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
-
师傅有一天会离开您
师傅的责任是教给你谋生的本领,你的责任是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薛宜做实习生。
-
一个7年老员工的离职总结:如何打造最强大的自俺
2014年7月27号,加了最后一次班,看着猫扑新版顺利上线,我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猫扑新版是我能留给猫扑的最后一件作品,我7年的猫扑职业生涯就此也画上了句号。工作9年,7年最好的时光给了猫扑。我并不后悔!
-
从职业女强人身上学到的10件事
1、早起 星巴克总裁米歇尔·盖斯每天清晨4:30起床去跑步。雅芳总裁钟彬娴每天早上5:00起床。美国《时尚》杂志主编安娜·温图尔每天早上6:00起床。这些女强人认为早一些起床能够与成功更近一点。
-
应聘时最漂亮的回答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企业才会相信。企业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企业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
很多时候,性格真的决定着命运
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那家公司,我认识了丁凡和徐磊,他们都是我的同事,和我一样,这份工作也是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
以赚钱为目的的兼职,是最愚蠢的投资
想写这个话题已经很久了,因为一直在忙自己的新电影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安静下来动笔了。想写下来,送给还在读大学的各位。
-
从员工到总监,您必须熟读熟记这8点
初入职场,你看到别人升职加薪,羡慕之余是否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幸运儿不是自己?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风光表面背后必定要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改变自己,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
为什么应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朋友C君的前半生可谓人生励志传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院校毕业之后,在家乡的公务员单位当了数年无编制人员。或许是午后一成不变的阳光投在杯中茶水的倒影让他起了腻烦之心,又或许是每晚烤肉摊上拉他喝酒的吆喝声让他觉得了然无趣,在某个太阳炙烤大地的7月,破旧的行李箱陪着年近三十的他来到了北京,然后一呆就是十余载。十年中,他考研、读博、入职,出国,最终得到了北京户口和教师编制,现在潜心研究的他已在高校学术圈小有名气,却总是对我提及当年的境况和现在的反差,仿若身在两个世界。
-
警惕职场小儿科行为
在职场上,应届毕业生们常常被称为“不懂事的小朋友”,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前辈们眼中多少有点“小儿科”。但如果那些早已成为上班族的“大朋友们”的“职商”还未够成熟,我们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小儿科”行为不止限于那些“不懂事的小朋友”。
-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七堂课,七个人生哲理,每个都是简单而又深刻的格言。
1995年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
第一堂课:追求完美。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家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过,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个面。
但是,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图书馆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