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江:二次创业,寻找人生下一次冲浪

  
  
  211年1月18日,张宏江一夜难眠。
  
  看到张亚勤的邮件后他流泪了,不知怎样去回应曾经的亲密战友,就像他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决定公之于众——告别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的过去,“跳槽”到金山软件担任CEO。
  
  张亚勤第二天要宣布这一消息。按照以往的默契,他将准备好的文字电邮给张宏江,好让他准备给全体员工关于此事的回复。
  
  “从个人层面来看,没有人会比俺更想念张宏江。过去12年间,张宏江已经成为俺最忠实、最值得信任以及最依赖的朋友和伙伴。”张亚勤在撰写邮件那一刻也许仍心存侥幸。
  
  1点半张宏江回电邮给亚勤,“您的邮件让俺流泪,俺的回复今晚不可能准备好了。”次日凌晨,他仍毫无头绪。“从6点到7点,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上午7点38分,张宏江发了一条微博后思绪流畅,15分钟完成了“作业”。
  
  5天后的下午,张宏江正式出任金山CEO。上午他还在微软与老领导告别,他的老板告诉他,“您有一把金钥匙,可以随时回来”。
  
  这令张宏江分外感动,“觉得微软那个门对俺一直是开的。”但3个月前雷军开门见山地邀请他时,他已经放弃了这把金钥匙,彼时二人尚未有过多交集。“之前俺只是为微软了解中国软件的市场状况,和他交流业界看法。”但却不妨碍他们一拍即合,“俺心里面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正好这机会就来了。剩下三个月俺没有什么反复犹豫,只是更进一步地去理性化这个决定,比如了解金山业务、财报和过去的整体情况等。”
  
  张宏江心中向往这样的机会已久,“其实俺一直在追求能让俺保持亢奋状态、刺激一点的东西。工程院俺做了7年之久,本身就是一个创业。俺其实一直在跟老板、朋友说,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再做一件事情,做得像当初创建研究院或者做工程院这样。”
  
  对张宏江而言,即使没有遇到金山,换做另一家能提供同等机会和平台的公司,他一样会离去。因为过去工作2年中的每次选择他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没有依赖科学家严密的论证思维,而是凭着创业家的直觉坚持到底:“俺始终渴望探求新的尝试,从中国到欧洲,从新加坡到美国,最终重返中国,从学术研究转向公司研究,从企业孵化转向产品研发。”
  
  交谈时,他出现频率最高的英文单词是“Exciting”,念念不忘“Longing”(渴求)一词在中文的含义。张宏江以创业的心态驰骋在职业生涯的每一程,身处波峰而一次次主动改变职业曲线方向,不是朝着更稳定、优渥、性价比更合适的一方,而是朝着更具挑战、更忙碌甚至从零做起的那方。年届5的他将过往种种都看作驿站,而始终追寻让自己萌动、兴奋甚至会阵痛的下一个峥嵘。
  
  他在享受创业。“如果您熟悉俺的过去,就应该知道俺离开微软其实不足为奇。如果哪天俺去了另一家外企,您才应该感到惊讶。”
  
  为此,他清扫一切障碍。如同1999年从美国回归时他向太太隐瞒了北京的沙尘暴一样,这次他同样用“谎言”安慰她,“不会比微软更累、更辛苦。”
  
  和太太相比,对共事13年的战友张亚勤开口说走就没那么容易。9月微软亚太研究院高层在九寨沟开会期间,张宏江给亚勤发了一封邮件,写道“俺在认真地考虑离开微软”,并毫不含糊地表明今后动向。亚勤和他从深夜1点半聊到次日凌晨,希望宏江再考虑一星期。
  
  接下来是他的上司出马。来到北京的微软首席战略和研究官直截了当地问张宏江,“您在公司内部还想做什么样的事?”张宏江和盘托出自己的设想,他马上问道,“如果这件事情现在能让您做,会改变您的决定吗?”
  
  他看到了自己不希望得到的答案,询问张宏江,“但这是不是也已经晚了?”张宏江的内心不是没有感激和为难,但他不可能对雷军“违约”。上司明白后真诚地对张宏江说,“Letmegiveyousomefatherlyadvice(给您一些父亲般的忠告)。”原来他也曾经创业,以过来人的身份把一些经验悉数传授给张宏江。
  
  微软的挽留是真诚并直指内心的,在这家伟大公司所表现出的伟大气质中,张宏江被折服,“俺深深地体会到微软的留意。但不是说给您这个那个,不是要涨工资,那样反而很虚或者功利。俺感到他们非常真挚地想了解您的追求和梦想。(创业  www.lizhijuzi.cn)其实俺的老板、亚勤都给过俺很多内部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在美国,而俺暂时不想离开中国。”
  
  对张宏江而言,与其说来金山易,不如说离开微软难。二次创业的阻力不在于前行道路的崎岖和飘摇,而在于如何抛却过往的荣耀和温暖。
  
  有人问他,“您年纪这么大了还折腾什么?”张宏江的回答是:俺43岁开始学滑雪,46岁和儿子一起学冲浪。现在惟一想试但还没有试过的就是跳伞。他自认天性中带有冒险成分,“俺本人心里面还是蛮喜欢刺激的。但是好像从小就给人好孩子的印象,限制了这种发展,所以俺在没有限制的时候就会非常张扬。”
  
  冒险几乎是创业家血管中的维他命,他们永远不安分、不甘心、不满足现状,“俺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不会把大把时间拿来睡觉或者纯粹休闲。”他给新东家打工的日子十分忙碌。“在珠海一天见了几十人,连俺的秘书都快顶不住了。”张宏江满面笑容地享受着这份新的激情。
  
  张宏江从微软跳槽到金山,雷军4岁开始创业,吴刚一次次连环“复盘”,敢于从头再来的“骑士”身上蕴含着不安分、不满足的冒险因子,比起初创者,他们更成熟、更激情澎湃、更懂得渐进之道,这些正是成功商业基因的保证。
  
  二次创业的阻力不在于前行道路的崎岖和飘摇,而在于如何抛却过往的荣耀和温暖。
  
  每一位在某一阶段成功的企业家,是否都具备二次创业的精神?是否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劲头?是否都会面对新生代的挑战毫无惧色?
  
  二次创业对有些人来说是攀顶人生又一峰的兴奋剂,对有些人也可能是“逼上梁山”的放手一搏,无论是何前因,人们只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成功而对下一幕有了更多期待。
  
  创业需要的是激情、突破和日新月异,管理提升需要的则是有序、渐进和持续改善,对二次创业的商业精英和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俺们在激情之余,还要有理性的准备和思路。俺们对勇于选择“二次创业”的职场精英、企业家和企业致敬。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宏江:二次创业,寻找人生下一次冲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88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9日 上午6:56
下一篇 2020年5月19日 上午10:40

相关推荐

  • 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10种品质

      中国内地富豪榜开创者胡润,统计了100名成功企业家,分析出他们共同的品质有如下10项:

    2020年3月27日
  • 毕胜创业感悟10条

    毕胜创业感悟:“乐淘这三年经历了非常凶险的转型。从百度的职业经理人到乐淘的操盘手,俺最大的坎儿就是战略创新。雷军是乐淘的启蒙老师,但是,在俺的职业生涯里,对俺影响最大的人是李彦宏。…

    2020年6月9日
  • 雷军: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

          一个朋友,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想出来创业,问俺要注意什么。俺开玩笑说,要想成功,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第一条就是&…

    2020年5月22日
  • 没钱没经验,80后500元创业赚千万

          刚看到小李的时候,没感觉是个8后,精明成熟的脸庞略显沧桑,给人感觉是3多岁,成熟稳重的年龄,5元怎么投资,可他确是出生于1984年的地地道道的8后,说起过去的经历,小李…

    2020年4月25日
  • 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俺的事情

      我参加各种活动,聚会,研讨会,和西雅图本地的创业社区密切交往。当我到了硅谷后,我发现这里有更多的活动,聚会,更多的研讨会。在这个创业生态系统里,一切很忙、很活跃,我收获了大量的人们共享出来的知识和体验,我如饥似渴的享用着。

    2020年3月31日
  • 邹辉:一个程序员的创业历程

          211年,坚决辞去了发展还不错的工作。俺觉得,这不是俺想要的生活,俺俺在心理呐喊,俺要创业!俺自负地认为:俺可以实现更高的自俺价值。怀着一种为了创业而创业的心态,就这样…

    2020年4月26日
  • 俞敏洪: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11月19日在创业家传媒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我们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有一个比喻,本来你想娶一个女人好好过一辈子,结果娶回家被窝还没有热,这个女人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权威和控制权被消减其实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在权威和控制的社会里,创新和发展是扯淡。我喜欢微信,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

    2020年3月29日
  • 创业,请先找失败来折磨自己

          俺的创业点子源于27年,当时俺在澳大利亚经常从事沉船潜水工作。俺一直担心碰到鲨鱼。但干这行遇到这种事在所难免,后来俺遇到一群公牛鲨,本来俺以为自己会被吓死,结果安然无恙…

    2020年6月15日
  • 给创新工场求职者的一封信

          创办创新工场的两个月里,俺每天都在不同场合感受到国内创业者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的热情与朝气。俺们发出了大约三十封邀请,大多数也决定加入创新工场。这多多少少证明了俺当初的…

    2020年4月18日
  • 80后三十难立不必沮丧

      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本次调查有近万人参与。数据还显示,“80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

    202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