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的翅膀飞上天

  
  
  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不得不中断了学业,担负起照顾病弱的母亲和弟弟的责任。
  
  为了贴补家用,她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一个白领家做了保姆,在工作的间隙,她总是感到焦虑和茫然,总是回忆起上学时的种种理想,总是在想:难道俺这辈子就只能做保姆了吗?
  
  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打工女皇”吴士宏的报道,吴士宏从一名护士成长为微软中国区总裁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震动,连续几天夜里她都睡不着觉,在想着以后的路该怎样去走,虽然她想不出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此时的她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多学些东西,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天她去菜市场买菜时,一个小伙子递给她一张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夜校的招生简章,她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英语,所以一下子动了心。她的雇主很通情达理,不但同意了她上学的要求,还借给她一辆自行车。
  
  在英语夜校里,她的同桌是一位刚从日本回来的北京女孩,课间的闲谈中,她告诉她,她的先生是一名日本商人,在北京开了一家人体“克隆”店,是北京唯一的一家,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这是她第一次听说“人体克隆”这个词,出于好奇,她便向她详细询问起来,越听越觉得有意思,她突发奇想:这么大的北京才这么一家,如果俺能掌握这门技术,以后也开这么一家小店,得赚多少钱啊!
  
  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她便经常向同桌打听关于人体“克隆”的事情,有一次女孩对她说:“既然您对‘人体克隆’这么感兴趣,就到俺们店里来干吧,正好俺们现在非常缺人手!”于是,她便来到了北京第一家人体“克隆”店打工。(创业  www.lizhijuzi.cn)为了能尽快掌握这门技术,她总是不放过任何一次“练手”的机会,这让同事们都觉得很奇怪:别人都希望工作轻松一些,这个女孩子怎么什么活都往自己身上揽呀?她还从老板那里借来了很多日文资料,对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去查,常常看懂一句话要花上半个多小时,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她硬是利用业余时间将一百多页的资料啃完了。
  
  人体“克隆”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里面蕴藏着很多美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同样是一只手或一只脚,摆成不同的姿势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为了能捕捉到人体最动人的瞬间,她常常自己脱光衣服站在大衣镜前细细揣摩。
  
  她的投入与勤奋让她很快从同事中脱颖而出,她做出的人体模型总是让顾客惊喜不已:“俺有这么美丽吗?”顾客的肯定和赞美让她觉得自己开店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可开店的设备要十几万元,她手里的那点钱租了店面后就所剩无几了,她从哪里筹措这十几万呢?就在她为设备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读过的资料里介绍过日本一家很有影响的叫做“瞬间”的人体“克隆”店,店主是一位叫做森贞芳子的女士。她抱着“宁可做过,莫叫错过”的心理,立即在大学里请了一个教日语的老师帮她给森贞芳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人体“克隆”在北京乃至全中国的市场潜力,提出想在北京开一家“瞬间”分店的愿望,并请她担任股东之一,唯一的要求是她能提供一套设备。
  
  信寄出去以后,她度日如年地等待回音,结果等来的不是信,而是森贞芳子本人!森贞芳子在北京停留了三天,三天里芳子和她聊了许多诸如人生、理想等等经商以外的话题,临别之时,芳子郑重地握着她的手说:“虽然您没有开店经验和经济实力,但您有梦想,而且够努力,天下没有这样的人做不成的事,俺决定和您合作。”28年5月,她的人体“克隆”店终于开张了,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到了年底,小店的生意已完全步入正轨,她还雇了两名员工,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但她心里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危机感,因为她知道刚开始大家对人体“克隆”都觉得新鲜,一旦新鲜感过了,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总想着怎样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此,她又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大专班的学习,再接待顾客时,她已不满足于“克隆”出人体的模型了事,而是像创作一件艺术品一样,从立意、构思、造型、色彩到最后的取名都要花费一番心思。
  
  她的一件又一件作品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相继报道了她和她的人体“克隆”作品,而让她感到欣慰的不仅仅是小店的生意会更加红火,而是除了赚钱之外,她终于找到了人生更值得去追求的目标。
  
  她叫汤凯敏,一个普普通通的山东女孩,两年前她还只是京城一户人家的小保姆,谈到自己的今天,她说:“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与她所处的环境其实关系并不大。关键是她的内心有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这份勇气,即使是纸糊的翅膀,也能飞上天!”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纸糊的翅膀飞上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83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6日 下午7:08
下一篇 2020年5月6日 下午10:44

相关推荐

  • 大学三年俺赚了人生中第一个20万+

        15w+11w+6w=32w(末尾附高清图)  仅包括2015年9月1日-2016年9月1日  一年的支付宝截图。共计32万。

    2020年6月25日
  • 没有一夜哭到天亮的孩子

        2003年,一个放弃了年薪高达三十万元的IT白领,脱下高跟鞋职业装到田间地头种菜,在历经重重困境后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她就是让人们倍感钦佩的上海绿和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月雅。

    2020年3月27日
  • 从放牛娃到上市公司CEO的创业故事

          李斌自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牛是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外公是四里八乡贩牛的好手,最拿手的是一摸牛的牙齿就知道牛的精准年龄。“外公要知道…

    2020年4月18日
  • 创业:30岁时俺更擅长的7件事

          当您21岁,有了第一个自己创办的公司时,您一定认为您是这么的聪明,比以往任何一个人都聪明,您不需要建议或帮助,只想拼命的干活,做一个很酷的产品,卖给上百万的用户,然后在…

    2020年4月11日
  • 张宏江:二次创业,寻找人生下一次冲浪

          211年1月18日,张宏江一夜难眠。    看到张亚勤的邮件后他流泪了,不知怎样去回应曾经的亲密战友,就像他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决定公之于众——告…

    2020年5月19日
  • 投资是一场长跑,首先您要跑过终点

        假设你要参加一场全程马拉松赛跑比赛,一共100人参加。在这之前这100人都进行了一场10公里的跑步比赛,其中80人的成绩都比你好,请问你在马拉松比赛中成绩大概会排第几名?

    2020年4月3日
  • 大学,不再是青年学子的唯一出路

           随着改善国民经济体制、支持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鼓励自主创业等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众多渴望成材建业的青年学子们对“高等学府”、“知名院校”的盲从思想已经逐渐淡去,毕竟那里不是成材的保险箱。09年全国各地关于高考的一些数字告诉我们——大学,不再是青年学子的唯一选择。河北省高招办传来消息,今年该省三本线上文史、理工考生共有32802人未填报本科志愿,较去年增加了1760人。其中文史类有8334名,理工类有24468名。其中大部分考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原因,放弃三本,而报读一些技能型职业学校,免除读三本毕业即失业之窘状,学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使自己快速就业,寻求一份稳定的职业。

    2020年6月21日
  • 创业故事下载

      《宝贵的第一笔生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直到今后漫长的一生中,你不管走了多少路,最后还是绕到最初的模式上来了,才恍然大悟,你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

    2020年4月21日
  • 新东方:俞敏洪从台前走入幕后

        一年前,不用考虑省略号后的故事,那是个不可能的假设。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带有比一般企业更为浓烈的创始人气质。俞敏洪就是新东方,他的儒雅风度、人文情怀、幽默口才,卡内基式…

    2020年6月13日
  • 品果科技徐灏:连续创业者的瘾和忍

      品果科技徐灏:连续创业者的瘾和忍    腾讯QQ当年为获得1千万用户花了一年零四个月,而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这一目标。在互联网领域,速度…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