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刚:俺不是最聪明的但肯定是最勤奋的

  我24岁去的哈佛,在哈佛读研究生第三年的时候,碰到张朝阳,聊了几次。我甚至记不清是他问我要不要加入搜狐,还是我问的他要不要人。但我记得我问他,我没在互联网公司做过,你说我能做吗?他问我,你有没有用过互联网。我说用过。

  

  俺24岁去的哈佛,在哈佛读研究生第三年的时候,碰到张朝阳,聊了几次。俺甚至记不清是他问俺要不要加入搜狐,还是俺问的他要不要人。但俺记得俺问他,俺没在互联网公司做过,您说俺能做吗?他问俺,您有没有用过互联网。俺说用过。

  他说,那就可以了。俺就这样加入了搜狐。

  俺在搜狐待了9个月。搜狐,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绝对是整个行业的领头军。那时候张朝阳给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一直强调,搜狐每个人都是火山口,都有很大的爆发力。现在互联网行业中,从搜狐出来创业的是最多的。空中网的杨宁、周云帆,酷6网的李善友,优酷古永锵,也都是搜狐出来的人。古永锵加入搜狐的时候,俺刚刚准备离开。

  张朝阳的创业精神,当时真是鼓舞了很多人。那时候,搜狐是很有创业精神的一家公司。1998、1999年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是雨后春笋,钱也是多如牛毛,缺的是好背景的人。那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已经不问您的出身了。那时候风险投资给您投资,首先要海归。退一步,如果您是名牌大学毕业也行,如果您又在互联网公司做过,还满足这几个标准的话,全都塞钱给您做。俺那时候具备了这些条件,很容易就拿了1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当时就感觉这个钱就是人家给您的,您去做吧。所以很快就离开了搜狐去做艺龙。

  艺龙是俺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立的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艺龙的四年,人的真善美与丑恶的一面俺都看到过,也都经历过,让自己更成熟。

  2年,俺29岁,艺龙创立八个月左右就卖给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俺当时大概有1万股艺龙的股票,成交价是18美金左右。俺是1998年回国的。

  俺离开哈佛时,信用卡上还欠了几千美金。俺在哈佛办了很多活动,很多都是自己掏钱办的,亏都亏在俺信用卡上了。俺从一个欠几千美金的人,两年内变成有18万美金资产的人。当时觉得,那时真是互联网红利的时代。高盛专门做财富管理的人找到俺们,说要不要买一个对赌产品。俺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对赌。俺们的股票要两年后才能卖,当时俺们有一个合伙人,从华尔街回来的,他说不用对赌。俺们就都说不用对赌了。当时大家都认为股票还要涨,但没多久,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俺们那时刚刚可以卖自己手里的股票,每股的股票价格降到一美金以下了。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年两年左右,俺手里的股票就从以前的18万美金跌到1万美金了。如果现在俺再面对同样的十字路口,俺会赌一半,一半保底。拿9万美金去保底,9万美金让它涨跌,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那次,俺输了18万美金。当时俺们美国的母公司都自身难保,开始处理各种资产,要把艺龙也卖掉,出2万美金的现金就可以买艺龙了。后来俺们有一个客户帮俺们把艺龙买回来了。买回来以后,俺也从大股东变小股东。股票的期权又是两年,俺就又在艺龙继续做了两年。

  两年后俺32岁了。面临着是继续在艺龙做,还是去创业。

  那年,三个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到中国来招生,俺请他们吃饭聊天,他们说您干嘛不离开呢,索性离开互联网,回到医疗行业。俺一开始觉得不可能,这公司是俺一手创立的,俺不可能放弃。后来又想,俺才32岁,为什么不呢?就决定离开艺龙。

  俺在哈佛医学院是读遗传学的。但过去十几年,俺从来没有在所谓的五百强公司做过,只在创业公司做过。后来**康,好像跟俺的教育背景接近了,但其实之前俺也没做过。俺在创立爱康之前,在上海收购了一家生物制药研发公司,想先通过卖服务来养活这家公司。

  卖服务的公司就是爱康。为什么想**康呢?

  大概23年的1月份,俺去参加成都的药交会,上飞机之前,买了一本《时尚健康》,上面有篇文章讲女性怎么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应该把周期性的一些身体变化等各方面记录下来,定期跟自己的妇科医生沟通。俺当时就想,干吗要记下来,为什么不放到网上?俺想,俺就做个网站,建个电子档案吧。24年,俺就在北京酒仙桥注册了一个公司,叫爱康网。

  爱康网一开始就是卖会员卡。俺从美国回来以后,也不去本地的地方医院,只去那些涉外的诊所。俺当时去的是港澳中心里一家中外合资的诊所。每年做体检,洗牙、看病都在那边的。每次看病,这个诊所可以帮俺们从协和医院找专家过来,诊所的负责人是以前协和医院的院长,他有这个资源。俺就做了爱康卡,以打包套餐售卡的方式分销医疗资源。挖了二十几个人的团队过来卖卡,但卖了一个月只卖出去一张,俺就知道这商业模式有问题。25年开始转型了,从B2C转向了B2B。

  当年艺龙快活不下去了,就是开始转成B2B模式。艺龙的一个创新模式是,您在广州打电话给114问花园酒店电话号码时,114会问,您是不是要定宾馆。如果是,它会把电话转到艺龙客服中心,艺龙帮它订酒店,从酒店拿到佣金,再分一部分给

  114。艺龙就是让所有银行信用卡、114里都增加宾馆功能,产生消费分销。艺龙在艰难的时候是靠这个活下来的。当时爱康活不下去,俺们就也转到B2B,去找企业。

  最早给爱康单子的企业,是GE中国公司。爱康出现之前,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员工分布在全国几十个城市,由于员工体检都是各地人事安排的,没有统一来管理,各地的报告他们没法统计,中国总部根本不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也没法进行管理。

  当时爱康的办公室已经从酒仙桥搬到建外SOHO,有两间很小的房间。GE中国医疗总监叫吴瑾,还特意跑到俺们公司看了一下。虽然比较小,但俺们的样子还比较洋气。她看俺的背景还不错,就答应下来了。GE是俺们最早的客户,把员工全部介绍给俺们。俺们接了callcenter,在全国各地找好的体检中心,也不用他们增加预算,他们把整个项目交给爱康。负责爱康从第一年不到一百万的生意,一下就做到近一千万。很快,Intel这样的企业也开始用俺们的服务了。

  后来就碰到问题,把这些单子接下来,客户要么选三甲医院,要么就是独立的体检中心。客户也不想去二甲医院。如果送到三甲医院去,俺们要赔钱。如果送到私营的体检中心,体检中心又觉得俺们是竞争对手、是二道贩子,把他们的生意抢掉了,所以他们不给俺们落单,这是最后促成爱康去做实体的导火线。当初全国有两家最大的体检机构,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投资人帮俺约了其中一家CEO谈合作,但这家公司CEO没有出现,那天他们只来了一个副总在走廊里边跟俺谈了半个小时,当然就没谈成。俺相信,她们也会为此很后悔。

  俺当时觉得,健康体检在中国已经是刚需了。

  从为大企业服务的角度看,当时的体检机构是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爱康是互联网公司出身,懂得通过网络平台、通过电子档案系统、通过电话服务中心满足他们的需求。爱康创立这样一个商业模式,是有机会的。俺后来才意识到,酒店、宾馆,包括商品都是过剩,因此它需要阿里巴巴、艺龙帮它分销。但医疗服务是供不应求,不需要分销。后来爱康从互联网走到线下。从26年建立第一家体检中心到现在的七年多中,爱康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服务的平台、营销的手段和内部管理的手段,提供健康体检的服务,而并非一家传统的医疗服务公司。

  27年,爱康和上海的国宾体检合并了。合并以后公司是亏损的。一直到21年的时候,俺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开始看到盈利的希望。这三年是一个摸索。毕竟以前是做网络公司的,以前没有管理过医疗实体,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俺们27年正式进入体检行业,211年,爱康国宾的收入规模就排到行业第一。俺们花了四年,学会怎么管理体检中心,学会互联网思维和实体的结合,学会连

  锁化经营,从而做到行业第一。

  创业可能每个人的轨迹不一样。张朝阳、丁磊,包括马化腾,他们第一次创业就做成功了,并且做得很大。俺可能命里注定要多走一些弯路。(www.lizhijuzi.cn)在创业者中,俺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但是俺肯定是最勤奋的人之一。创业最为关键的是—对成功的欲望与坚持不懈,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

  创业者和资本之间的关系,用好了是催化剂,用不好就是毒药。中国很多公司,比如8848,如果当时换了个投资人,说不定就能坚持下来,就成功了。阿里巴巴有今天,也是因为有阿里巴巴背后伟大的投资者。这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俺觉得创业者让投资人有足够的信任和信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的早期。

  很多人认为几个合伙人创立一个公司,团队的力量可以让公司更强大。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后来爱康创立的时候,俺就不再有合伙人。爱康是从俺只招了一个秘书开始的。因为之前俺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所以爱康一步步走过来,选择高管,选择合作伙伴都非常谨慎。跟投资人打交道,俺们也非常谨慎,这些都是为了让这家公司更加健康地发展。(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黎刚:俺不是最聪明的但肯定是最勤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27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5:39

相关推荐

  •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

        【人物名片】阎志,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阎志曾说,“我就是一个写诗的。”诗人的浪漫情怀,让他总是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梦想。

    2020年3月30日
  • 李开复:兴趣驱动成功,创新不限于技术

          从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正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

    2020年5月9日
  • 李嘉诚卖花

          1955年6月,李嘉诚的长江胶塑厂独创了塑胶花,这种常青的花不用浇水除草,适应了社会快节奏的要求,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塑胶花像潮水般涌出长江塑胶厂,而利润也像潮水般滚…

    2020年6月8日
  • 巴菲特: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这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归结为“…

    2020年6月18日
  • 23岁特困生摆地摊起家成百万富豪

          那是28年的夏天。2岁的李海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一个暑假,辛苦所得55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俺大喊,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2020年6月5日
  • 褚时健:跌到低谷的反弹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巴顿将军——王石对褚时健的评论

    2020年4月17日
  • “土豆号”船长王微:荣耀归来再度起航

          爱文学,爱旅行,爱云淡风轻,爱导演自己的生活。土豆网CEO王微像一个航海旅行家,在网络视频的蓝海里,历经6年多的惊涛骇浪,终于将亲手打造的“土豆号&rdqu…

    2020年5月23日
  • 王石:房产教父的放下和坚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这座罗马城的建成,王石可谓功不可没。王石,这个一石激起千浪的人,211年,他的选择是——赴美游学三年。这一年,…

    2020年6月5日
  • 2011中国十大农村励志青年

          这是一个充满压抑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在人生的潮流中迷失了方向,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农村的8后青年,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任何背景,仅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势单力薄地去艰难打造属于自…

    2020年5月15日
  •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俺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