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婷:不是天后,是风一样的女子

  成长史,天后初长成  “我坐在那个椅子上感觉椅子好像三条腿一样,整个人仿佛一直在晃,随时会倒。里面冷气开得很强,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控制自己,我特别怕我会突然打一个冷颤被摄像机镜头拍到… …”

  

  成长史,天后初长成

  “俺坐在那个椅子上感觉椅子好像三条腿一样,整个人仿佛一直在晃,随时会倒。里面冷气开得很强,俺当时就想,一定要控制自己,俺特别怕俺会突然打一个冷颤被摄像机镜头拍到… …”

  潘晓婷对16年前那场比赛记忆犹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很多细节——包括一些幼稚得有点好笑的细节。

  那是1998年,16岁的潘晓婷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台球比赛,她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选手。从1997年底开始正式练习,到1998年夏天参赛只打了半年多。

  她的父亲潘健,同时也是她的教练,比她更紧张。“当时是在中央电视台第八演播室,俺爸已经紧张得不行了。俺和对手比分胶着,抢九,打了两个多小时,俺爸一直跑出去抽烟。俺爸下来还问俺,‘您紧张吗?俺看您好像一点都不紧张?’”

  潘晓婷其实很紧张,但那时候她在场上表现得出奇冷静——后来,很多年以后,观众早已习惯她在赛场上的“招牌冷面”。

  在这次全国女子9球公开赛上,初生牛犊的潘晓婷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冠军。这次夺冠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潘晓婷出生在山东兖州,从小喜欢画画,也喜欢运动。回想小时候,她对自己的描述是“动静皆宜”,既能一动不动趴着画一天画,也能跑步、跳高、跳远样样行。“俺柔韧性特别好,爆发力也不错,手随随便便可以掰来掰去,胳膊可以从这边绕一圈到那边… …腿可以这样往后弯… …”潘晓婷边讲边手舞足蹈演示。

  父亲最初想培养她练体操,但妈妈舍不得女儿受苦,觉得还是学画画好。

  阴差阳错,最后她还是走上了台球这条路。没能考入美术学校,潘晓婷读了一所中专,课程不紧的时候,台球爱好者父亲教她打球,一开始是作为业余爱好。如果说之前半年的练习还带着点试验性质,1998夺冠之后,她的职业之路就正式敲定了。

  之前边打边玩的轻松状态被彻底改变。“那次以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俺爸说争冠军容易保冠军难。从没压力一下到了百分之五百的压力。”

  为了达成这个转变,潘健对女儿进行了煞费苦心的引导,效果奇佳。

  “俺爸给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他先给俺培养了一个偶像,那个时候是亨得利,亨得利最巅峰的时候是1995年。俺爸给俺找他最巅峰的录影带让俺看,俺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神啊!俺爸问俺,您想不想打成这个样子?俺说想啊,俺可以吗?俺爸说,可以啊,但是您知道他每天要练几个小时?12个小时!他每天练12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球。您如果要追上他您得练几个小时?俺说那俺也练12个小时的话一辈子也追不上啊!俺爸说,但是您如果每天再多练1小时,您就能离他更近一点,您自己看着办吧。”

  受偶像激励,潘晓婷也开始刻苦练习,像亨得利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多年,其间,她先后拿下世锦赛、WPA、WPBA、亚洲杯、亚运会、全国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桂冠,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大满贯,也赢得“九球天后”的美誉。

  俺不是天后

  “九球天后”最初叫响的时候,潘晓婷并不太接受,但被叫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了,觉得总归代表别人对自己的认可。

  在27、28年连续拿到几个重要冠军之后,潘晓婷经历了人生必经的起伏,事业进入低潮,在29年的几次重要赛事中只拿到亚军、季军。而此时另一个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的赛事——21广州亚运会已横亘在眼前。

  26年,多哈亚运会首次增设女子八球、九球项目,夺冠心切的潘晓婷只拿到铜牌。4年后的广州亚运会很可能是潘晓婷最后的机会——广州之战不久后,将于214年举办的仁川亚运会果然确定取消了台球项目。“那时候到了人生低谷,对比赛丧失信心了,去打亚运会真的是心里没底,俺那一组签抽的又特别难,第一场是27年世锦赛跟俺争冠军的菲律宾的艾米,她是28年1号球锦标赛冠军,第二场是跟车侑蓝,第三场是跟台北的林沅君——28世锦赛冠军,决赛是跟周婕妤——29年的冠军… …”

  当时的亚运会女子台球比赛高手云集,十几个世界冠军角逐,低潮期的潘晓婷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打完一场就得走人,或者打完下一场就走,“可能‘天后’给了俺光环,也给俺很大压力。”

  她不敢看新闻,不敢接受采访,怕被人问拿冠军的把握大不大,“那次如果没拿到冠军,应该会退役吧。”潘晓婷若有所思。

  压力重重的潘晓婷逆风而起越战越强,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登顶。

  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亚运冠军,潘晓婷如释重负,很开心,却又隐隐觉得这开心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也许因为这个过程太艰辛,其中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她坦言更羡慕薇薇安·维拉利尔、凯莉·费舍等人那种洒脱的性格,输就输,赢就赢,依然无忧无虑。

  不过,此时潘晓婷的台球职业生涯已堪称圆满。211年,她出版了个人自传《俺不是天后》,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圈中事,拍电影是为推广台球

  身为“台球界第一美女”,潘晓婷也面对过许多来自演艺界的机会和诱惑。“很早的时候,大概2出头,就有人找俺问有没有想要进娱乐圈?但是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讲,俺那时给自己设了一个小框框,觉得俺就要在呆在这个里面,外面的事不接触,就说‘不会不会’。”

  如今的潘晓婷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排斥娱乐圈。28年她首次涉足电影,在陈小春、范冰冰主演的《精舞门》中客串了一个出镜时间很短的台球教练角色。213年,她在《爱上九号球》中获得了比较多的戏份。这部电影由五月天乐团团长兼吉他手怪兽以本名温尚翊出演男主角,由于电影还未公映,潘晓婷表示不能剧透,只透露自己在片中与王识贤有对手戏,和怪兽倒没有。跟怪兽的交流基本限于打台球,因为剧情需要,怪兽练了一段时间台球,“嗯,他打得很不错!”

  这两部电影都和台球有关,潘晓婷很乐意通过这些方式来推广台球。“俺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台球。大家给了俺太多关注、支持和厚爱,俺认为是台球给俺了这样一个平台,是台球让俺得到大家的认可,俺也希望大家知道台球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潘晓婷,也希望大家通过别的途径知道潘晓婷的时候也知道她是台球运动员,从而关注到台球。”

  唱快歌遗憾不会跳舞

  除了演电影,近些年,潘晓婷还参与录制过《风雨操场》、《看见》、《中华豪情》、《爱地球》等公益歌曲,213年初,又发表了一首单曲——唱给天下父母的《冬天》。目前,计划收录三四首歌的潘晓婷首张个人EP正在录制。这张EP将突破以往潘晓婷只唱公益性歌曲的限制,内容上更加流行化。

  “刚刚录完的这首歌叫《独立包装》,跟以前感觉不一样,因为它是一首快歌,要唱出那种时代感。崔恕写的词,他太太帮俺找感觉找了很久。她说,这首歌您要唱得洋气一点,不要拖尾音,因为俺喜欢尾巴时候‘kua’甩一下,她说您不要甩,您要怎么样怎么样唱… …教了俺一些技巧。最有用的是,她让俺想象那个画面,她说您想象歌词的意境,您是里面的主人翁,于是俺一下子就进去了,因为俺是属于想象力比较发达的那种嘛。”

  至于歌是讲什么的,潘晓婷觉得很难解释清楚,干脆现场背起了歌词,“躲在透明的橱窗,从来不张扬,华丽的包装裹着温柔的心房,人们匆匆忙忙,谁来欣赏俺的执着与坚强… …大概就是这种,她说您想象,一个人偶,橱窗里的那种人偶,服装店的人给她穿上很漂亮的衣服,供路人欣赏,但是是在橱窗里面… …这首歌节奏很轻快,第一次听俺就给抓进去了,很现代,俺很少唱这种歌。”

  由于少女时代是在球房度过,潘晓婷错过了很多那个年纪的乐趣,现在仍然觉得遗憾,甚至觉得这也影响了现在的唱歌。“俺那时候在练球,其他的女生去滑旱冰、去迪厅。那个时候俺认为滑旱冰是最好玩的东西,俺滑得相当好,但是没办法,要练球。俺非常遗憾小时候没多学点东西,比如俺现在很想学跳舞。其实俺喜欢快歌,现在录的这首新歌就是快节奏的,您不能说就杵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光嘴巴动吧?音乐的一种力量感出来的时候俺身上的细胞很想动,但如果跟前有面镜子俺就不敢动了,俺知道俺动起来肯定不好看,因为小时候没学过嘛,人家去迪厅俺都没去过。所以现在觉得小的时候如果学过的话,现在俺多轻松啊。还有就是小的时候学什么都不觉得累,现在学什么都觉得很辛苦,有的时候俺特别能理解大人跟小孩说您现在多学一点,不然以后会后悔什么的,俺现在觉得应该对他们说,您现在多学一点,长大就轻松了。”现在的潘晓婷在事业上仍然以台球为主,而演艺圈的工作也渐渐多了,她也坦言父母并不支持,“山东人嘛,比较保守,一想到娱乐圈,第一印象就觉得是不好的。现在不是要出一首新歌吗?俺就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唱歌归唱歌,打球还是会打球,唱唱歌其实对俺的紧张的职业生涯是一种缓冲,不会像您们想象的那种… …’”

  对于正式专辑的计划,潘晓婷说,“这要问他们(指公司人员),嗯,俺是人偶。”

  生活记,看《爸爸去哪儿》有心得

  生活中的潘晓婷其实和赛场上的冷面天后判若两人,她也像同龄人一样,热衷网购、研究星座,最近又迷上了手相,平时也和朋友讲鬼故事,追着看《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让她对父母甚至包括对未来子女的教育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想法。

  可以说潘晓婷的父亲为她的人生之路设计了开头,护送她抵达了一个高度。以后自己有了子女,会不会也这样教育,潘晓婷说:“其实这样做他也累俺也累,但是到时会不会这样做,当了父母才知道吧,现在很难想象。看了《爸爸去哪儿》以后,俺觉得对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了一些想法,因为俺是属于父母花了很多精力在俺身上、教育俺,所以俺也会结合《爸爸去哪儿》里面那些爸爸们的做法去想,如果俺以后有了孩子俺应该怎么做。首先俺觉得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强势,强势方面包括控制、完全控制孩子,俺觉得不是特别好。另外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所不能、俺捅了多大的娄子父母都能能帮俺摆平,这样不行。小时候俺父母教育俺的时候,他们很强势,其实俺觉得父母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示弱。如果您对孩子说‘您过来帮帮俺,俺一个人做不好’,孩子会更有存在感,他会觉得您需要俺帮忙,俺做好了会很有成就感。”

  溜达吧,之前走得太匆匆

  2月25日是潘晓婷的生日,她却说,不想过生日,“其实俺自己的生日都比较随意,反而是对爸妈的生日比自己的更上心。因为俺觉得生日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出去吃顿饭,俺也不指望爸妈送礼物给俺,哈哈,俺送礼物给他们多一点。父母已经付出太多了。也是看了《爸爸去哪儿》觉得父母特别不容易,教走路,教说话,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工作婚嫁… …只要有了孩子就有操不完的心。更别说俺爸那个时候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放在一边专门培养俺。”

  最后,让她为刚刚过去的213年和刚刚到来的214年各选择一个年度个人关键词,潘晓婷为213年选的是“及格”,“拿了个冠军(CBSA美式台球冠中冠女子精英赛),算是及格了,虽然过年也不能回家,但是一个冠军也让俺开心不少。”这一年里,最让她开心难忘的是和奥沙利文的那场对决。

  至于214,她给出的是一个有点让人意外的“溜达”,理由是“214又回到了起点,希望溜溜达达地过去,散散步,因为之前走得太匆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潘晓婷:不是天后,是风一样的女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20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0日 下午8:29
下一篇 2020年4月10日 下午9:03

相关推荐

  • 客多集团郑志祥:创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基因”

          郑志祥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这位体态微胖、颇具福相的创业者曾为顺父母之命而远赴异乡学习并不热爱的医学,却又在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到北京寻找自己的音乐梦想。音乐带给郑志祥感性…

    2020年5月17日
  • 传奇霍英东:超级富豪靠卖杂货起家

       2世纪5年代,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霍英东。当年,他曾经创下1年卖出1多幢楼的地产神话,并由此打造了亿万身价的霍氏集团。现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供房就…

    2020年5月16日
  • 王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    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   …

    2020年5月28日
  • 励志人物:李嘉诚的第一桶金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您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俺身处逆境时,俺认为自己…

    2020年6月10日
  • 王石与褚时健:一场鲜为人知的对话

      王石听禇时健这个“天生资本家”讲述橙浮人生、世情冷暖与赚钱之道。

    2020年4月11日
  • 2011年经济年度人物

      1、陈元:经济年度人物奖  颁奖辞:做人的低调一如名字:外德人和;做事的高调一如角色:开路先锋。他是风险控制大师,融现代理念于机制创新,在健康金融的地基上助力基层三农与民生,在海外能源的跑道上践行国家的战略与远谋。

    2020年6月15日
  • 50亿帝

        今年“十一”档演员的豪华阵容里,黄渤的面孔频繁闪现,他主演的《亲爱的》《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黄金时代》4部电影铺满节日档,开启电影界的“黄渤时代”。

    2020年4月5日
  • 王微:忠于自俺的人生导演

          “他喜欢冒险、厌倦安逸,一生都在漂泊。”王微多年交情的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这样评价他。员工们则是习惯了CEO一年有小半年不在公司“坐镇…

    2020年5月13日
  • 励志帝:曾国藩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李鸿章花了5年心思为他置办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离世。之后14年来,曾国藩被不同的人群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比,无论是家世还是…

    2020年5月5日
  • 做一条没有鳍的鱼

        当年,26岁的菲利普·克罗松在搬动屋顶天线时,触到高压线,两万伏电流瞬间将他的双臂和双腿烧成了“焦炭”。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躺在医院里,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一个电视节目使他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那是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子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迹。那场面震撼了菲利普,他想:“我也要横渡英吉利海峡。”   没有四肢,却想横渡英吉利海峡,就如同一条没有鳍却想游弋大海的鱼,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然而,菲利普决计要做一条无鳍的鱼。   菲利普聘请教练传授游泳技巧。事实上,在此之前,他是典型的“旱鸭子”,从未下过水。第一次下水,他的身体像石头一样直往下沉,水呛得他差点窒息,幸亏教练在旁保护,把他迅速捞了上来。不过,他很快想到了好办法,让人在自己残存的手臂上安装假肢,在残存的大腿上套上脚蹼,然后,头戴潜水镜和呼吸管,再次下到水里。按照教练的提示,他不停地划动上肢,并且使劲地拍打脚蹼,果然没有沉到水底,只是整个人在原地打转。不管怎样,没有沉没就是成功!经过一周的练习,他进步神速,可以沿直线游动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已经可以连续游过两个泳池的距离。接下来,他信心满满,开始了“魔鬼式”训练,不仅加强泳技练习,还加强力量练习。借助假肢,他坚持跑步和举重,每周训练时间长达35小时。两年后,他体重大大减轻,泳技突飞猛进,耐力也变得超强,每一次连续游出的距离再也不是两个泳池的距离,而是三公里。他完全像一条可以自由游弋的鱼了。   具有挑战性的一天终于来临。2010年9月18日8时,在英吉利海峡,全副武装的菲利普从英国福克斯通港下水,朝着对岸法国的维桑港奋力游去。他的假肢在碧波间划动,激起朵朵浪花,他的呼吸管像高举着的一只手臂,顶端那一块橘黄色标志,在海浪中特别耀眼。做一条没有鳍的鱼    明知无鳍,却偏要坚持做一条鱼,并且最终把这条鱼做得纯粹而完美,这就是奇迹。也许,奇迹的创造并不复杂,而奇迹之所以稀缺,那是因为99.99%的人都认为,没有鳍就不能成为一条鱼。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