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俺眼中的盖茨

  
  
  作者张亚勤,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曾是比尔·盖茨在微软全职工作时的核心智囊团成员。
  
  俺第一次见盖茨是在199年,在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大展上,盖茨做一个名叫《信息尽在指尖》的演讲,报告会有上万人参加。当时的盖茨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当然,也是俺的偶像。那时正是IT业发展的好时候,微软上市刚几年,发展势头强劲。
  
  真正接触盖茨是在1992年。那时俺还没加入微软,那是在亚特兰大的一个展览会上,盖茨每年都会来这个展会做一个主旨演讲,那次他讲的是Windows95,他称之为“芝加哥计划”。
  
  俺当时在从事视频方面的研究,在展会的一个展台向众人演示俺的视频压缩技术。忽然间,一个很特别的声音传了过来,问俺压缩的速率是多少、压缩比例是多少,俺回头一看,那个人就是盖茨。
  
  盖茨已经看过了好多个展台,他停留下来,俺们就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展开交流,聊了2分钟左右,那是第一次真正和他交流。
  
  1998年俺加入微软后,回国和李开复博士一起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2年俺开始担任院长,经常向盖茨汇报工作。俺第一次向他汇报工作是2年夏天,俺和微软研究院的十几个同事到雷蒙德微软公司总部,向比尔汇报在网络多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议程为1个小时。
  
  盖茨的办公室设在8号楼第二层。这是一座星形的两层建筑。从正门进去,向右拐,走进迷宫一般的走廊,再向右转,就是比尔的会议室。这是一个既不豪华,也不宽敞的屋子,一个咖啡色的会议桌,地面是浅驼色的地毯。
  
  盖茨时间有限,人也很聪明,如果他愿意花1个小时了解一个项目,并能给您回馈,这在公司里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汇报刚开始时,俺认为他肯定对网络多媒体领域不太懂。令俺惊讶的是,他不停地提问,问题都问得很深入,甚至走上前台去询问技术细节,比如做小波变换的编码、如何分层、频率分布、容错率等等。
  
  他不是网络多媒体领域的专家,但他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能问出很深刻的问题。那一刻,俺对他很佩服,因为他有多少事情去想,多少事情去忙,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抓住一个问题的核心,并且给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在这次汇报中,他看起来既惊讶,又激动。如果盖茨对一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他会一直问,问到有趣的地方,他会哈哈大笑,汇报的人就会觉得很踏实;如果他对这个事情没兴趣的话,他会坐在凳子上摇啊摇,心不在焉地喝他的可乐。他是一个肢体语言十分丰富的人。
  
  俺的汇报比原定的1个小时延迟了4分钟。最后,盖茨给出了少有的评价:“您们做了令人难以置信和惊异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盖茨有些不修边幅,但在表象的背后却体现出盖茨对所做事情的专注。微软的首席战略官克雷格·蒙迪是盖茨多年的朋友,也正是他开创了微软的非PC平台,他告诉过俺盖茨的一件糗事。
  
  有一次,盖茨正在家里专心思考一个问题,忽然他想到自己晚上还要赶到另一个城市参加一个重要活动,赶紧穿上西服、打上领带赶去机场。结果直到飞机翱翔在云端,盖茨才发现自己脚上居然穿着一双拖鞋。于是,他赶紧给蒙迪打电话,让他帮自己买一双鞋。
  
  真诚的朋友
  
  在微软初创期,一穷二白的盖茨凭对未来的热情打动了微软现任总裁鲍尔默。说一个他们工作和交往的轶事吧!
  
  鲍尔默和盖茨是在学校观看《雨中情》和《发条橙子》两部电影时认识的,当时两人都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短暂的互动后,鲍尔默就这样评价盖茨,“I see something in this guy。”(这个家伙不寻常)。
  
  他们俩互相欣赏,但性格却各不相同,盖茨性格拘谨,鲍尔默热情开朗。彼此分开后,鲍尔默去了宝洁,又去斯坦福读研究生。而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但在公司最开始发展的几年,规模很小,再加上他们俩都是技术型人才,盖茨很希望具有销售天分的鲍尔默来公司,帮助自己做商务这一块。
  
  于是,盖茨给鲍尔默打电话,结果鲍尔默一接到盖茨的电话就眉飞色舞地谈到对自己的近况非常满意。听到这些,盖茨犹豫了,最终没好意思将请求说出口。盖茨只是寒暄了两句,就挂上了电话。过了一会儿,鲍尔默回过味儿来,想想盖茨不会打电话来只是问问自己过得怎么样吧。凭借他对盖茨的了解,很快就猜到了盖茨的真正意图,打回电话过去,直接问道:“您们公司暑假是否需要人?”就这样,微软的第一位商务经理鲍尔默走马上任了。
  
  盖茨是一位非常重情义的人,鲍尔默说,“盖茨是对朋友最忠诚的人。”对此,俺深有体会。
  
  23年11月底,在雷德蒙市与盖茨会面,盖茨告诉俺,“手机会成为移动技术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计算终端,不是个人电脑而是手机,所以,俺需要您来做这件事。”
  
  24年1月,俺答应了盖茨的邀请,被调回总部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业务。
  
  按照微软的“导师制文化”,回到总部,俺就需要一个mentor(导师),俺找到盖茨,说希望他能做俺的导师。他欣然答应了。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他会叫俺去办公室聊一聊。在这种畅所欲言地互动中,俺颇有收获,俺也更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当时,俺毕竟是刚从中国调去的“外来人”,当俺与总部的那些高管们有一些冲突的时候,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让俺很是感动。
  
  微软全球副总裁以上的高管都配有一名TA(技术助理)。盖茨有次给俺写邮件推荐一位他曾经的TA,因为俺觉得这个TA和俺正做的移动通信及嵌入式关联度不大,就婉拒了。俺花了3秒回复他,结果盖茨又写了整整3页邮件再次向俺推荐。(对不起,俺最终还是没聘用那人)。
  
  盖茨总是这样,对公司做过贡献的人他都很珍惜;凡是他看中的人,都是尽力去推荐;(励志句子  www.lizhijuzi.cn)但凡有恩于他的人,他也会念此情义,即使有些人可能不一定很有能力,他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
  
  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的交往,俺们每个月都会有单独会面。他看问题很深刻,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他聊完天,您会感觉整个人很清澈,思路很清晰。
  
  浓厚的中国情节
  
  26年初,俺又第二次回到中国组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并担任主席。俺成了盖茨了解中国很重要的一个窗口。
  
  盖茨有很浓厚的中国情结。
  
  俺加入微软后在公司里有一次碰到他,他就对中国十分好奇,问了一些关于政府架构、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有时候他好奇的范围超过了软件和技术。
  
  一次他来中国访问,因为俺们安排的细节失误,使一个会议临时取消,浪费了两个小时,当时盖茨和俺、陈永正、张宏江、刘凤鸣在一起吃着汉堡,他就问俺们中国政府的运作,问得最多的是在中国农村里怎么选举等。
  
  在199年代初的时候,盖茨曾经只身一人跑到北京来。他这几年每次来中国都和学生有交流,他觉得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他还问俺,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这么聪明?
  
  他来中国时也和一些中国领导人有交流,他说中国领导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强的。俺相信他说的真心话,不是外交辞令,因为对他来说,已没必要再为了什么目的说言不由衷的话了。
  
  2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家访”比尔·盖茨的湖边私人豪宅时,作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掌门人,盖茨安排俺向胡主席演示两项最新的技术,其中有一个就是现在很热门的“物联网”。
  
  俺每次见到盖茨,他都会欣然接受俺给他“洗脑”。比如“十七大”之后,俺见到他就专门给他传达中国十七大的精神。他对中国很感兴趣,这能让他更多地理解中国。
  
  2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他很早就买好了门票,到中国来看比赛。27年俺陪同他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他接受了CCTV的独家专访,主持人问他来中国看奥运会,是希望中国队赢还是美国队赢,他回答说,乒乓球,肯定是中国赢,篮球肯定是美国赢。睿智又幽默。
  
  28年6月,在西雅图,俺参加了盖茨的告别晚会。俺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向比尔送了两件礼物: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年起比尔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俺自己则送给比尔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盖茨退休俺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因为他又开始投入一项让他充满激情并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业当中去了。盖茨是微软的灵魂人物和大家长,另一方面也是俺的朋友,俺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过争论和探讨,有时达成共识,也有出现分歧的时候。当然,盖茨并没有完全离开微软,他还是微软的非执行董事长,他每个星期会来公司一天。
  
  他用3多年创立了微软公司,用创新的“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世界。现在,他决定把所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在巴菲特把所有基金都交给他后,他决定全身心付出。所以俺十分敬佩他。比尔对于财富的态度和他对梦想的不断追求,是俺的楷模。他的慈善事业俺也愿意做一个志愿者,贡献一份力量。
  
  盖茨是一个技术的天才、商业的天才,也是一个十分幽默、善良的人。他是俺碰到最聪明的人,技术功底相当深厚,另外他对商业的洞察力也很厉害,超过俺碰到的所有人。他也是一个对技术有热情、对人类有使命感的人。盖茨有很多财富,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简单,这种使命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装出来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亚勤:俺眼中的盖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45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下午11:48

相关推荐

  • 周杰伦:从侍应生到乐坛巨星

          如果您从事教育工作,您可以不喜欢周杰伦,但是您却不能不知道周杰伦。因为您的学生一定都知道他。这个有点沉默、家世平平的歌手,用他的音乐席卷了整个华语地区,成为流行乐坛巨星…

    2020年5月16日
  • 王小谟:一只逆袭成功的雄鹰

        2013年1月18日,国际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人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只不能在科研领域自由飞翔的“笼中鸟”.

    2020年4月26日
  • 宁高宁:蒙牛新掌门的的精彩人生

          在企业家群体里,宁高宁既不帅又不酷,也并非雄辩滔滔,但这个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专业后又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的山东汉子却拥有众多粉丝。兼具理性与率性、温和与霸气,宁高宁身上…

    2020年5月31日
  • 江南春:反思快的代价,逼自己慢下来

          同一天登上两岸三地媒体的头条,28年之后江南春只有那么一次——上的还是娱乐版——因为和凤凰卫视女主播陈玉佳结婚。除了新娘…

    2020年5月21日
  • 励志人物:柳传志的第一桶金

          柳传志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您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

    2020年6月10日
  • 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俺格外宠爱

        44岁的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11月2日,颁奖典礼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迟子建身穿白底黑花风衣,成为现场一道亮丽风景。

    2020年4月25日
  • 徐小平:栽种梦想比什么都重要

          投资可以唤醒俺被成功麻痹的神经,被财富窒息的热情。—徐小平    在波士顿接受福布斯专访    无论是八所常春藤盟校的巡回创业演讲,在哈佛举办创业大赛,还是…

    2020年5月18日
  • 陈年:那些上帝给人的局限

          俺说人生最大的困难其实都是自俺局限。自俺局限分为两种,因一些成绩而膨胀是局限,因一些失败而迷乱又是一种局限。    首先,自俺膨胀的心理以及虚荣肯定是错的。比如凡客今年…

    2020年5月7日
  • 马云的十八罗汉与史玉柱的四个火枪手

          无论公司陷入如何的困境,史玉柱、马云的核心成员都只会选择追随:史玉柱二次创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的领。但是有4个人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后来被称为4个火枪…

    2020年5月31日
  • 云南首富李云春:神秘9年

          疫苗之王”沃森生物有12个未来故事,来自于“植物王国”云南的沃森生物是创业板日渐式微的拯救者——在只讲商业模…

    202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