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房产教父的放下和坚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这座罗马城的建成,王石可谓功不可没。王石,这个一石激起千浪的人,211年,他的选择是——赴美游学三年。这一年,他已经6岁。
  
  6岁的王石,神采奕奕,皮肤被晒成古铜色。这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的董事长,被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教父”。21年“万科”销售过千亿,并没有改变王石的倔强与争胜的雄心。虽然他似乎已经“放手”万科的日常经营,但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却引领这家中国住宅地产开发龙头在过去1年,以“深圳速度”向上、再向上,又如“垦荒牛”一般稳健、再稳健。他是万科乃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灵魂”,他的战略眼光、制度设计和精神内核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8年前,俺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俺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如今,即便已经身在美国,只要在搜索网站里输入王石的名字,这句离开之前说过的话仍随处可见。回顾几十年自己经历的风雨历程,王石引用了一句商业史写作名家吴晓波(博客)(微博)说的话来概括自己:“过去三十年不是那么伟大,未来的三十年不是那么平坦。”
  
  那个年代的军人
  
  谈及王石,必须谈到两个事情——万科,珠穆朗玛峰。
  
  这位喜欢拿着《大卫科波菲尔》当枕头的人,只身下海的传奇故事被再度翻起:
  
  王石,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可能经历的一切:当兵,做工人。1977年,他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州的一个机关工作。如果不是1983年发生的一些事,他的一生也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规则而平淡中度过。然而,1983年,广州的机关干部王石做出了一件令不少人摇头的决定,他辞去了公职,暂别了刚刚组建的小家,孤身一人去了当时尚是一片荒山滩涂的深圳特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梦。
  
  事实上,王石冒险辞职下海深圳源自一次无心的逛街。一天,他从深南路拐进蛇口的丁字路口,忽然望见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那是泰国正大集团的玉米储藏仓,这些玉米产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经香港转运到深圳。王石打听到,这个公司需要玉米,但因没有运输指标无法直接从东北采购玉米,不得已只能通过香港中转。一拍胸脯之下,王石承诺解决运输工具问题,并就地当起了玉米中间商。于是从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个月间,他赚了3多万元。之后,拿着这笔“玉米钱”,王石成立了以主营进口专业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便是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前身。
  
  王石有野心,想做一番事业,而不是做一个昙花一现的暴发户。他很快意识到,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在“规范”上面下工夫。1988年,王石和他的同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尽管遇到今天难以想象的诸多阻挠和压力,公司还是迅速地完成了股份制转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按照国际惯例向社会公开发股的工商企业,并且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发展、深宝安等一道,被称为股市的“老五家”。
  
  对一家“不问出处”的企业来说,股份制改造显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正是经历了这次涅,万科才得以健康地发展壮大。
  
  作为一家新兴企业,万科以做贸易起家,先后尝试过诸多产业,1988年才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由于缺乏政府背景,他们拿的第一块地的地价高出市场价1倍以上。对此,万科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当年的万科就像个野孩子,别的孩子有饭吃,万科却得自个找饭吃,甚至是去抢饭吃。
  
  在房地产开发行业,万科是个迟到者,但正是介入市场时的这种不利处境,迫使万科在与市场对接的路上比同行们走得更快。在同行眼里,万科和王石都有点“怪”,他们总是会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但事实证明,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都将同业甩到了身后。(励志句子  www.lizhijuzi.cn)从最初的“物业管理牌”到“规划牌”、“环境牌”,再到如今的“环保概念”、“高科技智能化概念”,在理念和实践上,万科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万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领跑者”的角色。“搞企业有点像万米跑,有人喜欢领跑,有人则愿意跟跑,而万科的角色是领跑。”王石说:“这样可以逼着自己不断提高,万科要求自己开发的住宅永远是同行观摩、效仿的对象。”
  
  今天的万科,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积累,以“城市花园”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已经树立起“设计精心、配套完善、物业管理出色”的良好形象,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全球第一的位置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王石选择前者。“时间能够证明对与错。”王石曾经这样坦然地表示。万科总能够在市场上占领先机,就是因为对市场和政策的理解把握,总能做到“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的特点让万科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并在两次“调控年”中表现突出。
  
  第一个“调控年”是27年,万科在彼时率先降价,市场的反应使万科在这一年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5亿销售额的地产企业,并且上市公司市值成为全球地产第一。而这一年也恰好是国家开始调控紧缩的时候,当12月份王石预见性地提出“拐点论”后,之后的走势恰好印证了这一判断。万科的主动降价率先回收了部分现金,在宏观调控与金融海啸的双重压力之下,保证了公司营运资金的周转。
  
  第二个“调控年”是在21年,万科当年突破了1亿元的销售大关。在三年的管理模式调整和战略布局之后,万科把握住政策的方向,积极进入中小城市,并且把刚性需求作为主要的消费对象,由此重点开发中小户型,并坚持以高周转为赢利模式,这样的定位成功地使万科在调控中扩大了发展。
  
  万科目前又将目标锁定在保障房上,积极推进工业化生产。他们认为,未来政府将大笔投入保障房建设,而工业化显然是万科获得保障房项目的重要理由。
  
  万科经历着反反复复,也在不断修正着自己的方向,正如它的领舵人王石的坚持与反省。从成立后的多元化经营,到1993年开始定调于房地产方向,万科在业务上不断做“减法”,直到21年将旗下的万佳以4亿元卖给华润,才完成了业务“蜕变”。王石在他的《在路上》中阐述,登山的过程,是个不断需要挑战自俺勇气的过程,而万科也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着自己新的高度。
  
  “风花雪月”的微博
  
  在一堆房地产老总中,王石似乎是一个“异类”,他没有任志强那样的“火爆”脾气,也没有潘石屹(那样的爱热闹,即便是在织“围脖”中,他发得最多的照片,是关于他家里的两只猫咪、1只小狗、1只小香猪以及各种各样的苹果,吃的、没吃的,红的、青的,室内的、室外的。
  
  “照片出现红苹果,说明俺在城市,青苹果则大部分在野外,因为青苹果易长期保持光泽新鲜。”王石曾经这么描写过:“看报、小寐、看书……两个小时抵目的地,即使半夜仍掩不住城市的秀美,嗅到清香,桂花香?房间果盘,绿苹果是太原带过来的。”
  
  王石似乎已经被贴上了“苹果先生”的标签,为什么是苹果呢?他曾如此解释过:“登雪山、穿越沙漠,除了同伴,很少感觉到新鲜生命的东西,水果中,绿苹果最方便携带,也不易损伤,故习惯旅行携带绿苹果。同伊甸园里夏娃吃的苹果没有关系,同牛顿发现地球万有引力的苹果也没有联系……”他也曾如此说:“有一次登雪山,突击营地,环境恶劣,物质短缺到缺氧呼吸。同帐篷的山友递过一个苹果,象征着生命力的水果给了俺强烈的冲击和感动!”
  
  同样是“微博控”,王石偶有几条内容是与房地产、经济、万科相关的,其他更多的却是“风花雪月”——“雨雪交替,整个城市湿漉漉的,雨伞成了必备,雨靴也要添置。上午英语学校,中午专题讲座,下午图书馆、口语训练课,应酬只能在晚上,返公寓大量作业。时间衔接以分钟计,行走匆匆,哈佛节奏。即使如此,见到活泼小家伙,忍不住停留片刻,然后拔腿就跑……”
  
  “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王石如此定义。当然,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他一直在享受自己的人生。
  
  6岁的哈佛学生
  
  6岁的王石计划很详细:游学三年,第一年是美国哈佛大学,选题是企业伦理道德和城市规划,剩余两年将在欧洲继续游学。
  
  在别人眼中,王石一直是精力旺盛的人。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1995年,俺的左腿开始剧烈疼痛,吃了止痛片都会半夜疼醒,医生诊断说俺患了腰椎血管瘤,不能运动,否则很可能会瘫痪。俺那时就想在瘫痪之前把没有做到的事情都实现,于是去了西藏,又结识了西藏登山队,才会有今天的俺。”这位曾经被医生预言过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的汉子,登顶过珠穆朗玛峰,创造了61米中国滑翔伞最高纪录,“这是俺选择的生活态度,不断地向上,生命在高处。”
  
  要不要退休?——“11年前辞去总经理职务至今,但还没有退休。对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讲,5岁才是辉煌的开始,能持续多长就要看欲求目标和因缘际会了。现言退休早了点儿。”
  
  为什么去留学?——“俺现在已经6岁了,也算是中国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为什么还来哈佛学习?这其中当然凝结了很多原因,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通过学习,俺能更好地顺应市场的新变化。在这个时代,尤其面对新经济,如何管理,让一个传统的公司迎接挑战?换句话讲,如果俺觉得俺不胜任董事长,俺会马上辞职。但俺辞职了必须找新工作,支撑俺的生活开支。俺的消费不少,因为俺喜欢登山、喜欢旅游,还包括俺的家庭支出。或许退休后会有固定的退休金,但是俺现在还是会想,211年,作为万科的董事长,俺能拿到多少。钱太多会很麻烦,即便是企业赚得多了,也不行,俺们也要想如何做公益。辞职之后,俺的责任会比在万科小,俺的工作会比在万科多。”美国游学的王石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他淡出万科后的第一次讲话。
  
  赴美之前,王石引用洛克菲勒的话发了一条微博,似乎也是给自己的选择做出注脚:“赴美前寄语: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将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响。”
  
  文章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王石:房产教父的放下和坚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55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5日 下午10:54
下一篇 2020年6月6日 上午12:34

相关推荐

  • 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三)

          因此,改革二十年来,虽在各行各业中都已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民企巨头,产生了一大批资产达数亿级的富商,甚至,连改革很长时期后才允准民营资本进入发展的汽车行业里,也冒出了数家巨…

    2020年6月2日
  • 励志大师卡耐基名言11例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毕生致力于人性的研究,以历史经验、科学思维、高尚品格在精神和行为准则上,指导着千百万人改变思想,完善行为,走上成功之路。 1、 即使俺们拥有整个世界…

    2020年6月18日
  • 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

        【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

    2020年3月28日
  • 追梦男孩梁博:用好声音丈量青春的高度

        醉美木吉他:爱上你不是我的错  1991年3月25日,梁博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里。父亲经营一家汽车配件门市,教育梁博的重任便落在了母亲身上。梁博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可是,母亲从来没有想到让梁博走艺术这条路。梁博与音乐结缘完全是一个偶然。

    2020年4月17日
  • 隐者任正非:遭遇华为第二个冬天

          导语:没有人,包括任正非自己,能预料到公司今日的成就:华为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211年营收239亿元人民币。一些昔日顶级的设备厂商(诺基亚-西门子NSN.U…

    2020年5月5日
  • 站在巨人旁边的勇气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4月30日
  • HTC总裁王雪红:任何时候俺都能够从头再来

          211年是王雪红发生巨变的一年。4月,王雪红创建的宏达电市值一举达到319亿美元,首度超过了手机巨头诺基亚。更令外界惊异的是,比起诺基亚超过半世纪的经营,HTC的历史只…

    2020年6月3日
  • 马云:商界拿破仑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他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

    2020年4月22日
  • 李云迪与郎朗:一样的天才不同的结局

          虽然在大众眼中,他们同为天赋异禀的“钢琴王子”,但只要稍稍了解二人,就会发现他们从性格经历到演奏风格都十分迥异,郎朗的表演激情澎湃,几近癫狂;而…

    2020年5月7日
  • 不流泪的树

        1980年7月,她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这个有着一双碧蓝色眼睛的女婴,并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一段非常悲惨的童年。记忆里,她从来没看到过父亲的笑脸,相反,只要偶然犯点儿错误,或者父亲心情不好时看到了她,都会换来一顿暴打。

    202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