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工作,也有过辗转犯傻。到电台的第一天,主任吩咐主持人,“这个是新来的同事。您做栏目多年,先得您多教教她。”
那位主持人的节目俺听过好几年。声音很棒,有很多听众,就是好几年都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特色。据俺所知,一直都是他自己编、写、主持于一体的。俺想,俺要在自己的手上做出新的特色来。
心里固然这样想,嘴巴上还是请他多指教。他跟俺通气, “周末要请一位嘉宾,您是做文字的编辑。先写个策划稿子吧!”俺笑着点头,这还不简单。这是个机会。好了,俺要发挥自己的本事了。
俺上网收集资料,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热点新闻。并且还咨询了几个研究、大学生就业的专家,以及一些职业当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俺想,这个肯定有人关注,现在很多人为这个困惑。
节目开播是星期六晚上的九点半。因为时间赶得很急,俺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一夜兴奋得没睡好。终于把材料准备齐全,并且赶在晚上节目四个小时前,把稿子写出来了。
那天下雨。俺因为早早准备好,一直就待在电台等着。
那个嘉宾先到了。俺看看手表,她提前了一个半小时。看来她是个细致的人。俺有点紧张,会不会很挑剔俺写的策划文稿。
她收拾好东西,坐到录音室外的休息处,向俺招手,“您好啊,您是俺们这次节目内容的编辑吧!您的文稿写的什么内容,俺怎么没接到通知?俺们先沟通一下吧!”
俺把费了好大劲才做好的策划文稿,用文件夹夹好,交到她手中。她很认真地看起来。几分钟后,她抬头说:“您这个不行,太学生腔调了。”
俺愣了一下,看了看打印出来的文稿,倔强地回答她,“俺不觉得啊!俺按照很职业化的方向准备的。”
她显然没想到会遇到俺这样的回答,表情很惊讶。她看了俺一眼,不说话了。俺赌气走到一边去,很快,主持人也赶到了。外面下雨,主持人收好雨伞,和她热情地打招呼。看得出他们很熟悉。
她跟主持人聊了几句,向俺指了一指。
然后主持人走过来了,对俺说道:“请她来做嘉宾,是有节目安排的考虑。她是一个负责解释情感心理困惑问题的角色,但您准备的却全是职业心理问题,您叫她如何解答?”
俺很委屈,头脑一热,不客气的话冲口而出,“您知不知道,俺做了一天一夜。”话出口,后悔也来不及了。
但俺没想到这位嘉宾居然笑了,但她是笑着在旁边说:“别说一天一夜,三天三夜都不行。”
“您做多少时间,和俺念不念您的稿子没有任何关系。您做得再好,也只是您自己的想法。您没有和俺沟通,您怎么知道俺擅长不擅长?最少您也要预先和俺打个招呼,您准备的是什么节目内容。不然您的问题俺一个都答不出来,现场播音难道在那里大眼瞪小眼?还是等着您临时胡乱问几个问题? ”
俺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被这样嘲讽了一番,俺当场忍受不了。虽然没一摔文件不干了,也不管不顾地冲出电台大楼。
“好吧,您不要俺的文稿,俺看看您们怎么做节目?不就是老样子吗?”
俺抬腿走开,那边“on air”的指示标记已经亮了起来。
俺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头发潮湿地回来。等俺回来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大半个小时。俺就坐在外面听着。
俺听到的很出乎俺的预料。嘉宾和主持人一问一答,紧凑而细腻,问的和说的话题,俺自己也感觉是很让人关心的。其实主持人很客气地对俺了,俺撇开他写策划文稿,他并没有直接指责训斥俺,也是好好地跟俺说事。
俺的脑袋里还出现模拟的另外一种场面,如果是念的俺写的文稿……嘉宾一问三不知,勉强瞎回答,听众不知所云……天气不热,俺额头居然冒汗了。
节目的末期,外面打进热线的人一个接一个,还有好多电话等待着想要和嘉宾聊一聊,嘉宾很是受欢迎。在她举重若轻的解答里,纷纷以“谢谢”结束。
可俺心里仍然难受。俺付出了差不多20个小时的努力,付出却没有回报,还被否定。被否定不说,还是被这样悲惨地否定。
等到他们做完节目一起出来,俺先跟主持人道歉,“对不起,事前没跟您做好沟通。”他摆摆手说:“算了,下次注意,倒是您和咱们的嘉宾该说一声对不起。”
俺看见女嘉宾到休息室休息喝水。
俺张了几下嘴巴,终于对她说出口,“您的谈话和解答真好。”
她客气地笑了,“谢谢您的赞扬。”
多年后,俺才深深地认同,职场就是这样,只看结果,少提过程。新人尤其喜欢计较付出,力下了不少,工作也干了很多,但是成绩不怎么样,做出的东西不能够让上司满意,受到了批评,心里就充满懊恼和怨念。
可惜无用功就是无用功。
这个时候,如果不断强调辛苦的过程,其实更加让头儿瞧不起。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还做得不好。老板是关注结果的,过程是员工关注的。说职场势利残酷无情,真的是天真幼稚病。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得觉悟。要么独当一面,然后自己赚钱,自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么,学会和同事一起合作。
摘自沈嘉柯《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