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大人的成长足迹:未名湖是个海洋

  
  
  《未名湖是个海洋》
  
  27年7月俺开始看北大数院的招生简章,上面赫然写着“每年有数十位学子赴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深造”。这是一句改变俺一生的话,它让俺知道美国除了哈佛和耶鲁之外还有两所学校,也让俺知道“出国深造”是可以写在招生简章里的体面事情,它让俺在高考之后稀里糊涂地找到了下一个人生目标。一个月后哈尔滨一家报纸采访俺,问俺四年之后的打算。“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俺装作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脱口而出了那个俺刚刚听说一个月的名字。就这样俺的北大生活开始了,带着出国深造的梦想。
  
  来到数院之后俺很快清楚了出国留学的要素和步骤,并且建立了一套简单的逻辑:学好数学分析等于拥有好的成绩等于去好学校。所以俺大学前两年的学术生活就是踏踏实实的学分析。后来深感院里竞争激烈,光学好分析是不够的。于是俺又剑走偏锋,开始学看起来跟分析很相近而其他同学很少关注的概率论方向。对出国的憧憬让俺有了高三复习时的动力,一直埋头困干,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有些愚蠢的经历除了可笑之外,毕竟帮助俺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功底。
  
  但是光学分析和概率是不足以打发时间的,于是俺决定睁眼看看这个世界。就这样未名湖成了一片海洋,让俺在其中任意遨游。每周听四到五场讲座:听于丹讲段子,听陈丹青骂人,听贾樟柯谈电影,听饶毅抒发智识理想;学各种各样课程:研究六方会谈背后的东亚博弈,思考休谟、康德、福柯的哲学思想;每周都去听数学报告,印象最深的有夏志宏、严加安、堵丁柱、Smale、王诗宬、陈木法、孔良等人的报告,他们告诉俺数学里除了俺每天专注的分析和概率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在图书馆乱翻书:最重要的罗素和弗洛姆的书,俺的世界观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来自他们;听胡涛老师的经济学原理和刘旭峰老师的数理经济,他们让俺开始尊重一个学科;听朱青生老师的艺术史,他向俺们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之处,并借助一部艺术史来阐释世界史;听马伯强老师的理论物理导论,物理学的精彩让俺兴奋,这份兴奋最终决定了俺未来五到十年的研究方向。剩下的时间俺在未名湖畔胡思乱想。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随性的探索是值得的,自己最深刻的变化就在这个过程中酝酿,而北大给了一个随性探索的人以最好的资源。
  
  数院的讨论班文化也深刻的影响着俺。大二时候参加柳智宇师兄的讨论班,柳智宇博大的胸怀和对世界对他人的热忱深深感染了俺,他让俺知道自己是个多么自私狭隘的人。大三俺和余越、张龑、沈才力三位同学组成了一个数学讨论班,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而又特别贪玩的余越、在考GRE前一天还在研究《诸葛亮集》最后GRE66分的张龑(没办法,他貌似懂希腊语和拉丁语,它们是英语的祖先)、拿过两块IMO但讨论班上经常不听您讲话而是笑嘻嘻看着您的沈才力,他们向俺呈现了大学之前从未见到,难以想象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他们让俺知道自己是个多么庸俗和功利的人。
  
  在这些探索和交流过程中一些思想被建立,另一些被颠覆。可以说四年的生活颠覆了俺入学以前的所有赖以生活的观念。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游泳。俺大三开始学习蛙泳,由于自己的笨拙、懦弱和不虚心,俺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学会的同学。老师说俺很“笨”,这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俺,俺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终于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28次课之后学会了蛙泳。后来俺又找泳协的同学学自由泳,俺在三次之后就游得有模有样了,教练夸俺:“您水性真好,这么大年纪还学这么快。”俺顿时不知如何回答,俺承认俺水性很好,因为俺现在确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但俺又仿佛听到了蛙泳老师的笑声。俺意识到多年来一直相信的“天赋”概念是虚假的,一个人一开始由于某种原因被一个东西吸引,在那里浸淫长了自然就有了“天赋”。游泳是俺四年里最重要的一项成就,除了让俺历经艰辛做成了一件事外,它让俺从一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小到大,和身边的每一个同龄人在一起时俺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他的天赋是不是比俺好。”而在旁落无人的时候,俺也时常问自己:“俺有没有做这个事的天赋。”原来自己一直执念于一个虚假的概念!
  
  29年4月,抱着进则一篇论文,退则一封推荐信的目标,俺开始在王正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没想到这一单纯为了出国而进行的工作竟成了北大四年中对俺影响最深远的事。最初的一年里俺和刘党政博士合作解决了随机Toeplitz矩阵的中心极限定理,这是平生第一次解答一个未知的问题,也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儿时起就一直幻想的发现和创造的喜悦。后来俺开始关注李一霆硕士在研究的一个计数问题,6级的郑骋师兄令人惊讶地将它和曲面的拓扑联系在一起,顿时打开一片天地。随后俺发展了郑骋师兄的拓扑观点,并加入了自己的群论想法,与李一霆硕士的组合技巧结合,将这一计数问题逐步推进,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俺开始发现曾经望而却步的拓扑和代数并没有那么恐怖,兴趣激发出来之后它们反而可以成为有力的工具,相反自己学了那么多的分析和概率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而就在俺和李准备撰写论文的时候刘党政博士发现俺们的结果已在4年被人得到而且就是用和俺相近的群论方法。但与此同时刘又发现计数代数几何中的一个结果可以帮助完全理解这个计数问题,从而得到俺们一直想要计算的一个概率密度的表达式。于是俺们没有气馁,继续沿着这条路,刘展现了强大的计算功力,几乎算出了这个表达式,后来他远走智利,这个任务落到俺的头上。
  
  11年元旦那天俺带着好奇心搜索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结果一幅令俺震惊的壮丽图景展示了出来。原来那个计数问题以及郑骋师兄的拓扑想法7年代已被物理学家在研究量子引力时发现,弦论诞生之后这个问题又成了弦论和量子引力之间的一条通道,而弦论和计数代数几何息息相关,Witten(9年Fields)沿着这个思路提出这个领域著名的Witten猜想,被Kontsevich(98年Fields)发展其中的技巧解决,后来沿着这条路Okounkov(6年Fields)解决了BDJ猜想,而这一切又与自然界中许多生长现象以及数论中鹤立鸡群的黎曼假设联系在一起。(经典语录  www.lizhijuzi.cn)数学的统一性和自然界精致的和谐彻底震撼了一个青年的心灵。原来对科学的探索就是在朦胧的水汽中游向那片神秘的美丽境界。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王羲之通神的书法不也是使人通向这般境界吗?科学像太阳一样辐射她的能量,照到农田里就长出庄稼,即使照到岩石上也反射出光芒。俺想这就是科学对于为她耕耘的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这个科研对于俺的意义还不止于让俺从卧薪尝胆于分析和概率的学习中、从殚精竭虑于成绩中解脱出来从而看到科学真正的美妙之处,它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俺的人生观。从小到大俺一直认为只有科学研究是崇高的事业,当不上科学家就是人生的失败。而这次经历让俺明白好的生活不是当科学家或不当科学家就能实现的,好的生活应该这般度过:一个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投入到他心灵所选择的那个事业中,不断地自俺实现和自俺超越,永远没有终点。这是俺在科研中体会到的真切感觉,它最值得一个人去追求。而这种感觉必然在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奋勇拼搏的运动员,有胆有识的商人,日理万机的政治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达到这个状态。而这一事业也未必是做科学研究,它可以是哺育一个婴儿,烹饪一桌菜肴,攀登一座山峰。俺想正因为这种超越和实现的感觉是相通的,所以一个奥运冠军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可以成为一个统计学家,一个出色的几何学家可以成为一个顶尖的基金经理。这正是罗素和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
  
  最后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申请出国的过程中师长的帮助。为了能成功出国,俺想尽办法寻求师长们的帮助,他们包括北大的王正栋老师、陈大岳老师、王保祥老师,西北大学的徐佩教授、布朗大学的郭岩教授和舒其望教授、密歇根大学的邬似珏教授和Smoller教授、科朗所的Chatterjee教授、斯坦福大学的Dembo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的Borodin教授和Strook教授、哈佛大学的姚鸿泽教授等。每次面谈都恨不得打一百遍腹稿,每封邮件都恨不得打2遍草稿,而每一次的交流都证明俺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他们的交流如沐春风,他们教俺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学者,他们让俺明白是困窘滋长了邪恶的念头,一个人在从容淡定的状态下总是坦然地帮助他人。国门对于俺来说像是一堵要努力翻越的高墙,而高墙之后到底是桃花源还是万丈深渊,俺一无所知。正是这些师长们的指引结合俺自己在未名湖这片海洋里的折腾,逐渐把这堵高墙变成了透明的玻璃墙,透过这层玻璃俺看到了墙的另一面的真实图景。“出国”不再是那个最能吸引俺的光纤字眼,而变成了为“深造”而不得不承受之重。
  
  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脑海里唯一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未名湖里游泳,在水中成长、实现和超越。如今他要游出未名湖,经由北极穿过大西洋,进入波士顿的查尔斯河,那片新的水域等着他去探索。他多么希望自己多年之后能按原路返回未名湖,因为那里是他精神的故乡。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一个北大人的成长足迹:未名湖是个海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39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3日 下午4:32
下一篇 2020年6月3日 下午8:25

相关推荐

  • 写给研究生们的13个忠告

      1、如果你是一名研究生,你还在求忠告,只能说你的人生一直就缺乏真正的目标。考上研究生不过是你逃避现实的一次机会,你抓住了机会,却依然对命运无能为力。如果你不好好从读研的幻觉中反思自己,三年后,你大四苦恼的事情,依然存在。(顺便吐个槽,个别求忠告的博士生,你就饶了我吧,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天天琢磨如何当个好老公!)。

    2020年5月5日
  • 写在人生第一次挂科之后:关于自负,规则,与清华

        我以非常复杂的心情写下此刻的心情。今天接到了教学办公室的通知,告知我去研究生办公室上交学费。我才认真的严肃对待起来这件事。这件事就是:我挂科了。作为平生第一门挂科,心情确实复杂。且不论挂科带来的麻烦,对与我来讲,这首先是一份耻辱性的标志:不仅是对智商,而且是对情商。

    2020年5月1日
  • 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经历,读完泪流满面

          俺是82年,大学毕业3年5个月。现在一家大型市场咨询公司,自己带一个组,月薪16,未算其他收入与分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领打工仔。在北京,有一套房,8平,按揭,有一辆…

    2020年6月9日
  • 专科生必须知道的十件事情

          一、当您踏进专科的那刻起您就必须明白:其实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专科三年,其实只有二年半的时间可以学些东西。假如您还打算升本,假如您还想做做兼职学学其他的,那您只有二年在…

    2020年5月23日
  • 一个自称富二代的大学生肆意挥霍,调查记者发现…

        01  报社近期和一所研究院进行了一次合作,就是对现在高校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一次调研。我作为报社的一线记者参与了调查采访这个环节。

    2020年4月4日
  • 不要让自己的梦想埋葬在寝室

        时光的脚步匆匆,高考的硝烟已经渐渐的远离我们这些久战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中的大多数每天都会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甚至于会在上课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才拖着惺忪的睡眼,拿着寝室楼下买的面包早餐,缓缓地推开教室的后门,上课时间,吃完早饭,默默地趴在桌子上又再一次开始与周公的约会。

    2020年4月15日
  • 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在当代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国的学生都从小学开始都会说,我以后要上清华,北大或者是其他的某某大学,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以后能有份好工作?能拓宽自己的人脉,视野?还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0年4月6日
  • 当俺谈学霸时俺谈些什么

        在我认识这群人的时候,“学霸”这个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在我的心中,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神圣存在。以至于现在当我听到身边人互相称呼“学霸”之类的词,我的尖酸刻薄都会忍不住跳出来,在心里小小地嘲讽一下,“可能你们没见过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子的吧。”

    2020年4月8日
  • 普通学校与名校的学生差距:一个人的奋斗很孤独

      我来自广东一所二本学校,目前大三,专业计算机。高考生病以及亲人逝去,遭遇滑铁卢,从能上前十所名校到一个普通二本,这是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的。

    2020年4月24日
  • 大学四年,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又一届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迈入社会,我觉得感触良多。

    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