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好的年纪最贫穷,可有最优解?

  在我还是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在文学杂志上看到各大青春写手这个觉得青春伤逝,那个为青春祭奠。这个被黑暗所纠缠,那个望着望着天空,一行眼泪就掉了下来。

  在俺看来,俺们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充斥着一股“感时伤逝”的浓浓情节,所以有了题主所谓的“最美好的年纪”。

  在俺还是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在文学杂志上看到各大青春写手这个觉得青春伤逝,那个为青春祭奠。这个被黑暗所纠缠,那个望着望着天空,一行眼泪就掉了下来。

  如今俺30了,他们又开始回忆起青春,感叹岁月蹉跎,荣光不再,拍一些粗制滥造片来赚取人们的眼泪。

  俺在看片的时候,时常看到国外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还留着长发、开着哈雷、吹着口哨,在街头当混混。而俺们国家这个岁数的人,都已经天天看养身节目、吃着保健品聊以度日了。人心老了,就真的是老了。

  伏尔泰曾经相当精确地描绘过这种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叔本华亦相当精确的,描绘了这种人的这种状态: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的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

  他们简直是将世间的悲苦都占尽了,事实上,俺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人——好像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倒霉蛋,全世界最倒霉的事儿全都“哐啷”一下,一股脑儿地砸在了他们的头上,而幸运之神从来只光顾别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所谓“最美好的年纪”,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忧伤,亦如他有他的幸福一般。一个悲观的人,年轻的时候叹穷、叹幼稚,年老的时候叹青春易逝、荣光不在——是的,俺曾经就是这样的人。

  关于这个观点,叔本华已经非常详细地概括了这一切,在此俺就不一一赘述,直接引用了:

  事实上,俺们习惯于把青年期称为生命中的幸福时期,而老年期则被视为悲惨的。如果**真的能够使人幸福,那么这一说法就会是真实的。

  在青年期,人们受到**的百般煎熬,感受的快乐很少,痛苦却很多。

  到了冷却下来的老年期,**放过了人们,他们也就马上得到了安宁;人们随即有了一种静思默想的气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的认识力摆脱了束缚,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如何,青年期是躁动不安的时期,而老年期则是安宁的时候。

  由此就可以推断处于这两个时期的人的幸福。小孩贪婪地向四周伸出了他的双手:他要得到他眼前所见的五光十色、形状各异的一切。他受着眼前一切的**,因为此时他的感觉意识是那样年轻和新鲜。同样的事情以更大能量发生在人的青春期。

  青年人同样受到这世界的缤纷色彩及其丰富形状的**,他的想象力夸大了这一世界所能给予他的东西。因此,年轻人对那未知和不确定的一切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渴望和向往夺走了他的安宁,而缺少了安宁,幸福却是无从谈起。

  相比之下,在老年期,一切都已经平息下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年人的血液冷却了许多,他们的感觉不再那么容易被刺激起来;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生经验使他们认清了事物的价值和一切欢娱的内涵。

  这样,他们逐渐摆脱掉幻想、假象和偏见,而这些在老年期到来之前,遮蔽和歪曲了他们对事物的自由和纯净的认识。

  现在,人们得以更正确、更清晰地认清了事物的客观面目;他们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所有尘世间事物的渺小和虚无。

  正是这一点使几乎所有的老者,甚至那些才具相当平庸的老人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智慧气质。这使他们和青年人有所区别。

  这些带来的首要结果就是精神的安宁——这是构成幸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确实就是幸福的前提条件和本质。

  您会对年少时候的记忆深刻一点,对年长以后的记忆疲劳一点,这是真的。

  这没什么奇怪,因为当您刚来到这世界的时候,您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都是发现。而当您年长以后,该见过的都已经见过,最终您突然发现,生活不过是一日重复一日罢了。

  再加上身体神经系统的老化和记忆的衰退,人对时间和世界的感觉越来越迟钝,这很正常。

  其实您仔细想想,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苦恼的,比如您说的穷、成长时的痛苦和迷茫、因为财务不自由而常常被人束缚、经常被高年级的欺负,等等。

  只是当您去回忆的时候,人非常习惯地将不快的记忆自动抹去,所以剩下的都是令人愉悦、怀念的场景——不开心的事,人们绝不希望在记忆中再被他弄得不开心第二次。

  最后回答您的问题:在年轻的时候最贫穷,可有最优解?

  最优解就是,别老觉得,要等到万事俱备再行动,贵在勇气和行动,要懂得随遇而安。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俺们生而为人,既不能拥有过去,亦不能拥有未来,对俺们来说,真真实实的就是一点一滴逝去的当下。

  而俺们通常的做法是:牺牲今天,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俺觉得人生有几大幻觉,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因为俺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

  其实明天不一定更好,还有可能更坏。

  题主,您现在记住俺这句话。等多年以后,当您老去的时候,您记忆中最深刻的,绝不是您腰缠万贯时,出入声色场所,几千块钱一晚的“绝色美女”。而是在您最贫穷的时候,第一次将她带到湖边,她踮起脚亲吻您额头的那一刹那。

  不是您和一群狐朋狗友大家聚在一起,开茅台、吃山珍海味的那一夜。

  而是您年轻的时候坐在楼梯间,将一颗快融化了的糖,掏出来舔干净的那个下午。

  不是您搞了多少钱,收了别人多少好处费。而是您高中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那时候您还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思想,您记得您曾经拼过、爱过、痛过。

  人生,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感觉。

  既然您也认为是“最美好的年纪”,知道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何不好好享受他,非要等有钱的时候再行动呢?

  条件固然是重要,但是条件总是不能完备,在条件没有齐全的时候,行动更重要。

  因为人生总处处带着不完美的残缺。

  当您年轻的时候没钱,等您有钱的时候不年轻,当您有钱又年轻的时候不懂珍惜,等您懂得珍惜的时候,那个您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早已离您而去,成为您一生的痛。

  您可能很穷,可能长得很挫,可能能力也不行,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您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去爱每个人。您可能打动不了一个人,但您可以感动一个人。

  俺记得俺小学读过一篇课文,说同桌问主人公借一只绿色的笔,主人公不借,结果同桌拿着一只蓝色的笔,在纸上认认真真的画出了一棵蓝色的树,画得比主人公还好,最后主人公也被感动了。

  是的,人生也是这样,手上经常拿不到自己满意的笔,但您可以认真画出一棵不是绿色的树。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在最美好的年纪最贫穷,可有最优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3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6日 下午12:33
下一篇 2024年10月6日 下午3:36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您所认识的有钱人,依然比您更努力

      同时,她极有可能是这个小区里有钱的几户人家之一。  我所说的这种有钱,更确切地说,指的是她自己赚的钱很多,而非祖上土豪,家里原本就怎么怎么有钱,坐拥多少财产。

    2024年10月20日
  • 挡您一个人正在变穷的3个迹象

    1 这些年,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最近,又被一则三轮车撞宝马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且不说新闻里的主角孰是孰非,单单是穷这个字,就能赚来不少眼球。 贫富差距,阶级固化,永远都是这个时代…

    2020年3月8日
  • 六六:想拥有一个不被同情的老年,现在就要努力

      我答:去美国学一年英语。  他诧异地问:“你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

    2024年12月12日
  • 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最近觉得有点累,就让自己放松了几天,和朋友去海边吹吹海风、晒晒四月的阳光,心情也好像是春日里洗过的太阳。

    2024年11月14日
  • 朋友圈那个焦虑的年轻人,后来活成了什么样?

      不再是那个失恋会在街头痛哭的女孩,也不是那个碰到琐事就会烦躁不安的职场人,更不是胆胆怯怯始终害怕活在别人眼睛里的。

    2024年6月22日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远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2024年12月14日
  • 没了后路才能闯出新路

      当初,峰还是个穷苦的农村娃,靠走街串巷摆地摊讨生活。不但要忍耐酷暑严寒的恶劣天气,还要时常被城管追得到处跑。生活的艰苦让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一次,他偶然从广播中收听到电脑学校的招生广告,于是,只上过初中的18岁的他拿着摆地摊挣来的五千块钱,告别父母,去千里之外的异地求学。我和峰就是在电脑学校中相遇的。

    2025年5月9日
  • 您们是“被坑的一代”,但俺活在最好的时代

      我知道,因为这篇,我要被很多人扣上“五毛”的帽子了。对此,我坚决不承认;因为,我其实是个“零毛”。

    2024年8月17日
  • 优秀是一种习惯:说一说您身边在世界名校读书的人

      看评论主要分成了两派  另一个世界党:  1、一个好朋友,很聪明而且从小到大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本科在清华现在在普林斯顿读博

    2025年5月10日
  • 别到处说您的苦,没人愿意听到负能量

      我有一个挺要好的男同事,什么都好,就是特别能抱怨。无论大家去哪里玩,吃什么东西,在什么时间,也无论我们各自后来跳槽到哪个公司,都不休止的抱怨工作、同事和老板,仿佛他去了哪儿,哪儿都是一群**。起初我和另一个小伙伴还安慰他,后来我们只能默默的听着,该吃吃该喝喝,不做任何发言,因为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已经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后来,我们再聚会的时候,都要考虑下,要不要叫上他啊,不叫他都是同事,可叫上他真的不想听负能量了。职场有点不满很正常,但抱怨太多,其他同事和老板也都觉得这人是真的能力不行,沟通和工作能力太差,一来二去,也没说他什么好话,不久他就真的转行做别的去了。

    202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