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

十多年后,再次细读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除了满满的回忆,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次沉思!也有着对未来,更加期待的美好向往!

小时候,我常伏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

诗歌《在山的那边》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山那边的事物,进行的初次探寻,这是一次充满了童真的怀疑,以及幻想遭遇破灭的失落。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第一部分诗是最有价值的。有两点原因:

一是它与我有着现实的契合。自己在山上放牛的时候,翻越过家门前的好几座高山,也像诗人一样,看到山那边依然是山。

对此,我曾拿着课本向长辈提问,希望从见多识广的长者那里得到正确答案。然而,他却告诉我山那边是大城市“西安”,大海离这里还有很远很远!

二是诗歌的道理,根本无法在我的思维中畅通地行走。即使老师告诉我,诗中的山象征的是困难,海象征的是理想。我也不会去在意,对于从未见过海的我来说,最在意的是探寻现实之海,那片可以捡到贝壳和珍珠的海。

包括我的长辈也没有见过,如果能够找到山那边的海,我将会实现几代人的渴望。这是小小的我,最值得拿出来炫耀的功绩!

因此,我并没有相信他的答案,依旧很郑重地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中,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

如今,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会不经意间发出笑声!并不是觉得那时很幼稚,就像我从不认为诗人“哭着回来”的样子是可笑的。

因为我很喜欢小时候的我们,小小的心,简单而纯粹,只装下我们最在意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的内心总是不断地被塞进去五花八门的事物。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今天啊,我竟没有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干枯的心灵……

.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诗人的种子,也跑到了我的心中,同时扎下了深根。

十八岁的我,背着满满的行囊,看着火车穿过秦岭的重重高山,会特别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去山那边看看,去长辈所说的“西安”探究一番。

跨越了现实之山,刚刚来到西安的自己,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这个城市的繁华极度地痴迷,也对大学时光抱有无限幻想。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了“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即将承受着“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也并不知道自己会拥有很多小小的幸福和满足。

回想起来,这些年,恰如白驹过隙,倏忽而逝。此刻的我,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

已经度过了最初融入这个城市的艰难,也走完了安安稳稳的四年大学,也经历了最激烈的求职竞演。现在,在没日没夜的工作中摸爬滚打,只是为了能够多挣一点钱,能够减少家庭的重担,能够使得生活更加舒适。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

这些年,最高兴的是,我抵达了现实之海。当我看着动车外的一座座高山从视线中疾驰而过,然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最终看到了翡翠般的蓝色大海,完成了几代人的渴望。虽然没有在海边捡到贝壳和珍珠,有着一丝小小的失落,但是已经很满足了。

只不过在为生计拼搏的现实中,我仍旧还没有抵达诗人所说的理想之海!

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已经很多年了。不断地在翻越了重重困难之山,它们高低起伏不一。有时难以翻越,甚至跌倒,撞一个头破血流,会想着放弃。但是想到抵达山顶后,会有小小的幸福和满足,就会继续前行。

因为被苦痛缠绕的人生,终究是很难度过的。只有充满希望,自己才会过得更加快乐。就像诗人每次失望后,听到“那雪白的海潮,夜夜奔来”,自己干枯的心灵就会得到漫湿,就会继续前行。

永远相信,在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之后,勇敢地翻越一座座困难之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发现全新的世界!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在山的那边读后感(翻过山,终会抵达理想之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653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上午2:58
下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上午3:56

相关推荐

  • 木牛流马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木牛流马的猜测

    凡是熟悉《三国演义》或看过相关影视作品的人,都会对“木牛流马”印象深刻。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这种由诸葛亮研制的古代运输工具感到好奇,尽管后来不断有复制、揭秘者,但始终无法解答人们心…

    2024年6月25日
  • 读后感作文500字《夏洛的网》读后感

    前不久,我看了美国大作家怀特写的《夏洛的网》一书,真是受益非浅。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它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我,它又像一盏神奇的灯,激起我心灵深处的火花,让我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

    2023年12月28日
  • 龙应台天长地久读后感500字左右

    心里总是住着五岁小孩的人,极难碰到。 曾经那个可以呆呆地看晒一下午太阳,看一下午蚂蚁的小孩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远到我会怀疑,那阳光下反光的书页,那砖头缝里的小花,是不是真的存在过?…

    2024年1月2日
  • 长津湖观后感,上了战场就是英雄

    铁肩担道义,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上了战场就是英雄! ——题记 我很少写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但是这次不一样,一部《长津湖》电影真实还原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异国他乡…

    2024年5月16日
  • 楚门的世界影评(走不出去的是大部分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视公司于1998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历经二十多年,《楚门的世界》仍是观众心中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

    2024年6月22日
  • 掩耳盗铃读后感(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其果)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回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

    2024年6月4日
  • 孝敬父母的演讲稿800字《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伴随着母亲节脚步的临近,身为子女的我们自我反思一下,有没有时刻把父母放在心里,在父亲节母亲节乃至每一天都关心问候一下父母亲呢?    小朋友们,我想问大家一个…

    2023年12月7日
  •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做幼师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幼师,工资虽然不高,工作也很繁琐。到时我很热爱我的职业。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天真无邪,幼稚可爱的小脸时,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美好的。 孩子们从离开父母的焦虑到慢慢适应幼儿园…

    2024年8月25日
  •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读《朝花夕拾》有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是鲁迅先生说的。在这个暑假,我正好读了一本鲁迅先生写的文学名著,名叫《朝花夕拾》。读了之后感受颇深。 读这本书时,书里有趣的人物和生动的情…

    2024年3月26日
  •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有趣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在我们孩子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相信精灵的存在,相信各种各样奇迹的出现。《一千零一夜》就像一只有魔力的手,它轻轻拨动我们的心弦,带领我们乘上阿拉伯神毯,穿…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