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俺们应该学会的三件事

    工作十年,如何与别人拉开差距?  这是几年前我很不屑的一个问题,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需要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渐长,随着阅历的增多,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以后,我突然发现这问题不得不重视起来,否则,可能工作多少年,都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也和刚刚毕业时候的自己没多大区别。

  

  

  工作十年,如何与别人拉开差距?

  这是几年前俺很不屑的一个问题,那时候,俺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需要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渐长,随着阅历的增多,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以后,俺突然发现这问题不得不重视起来,否则,可能工作多少年,都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也和刚刚毕业时候的自己没多大区别。

  1、要学会和毕业说再见

  俺们都说年轻朝气蓬勃,年轻充满希望,年轻就是本钱,但是,在职场上,一味地强调年轻,不一定是件好事。

  不妨回头看看俺们刚刚毕业时候的经历。那时候的俺们,拿着一沓厚厚的简历,穿着极其容易崴脚的高跟鞋,画着不符合时宜的妆容,生涩的走进职场,那张稚嫩的脸,曾给俺们求职打过多少的折扣,而那番“俺没有经验,但是俺很愿意学习”的诚恳陈词,又曾多少次遭到主考官的质疑和不屑。

  俺就遭遇过这样的经历,本科刚刚毕业的时候,俺去竞聘一个集团公司的企划部专员,主考官面试了几十个人,觉得俺文字功底、策划能力、口才基础等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但是,就是因为俺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他们比较了很久,最后直到一个多月过去了,才通知俺去上班。

  这一切,就是因为俺们太年轻,太没有经验,太生涩,太缺乏历练。所以,工作了十年,俺们应该让这种生涩和稚嫩和俺们说再见。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外在的,还应该包括内在的、骨子里的。这才是一个工作了十年的年轻人该有的职场姿态,也是一个年轻人真正脱胎换骨的开始。

  2、要让人觉得您很专业

  前段时间俺和一个大学同学在一起喝茶聊天,因为闲暇无事,同学就随手刷了一下朋友圈,当她看到一位同班同学的照片时,特意点开放大拿给俺看,然后还附赠了这样一句话:“您看,俺们班那个XXX,在化妆品行业做了这么多年,怎么画出了个“倒霉”的眉呢,一个三十好几的女人了,怎么好意思整天发卖萌照。”

  听完同学的话,俺起初觉得有些好笑,甚至觉得她好像有点爱管闲事了,但是,仔细一想,内心里俺竟非常赞同她犀利但却相当专业的点评的。那个卖萌的同学,从事化妆品工作多年,但是,竟然到现在也没学会给自己画一个精致的妆容,她用的化妆品,永远给人感觉是廉价劣质的,而她那暗黄色的脸,总是给人感觉她从事的不是与美有关的行业。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她至今还领着和新员工差不多工资的主要原因吧。

  一个人,如果您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都不能轻车熟路,您凭什么让老板给您升职加薪,如果您给客户的感觉就是您根本就不专业,人家为什么要跟您合作。所以,工作十年,拉开您和别人差距的,其实是一个人有没有积极进取,能不能轻松驾驭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还有舍不舍得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做深层次的耕耘。比如学习培训,比如投入金钱去付费学习专研等等。这点很重要,也很能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3、要学会培养精英的气质

  前段时间,随着《欢乐颂2》的热播,刘涛扮演的安迪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随之而来的是各大自媒体、主流媒体等对剧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其中,安迪这个角色是最被人们热议的。那么,在安迪的身上到底有一股怎样的气质和魅力,曾让那么多人热捧呢?

  当俺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一定想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精英”。没错,安迪之所以能够吸引千千万万人的眼球,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她是谁扮演的,而是她成功塑造了一个职场精英完美的形象。比如她是华尔街精英,事业上风生水起,财务上自由无束,车子房子想换就换,男朋友也是对她尊敬有加等等。这些,都是无数职场人士梦寐以求的。

  通过分析安迪的成功,俺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精英气质,它是可以给您带来更高回报,更多机会,甚至是更多可能性的。

  最近,俺在学习精致女性形象管理课程,俺的老师在讲到职场着装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她说,一个人如果您已经工作了十年,您就不要老是拿年轻说事了,而应该是您的“精英”气质。这种精英气质,外在的体现在着装打扮、仪表仪态、妆容妆面上,内在的则体现在您举手投足的熟悉、从容、干练、武断、胆识及谋略上。

  所以,工作十年,决定一个人是职场小白还是职场精英,关键就是他是否已经和毕业时候的自己说再见,是否已经显得足够专业与成熟,是否已经培养出了那一份能够给自己加分的精英气质。如果做好了这三件事情,那么,这个人离精英阶层一定又近了一步。

  作者简介:唤醒沉睡的猪(偶用笔名苗苗),8后奋斗女青年,人民勤务员,爱生活爱记录,曾发表散文随笔几十篇,撰写的征文、论文获得过全市一等奖;曾为国内某知名演讲口才网深受欢迎的写手,撰写来自各行各业各类主题演讲稿多达5多篇。个人博客、公众号:唤醒沉睡的猪,豆瓣“做自己的女王”小组创建人。在都市丛林中一路跌跌撞撞,依然坚信可以用真诚的文字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正能量。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工作十年,俺们应该学会的三件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60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7日 上午1:43
下一篇 2020年4月17日 上午3:33

相关推荐

  • 职场新人:谨慎绕开“表现陷阱”

      表现“积极”的陷阱之一:  乐于受人指派  你总是想:我是新人,我多做事,总可以挣得正面的印象分吧。其实不然。

    2020年8月22日
  • 北漂的开始,到底是怎样一种滋味

        2007年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在东三环的某一座豪华的写字楼里,每天早晨要从海淀区的学校门口,坐公车两个小时到达公司。有一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雨,我和一个男同学正好一路一起坐车。那天我特别特别累,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再加上早上起得特别早,所以我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而我同学并不知道我在哪个站下车,所以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坐过站了。当时很惊慌给我领导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因为下大雨车特别难坐,我要迟到一点时间。然后我就跟那个同学一起下了车往回跑。他那天穿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外套,他把外套用胳膊撑起来,罩在我们两个人头上,我们就在那件衣服的下面,甩开腿在大雨里疯狂的奔跑。巨大的水花从脚下一点点溅起来,我们的衣服裤子鞋子包括头发全都湿透了。我一直记得那一幕,像电影里一样超刺激的在大雨里狂奔,可能要一辈子就那么一回了吧。我到了公司以后,身上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时间也不敢跟领导说我要去把衣服弄下,就那样坐在椅子上,噼里啪啦的打开电脑工作。看着周围同事都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我是否能够活的不这么狼狈,下个雨连把伞都没有。

    2020年7月30日
  • 外企高管对应聘者的4点忠告

          先交待一下背景,俺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做软件的,目前算是高层管理者,本身做业务,也负责销售管理,公司的sales和助理都是俺面试和招聘的。应该在这方面有一点发言权。公司…

    2020年7月24日
  • 俺带过的新人们

        全能的普通人  在我也还是职场新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带领一些实习生或者新员工开始工作。Joe是我初入职场一起工作的第一个实习生,属于公司招聘来锻炼新员工领导能力的“陪读生”.Joe性格腼腆,工作能力也比较普通,与我张扬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我在公司内部的几个部门之间轮岗,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项目和技术,Joe也就陪着我不断变换着手头的工作。我心气比较高,总希望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做出好的成绩,自然也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情,交给他的工作也比较多,工作的内容也比较杂。他一直在努力适应不同的工作,做出来的东西不算好也不算坏,不过适应得也比较快。

    2020年9月23日
  • 职场:高端人士取得成功的秘密

          置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后,一时间无法正确地自俺认知,往往会造成懵懂与慌乱。解决办法有二:其一,用时间换自己的经验,其二,用别人的经验节约自己的时间。正确地运用技巧,的确能…

    2020年7月31日
  • 人生真正拉开距离是高考吗?不,是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十年

        前几天跟高中同学老高聊起同学们现在都在干什么,没想到很多人的现在都还挺让人惊讶的。

    2020年4月12日
  • 职场人必将经历的那几道坎儿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俺们都要遇到该阶段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职场也恰如人生,每一个职场人都要从新人变为老人。在这个过程中…

    2020年8月5日
  • 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

        1  每到周五工作结束,坐在回家的汽车上,我就会计划周末要干什么,几点起床,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文,计划得可谓是非常完美,简直无懈可击。

    2020年3月29日
  • “职场五魅”助您成功

            21世纪是一个越来越“以貌取人”的时代。据说,只需30秒,你的客户或你的面试官就会在他们心目中给你下一个“最终判决”:能不能争取到某张订单,能不能被心仪的公司录取,能不能被大老板青眼提拔……也许就决定于你的一个手势,一句措词,或是一个微笑。

    2020年8月17日
  • 如何在职场人际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

      前年,我写了很多职场人际关系方面的文章,后来就少了。  因为我发现后台收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90%都是心态造成的,而非沟通技术能解决。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