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与褚时健:一场鲜为人知的对话

  王石听禇时健这个“天生资本家”讲述橙浮人生、世情冷暖与赚钱之道。

  

  王石听禇时健这个“天生资本家”讲述橙浮人生、世情冷暖与赚钱之道。

  听说王石要来,86岁的禇时健上午十点多就在村口的小饭馆站着,一直等了两个多小时。

  禇时健为什么要见王石?

  禇时健说,因为“这个人在基本感情上、基本看法上,和俺比较一致。”让禇时健印象最深的是,对于自己七八十岁了还敢创业,王石了解其中的艰苦。

  11年前,刚从珠穆朗玛峰上下来的王石,就特地去见过刚从狱中“保外就医”的禇时健。和那次一样,要见这位吃住都在果园里的老人一面,驱车来回要九个小时。

  王石为什么想见褚时健?

  因为他觉得,两个人虽然隔得很远,但想的一样,做的也一样。

  “很多人说,褚时健之前做的是特许经营,随便从昆明街头找个人,给他一样的条件他都做得到。”王石说:“俺不这样认为,几百家靠特许经营的企业,为什么褚厂长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王石给褚时健75岁高龄创业的壮举起了个名字,叫“中年的延长”。作为这片广阔橙园名义上的所有者,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说:“俺们是在玩儿,您们跳舞、唱歌、打门球、打乒乓球,俺到果园里看果子,也是玩儿。”

  “您应该是天生的‘资本家’”

  W:您用化肥吗?

  C:用肥料也要讲究结构,纯粹氮肥就不行,果子看上去长得大,但味道淡、吃起来不舒服。这两天俺们正在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俺们有一个小肥料厂,一年产六七千吨,一棵树一年分到15公斤左右,这样土壤就变好了。

  俺们给大家设定了一个目标树龄,俺们目标是,有3年结果期,这是算过账的,假如从头开始(种树),除了一亩地投资两三万,还要耽搁三四年没有果子,而俺们延长一年果龄,就会很划算。

  现在别人租土地给俺们的3棵树,已经22年了,还很旺盛,估计可以收获到3年。俺们多结一年水果,虽然多花点工资运输费,但等于白赚很多。中国柑橘协会跟俺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说您们的劳动成本高,俺说高一点问题不大,出来的果品好,销售价高3点、高5点,不就拿回来了。

  W:您应该是天生的“资本家”,整天都算成本、收益。

  C:过去俺帮国家干,也总是想拿最低成本换最高效益,那17年俺已经做到了,烟叶一公斤俺们为国家贡献225元税收和利润,同行能到4元就算最好的了。不算到心中有数,您就做不到。

  俺们在整个车间,单管节约、管原材料的就设计了八个岗位,一道一道来,第一道消耗指标是多少,下一道又是多少,到月底都要算账,算账以后有15%的收益奖给他们。

  所以当时国家对工业企业的统计指标是十个,俺们十个指标在国内都是第一,1多家同行远远落在俺们后面。俺们从头到尾一套系统做精细管理,各个环节都要讲数字,最后一检查,完成了还是超过了,每个月都要兑现奖惩。

  以前还批判利润挂帅,俺说如果利润不挂帅,国家的收入就要少很多,单说(企业领导)政治好就一切都好,俺有点不相信。

  W:您又不是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的,也没上过商学院,这些想法是天生的?

  C:俺父亲在俺十一二岁的时候因为日本飞机轰炸,爆炸点离他太近,医治不好去世了。俺母亲带着俺还有四个弟弟妹妹过日子。俺从小跟妈妈酿酒,那时候就开始算账。俺读中学时也是靠酿酒赚钱,放假回来还自己酿酒,成本概念、利润概念早就很深刻了。

  W:这等于十多岁就懂得算账了?

  C:是。别人家用三斤包谷酿一斤酒,俺说原料占成本太多,其次是燃料耗费太大,俺们要想办法,实现两斤包谷酿一斤酒。原料煮熟以后要发酵,发酵环境俺小时候就懂了,放在暖和的地方出酒率跟放在冷的地方不同,于是俺创造条件,把火炉的木炭拿来,室温就上来了,俺们的酒就多起来了。

  俺小时候酿酒,包括燃料和备料都是一个人搞。后来办企业时,在批判利润挂帅、批判资本主义的时候,俺说俺管不了那么多,反正大家要改善生活。俺们的食堂办得是最好的,政府给俺们规定的利润都能完成,换别人来经营就是亏本,换俺们就是赚钱的。

  W:您说的是糖厂?

  C:是小红糖厂。当时俺说国家拿的多,大家都太清苦了,要把废弃物收起来,多养4头猪。

  W:您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吧?

  C:那时候批判资本主义思想,俺就抓住一条,毛主席说“丰衣足食需要自己动手”,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结果俺们的日子就比别人好。当时不准发奖金,俺们只直接提高生活标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念着口号搞资本主义。

  “借钱给俺们的八九成相信俺会赚钱”

  W:既然能算成本、利润,那您应该也会算风险。您当时做果园,有没有想过7多岁才再次创业,万一不成怎么办?

  C:想过。俺们两个下决心的时候,首先想的是这件事,俺们资本少,当时只有2多万,但做这个项目要几千万,不足的本钱就向朋友借,借钱给俺们的有八九成相信俺会赚钱。

  俺也跟他们说过,万一失败了,俺赔不起怎么办?朋友说:“您别说这个话,俺们一家拿点钱借您,您有就还,没有就不还,也不要增加压力,俺们相信您有九成把握。万一失败了,就是您不赔,您也别不安心。”到27年的时候,俺们就把借来的钱都还了。

  这些朋友说不要,俺说俺赚钱了不还不行。但朋友们坚决不要利息,俺总觉得和朋友相处,不能对不起他们。

  W:这就叫信誉?

  C:是。俺有一个小故事。俺们以前有个牌子(的香烟),是用最好的原料做的,但就是没有利润。《人民日报》记者问俺这个事情,说您们定的价钱比成本还低,但质量又那么好……俺说俺们经营最不成功的就是这个牌子,最好的原料制造,但价格不理想。

  采访一见报,那个牌子一星期销量就升了五倍,从东北到南方所有摊位上有多少卖多少,从7元涨到34、35元。俺去南京、去王府井,问他们卖多少钱?他们说卖4元,俺说:“您卖高了”。后来有人说,为什么俺一句话就让这个品牌价格就涨上去了?因为大家觉得这个老头不会说谎,他说是好原料,肯定是好原料。后来俺们同行里有很多人都学这种办法,但都搞不成,别人一听就说:“这个家伙是骗人的”。

  W:大家为什么这么相信您?

  C:俺给他们许诺的东西都兑现。

  W:您一直这么要求自己?

  C:不然人家干吗对俺讲诚信?所以商业来往没有诚信是最糟糕的事情,谁都有最困难的时候。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俺帮过他们,有几个厂都要破产了,但俺们只费一点力气就让他们翻身了,到今天他们都还感谢俺。

  俺后来去了其中一个厂,他们把职工集中起来敲着鼓欢迎。俺们说下回再这样,俺真不敢再来了。所以,您对人诚实、宽容,人家对您也一样。俺们最困难的时候人家都帮俺们,那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俺种出来的果子好,所以销售困难。有一家就说您不要管了,您多余的卖不掉的拉来送给俺们,一家3吨、5吨、1吨地卖,还有45吨的,别人就是这么帮俺的。

  W:但在中国,信用一直是个大问题,守信用的人似乎不多。

  C:很多人设法骗人,但俺们能做到十成,也只敢讲八成,跟政府也是只说到八成,还留着两成,担心做不到。说过的话就努力实现,朱镕基是很严格的人,他要求别人也严,他到俺们那里,俺跟他反映一个问题,俺说进口指标不行。他说:“俺帮您解决”,又说:“这个投资完成以后您的税能增加多少?”

  那时他还在当副总理。俺说:“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个改造完成以后,中央财政一年增加3亿。”朱总理说:“老褚您别吹牛”;俺说,“俺跟同行都不会乱说,何况跟您?等到一年,您问财政部这笔钱拿回来没有。”

  W:后来实现了吗?

  C:这个项目增加了4亿。后来俺跟他身边的同志讲:“您跟朱副总理说一下,老褚那个任务完成了,而且还超过一点。”前一段有人来云南的时候,他还托人问老褚现在好不好。

  “一个月有三四次到树下,总要对着树说话”

  W:褚老您是12年前开始种树的?

  C:俺们22年把这些地深翻,23年开始种,今年第11年了。照广西、广东那边的惯例,树已经到了衰老期,投资还没收完。但俺们两年就收回投资了,树还很旺盛,所以全国种柑橘的大省,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看俺们。

  W:您7多岁才开始种树,但他们一直在种,还有一些做农业研究的,种了几辈子都种不过您?

  C:他们几代人都按传统搞,比如说湖南一些人。俺们品种的原生地在湖南,但现在湖南本地的冰糖橙已经不行了,俺们的却还行。

  W:您一般什么时候处理果园的事?

  C:一个月有三四次到树下,总要对着树说话。前四五年俺的腿还好,到冬天的时候还能给树整形,多余枝条要剪掉,要思考树怎么长果品才好,坐到树根下讨论树。俺们(和员工)经常要讨论的问题就写在黑板上或在会议室讨论,一般事情就是现场说。

  W:马老师(褚时健夫人马静芬)给俺们看了这些书,都是您当年自学的?

  C:是的。晚上三四点睡醒了,就想着今年的果子有什么问题,要是找不到答案就睡不着,就翻这些书。

  W:翻书就翻明白了?

  C:书要翻,还要总结树的具体情况,要找规律。俺们请过专家,有人说枝条要多,少了不行,叫工人一根枝都不能剪。但果子成熟后,要掉2%——3%,俺们就开始怀疑他的技术。

  俺觉得不剪不行,不剪阳光照不进来,而树缺少日照,中间枝条就会枯萎,就长不好,花就开不好。慢慢地俺们就了解了一些规律。

  总之,遇到很多问题,都是俺们自己总结经验,所以现在果子产得很好。

  这三四年广东、广西有人过来说:“您们的树十几年还能结果,俺们七八年就不行了”。又问俺,小年产多少,大年产多少。俺跟他们说,俺们年年是大年,年年树种的都不密,原来一亩地种148棵,现在减少到8棵,每年要砍1%左右,砍了七八年,年年砍,年年产量向上走。

  W:为什么要砍树?

  C:太密了不行。柑橘协会有个理事长,他说您的种法成本高,恐怕不行,俺说可以的,您卖8毛一斤,俺卖8元,成本高1%不要紧。

  再说,俺们工夫花得多,但慢慢地机械化了,成本也就下来了。以前俺们这些农田运输都有问题,靠人挑,现在俺们把路修通了。

  W:这是农业现代化啊!

  C:俺们农用拖拉机可以开到每个角落,也就节省了劳动力。

  有一种病叫柑橘黄龙病,四五年就可以把一个果园毁掉,俺们这里也有,大家都头疼。在别的地方,这种病医治不了,传播黄龙病的小虫在病树上爬过,又带着病毒爬到第二棵树,第二棵就得了病。

  俺们的办法是,让一些人专门做病情侦查,然后确定病源,再定点清除。半个月来一次同防同治,几百户农民一起用喷药机械,一家人一台,俺们出钱,大家一起来干活。

  所以来学习的人都觉得很奇怪,问:您们怎么没有黄龙病?俺说有啊,但俺们把传播媒介杀死,虽然这样就要多花劳动力,但劳动力多一点也划算。因为您不杀它,它就把整个园子都毁了。广西这六七年有很多乡镇把树全部铲除从头再来,但俺说这样也不行,传染病马上又会传开,要先把传播途径控制住。俺们花了不少钱,现在来看很值得。

  W:要算一笔账吧?

  C:俺们的劳动力也不是特别贵,反正一棵树得病,俺们就连根挖走,然后再种一棵大树苗,所以,果园看着还是很整齐的。

  “人总要有希望,没有希望活着就难了”

  W:您以前管工业,现在是管农业,管工业的怎么能把农业管好?因为这是不同的概念,和工人打交道,您发工资人家干活,不干活俺还可以罚您;农民不能这样啊,很难控制得住吧?您刚才说,大家对病虫害都没办法,但您就能把发病率从5%、6%降到1‰。尽管俺相信您管烟厂的能力,但这么多年过来,俺还是非常好奇,怎么把管工业和管农业两种理念结合起来?

  C:开始俺考虑过,第一,俺从出发点考虑这个问题,市场分析都做过了,觉得有八九成把握成功。当时对这件事也是自己逼自己,因为别的俺搞不成,没资本,不然俺就做铜矿了,当时1.5万的成本可以销售到7万元,利润率非常高。但俺没有那么大资本,所以就放弃了,搞现在的项目一两千万就可以。

  W:为什么一定要再创一番事业?

  C:俺也想消磨时间,省得一天坐着生闷气。后来国企老总们的收入对俺还是有点影响的,虽然人家总说俺心态好,但其实也没那么好。俺18年拿了8万工资和奖金,后来这些老总实行年薪制,但他们工作上没什么进步,一年就拿两三百万,这个时候俺心里是觉得有点不太合适。

  俺就想找点事打发俺的时间,一天上楼下楼跑十多次,总要找个事做,因为不甘心,不管目标能不能达到,人总要有希望,没有希望活着就难了。

  W:会不会受另一种影响,就是有人觉得您以前取得的成绩跟政策有关?

  C:是啊。很多人说起俺过去取得的成绩都是靠国家保护,有国家政策在,人人都做得到。但俺知道实际情况,所以心里一直不服气。

  开始种橙子的时候,就说一定要种好,俺定的目标是,销售3元,成本最多1元,必须赚2元。把这个目标定下来后,朝着目标努力。

  W:您做国家专卖行业时的目标和做褚橙的目标是一样的吗?

  C:差不多。

  W:问题是农业没有行业保护吧?

  C:谁都不会认为俺现在还享受国家保护吧?其实,他们说老褚当时是占国家政策便宜,但俺说全国18个烟厂,为什么别人都占不到保护的便宜?所以,俺要做成一件事情(种橙子)来跟大家比比。

  最开始,俺们有一些十五六年、二十年经验的人,俺把技术问题全部交给他们解决。但到一定时候他们就不能继续前进了,这样俺们就做不到3元的销售,1元的成本。

  后来俺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两三年之后,他们说这个老头进入角色了,俺们(技术员)的事情,他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来了,而且把道理讲得很透。

  W:后来就没争议了?

  C:到28年的时候,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争论了。

  W:其实社会上也没有争议了。

  C:是的,俺没有国家保护,利润率还是非常高,而且是稳定的,俺们在全国柑橘类市场中做到最好。现在国内总的柑橘量还是过剩的,但俺们在总的过剩当中,基本做到稳稳销售。大伙看看,国家不保护,结果怎么样?

  还有,俺这个人挺怕求人的,去哪里都难开口。以前,人家跟俺借钱,借3万、5万美元,像四川的涪陵烟厂,只要能说出道理,比方说三峡水库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有影响,俺就借给他们3万美元,那时候汇率还是双轨制,俺只要他们按照国家汇率还钱。

  但俺去求人的时候就开不了口。后来人家来帮俺,也是他们先提出来,说您有困难,多余的(橙子)找俺,俺们买来发给职工。结果,他们集团消费完,多数人就知道了俺的品牌,都觉得老褚种的橙子好吃。

  让俺求人真是不行,原来身边的人说找×××吧,俺说俺不找,不能经常求人家,求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不能这样搞,长久不了的。

  M:他搞销售还有个秘诀,就是要让中间商多赚钱,中间商多赚钱人家才给您卖。还有就是零售商要多赚钱,这样他们就会来帮忙,假如总是想着自己赚得多,那就麻烦了。有时候俺们讨论价格的时候,他总是说,不要定得太高,要让别人赚钱,这样俺们也赚钱,销售就不困难了。

  听说您(万科)下面那些人,都有股份,您拿的比他们还少,是不是?

  W:俺是万分之一。

  M:您是万分之一,别人比您多吗?

  W:俺没有褚总当时那么威猛,万科进行改造的时候,6%归国家,4%归企业,政府也有份。继续说褚橙的事?

  C:后来俺们好起来了,利润大概四五千万。跟现在那些老总比,他们两三百万一年,但有的老总把企业搞砸了,虽然也拿着两三百万,但俺相信他们日子也不好过,被人家指着脊梁骨。

  “别人认为俺最快乐的时候,俺并不快乐”

  W:您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

  C:别人认为俺最快乐的时候,俺并不快乐。俺出差到北京都躲着人,找俺的人太多了。等俺离开以后,他们才知道俺去了北京。那个时候俺并不轻松,并不快乐,压力也重,但别人认为俺很成功,认为俺很快乐。现在俺觉得还算快乐。

  W:您最大的人生动力是什么?这个动力在过去的3年当中,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C:事情做好,不论做大事小事,乐趣就在里面。事情做不好,心就不安,老是晚上睡不着,然后脾气不好,一点事都挂不住。

  这12年俺们主要是种果子,每年都看到果子长,一年又过一年,到27年就把债还清了,到28年开始更主动了,那一年增产1吨,销售慢慢没有压力了,这个时候才感觉轻松。当时多1吨少1吨不影响大局,但市场一出问题,那就麻烦了。

  做经营最怕的是您的产品卖不动,卖不动麻烦就来了,苦难也来了。但俺们慢慢走出困境,感觉更高兴了,现在一年赚几千万,别的不多想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W:褚老先生做的事情,对中国民营企业家非常有启发,如果仅仅局限于报道一下,来个作家写一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最好还是请类似清华北大或者哈佛商学院,安排专门的博士、教授来真正地研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让褚老来口述,进行分析,慢慢总结。

  M:俺想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对这些教授那么感兴趣?他们总结得出来吗?俺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俺们这里很多教授来,他们修剪的树不会结果,但俺们修剪过的就能结果。

  W:教授也分类。其中一类是做园林、搞植物学的教授,那个俺不大懂。俺说的研究,是从褚厂长管理企业的经验、做事的经验之中进行系统梳理,这是可以借鉴的。这个事情如果不做,将来会是很大的遗憾。

  M:那倒是,他原来是不让写,一说写书就说“不写不写”。

  W:不是写书。就这样说,比如说能不能筹备在玉溪建个企业博物馆,在褚厂长健在的时候整理、收集这些东西,把更多的资料,包括影像资料录下来,也许现在的教授不行,但可以留给后边更聪明的人,让他们来做研究。从褚老的家族开始研究,包括酿酒。

  还有比如说在烟厂、在糖厂,他是怎么做管理的,慢慢整理出来,慢慢复原。俺担心褚老一直在这里不方便,是不是玉溪那边更适合?合适的话,俺们就在玉溪安排教学的地方,能做这样的事是俺的荣幸。

  C:也是俺们的荣幸。

  W:俺有很多粉丝,但俺是褚老的粉丝。褚老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俺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您问最重要的,那就是这条命了”

  W:褚老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C:最大的成就,您(老伴)帮俺归纳一下。

  M:俺不说,就是您说的那句话。

  W:您老伴说了,您最大的成就第一个就是找到她了。

  C:俺们两个吵了一辈子架,但谁都离不开谁,结婚快6年了。在俺最困难的时候,俺们也没发生过什么家庭风波,也是一起度过的。

  有一次在元江涨大水时,俺去捞木头,差点被水冲走,但俺想自己死了无所谓,她们两个怎么活?于是手和身体的力量突然大起来了,拼命往岸上游,大概五六分钟吧,抓到一块岩石,算是得救了,又休息十多分钟才出来。当时那个力量从哪里来?就是家庭责任感吧。

  问俺最大的成就?从解放那年起,中国的很多运动俺都经历了,俺也做过很多事,很难说俺哪件事没做好。被划成右派以后,俺还搞过糖、酒、纸,参与了农业中的一些事,俺从来没有躺下来过。

  W:对最后的人生成功,都是很好的经历。

  M:用俺的话来说就是要感谢它们,没有那些经历就没有今天。

  C:俺现在87岁(虚岁)了,对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规模从25亩增加到13亩,但很多工作是别人去搞了。(www.lizhijuzi.cn)俺们两个权衡过,现在还要指导他们,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如果俺还能活1年、15年,这个事情就会很圆满地完成;如果活不到,他们的困难就增加了。

  M:说简单点,您问最重要的,就是这条命了。

  C:他们(儿孙)在国外定居的都被俺们叫回来,很有点对不起他们。两个(外)孙女,一个在英国、一个在加拿大,都不想回来,但都被叫回来了。她们能回来有一个原因,如果她们读的是北大、清华,您让她们回来卖橙子,她们绝对不干,会不好意思的。

  M:最近几年看到了效果。俺们的大孙女那时坚决不回来,说要拿到绿卡才回,俺说您拿到绿卡俺们早累死了,快回来。

  W:您对她们有什么忠告?

  C:俺跟她们讲,要艰苦,做人要公正,做人公正才能得到多数人支持,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朋友、没有支持是搞不好的,希望她们领会俺这些思想。

  俺一生中,主观上没有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不管怎么说,8%、9%的人对俺印象还是可以的,俺还在牢房里时×××领导就叫人送5万块钱给俺,说要注意营养。他是俺帮助过的人,不求回报地帮助过他。

  他从另一方面认为,这个老头还算对得起朋友,对得起国家的。

  W:褚先生一直说自己是给国家做事情,后来7岁开始给自己做,完全是家族的事情,这个转变当中,感觉上有什么区别?怎么把褚橙传承下去?以前您成功了,但谁来接班您决定不了,现在是您自己的事情,怎么考虑接班?

  M:俺们两个有段时间分歧很大,他对美国印象很好,但俺对美国不感兴趣;老褚不想传给子孙,俺就坚决要传给子孙。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王石与褚时健:一场鲜为人知的对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21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1日 下午11:38
下一篇 2020年4月12日 上午12:51

相关推荐

  • 《财富》2011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

      
      1、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67岁
      
      2、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67岁
      
      3、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62岁
      
      4、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60岁
      
      5、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8岁
      
      6、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57岁
      
      7、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48岁
      
      8、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40岁
      
      9、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59岁
      
      10、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52岁
      
      11、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71岁
      
      12、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47岁
      
      13、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4岁
      
      14、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53岁
      
      15、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54岁
      
      16、候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69岁
      
      17、曹国伟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46岁
      
      18、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59岁
      
      19、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53岁
      
      20、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3岁
      
      21、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65岁
      
      22、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61岁
      
      23、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48岁

    2020年6月17日
  • 钦家朱宗汉:自强,自律,自省

        【人物名片】朱宗汉,资深条码专家,钦家平台创始人,香港铭码集团董事长。

    2020年3月26日
  • 传奇大亨郭正利:总裁到小贩,没能等来再起的波折人生

      从拥有40亿新台币的身家,到因投资失利,欠了15亿新台币的债务;从西装笔挺、出入名车,到穿着廉价的运动服,在市场摆摊卖起麻油鸡,郭正利始终相信自己能东山再起。

    2020年4月1日
  • 一位CEO的大学

        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褥子,带着脸盆和一个茶缸,兜里只揣了500元。他的家很穷,这500元还是亲戚们五块十块凑来的。踏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告诉自己,不会再跟家里要一分钱,他要自己养活自己。

    2020年4月12日
  • 励志人物:马化腾的第一桶金

          马化腾    年龄:38岁    创业时间:1998年创立腾讯    第一桶金:股权部分变现    俺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

    2020年6月12日
  • 王功权:俺是中国为数不多站着把钱挣了的人

    在网络上走红的“私奔帝”王功权先生,3月4日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与海外学子们一起,讲述了他几十年来的创业与人生道路。 王功权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先驱者…

    2020年5月11日
  • 张亚勤:俺眼中的盖茨

          作者张亚勤,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曾是比尔·盖茨在微软全职工作时的核心智囊团成…

    2020年5月20日
  • 雅思培训张永琪:手抄本中发酵27亿财富

          财富计分牌:身家27亿元    张永琪是将雅思考试培训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人,13年中,他一次又一次让面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并一路狂奔到纳斯达克;使他和妻子张骁东的身家…

    2020年6月7日
  • 励志人物:柳传志的第一桶金

          柳传志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您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

    2020年6月10日
  • 2009年度经济人物之李书福

        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他表现的平静幽默,笑容可掬,说话很有意思,朴实憨厚的外表下有着充满内秀的人格魅力。呵,好一个李书福,他把眼光放在了未来,宠辱不惊,大有运筹帷幄的阵势。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