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无数个不专业的人成全了俺

  
  
  “俺从来没奢望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个片子,但是不喜欢不代表俺们不需要。俺希望所有人能挤点时间静下心来,回头看看俺们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
  
  “拿到这个奖,俺就可以跟老婆说,不用再等3年了,日后可能就会有钱,拍下一部电影。谢谢您,老婆。”1月18日晚,张猛在合肥第一次走上了金鸡奖的领奖台。这是他进入电影圈的第四个年头,伴他斩获金鸡的是导演生涯的第二部剧情长片《钢的琴》。
  
  组委会评语这样写道:电影《钢的琴》是一部创新意识很强、风格独特的作品。既蕴含现实主义精神和气质,又有质朴的个性色彩。创作者把个人命运放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用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塑造了一群诚实可爱、个性鲜明的工人形象,特授予“评委会特别奖”。
  
  “工人阶级的绝唱”,这是张猛眼里的《钢的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作品,差一点成为张猛电影生涯的绝唱。
  
  重回集体时代的“绝唱”
  
  1995年,在中戏上学的张猛回到老家铁岭,帮姑姑装修她的服装店。为了找木料,他去了父亲年轻时待过的铁岭评剧团。在那里,他又见到了小时候见过的那架钢琴。它最独特的地方不是比普通钢琴大,也不是比张猛更年长,而是它并非出自琴厂。造出这架钢琴的,是张猛的父亲和当年样板戏学习班的一群剧团同事。
  
  张猛掀开已经龟裂的琴盖,按了一下琴键,多年后它居然还能发声。只是,按下的琴键孤零零地陷在键盘里,再也没能复位。后来每次想起这一幕,张猛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词:绝唱。
  
  那一年,张猛印象最深的就是街上经常能看到老工人们打着横幅上街。“其实东北老工业基地从1985年开始,就已经有厂子开始倒闭,95年是最艰难的时候。”
  
  他清楚地记得9年代。那些年,同学中有父母因为经济原因离婚,也有同学的父母下岗后复婚;有人跟随大人远走他乡,也有人因为家庭成绩一落千丈。说不清为什么,一夜间,所有人的生活都变了。
  
  还是在那次装修中,由于要将一块钢板镂空作为装饰墙体,张猛来到铁岭的一个钢材市场。每个店面的老板,都是原来钢厂的工人。买断工龄后,有人不要钱,跟厂里要了车床之类的设备,来到市场开起小店。市场上,车铆钳焊,一应俱全,张猛就这样走完了一块钢板的流水线。
  
  “俺看着钢材市场这么红火,一下就被带回工厂繁盛的时代。虽然它不是集体,只是个人,但是这些人组合到一起,又形成一个小的工厂氛围,俺又强烈地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张猛内心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生活突然变成这样,这是这群人可悲的地方,也是他们可敬的地方。这样一群人,用个体的主动努力,就把体制的改革给消化掉了。没有苦闷,一个个活得还劲劲儿的。”
  
  只能发一次声的琴键,和红火的钢材市场,此后便在张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两年前,这个酝酿了多年的故事,终于以“工人阶级的绝唱”打通了张猛的记忆。他决定换一种造琴的材质,用情感将故事中的一群人再度凝结在一起。
  
  把自己逼上梁山
  
  高中毕业那年,张猛告诉父亲张惠中:俺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张惠中是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知名导演,赵本山央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都是他的作品。尽管有些吃惊,父亲还是托人从北电找来辅导老师。第一次见面,老师问:您喜欢什么电影?他说:打片儿!“其实俺当时真的对电影什么都不懂。”那年北电导演系没有招生,他进了父亲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舞美。
  
  大三那年,张猛看了一部电影。片中那个友情、亲情和爱情全被瓦解的小偷,茫然无依地游荡在山西汾阳的小县城,深深打动了张猛的心。“俺突然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视角,可以让生活在俺们身边的人出现在电影上。”这部令张猛恍然大悟的电影,就是贾樟柯的《小武》。“贾樟柯为俺们打开了一个绝对宽泛的视角。更重要的是,他让俺们的内心变得非常强大,俺也想去做那样的事情,俺也想去拍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
  
  大学毕业后,张猛分到辽宁电视台作舞美师。拆台、装台的工作日复一日,强烈的厌倦让他跟小武一样,有大把时间在街头看热闹。那天他在沈阳红旗广场遇到了一群吹喇叭的杂耍艺人,讨钱的托盘举到面前时,他掏出1块钱。艺人全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单独为张猛吹奏了一曲《梁祝》。
  
  “俺听完扭头就走,一转身,满眼是泪。为什么您们不能干点别的?”张猛说,“俺好像突然明白了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后来变成了一个老愤青。”
  
  第一次拍片是22年。那年春节回铁岭过年,他盯着手里《铁岭日报》看了半天。一天中,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突发奇想的他,想把报上不同版块的新闻事件拍出来放在一起。跟朋友一讲,朋友说:又难拍又没意思。后来他们换了思路,打算拍一个工人退休第一天的生活,这就是纪录片《耳朵大有福》。尽管设备简陋、制作粗糙,它还是在法国和韩国连续获奖。
  
  在那之后,他离开电视台,进入本山传媒担任副总裁,主管广告和企划。在赵本山一次备战春晚的过程中,他提出的建议令创作打破僵局,后来这个小品由他担任编剧,这就是《卖拐》、《卖车》系列的终结篇《功夫》。
  
  二十出头,荣膺副总,在外人看来风头无两,但张猛始终不快乐。本山传媒的主营业务一直是二人转演出。“俺对二人转根本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广告这些经营事务。”
  
  促使他向赵本山提出辞呈的又是一部电影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毕业后,张猛曾经去北电进修过一年半,当时宁浩正在那里上学。《疯狂的石头》在当年以口碑和票房双赢成为年度黑马,这让张猛心中五味杂陈。“不能再这么耗着了,俺得去拍片。”
  
  不难想象,辞职的举动令赵本山极不高兴。离开后,张猛迅速将纪录片《耳朵大有福》改出了剧情版的故事大纲。看着张猛长大的范伟担任了男一号。开机那天,张猛的妻子来片场探班,她已经有了身孕。张猛很清楚:俺已经没有退路了。
  
  所有新人导演拍长片处女作遇到的难题,张猛一个不落,全部遭遇。艰难拍完的《耳朵大有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拿下亚洲最佳新人奖。得知张猛自己垫了7万,一个女评委对他说:张猛,您的下一部片子,一定要用健康的资金来拍。
  
  “国际著名穷人团队”的集体冒险
  
  这位女评委,就是张猛“下一部片子”的女一号秦海璐。但“健康的资金”在《耳朵大有福》问世整整两年后,依然看不到踪影。
  
  《钢的琴》筹备时,遇到过一位有意投资的国企领导。那人一上来就跟张猛说:“俺觉得应该让这群人最后开一个钢琴厂,然后组成乐队,去营销。片子最后有1万个孩子,集体弹钢琴,布满广场,这个场面就大了。音乐再一起,把气氛煽上去。”张猛当时就懵了。
  
  另一位知名制片人告诉他:“俺来投资,但是您不会有一分钱的片酬,主创的劳务都得降一档。俺们不用胶片拍摄,换成高清。您同意,俺们就来做!”张猛拒绝了这份苛刻的合约。
  
  最终,《钢的琴》在只有7万元的情形下冒险开机。“国际著名穷人团队”,张猛这样称呼自己的剧组。制片人来自美国和韩国,摄影师来自台湾,张猛是“亚洲新人”,秦海璐是“金马影后”。开机时,秦海璐私下跟他说:俺们这个团队里,俺算是最有钱的人。(励志故事  www.lizhijuzi.cn)如果您没钱了,一定要告诉俺。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拍完。只有拍完了,才有电影。
  
  剧组边拍边借,最后账上只剩下47块钱。倾其所有垫出97万后,张猛把家底掏空了。秦海璐最后自己掏钱,成为影片的出品人。
  
  片中有一处,主人公陈桂林在铁路桥附近炸鱼。陈桂林点完炸药后,镜头没有对准小池塘,而是跟着他一起离开。因为剧组没钱买炸药,只好在后期配了一个爆炸声。甚至连买烟饼的钱都没有。片中出现的烟雾效果,是工作人员扬灰造出来的。
  
  关机前的最后一个镜头,所有人都在等待。很多工作人员都纳闷:“怎么回事?人都在,为什么不拍?”因为没有胶片,大家在等从北京赶来的最后一本胶片。“就剩这一本,多半尺都没有。只能拍一条。”
  
  先后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和东京电影节后,《钢的琴》声名鹊起。国内上映前,“改名风波”又一次让它成为关注焦点。因为觉得片名不够商业,投资方有意改为《疯狂的钢琴》。“如果改名,明天的宣传活动,俺扭头就走!”上映前,秦海璐在微博中力挺张猛。投资方整体接盘后,所有人垫付的资金悉数返还,秦海璐也不再出任出品人。
  
  “其实不怪投资方,在15份观众问卷中,九成以上的观众表示会看《疯狂的钢琴》,只有不到一成的观众选择看《钢的琴》。”
  
  俺不希望别人像俺那样去扛
  
  《钢的琴》票房55万,与成本基本持平。
  
  “俺从来没奢望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个片子,但是不喜欢不代表俺们不需要。俺希望所有人能挤点时间静下心来,回头看看俺们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
  
  张猛特别留恋工厂繁盛的时光。他总也忘不了早上上班的时候,铁路道口拦下乌泱泱的人群,每个人的后座上都别着铝制的饭盒。菜市场、澡堂子里,大家彼此都认识。电影院门口,有人安心做着自己的小买卖。“所谓繁盛,是说那个时期的精神面貌。不像现在,谁瞅谁都不顺眼。日子过得特别快,每个人都很焦灼,物质成了衡量家庭和个人的惟一标准。您挣不着钱,就只能搬把凳子出去晒太阳。”
  
  《钢的琴》中有一对即将被拆掉的大烟囱。张猛形容,它们是“工人阶级的阳具”,工人阶级不再是老大哥,炸掉它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俺不知道是该竭力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它离去。突然有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代发展的进程,要求它离开,俺们总要试着做点什么……如果俺们成功,它将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它将会成为俺们一段美好的记忆……”
  
  这段话,既是戏里汪工对于自己和烟囱之间情感的诉说,也是张猛想告诉过去那个时代的一段内心独白。片中过度的轨道横移拍摄饱受影迷诟病,但是张猛不以为然。“俺的每场戏,摄影机就是匀速运动,这是一个客观的视角,它是时代步伐的一个象征。不管镜头下的人是否跟得上,它都会按自己的节奏向前。尽可能让画面平面化的处理,就是想展示工业的废弃空间,人在那个空间里会变得渺小,这是拍摄前一个既定的方针。”
  
  电影成功后,《钢的琴》被改编成电视剧版本,张猛出任了编剧。他为电视剧版取了新的名字《离幸福就差半步》。原本投资方希望由他担任导演,正常情况下,一个电视剧导演一天最低拍摄6页剧本,但是他1页都拍不完。后来他找到父亲:“您来导吧,俺实在力不从心。”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张猛对拍摄电视剧丧失兴趣。“您不可能在电视剧里放入大量的个人情怀。”张猛说,“俺一直觉得,梦想不重要,情怀最重要。俺用两部片子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导演。不是为了讲这点情怀,俺完全可以干一辈子栏目的舞美。”
  
  著名学者戴锦华评价张猛说:他用自己的制片困境告诉俺们,即使在今天,即使在整个资本过剩的中国电影环境中,爱电影的年轻人,必须以一种献身精神,开启您的献身事业。
  
  采访时,张猛的一个老朋友打来电话,跟他倾诉自己的苦恼。那也是一个为电影梦坚持了多年的青年导演,按照投资方要求,新片将启用一位最近相当走红的内地小生,但是导演本人觉得不合适。“俺不希望您跟俺一样,”张猛在电话里告诉对方,“俺是扛下来了,但是这条路不好走,俺不希望您也走一次。”
  
  拍完《耳朵大有福》后,张猛的妻子跟他说:现在您也拍过了电影,这回您该满足了吧,该回来踏实过日子了吧。张猛停了半天,说:俺还想再拍一部。妻子说:那好,俺再给您3年时间。如果3年不成,那咱们回家。您回电视台上班,实在不行,咱俩开个小店。
  
  “俺很幸运,不是谁都能扛下来。有很多人都在扛,一样在坚持个人情怀做东西,但是到今天也没有哪部片子出来。您只有冲出来了,家人才会过得更好。俺好多的经验不可复制,也没有任何值得借鉴的东西,更多还是幸运的部分。俺遇见了俺的韩国制片人,没有他,就没有俺的第一部戏,到今天他还在应对自己的一些官司;没有俺老婆也不行,俺的家庭一直很幸福;还有俺的美国制片人,虽然不接地气,但是一直很执着。”张猛说,“无数个不专业的人,造了一个《钢的琴》,也成全了今天的俺。”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猛:无数个不专业的人成全了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41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5日 上午7:29
下一篇 2020年5月15日 上午11:01

相关推荐

  • 刘永好30年经营之道:执着成就梦想

          近年来,步入"耳顺之年"的刘永好很少公开露面,但他身上"中国首富"的光环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褪去,相反,正是由于始终保持丝毫不懈…

    2020年6月2日
  •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守梦想的语音拓荒者,18年创造出1000亿市值

        【人物名片】刘庆峰,科大讯飞董事长。  为了实现语音梦想,刘庆峰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在语音领域默默蛰伏了18年,终于迎来大爆发。

    2020年3月29日
  • 没有低到尘埃里的种子不开花

        2010年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一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却还在原地。

    2020年4月6日
  • Rain的成功之路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4月29日
  • 站在巨人旁边的勇气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4月30日
  • 俞敏洪:能挽救俺们的,只有俺们自己

      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有一个比喻:本来你想娶一个女人好好过一辈子,结果娶回家被窝还没有热,这个女人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控制和权威被削弱其实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在充斥着控制和权威的社会里,创新和发展是扯淡。我喜欢微信,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它削弱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影响力,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

    2020年6月14日
  • 《财富》2011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

      
      1、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67岁
      
      2、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67岁
      
      3、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62岁
      
      4、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60岁
      
      5、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8岁
      
      6、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57岁
      
      7、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48岁
      
      8、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40岁
      
      9、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59岁
      
      10、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52岁
      
      11、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71岁
      
      12、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47岁
      
      13、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4岁
      
      14、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53岁
      
      15、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54岁
      
      16、候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69岁
      
      17、曹国伟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46岁
      
      18、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59岁
      
      19、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53岁
      
      20、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3岁
      
      21、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65岁
      
      22、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61岁
      
      23、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48岁

    2020年6月17日
  • 正威集团王文银:从0到4900亿,三次豪赌成就“世界铜王”

        【人物名片】王文银,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  王文银是一位天生的“赌徒”,他爱冒险,知进退,在商海中纵横捭阖二十余年,成为营收千亿的“世界铜王”。

    2020年4月4日
  • 曹德旺:“玻璃大王”的背后

        【人物名片】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曹德旺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幼年饱受磨难,中年大胆创业,专注汽车玻璃,成为举世闻名的“玻璃大王”。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风骨,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最终实现从苦难走向辉煌。

    2020年3月25日
  • 和马云、马化腾并称互联网金融“三巨头”,6万亿帝国背后的男人

        【人物名片】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