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正道直行

  
  
  根据华为公布的21年财报,华为去年销售收入达1852亿人民币,按照21年的平均汇率计算,大约28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全球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商爱立信(约38亿美元)。
  
  华为的成功给人恍如隔世之感。这家于1988年成立的中国民营企业在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时间里,超越了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世界知名企业,将来到215年华为还要实现8亿美元的营收目标。华为就像一班高速行驶的列车,不断地超越再超越。
  
  但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并不认为华为已经成功了,他说:“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是的,华为一直在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任正非也是一样。
  
  人间正道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父亲虽是知识分子,但按照任正非的回忆,“充其量可以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母亲只有高中文凭,在中学做教师。任正非家境并不好。他长大的过程中饱尝生活的艰辛,这样的出身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任正非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988年,任正非创建华为之时,他已经44岁,此时的他自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观念。此后他在带领华为前进的过程中,任正非将自身的个性一点一滴地融入华为,可以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的投影。
  
  任正非是怎样一个人?他很率性坦诚,他曾回应为什么不愿意见媒体,不像其他的老总那样程式化,而是直接明言:“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俺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他还直言“媒体记者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企业老总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
  
  是不是任正非没有意识到得罪媒体记者有可能引来负面报道,影响华为的形象?不是的,任正非明白这一点。(励志句子  www.lizhijuzi.cn)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华为要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公众的关注度,那是细枝末节,决定华为发展的还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和客户对华为是否认可。
  
  是的,任正非是一个坦诚的人,因为他对华为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他知道怎样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在经过贫苦生活、经过世事变迁之后,任正非已经不再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他曾在《俺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回忆与父母一同度过的青少年时代。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当时任正非的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他说,经历过这样艰难的生活,他“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贫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任正非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构成了华为的文化核心。本刊记者曾在与华为内部人士沟通的时候,向他们询问华为的文化核心。他们明确地回答,就是“奋斗”。可以说,华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任正非带领全体华为人的奋斗史。
  
  任正非的低调并没有掩饰对于华为的重要性,不过任正非并没有“占有”华为的私欲,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任正非在带领华为取得骄人业绩,并成为所有员工心中的英雄的时候,他又强调“摆脱对个人的依赖”,大力推行制度化改革,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从“人治”走向“法制”。
  
  华为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任正非的股权与其他核心管理人员的股权相差无几。正是这样的股权制度,华为的员工能够倾尽全力推动华为进步。
  
  他在《俺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如此说:“俺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俺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俺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俺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据一位跟随任正非多年的老员工介绍,任正非喜欢学习《毛泽东选集》。此处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印证任正非的成功之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走得正是人间正道。
  
  思想力
  
  著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如此评价任正非: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对企业的宏观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影响和指导企业的发展。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仅因为它用1年时间将资产扩张了1倍,不仅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而是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背后则是总裁任正非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
  
  思想是深刻的,华为也从来没有流于表面。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曾经遭遇同行的误解,他们认为通信行业的人才都应该有一定的年龄,而华为的员工多是年轻人,他们不相信年轻人可以真正理解通信。但是最终华为的技术实力得到同行的认可。华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华为的员工能够刻苦学习、刻苦攻关,并且勇于创新。华为没有“花架子”,他们相信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自然得益于任正非的人才观念。华为每年从中国的多所知名大学里招聘大量的技术人才,给这些毕业生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但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的工作成果。华为员工的勤奋是出名的,他们在办公室摆上床垫,用短暂的休息来获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任正非对研发的重视也显示出他的远见。他曾经将华为的“第一桶金”——8万元投入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上,华为从代理转向自主生产,研发成功之后,华为的市场占有率迅猛上升,奠定了傲视同行的基础。
  
  根据华为发布的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华为截至21年底共拥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约占总员工数量的46%。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投入研发,这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比例相当。华为能够在技术密集型的通信行业击败国外竞争对手,对研发的重视无疑是决定性的原因之一。
  
  对于研发,任正非曾言:“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华为的目标是,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去赢得超过1%的制造业利润率,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
  
  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也体现出任正非的思想力。他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他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悟出的哲理带入华为的企业文化之中,他对员工说:“只有有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长为将军;只有长期坚持自俺批判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怀。”
  
  任正非坚持自俺批判,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自己是清醒的,他也要求所有的华为员工对华为的未来保持清醒。正是任正非“对成功视而不见”,成功才能始终伴随华为。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任正非:正道直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39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1日 上午4:57
下一篇 2020年5月11日 上午9:59

相关推荐

  • 朱迅:青春在一个暑假里速成

          小时候,俺们三姐妹之间的游戏是演戏。俺总是当仁不让地扮英雄;大姐长得好看,演女特务;二姐力气大,演坏人最好。一天,俺们刚看完一部革命题材电影,一进家门,二姐披着毛巾被威…

    2020年6月13日
  • 俞敏洪:做成事情的四大能力

      有同学问我:俞老师,要想做成点事情,到底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我认真想了一下,认为要把事情做成,需要四大能力。

    2020年4月27日
  • 刘同的“青春”:也曾迷茫,也曾孤独

        凭着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刘同在80后、90后读者中很有“人缘”。继2013年推出《谁的青春不迷茫》畅销百万册后,他今年推出的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自5月28日正式预售起,7小时内即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全榜单第一位。

    2020年4月14日
  • 扎克伯格:从“校园CEO”到“最年轻富翁”

          “脸谱”(Facebook)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硅谷领军者,Facebook在投资人眼中的火爆程度,让人不禁想起…

    2020年5月7日
  • 链家创始人左晖: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人物名片】左晖,链家董事长。  链家,一个遍布全国、家喻户晓的房产中介品牌,已经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中,左晖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让链家野蛮生长,成为行业老大。

    2020年4月9日
  • 力克·胡哲,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现年27岁的奇人力克,澳大利亚人,生来肢体就有残疾。从肩部开始,没有上肢;从臀部开始,没有下肢。主演了《没有肢体的人生》这部感人影片。现在的力克生活能够自理,独立行走,…

    2020年5月13日
  • 复星集团郭广昌:坚持做“难”的事情,成就商业枭雄

        【人物名片】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  俗话说,“做难事必有所得”。郭广昌总是喜欢逆流而上,做“难”的事情,这成为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020年3月27日
  • 刘谦:俺的人生一样新奇

      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名长得帅气、嘴角不时挂几丝坏笑的魔术男孩,用神奇的“金戒飞入鸡蛋”魔术,倾倒了全世界亿万观众。这名青春活力、无限风光的年轻魔术师,就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刘谦,今年33岁。尽管年纪轻轻,可他已有26年的魔术生涯,并且是无数国际魔术奖项的问鼎者,常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魔术舞台,按他的话说,可能只有地球北极这种地方没有去表演过。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魔术界的佼佼者竟是自学成才的,他的魔术人生也凝练出了他人生的新奇哲理。

    2020年4月28日
  • 中关村:激荡着的中国梦

          1998年底,一个26岁的年轻人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家名为四方利通的公司,应聘程序员。这已是他应聘过的第五家企业。此前,这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年轻人曾在一家研究院担任打字员。 …

    2020年6月9日
  • 李彦宏“炼成记”

          位于北京上地的百度“搜索框”大厦在9月的阳光下温厚而静谧。走入大厅,北墙大屏幕里实时显示网民关注指数的折线无声地起伏,宛如一幅搏动着的心电曲线图…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