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刚:俺不是最聪明的但肯定是最勤奋的

  我24岁去的哈佛,在哈佛读研究生第三年的时候,碰到张朝阳,聊了几次。我甚至记不清是他问我要不要加入搜狐,还是我问的他要不要人。但我记得我问他,我没在互联网公司做过,你说我能做吗?他问我,你有没有用过互联网。我说用过。

  

  俺24岁去的哈佛,在哈佛读研究生第三年的时候,碰到张朝阳,聊了几次。俺甚至记不清是他问俺要不要加入搜狐,还是俺问的他要不要人。但俺记得俺问他,俺没在互联网公司做过,您说俺能做吗?他问俺,您有没有用过互联网。俺说用过。

  他说,那就可以了。俺就这样加入了搜狐。

  俺在搜狐待了9个月。搜狐,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绝对是整个行业的领头军。那时候张朝阳给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一直强调,搜狐每个人都是火山口,都有很大的爆发力。现在互联网行业中,从搜狐出来创业的是最多的。空中网的杨宁、周云帆,酷6网的李善友,优酷古永锵,也都是搜狐出来的人。古永锵加入搜狐的时候,俺刚刚准备离开。

  张朝阳的创业精神,当时真是鼓舞了很多人。那时候,搜狐是很有创业精神的一家公司。1998、1999年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是雨后春笋,钱也是多如牛毛,缺的是好背景的人。那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已经不问您的出身了。那时候风险投资给您投资,首先要海归。退一步,如果您是名牌大学毕业也行,如果您又在互联网公司做过,还满足这几个标准的话,全都塞钱给您做。俺那时候具备了这些条件,很容易就拿了1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当时就感觉这个钱就是人家给您的,您去做吧。所以很快就离开了搜狐去做艺龙。

  艺龙是俺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立的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艺龙的四年,人的真善美与丑恶的一面俺都看到过,也都经历过,让自己更成熟。

  2年,俺29岁,艺龙创立八个月左右就卖给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俺当时大概有1万股艺龙的股票,成交价是18美金左右。俺是1998年回国的。

  俺离开哈佛时,信用卡上还欠了几千美金。俺在哈佛办了很多活动,很多都是自己掏钱办的,亏都亏在俺信用卡上了。俺从一个欠几千美金的人,两年内变成有18万美金资产的人。当时觉得,那时真是互联网红利的时代。高盛专门做财富管理的人找到俺们,说要不要买一个对赌产品。俺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对赌。俺们的股票要两年后才能卖,当时俺们有一个合伙人,从华尔街回来的,他说不用对赌。俺们就都说不用对赌了。当时大家都认为股票还要涨,但没多久,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俺们那时刚刚可以卖自己手里的股票,每股的股票价格降到一美金以下了。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年两年左右,俺手里的股票就从以前的18万美金跌到1万美金了。如果现在俺再面对同样的十字路口,俺会赌一半,一半保底。拿9万美金去保底,9万美金让它涨跌,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那次,俺输了18万美金。当时俺们美国的母公司都自身难保,开始处理各种资产,要把艺龙也卖掉,出2万美金的现金就可以买艺龙了。后来俺们有一个客户帮俺们把艺龙买回来了。买回来以后,俺也从大股东变小股东。股票的期权又是两年,俺就又在艺龙继续做了两年。

  两年后俺32岁了。面临着是继续在艺龙做,还是去创业。

  那年,三个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到中国来招生,俺请他们吃饭聊天,他们说您干嘛不离开呢,索性离开互联网,回到医疗行业。俺一开始觉得不可能,这公司是俺一手创立的,俺不可能放弃。后来又想,俺才32岁,为什么不呢?就决定离开艺龙。

  俺在哈佛医学院是读遗传学的。但过去十几年,俺从来没有在所谓的五百强公司做过,只在创业公司做过。后来**康,好像跟俺的教育背景接近了,但其实之前俺也没做过。俺在创立爱康之前,在上海收购了一家生物制药研发公司,想先通过卖服务来养活这家公司。

  卖服务的公司就是爱康。为什么想**康呢?

  大概23年的1月份,俺去参加成都的药交会,上飞机之前,买了一本《时尚健康》,上面有篇文章讲女性怎么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应该把周期性的一些身体变化等各方面记录下来,定期跟自己的妇科医生沟通。俺当时就想,干吗要记下来,为什么不放到网上?俺想,俺就做个网站,建个电子档案吧。24年,俺就在北京酒仙桥注册了一个公司,叫爱康网。

  爱康网一开始就是卖会员卡。俺从美国回来以后,也不去本地的地方医院,只去那些涉外的诊所。俺当时去的是港澳中心里一家中外合资的诊所。每年做体检,洗牙、看病都在那边的。每次看病,这个诊所可以帮俺们从协和医院找专家过来,诊所的负责人是以前协和医院的院长,他有这个资源。俺就做了爱康卡,以打包套餐售卡的方式分销医疗资源。挖了二十几个人的团队过来卖卡,但卖了一个月只卖出去一张,俺就知道这商业模式有问题。25年开始转型了,从B2C转向了B2B。

  当年艺龙快活不下去了,就是开始转成B2B模式。艺龙的一个创新模式是,您在广州打电话给114问花园酒店电话号码时,114会问,您是不是要定宾馆。如果是,它会把电话转到艺龙客服中心,艺龙帮它订酒店,从酒店拿到佣金,再分一部分给

  114。艺龙就是让所有银行信用卡、114里都增加宾馆功能,产生消费分销。艺龙在艰难的时候是靠这个活下来的。当时爱康活不下去,俺们就也转到B2B,去找企业。

  最早给爱康单子的企业,是GE中国公司。爱康出现之前,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员工分布在全国几十个城市,由于员工体检都是各地人事安排的,没有统一来管理,各地的报告他们没法统计,中国总部根本不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也没法进行管理。

  当时爱康的办公室已经从酒仙桥搬到建外SOHO,有两间很小的房间。GE中国医疗总监叫吴瑾,还特意跑到俺们公司看了一下。虽然比较小,但俺们的样子还比较洋气。她看俺的背景还不错,就答应下来了。GE是俺们最早的客户,把员工全部介绍给俺们。俺们接了callcenter,在全国各地找好的体检中心,也不用他们增加预算,他们把整个项目交给爱康。负责爱康从第一年不到一百万的生意,一下就做到近一千万。很快,Intel这样的企业也开始用俺们的服务了。

  后来就碰到问题,把这些单子接下来,客户要么选三甲医院,要么就是独立的体检中心。客户也不想去二甲医院。如果送到三甲医院去,俺们要赔钱。如果送到私营的体检中心,体检中心又觉得俺们是竞争对手、是二道贩子,把他们的生意抢掉了,所以他们不给俺们落单,这是最后促成爱康去做实体的导火线。当初全国有两家最大的体检机构,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投资人帮俺约了其中一家CEO谈合作,但这家公司CEO没有出现,那天他们只来了一个副总在走廊里边跟俺谈了半个小时,当然就没谈成。俺相信,她们也会为此很后悔。

  俺当时觉得,健康体检在中国已经是刚需了。

  从为大企业服务的角度看,当时的体检机构是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爱康是互联网公司出身,懂得通过网络平台、通过电子档案系统、通过电话服务中心满足他们的需求。爱康创立这样一个商业模式,是有机会的。俺后来才意识到,酒店、宾馆,包括商品都是过剩,因此它需要阿里巴巴、艺龙帮它分销。但医疗服务是供不应求,不需要分销。后来爱康从互联网走到线下。从26年建立第一家体检中心到现在的七年多中,爱康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服务的平台、营销的手段和内部管理的手段,提供健康体检的服务,而并非一家传统的医疗服务公司。

  27年,爱康和上海的国宾体检合并了。合并以后公司是亏损的。一直到21年的时候,俺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开始看到盈利的希望。这三年是一个摸索。毕竟以前是做网络公司的,以前没有管理过医疗实体,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俺们27年正式进入体检行业,211年,爱康国宾的收入规模就排到行业第一。俺们花了四年,学会怎么管理体检中心,学会互联网思维和实体的结合,学会连

  锁化经营,从而做到行业第一。

  创业可能每个人的轨迹不一样。张朝阳、丁磊,包括马化腾,他们第一次创业就做成功了,并且做得很大。俺可能命里注定要多走一些弯路。(www.lizhijuzi.cn)在创业者中,俺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但是俺肯定是最勤奋的人之一。创业最为关键的是—对成功的欲望与坚持不懈,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

  创业者和资本之间的关系,用好了是催化剂,用不好就是毒药。中国很多公司,比如8848,如果当时换了个投资人,说不定就能坚持下来,就成功了。阿里巴巴有今天,也是因为有阿里巴巴背后伟大的投资者。这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俺觉得创业者让投资人有足够的信任和信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的早期。

  很多人认为几个合伙人创立一个公司,团队的力量可以让公司更强大。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后来爱康创立的时候,俺就不再有合伙人。爱康是从俺只招了一个秘书开始的。因为之前俺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所以爱康一步步走过来,选择高管,选择合作伙伴都非常谨慎。跟投资人打交道,俺们也非常谨慎,这些都是为了让这家公司更加健康地发展。(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黎刚:俺不是最聪明的但肯定是最勤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27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5:39

相关推荐

  • 2011年经济年度人物

      1、陈元:经济年度人物奖  颁奖辞:做人的低调一如名字:外德人和;做事的高调一如角色:开路先锋。他是风险控制大师,融现代理念于机制创新,在健康金融的地基上助力基层三农与民生,在海外能源的跑道上践行国家的战略与远谋。

    2020年6月15日
  • 俞敏洪:做成事情的四大能力

      有同学问我:俞老师,要想做成点事情,到底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我认真想了一下,认为要把事情做成,需要四大能力。

    2020年4月27日
  • 李连杰:一切困难都是为了帮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2020年4月14日
  • 牛根生的下一站: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

          全球最早捐股的有3个人,25年是牛根生,26年是巴菲特,28年是比尔·盖茨。    在老牛看来,慈善已从扶贫济困、赈灾援助、社会福利的领域扩展到关爱自然、…

    2020年5月30日
  • 盖茨: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

          俺总想是不是分享一下俺在微软、盖茨基金会等职业生涯里学到的东西。    上个月,俺去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它总是有很多乐趣,不…

    2020年4月24日
  • 杨佳:不能被一棵大白菜绊倒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4月23日
  • 吴亚军:俺只是一个会做事的人

      “5年后,龙湖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10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一个公司成立之初,就说出如此豪言,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弱女子之口。而这句豪言,时至今日,已经一一实现。“龙湖帝国”缔造者吴亚军,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虽市是一介女流,却依然能在男性占主导的中国房地产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2020年4月21日
  • 励志人物:鲁冠球的第一桶金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

    2020年6月10日
  • 股神PK:西蒙斯“单挑”巴菲特

          在国内股市散户把巴菲特“视若神明”之时,业内机构却悄悄开始推崇另外一位美国资本市场新“股神”——…

    2020年6月8日
  • 看五年,想三年,认真做好一两年

      雷军回忆他在十八岁那年,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书《矽谷之火》,讲述了七八十年代矽谷英雄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以贾伯斯为主。雷军承认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202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