慢提高,您从这项活动里面获得的乐趣也就逐步降低,直到完全感受不到快乐为止。

  说回正题。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如何挑选一份工作?

  答案也非常简单:根据您的目标和您最擅长的技能去挑选。

  目标是一切的前提。您的一切行动,都应该是基于一个长远目标的——也就是“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围绕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您一定会牺牲很多“喜欢”的东西,遇到很多“不喜欢”却必须去做的事。但是,只要对长远的目标有利,这些就是值得的。也只有紧扣住这个长远的目标,您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找寻到最合适的路径。

  另一点是“擅长”。

  很多人会认为,“喜欢”跟“擅长”呈正相关,其实不是的。“喜欢”跟“擅长”,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关系。俺见过特别喜欢文案但是对文字实在毫无敏感度的;见过特别喜欢篮球但是身体素质实在不行的;见过特别喜欢数学但是理解起来就是比别人慢半拍的;见过喜欢摄影但是毫无艺术细胞的(作者自己>_<)。尽管很残酷,但他们的确就是不适合。

  有一种鸡汤是“只要您足够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了的”。然而,在自己不擅长或者不适合的方向上走得太远,是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天赋的一种最大的浪费。

  如前文所言,工作永远都不会有趣。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仍然能对工作保持热情?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不断地积累着成就感。

  而积累成就感的关键,是您的竞争力。只有在您最擅长的领域,您才会具有稀缺性,您的价值才会更高,才会更容易不断突破自己、做出成绩、积累成就感。

  目标和成就感是相辅相成的。大的目标之下,可以有许多小的分解目标;攻克这些分解目标,产生的成就感会对俺们造成正反馈和激励;而选择您更擅长的路径,就更容易攻克这些目标。

  把喜欢作为标准,您得到的是片刻的欢愉。而把目标和成就感作为标准,您得到的,是整个人生。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4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3日 下午6:17
下一篇 2020年7月23日 下午7:28

相关推荐

  • 职场励志:未来的“铁饭碗”

     
        谁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学历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人们将目光转向了通晓新兴科技和生态学的复合人型人才。专家们预言:“教育的理想结果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掌握不同技能的‘通才’”。外科医生懂得计算机编程;医院的院长同时也是个金融家;对于经理来说,他应该了解在他的经营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将企业与世界紧密相连。一个人应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能力更换工作,从事一个全新的职业。米歇尔·克洛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成为著名厨师长的经纪人之前是比利时的一名律师。而安德烈·丹在成为人际关系讲师之前是一名物流领域的普通职员。

    2020年8月19日
  • 职场中值得您跟随的十种老板

          一、能够在员工需要的时候给员工提供指导,帮助员工发展的老板    老板虽然与下属是上下级关系,但是没有下属的支持和协作,再出色的老板都无法独自让公司正常运作。对企业来说…

    2020年8月18日
  • 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的

        1  年轻人都想干大事,我也不例外。带着这样的傲气踏入职场的大门,刚进门,自尊心就被劈碎了。

    2020年4月17日
  •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轻松

        1  前同事珊珊,是我们圈子里最让人羡慕的白领。  因为突出的销售业绩,老板不限制她的上班时间,可以随来随走,几乎没什么压力。

    2020年3月31日
  • 求职经验分享:路可以很远,梦想却很近

          本人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方向人力资源,性别女。把近2个月找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互相学习,也希望能留下一些足迹,为以后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吧。    211-9…

    2020年7月25日
  • 一名大学生在银行工作8年的职场感悟

      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但我偏就不是很喜欢北方,并无偏见,个性使然,小时候就对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充满神往,大学在华北读了4年金融,即将毕业的一场变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顿悟人生竟如此多的不确定,也曾因此消沉过,也曾沮丧的想回家逃避,但是想到人生苦短,想到自己的那么多梦想还没有开始,还是毅然的一个人来到了江南一城市,这无疑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但对于我来说更是个陌生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人,错过了求职时机的我孤独的身影无数次的出现在各个人才市场和各个公司面试。最终机缘巧合我进了一家国有商业金融理财,而现在回首却是8年前的事情了,唉,时光荏苒。下面进入正题:

    2020年9月15日
  • 俺的职业生涯规划:逆风飞扬

        上了半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了,回头看看,收获还是颇丰的。从原来的懵里懵懂,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们,在一次次的视频中,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以及我们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面对的压力与挑战,以为来了大学以后的路会平坦了,但是慢慢的发现,这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2020年9月26日
  • 每天都是试用期

        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后,经过一番辛苦求职,进入一家大公司试用。与我一起试用的还有个名叫叶萍的女孩儿。

    2020年8月21日
  • 俞敏洪:工作瓶颈期想明白这些再出发

        提问:俞老师,我工作了四年,感觉遇到瓶颈期了,每天很焦虑,感觉自身还有许多问题,但没有所谓的进步,可是求指点摆脱这种状态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020年4月22日
  • 求职,您需要有备而来

        有感于“2012年新东方校园招聘”宣传视频中,提到的“五好青年”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此,跟大家一起探讨:应聘者应该具备哪几项能力,才能成功打开自己的职业之门。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