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为什么无所事事

  我走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之后,发现中国人的发呆水平和聊天水平,真的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因为国人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理解得很抽象,觉得它是游离于自身之外的。所以,自然对如何支配时间无法自处。比如,我和好友出去旅游的时候,很少见到有人是带着书,或者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出游的。我不能把那些我所见到的呆滞的眼神违心地解释为在思考,只能说,可能在放松心情,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周日,在火车站看到一对外国老夫妻。他们落座之后,只互相示意地笑了笑,然后说了句“good luck”,就拿出了包里的书。之后,在火车进站之前,他俩都各顾各地看书,没有说一句话。在偌大的车站中,大多数人都在聊天,发呆,在一种看似喧闹的环境中不停地排挤自己的无聊。而在俺的视线范围内,独独他们两个,很特别,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长相和肤色。

  俺走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之后,发现中国人的发呆水平和聊天水平,真的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因为国人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理解得很抽象,觉得它是游离于自身之外的。所以,自然对如何支配时间无法自处。比如,俺和好友出去旅游的时候,很少见到有人是带着书,或者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出游的。俺不能把那些俺所见到的呆滞的眼神违心地解释为在思考,只能说,可能在放松心情,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中国人的无所事事,大多源于从小的教育。许多中国人成长在一种目标式教育和被动式学习的模式中,从而丧失了俺想做什么的意识。从小,俺们就被要求在既定的目标中奋发向前。许多人的兴趣爱好从读书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有人戏说,四五岁可以学自己想学的,**岁可以在自己想学的和自己不想学的之间挣扎,十来岁就是完全在自己不想学中学着。所以,到十**岁参加完高考,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什么能力都没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读完书之后,发现内心寂寞,比读书时更难受。因为,没有了目标,发呆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以犹太人为主的民族对时间的支配能力是惊人的。一年50本的阅读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阅读量的数倍甚至几十倍。这个国家,甚至连乞丐都识字都读书,这也无怪乎被称作“最聪明的国度”。俺一个朋友从以色列回来之后,就感觉经历了一场洗礼,之后他出门必带一本书,哪怕翻两页,也觉得安心。当然,也不仅仅是以色列。俺想起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同火车的许多人或是读书,或是拍照,只有一个中国老太太一直喋喋不休地在自言自语,一个不知是哪个国度的年轻人礼貌地回头:be quiet(保持安静),弄得中国老太太有点尴尬。俺们大多数人都忘了有一种能力——俺想做什么。

  俺所读的大学是一所三流学校,不用说,找不到好工作的学生一般有两类:一是学习成绩平平,不考研又没实践能力;二是自暴自弃型。这,也代表了许多当下年轻人的现状。当别人不再给您目标的时候,您发现自己就找不到任何生活的目标了。于是,无所事事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也有努力想改变却没去改变的。比如,前两天,有个朋友和俺说,您看,俺发展什么兴趣比较好。俺说,您喜欢什么。她说,画画吧,可是俺不会啊。哦,还是算了吧。然后,转身就没声了。她就是这样,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无聊的借口,却从来不给自己努力的理由。俺想到摩西奶奶,她天生不是画家,据说画画也是后来才开始的事。可是,她还是达到俺们可见的成功。因为自始至终,她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

  若干年前,俺时常看到许多发呆的年轻人痛心,不过,后来俺想,俺究竟在痛心什么呢!不如好好利用这痛心的时间来读书,哪怕没有目标,至少也在具体的时间里做了一些什么。于是俺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开始思考……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俺们为什么无所事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37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4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下午1:46

相关推荐

  • 钱是青春所无法驾驭励志故事

    钱是青春所无法驾驭励志故事   有人说我把我的收藏都捐了是因为我高尚,其实是我走投无路。因为我知道把钱留给子女只会留给他们祸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驾驭不了大笔钱的。人生获得生存能力…

    2022年11月18日
  •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1300多年后,女星范冰冰接受采访,被问到嫁入豪门的问题时,说:我不需要嫁入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

    2025年3月11日
  • 20多岁做些什么,才能在三四十岁不后悔?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感触颇深。

    2024年5月21日
  • 没有一步是浪费的

      这一点:今日努力了,将来就会有所得。我们常常觉得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得到。"为一件事去付出"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得到,一种人生意义的所在。

    2025年5月2日
  • 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看到一个读者的留言,她上高二,说,眼看着现在高三的学长学姐每天都活得特别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可怕,看着他们在题海里苦苦挣扎的样子,压力山大。

    2024年7月13日
  • 真想和您,再长大一次

      高中时读木心的《童年随之而去》,里头有只碗“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虽珍贵却落到了水里。他母亲说:“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木心求而不得的心,便随着那只沉浮的碗在童年消失了。

    2025年2月17日
  • 30年后,俺们拿什么养活自己?

      1、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  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纠结“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的女生,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再说,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也真让人兴味索然。

    2025年6月17日
  • 那个嫁了穷人的女同学

      我有个同学名叫杨丽丽,名字普通、长相也普通,但她做过一件不普通的事儿:义无反顾嫁了一穷二白的学长,由穷人家的女儿,变成穷人的妻子。

    2024年11月7日
  • 年轻人永远是对的,大城市永远是好的

      “去美术馆看过画展吗,人艺的话剧看过几部,国图的讲座呢?后海听过摇滚没有,知道朝阳使馆区有一条长满柿子树的幽静而宽广的马路吗?”

    2024年10月5日
  • 爸妈的哪句话曾让您泪流满面?

      03、妈妈对我和姐姐说:我和你爸在我们是一家人,等到我们都不在了,你和你姐就是亲戚了。想想就泪崩,好害怕父母变老。——全世界惟壹的婲

    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