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

    1  我的高中同学曹哥,是个悲情英雄。  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1

  俺的高中同学曹哥,是个悲情英雄。

  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是俺们班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进教室看书做题。校园沉寂着,黑暗着,只有一间教室亮着执着的光。柔和的日光灯下,曹哥奋笔疾书的身影孤独得像个侠客。

  课间休息时,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题海里的他,绝不会像俺们一样谈笑打闹。

  放学时,他飞快的去食堂打了饭菜,回到教室,边吃饭边看书,好几次险些把饭喂到鼻孔里。下晚自习熄灯后,他也常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到深夜。

  他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意志力之坚定和自制力之强大,无不让俺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钟献上膝盖,赞他一声“牛逼!”。可这话俺们实在说不出口,谈到他,俺们只会替他惋惜长叹。因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于他的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吗?

  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为什么曹哥的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的中下游?

  俺们细致的观察过他,试图帮他找出原因。

  俺们发现,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课本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记得烂熟,可一些关键的公式和定理,他并不理解其内在含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合理运用。

  他做题很快,平时刷题也很多。一套理综试卷,俺们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两小时左右才能做完,他这个变态只需要一小时,但正确率实在是惨不忍睹。

  俺们好奇,曹哥,您就不能慢点做,仔细想想,认真演算吗?

  他自信一笑,这种题型,俺做过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俺们更纳闷了,那您为什么又做错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这题和俺做过的大致相同,但有点变化,俺没注意。

  俺们好心劝过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题是不行的,要做一道会一道,弄明白题型,举一反三。

  曹哥含混应答,知道了,知道了,转身又投入了茫茫题海之中。

  高考后,当俺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学时,俺没有意外,但俺又有点难过,为他的努力,也为他的瞎忙。

  2

  工作后,俺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这样的人,整天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咋咋呼呼的忙里忙外,您想不注意到他都难。

  勇哥早俺两年参加工作,俺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点才能尽快入行,俺对他自是感激。

  没多久,俺就发现,他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没有之一。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时间远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时。

  看到他一头扎在格子间里努力工作的样子,俺这个后生既佩服又惭愧,同时,俺也很纳闷,和他同时工作的刘姐已经升任部门经理了,为什么他这么努力,升职加薪的机会却没有落到他头上呢?

  后来,俺就开始留意勇哥和刘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俺就发现了他俩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来上班,第一时间就打开电脑,开始处理当天的事务;

  一会儿做汇报PPT,隔一阵又收发下邮件,处理下外联事宜;

  PPT还没做好,又最小化窗口,去做其他琐事。

  刘姐来上班,会先在便签上记录并规划下今天需要处理的工作,然后收发邮件,做好上传下达的事宜;

  工作任务分派下去后,她会分时段集中处理几件重要的事情,中间不受其他干扰;

  临下班前,她会跟进下属职员的工作进度,向上级交付已经完成的事项。

  对比两人工作方式的不同,俺终于理解了那句话:加班是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准备的。

  3

  您能说曹哥和勇哥不认真不努力吗?

  他们在学习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远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愿,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救赎,他们终于还是沦为了平庸的大多数。

  努力是没有用的吗?

  当然不是!俺们生而平凡,不用一生来抗争,不拼尽全力去努力,俺们靠什么改变命运?靠什么改写人生?靠什么实现逆袭?

  那他们的努力错了吗?努力也会错吗?

  当然会!俺们总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努力来标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象来为自己的平庸脱罪。

  曹哥填鸭式的填充知识、求量不求质的刷题,违背了理科学习重在理解运用的基本规律,选择了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又怎么能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呢?

  勇哥工作时缺乏规划,重心不明确,容易被琐事干扰,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弱于时间管理,再用加班来弥补,反倒牺牲了休闲时间,打乱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进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当俺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时,俺们自欺欺人的努力,不过是在瞎忙而已。

  4

  当努力了却没有成效成为一种现象,当浮躁和浅薄成为时下人们的共性,除了给一句“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的诊断,俺们还应该深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曾有心理学家将俺们的学习提升划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俺们业已习得的知识技能,学习区是俺们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高挂枝头的苹果,恐慌区是俺们目前遥远的仰望和未来美好的愿景。

  长期待在舒适区,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过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适区,涉足学习区,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难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题更重要吗?勇哥难道不知道合理规划工作、管理好时间能够让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不愿意改。因为他们习惯了,习惯了如此低效的学习和工作。

  习惯具备惯性的推动力,您毫不费力的就可以被习惯驱使着行进。曹哥习惯了飞快的刷题,勇哥习惯了多线程混杂着处理工作,这种种习惯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待在舒适区里努力,可以营造一种俺很努力了的假象,也能给予自己关于平庸现状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适区,自俺提升就成为了一种奢望。

  所以,刷了那么多题,曹哥会做的题目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几年,会做的事也没有多出俺这个新手许多。

  毕竟,重复性的努力,只能让您更加熟练;创造性的努力,才能使您变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他们为什么没有试图改变呢?因为在学习区努力,实在是太难,太别扭了,一点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着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叶,去芜存菁,臻于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样抓住。您的努力近乎挣扎,您的成就才对得起付出。

  作者简介:顾一宸,简书作者。写走心又走肾、有温度又有态度的文字。新浪微博:@顾一宸。微信公众号:顾一宸(ID:guyichen6)。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65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5日 上午7:31
下一篇 2020年3月25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励志故事:您也在井里吗

       励志心语: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事实上,我们在生活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月兑困.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在困境中.

    2020年10月11日
  • 中考励志故事

          1、《百说不如一做》    前面大路小路纵横交错,犹如一张理不清的网。    一个智者走到网跟前,很优雅地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慢腾腾地理着网,一边自言自语地说:&quot…

    2020年9月29日
  • 经典励志故事:梦想就是不落的太阳

          每次想起潇潇的故事,俺总是会从心里觉得抑止不住的快乐,这个至今俺还没有面对面交流过的小姑娘,是俺所做过的留学案例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每次和她通过MSN和邮件交流的时候,…

    2020年10月7日
  • 四元钱成就的人生梦想励志故事

    四元钱成就的人生梦想励志故事   少年时代的他虽然长相平平,但拙外慧中,能说会唱,多才多艺,经常参与乡里的文艺表演。有一年来乡里接兵的人看中了他的表演天分,动员他去当兵。成为一名军…

    2022年8月14日
  • 俺前妻的故事,一个初中肄业生的奋斗

        昨天的文章发后,有不少人想听听我前妻的故事,那就讲讲吧。其实,多多少少在之前的文章和以前的演讲提过的。

    2020年4月3日
  • 只要您还在坚持

        曾经有人说,成大事者必经以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想说的是:事无大小,只要你还在坚持,成功的曙光终会毫不吝啬地照向你。

    2020年4月8日
  • 用羞辱为人生加油

        咸丰十年(1860年),河南固始县令张曜被提拔为知府,不久又擢升为河南布政使,接连的喜讯让张曜倍感“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正在这时,一份弹劾他的奏章,打碎了他的升官梦。

    2020年9月28日
  •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020年10月12日
  • 藐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

      在美国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2020年4月22日
  • 励志小故事:换一个思路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202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