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我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台湾少女慈善家沈芯菱的故事,令人钦佩。

  

  “俺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台湾少女慈善家沈芯菱的故事,令人钦佩。

  “不快乐的人是因为没想过要带给别人快乐。”
“每个人最终目的只是想获得一份快乐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驰……”

  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华大学苏格猫底咖啡馆,
才21岁的她,脸上浅浅的酒涡,
带着大学二年级女生该有的清纯稚气,
然而,谈话内容却和咖啡馆名一样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极早。
12岁,小学六年级,
就在网路上架设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安安”,
迄今在两岸三地累积了35万使用者上网学习;

  14岁,国中二年级,因为看到柳丁贱价,
向报社投书,最后与农委会打笔仗,在大众媒体前一夕暴红,
迫使政府改变立场,并推动了“全民吃柳丁运动”;

  15到18岁,她将关怀的范围扩及更多的
弱势团体、青少年、原住民和台湾媳妇;

  19岁,她背起了相机,深入台湾大街小巷,去捕捉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影像,
最后累积了2万张她称为“草根台湾脸谱”的图像,
让她跨到对岸北京奥运办展。

  《读者文摘》亚洲版称她为“少女慈善家”,
她的故事还被载入国中教科书。

  21岁,正是台湾许多年轻人还赖在家的年纪,
她却似乎过了一个高转速的公益人生。
人们看她,或者赞叹说:太优秀!
然而,她却说自己平凡,
“俺是一个摊贩、一个庄脚小孩。”

  “(铁皮屋)之前真的很热,下雨又会滴水……”
盛夏,俺们来到沈芯菱在云林斗六的家,
她与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时省道旁的铁皮屋,只是装了冷气,也大了一些。
屋内,穿过花车、衣架与几台缝纫机,后方1坪大的隔间,一台旧型厚重电脑,
一张用到泛黄的围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时用来读书写字的角落;
用了1年,没有换过。

  沈芯菱这些年考了超过4张电脑证照,靠数位技能为企业搭设网站,
加上参与公益演讲等外快,总共赚了近3万元,
然而其中有28万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业,
而不是换掉在铁皮屋内的家具。
“因为俺的成长背景,让俺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来家里的环境还算小康,
学裁缝出身的父母亲非常勤俭,
开了一间小型家庭式的裁缝加工厂,但8年代中期,
台湾抵挡不住汇率升值压力,汇率由1美元兑新台币4元,
急升到1美元兑新台币26元,造成出口导向的纺织业爆出走潮,
受到上游厂商拖累,小工厂倒了,还欠了债。

  因此沈芯菱从襁褓,就跟着父母试过各种谋生方式,
曾经一家三口和狗笼挤在一辆小车,也曾经摆摊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钱迫人,让她比同龄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俺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要立志做公益?
因为俺自己小时候跟着摆摊,没有上幼稚园,上国小根本赶不上进度,
因为在之前,俺都只能自己练习写旧报纸啊。
同学拿原子笔写作业,俺只敢拿铅笔去练,为什么?便宜。
然后,练好后,可以赶快擦掉再写一次,所以常常会被同学耻笑。”

  “老师都会说教育是改变贫穷最好的方法,可是俺看见的却是,
如果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像俺们这种穷孩子要拿什么翻身?”

  8年代到9年代,台湾国民所得成长了2倍,
然而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也开始扩大。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养,这些社会问题都在俺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会底层,加上她年龄又小,本来应该是弱小而无助的,
但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她发现,自己拥有改变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岁,

  当年台湾经常上网人口达到48万人,她也成为其中一员。
家贫的她,小学第一台电脑,是母亲当掉少女时代攒下的玉镯去买的,
“因为再苦,也不能牺牲孩子学习的机会。”沉妈妈说。

  刚接触电脑与网路的她,看到种植文旦的阿公,
没有因为盛产而高兴,反而为了收购价格过低而苦恼,
她想起,看过人家在网路上卖东西,
就“凭着一股傻劲试试”,她上网查企业电子信箱,
用小学四年级生的天真口吻写道,
“俺阿公种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来订。”

  本来只是姑且一试的想法,没想到3天之后,
家里真的接到企业订单,当场全家人喜出望外,
尤其是阿公,“他一直问,是真的吗?”
“俺第一次发现网际网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后来,父母在铁皮屋开的小杂货店,
因为斜对角开了间超市,生意一落千丈,
沈芯菱提议父母回到缝纫本行,
她自学摸索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接受订单,
一年不到,家里的生意也平稳下来。

  国中二年级的时候,她投书报社,说柳丁贱价伤农,
却被农委会发文反驳国中小女生的话不可信,
“俺请妈妈到附近的农户拍照,俺架设网站,提出证据。”
这个反击,最后迫使政府改口收购,社会也掀起一股买柳丁救农民的热潮。
“原来,小小个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无限大。”

  这些经验,是她日后利用网路做公益的起点。
每当沈芯菱有“创举”时,憨厚的父母,总是难免担心。
以柳丁一役为例,经历过台湾威权时期的父母,
总担心与政府作对的后果,(励志名言 www.lizhijuzi.cn)劝她算了。
可是,生于开放社会的她,凭着一股劲,总觉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试试。
每一种尝试,其实都是自俺追寻的快乐之旅。

  国小六年级,她因为自己没有钱补习,
又羡慕班上同学热烈讨论着当时流行的线上教学,
她竟然为那些没钱补习的同学,架设了“安安免费教学网”。

  第一年,为了筹措架站的费用,她接了3家公司网站设置案,租了伺服器,
接着,为了自制教材,她到处向人借课本和参考书,
到图书馆、书局找资料,每天都去浏览不同的网站,
看人家怎么搭配音效与动画,怎么发展题库,然后自己动手制作内容。
她也善用热心网友的力量,邀请许多教师免费提供他们自制的教案。

  这个网站累积迄今已有2、3万笔教材与多媒体影音材料,
第1年就有7万人上线使用。
“俺接到单亲妈妈说,‘谢谢您,俺的孩子功课进步了!’”
有谁会想到,一个12岁小女孩的教学网,竟然可以影响两岸?
安安免费教学网迄今在9年间,累积了超过35万两岸使用者,
《商业周刊》总编辑郭奕伶的2个孩子,也曾多次使用这个网站。

  检视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项几乎都是从弱势者出发,
都是藉由网路平台弥补弱势者在知识上的差距,
这个她称为“知识公益”的出发点,含有她检视自己,
并且撕下贫穷的社会标签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访一位蚵农阿嬷,老妇的手指被牡蛎割伤,
却笑咪咪戏称,流出的红色鲜血是“红包礼”,
有它才能赚钱为孙??子付学费。
底层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韧性,让她反思︰
“他们不是失败者,为什么要把曾经赤着双手奠基好社会基础的人,
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层,让贫穷继承贫穷?”

  就像是孟加拉社会企业家尤努斯(MuhammadYunus),
在年近4岁回到故乡,发现贫穷的底层工作者,
因为缺乏生产资本,被高利贷剥削,因而设立了穷人银行。

  才21岁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贫穷背后结构性不公义,
她不是用理论去批判,而是用行动力去改变。
这位台湾的小尤努斯,对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义︰
“成功,不是您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她更思索快乐定义,“不快乐的人是因为没想过要带给别人快乐。”

  在《商业周刊》委托EOLembrain东方快线执行的
两岸八后量化调查之中,
其实已经开始听到越来越多年轻世代重新界定成功,
认为成功是追求自俺兴趣加上帮助他人快乐。
富裕社会反思物质主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快乐,
这件事在台湾社会正是进行式,
沈芯菱可以说是年轻人中的先驱者。

  从后方看着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浓密的头发下藏了许多的白发,
这是她从小学起,经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迹,
“其实俺还是会自俺质疑,俺所提供的,真的是别人需要的帮助吗?”
“这些事会不会是俺一相情愿?”
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时刻,有母亲站在她那边,
陪她深夜用功编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让她继续大步走下去。

  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她,最近还计划着,
要把卖文旦的平台扩大,成为可以卖更多农产品的平台,
再把免费线上教学平台课程,从国中小扩张到高中,
然后,还要再去跑跑台湾更多的乡镇,拍摄草根人物,
因为她发现上一辈逐渐凋零,时间越来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
“俺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
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
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

  沈芯菱简介:沈芯菱(1989年11月-),台湾云林县人,出身贫穷摊贩家庭,11岁起即致力于公益,帮助滞销农产品、弱势学生教育、青少年艺术创作、原住民资讯落差、新台湾移民等社会基层,2岁前独身投入新台币四百多万元。《读者文摘》评为“少女公益慈善家”,二度荣获总统教育奖、全国杰出青年奖章、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等多项殊荣,获选为台湾百年代表人物,事迹收录于《世界年鉴》、《台湾名人录》和高中英文、国中社会、国小国文等七本教科书。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成功,不是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30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6日 下午11:11
下一篇 2020年4月27日 上午2:05

相关推荐

  • 林富元:小太保也有大梦想

          林富元,1951年生人,美国硅谷最早一代天使投资人,橡子园创投育成中心共同创办人、硅谷多元创投首席合伙人、多元快乐工作室发起人,投资近6家公司,其中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的…

    2020年5月9日
  • 狼性周鸿祎:半是商人半是将军

          北京,从东四环去长安街,必须要在大望路那里拐个弯。就在这个位置上,奇虎公司的牌子在树丛的掩映下,时隐时现。    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忙于找路、盯着拐弯的驾车人,往往注意…

    2020年6月1日
  • 亚洲首富孙正义:半生激情与梦想

          2岁创立自己的公司;3岁赚到上亿美元的钱用于投资;4岁选一个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5岁,实现梦想,公司收入超过1亿美元;6岁把…

    2020年6月2日
  • 蔡崇信:马云背后的男人,为阿里他做了三件大事

        他曾在阿里巴巴一无所有的时候,辞去高薪职业,与马云共患难,他被媒体评为“马云背后”的男人。放弃七十万美元的年薪,和马云白手创业,用马云的话来说,蔡崇信当年的年薪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2020年4月3日
  • 云南首富李云春:神秘9年

          疫苗之王”沃森生物有12个未来故事,来自于“植物王国”云南的沃森生物是创业板日渐式微的拯救者——在只讲商业模…

    2020年6月6日
  • 宝宝树王怀南:创业十年学会扬长避短

        第一次见王怀南,是2014年中。  当时,宝宝树已经创业7年,但他说,要成为母婴行业的领军者,宝宝树还要再坚持3年。他的理论是,垂直社区网站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初创阶段做产品,中间状态寻找商业模式,最后就是把控行业的格局。只有经历过第三个阶段,才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而要完成这三个阶段,没有个十年做不到。他认为,当时的宝宝树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

    2020年4月1日
  • 放弃是经线,坚持是纬线

        “我觉得不管人类愿意不愿意,必须放弃。生命的力量和宇宙是同步的,任何一种能量的发展,都会推陈出新。不放弃,就不会有新的局面出现。”在新片《无人区》即将上映前夕,导演宁浩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了这么一段颇具哲理意味的话。也正是因为勇于放弃,宁浩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2020年4月11日
  •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初春的一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里和几个分号的大掌柜商谈投资的事情。谈到最近的几笔投资时,胡雪岩面色凝重。店里的掌柜们最近做了一些投资,大家多少都赢利了,只是,有的大掌柜赚取的利润很少。胡雪岩绷着脸,教训起其中几个在投资中获利甚微的大掌柜,告诉他们下次投资时必须分析市场,不要贸然投入资金。

    2020年4月7日
  • 太平洋建设严介和:与众不同的“狂人”

        【人物名片】严介和,太平洋建设创始人。  他曾相信吃亏是福,挖到第一桶金;他曾剑走偏锋,运作模式饱受质疑;他不按套路出牌,不循规蹈矩,狂放不羁的言论和行为令人咋舌。这是“狂人”严介和与众不同的财富道路。

    2020年3月30日
  • 任正非,一个文化传播者

          俺不这么看,很多人以为写点文字就叫文化,做个产品不叫文化,俺看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写点字,是传播文化,做产品更是传播文化,而这个产品做起来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凝结的厚重的…

    202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