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搏击商海2年的“铁娘子”从容淡泊,从普通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董明珠说,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显得“不合时宜”。
  
  董明珠,全球最大家用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电器(下称“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支撑铺设一条“中国创造之路”,她说,格力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将成为服务于全球的企业。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就有人担忧格力走专业化已经到“天花板”了。没想到,格力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快了。从1991年到21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做到56亿元;从21年到21年,格力的产值从56亿元做到6亿元;211年格力的产值将增加2亿元至8亿元。
  
  董明珠说:“俺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别人担忧格力的业绩能否可持续增长,她却认为,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可以,那么企业才具有可持续性,否则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对比于两年前,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空调,但仍然坚持专业化路线,谋求“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现在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的空调,格力都能生产,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董明珠说,格力正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产品从公共环境拓展到特殊环境。
  
  另外,格力一直关注高、精、尖的产品,如空调上游的电机、压缩机。中国的电机在世界上还没有领先,恰恰格力又有能力自主创新,所以格力同时在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
  
  “俺们今年可以做到8亿元,以每年增长2亿算,要做到2亿元的规模,也还需要6~7年。所以,俺们会坚持专业化方向。”董明珠说,“制定战略时,俺们希望格力走向世界,用产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俺们追求的不是做强者、要打败谁。只有这样,同行之间才不是您死俺活,而是相互促进。如果怀着要挤垮谁的心态,是低级的竞争;如果怀着改善人们生活的理念,企业就愿意与大家共同发展,在竞争中相互取长补短。理念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有人说,专业化会使格力专卖店的产品太单一,影响经销商的业绩扩张和积极性。董明珠却认为,不是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活下去,销售渠道真正活下去靠的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您产品好、服务好,即使店小,也会有市场。所以,关键是品质。”
  
  核心技术是脊梁
  
  在家电业多元化成风的环境下,格力的战略思考却很独特:由于专业化,才有领先的技术地位,进而就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
  
  21年,格力在技术研发上就投入了3亿元。目前,格力有三个研究院,4多名研究人员,在更高端的技术层面进行研发。“早几年,俺们在硬件、软件、人才方面已经投入很多。有人问,投入这么多能收回吗?”董明珠说,这些并不是当年就能获得收益。“但23年,俺们与第二名相差13亿元,今年的差距是25亿元,收效已经慢慢体现出来了。”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不创新就等死,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董明珠认为,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急功近利,有社会责任感,心才会冷静。“比如,俺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俺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离心机组通过废水利用,可以节省一半的使用费用。俺想的不是赚钱,而是帮消费者,您的产品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好处,消费者、社会自然也会给您回报。”
  
  其实,董明珠对技术创新的感悟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早些时候,她认为产品比别人好就是创新。(创业  www.lizhijuzi.cn)现在的她则认为,只有您的产品改善了别人的生活,您有独创的产品,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才叫真正的创新。“乔布斯的伟大之外正是在于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格力目前已有4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1项,国际领先成果6项。尽管这样,董明珠并不认为格力就可以自满,更何况有的国外同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吸取别人的长处。
  
  人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相比于技术创新,董明珠认为,产品质量好是一个基础。格力已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体式改进模式,来确保产品质量。自上而下,包括六西格玛管理法、精益生产、质量整改等措施;自下而上,包括5S、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做法。
  
  “生产1万~2万台空调,很容易保证质量,今年格力空调的产量将会达到38万台,如何保证质量呢?就要有一个监督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监督的机制。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控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董明珠感到“人的质量更重要”。她透露,“格力一线员工年薪5万元,希望未来可以达到8万元~1万元。”格力一线员工成家都有一套4~5平方米的过渡房。
  
  “现在通货膨胀,如果员工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怎会安心工作?”所以,董明珠认为,“管理的精髓在于,让每个员工都热爱企业。这样的管理才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但是,这不等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不能片面人性化,标准必须一致,否则8万人的队伍就会溃不成军了。”董明珠经常以“红绿灯”作比喻,如果片面地讲人性化、撤掉红灯,那么过马路就没有秩序,最终大家都不安全、没有人性化可言。
  
  “因此相关的制度是必需的。而管理创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制度。”董明珠说。
  
  谈到质量,董明珠还有一个观点:“在控制成本方面,要先把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工艺成本抓好,材料成本放在最后。”比如,接待费可以按销售收入的.6%来提取,格力完全可以提2~3个亿元的接待费,但事实上格力一年的接待费用只有2万~3万元。
  
  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
  
  除了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格力在渠道领域也独树一帜,开创了独立于各大连锁之外的格力空调专卖店的销售渠道模式。如今,格力在全球有1多家专卖店,格力空调9%的销量来自于自己的专卖店系统。
  
  最近一两年,格力在渠道模式上又有创新的举动。通过增持各地销售公司的股份,进一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各地出现许多格力盛世欣兴贸易公司,它们有的已经成为格力的全资子公司,而且都开了网上专卖店。
  
  尽管家电业内格力的专卖店模式追随者众,但是董明珠认为,格力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即不断根据现实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现在俺们开店,更注重店员行为、开店标准,以及消费者满意度。”
  
  在这位格力渠道模式的开创者眼里,“掌控渠道不是靠压,它们主动跟着您走,才叫掌控。您的产品好、经营思想对路,您的追随者就会越来越多。”
  
  这种经营思路就是“诚信、共赢”。所谓诚信,就是说到的能够做到。而共赢,不仅仅是厂、商共赢,而是厂、商与消费者共赢。只有消费者这个源头保住了,渠道才能保持下去。
  
  格力渠道模式的管理思路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董明珠坦言,从过去的“以盈利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1997年创立这种模式之初,重在保证一级经销商的盈利,后来转变为保证所有经销商的盈利,现在是保证消费者能“盈利”。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47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23日 下午11:20
下一篇 2020年5月24日 上午2:43

相关推荐

  • 王石:人生至暗时刻,要学会放下

        作为房地产风云人物,王石经历过多次至暗时刻,学会放下是他走出困境的法门。他说,“如何面对最困难时刻的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

    2020年3月27日
  • 陈年:归去来,野心勃勃的少年

      想必您已经看到过很多在商界取得成功的传记,但大多都是别人写的,而依自己写成的传记的人却不是太多。而陈年算为数不多的一个,他曾在几年前出版过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提起陈年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已经不清楚他为何人,但提起他创办的凡客,估计应该还有些印象。

    2020年4月8日
  • 励志人物:蒋锡培的第一桶金

          蒋锡培    年龄:46岁    创业时间:199年创办范道电工塑料厂(远东集团前身)    第一桶金:照明电线    无论如何,您自己要有梦想要有理想,第二您要有激情…

    2020年6月11日
  • 励志人物:17位华人巨富的第一桶金真相

      后面的17篇文章分别介绍这17为励志人物的财富故事,看他们怎样挖掘他们的提一桶金,来开启他们的财富人生。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成功要素,为我们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2020年6月10日
  • 褚时健的逆袭

          导语:51岁,任玉溪卷烟厂厂长;7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 8吨,利润超过3万元。王…

    2020年5月1日
  • 2011中国十大农村励志青年

          这是一个充满压抑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在人生的潮流中迷失了方向,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农村的8后青年,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任何背景,仅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势单力薄地去艰难打造属于自…

    2020年5月15日
  • 潘石屹创业路:英雄莫问出处,从暴穷到暴富

          人物简介    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

    2020年5月19日
  • 励志人物:王传福的第一桶金

          王传福    年龄:43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比亚迪    第一桶金:镍镉电池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

    2020年6月11日
  • 不励志怎么混明星

          1、锅炉工孙楠    学生时代的孙楠囊中羞涩,为了多攒一点零用钱,就到建筑工地帮人推砖,几天下来居然挣了两百多块钱。也算是勤工俭学的模范了。孙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ld…

    2020年4月23日
  •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

        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202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