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
-
给应届毕业生的8点建议,求职找工作必看
最近一年,因为招新人,也因为不少朋友面临毕业,所以目睹或耳闻了一些应届生找工作的事情,其实一直想找个地方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又担心被认为好为人师,但我回想当年的求职经历,觉得似乎可以作为一二提示,于是写在这里,如果能对一两个同学有些微的帮助,哪怕让大家适当注意一下,或许不无小补吧!
-
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
知乎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
职场法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突然想起很早培训的一句话,叫“差不多就是有差距,有差距就是差很多”,后来在成长的路上,发现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每个人注意的,因为大部分人都经常会出现一种不忿,我和XX都差不多,凭什么升他不升我,凭什么他得奖不是我,凭什么喜欢他不喜欢我……一大堆这样的事情,最后其实都是可以这么解释的,差不多就是有差距,有差距就是差很多。
-
准时就是迟到
在办公室里常常提及到工作中的其中一个理论:准时就是迟到。这句话常令一部分的人不太理解,也经常听到别人说这是什么歪理!但我绝不认同这是不正确的行为或习惯,在我职业生涯的数十年来坚持的理念,从不找任何借口去准时,因为我认同准时就是迟到。
-
一个协和医学博士自白:俺为什么没当医生
17岁那年,出于对某种生活的模糊憧憬,我报考了中国最好的医学院。直到交志愿表的前一个月,我还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医学生。就在这时,朋友向我说起她看过的一个纪录片,说的是协和医院妇产科名医林巧稚,说她如何医术高超,做人一品,说那灰砖绿瓦的医学院如何着名,如何培养一流的医学生。几句话勾勒的图画,在一刹那击中了我的某根神经。因为17岁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走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我一边觉得这8年医学生活会充满艰辛,一边又觉得它将不同寻常、不落俗套。
-
卑微工作的十二条启示
前段时间,看到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的文章,她写了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外卖快餐打工获得的启示。她讲了9条,比如“无所事事很糟糕”“与老板称兄道弟绝不是什么好主意”等启示。看完文章,身为80后的我,虽然正式工作没几年,但是从小到大做过的卑微工作并不少,从中得到了启示也有很多,卑微工作教会我的东西也让我一直很受用,相信这些启示多少也能让你觉得有用。
-
给为工作而焦急迷茫的您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
-
一个7年老员工的离职总结:如何打造最强大的自俺
2014年7月27号,加了最后一次班,看着猫扑新版顺利上线,我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猫扑新版是我能留给猫扑的最后一件作品,我7年的猫扑职业生涯就此也画上了句号。工作9年,7年最好的时光给了猫扑。我并不后悔!
-
一对海归夫妻的六年生活
我有些伤感,为何总要到了分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若是从一开始我俩就能这样共处的话,就不会把幸福的时光浪费在争吵和责难上了。
-
职场励志: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