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此时买不起房,那么未来也会买不起

  逐鹿网创始人阑夕给出过这样一组令人结舌的数据:截止于2015年,中国流动家庭在全国的占比已经逼近20%,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及部分沿海城市)扮演的是人口抽水机的角色,像是山东、黑龙江这样的省份,在未来四十年内将有40%-60%的劳动力人口会被北上广抽掉,成为新世代回忆中的凋零故土。

  逃离北上广的舒畅才下眉头,逃回北上广的郁结又上心头。

  逐鹿网创始人阑夕给出过这样一组令人结舌的数据:截止于2015年,中国流动家庭在全国的占比已经逼近20%,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及部分沿海城市)扮演的是人口抽水机的角色,像是山东、黑龙江这样的省份,在未来四十年内将有40%-60%的劳动力人口会被北上广抽掉,成为新世代回忆中的凋零故土。

  纵使是严苛而极端的户籍制度,也无法完全阻碍向远而生的流动**。

  诚如尼采所说,一个人若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今天分享一篇来自公众号Spenser的一篇文章,《城市的背后,是深渊》。

  文章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Spenser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号 “Spenser”。

  一位北京的朋友,发了条朋友圈,说最近房子涨的有点猛呀,去年这个时候看过的几套房子,那个时候成交的价格,和现在的房子报价比起来,就跟白菜价一样;所以会不会现在觉得贵的,与一年后再涨一轮比起来,也像白菜价一样?

  俺们底下调侃留言说——“要不您再来一套?”

  他回复:“俺还差一年社保,没法买。”

  ……..

  1 、一线城市的房子,从来都不只是用来住的

  俺在上大学的时候,临近毕业,选择纠结要不要去一线城市混,当时的老师给俺们说了这么一番话,俺一直记着,他说:

  “一线城市并不是适合所有年轻人,而是适合精英和民工——精英本身就是一线城市的产物; 而民工在一线城市的收入,比他们老家要好很多,而且他们从没想过要在一线城市买房,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压力。”

  而城市的白领们,处在庞大的中间层,一个月5位数的收入,他们是购房需求,消费升级的主力,也是房价最焦虑的大多数。

  **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俺表示呵呵,一线城市的房子,从来都不只是用来住的。

  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就是底层金融产品,杠杆出各种衍生品,所以一线城市的房子不能降,降多了,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一线城市的房子,对于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就是这座城市的入场券,和诺亚方舟的船票。

  很多毕业后的年轻人,还没怎么想过买房的话题,反正自己的工资也买不起,但是等在这座城市待上5年,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如果您的收入仍然买不起房,就很被动了。更可怕的是,如果此时买不起房——那么未来也买不起,就会成为大概率。

  俺倒不是说买房就是唯一标准,而是买房的资本和能力,直接反映了您在这座城市的市场价,和您继续有资格留在这里打拼的底气。

  房价就是当代的户籍制度,用市场的力量,挤掉了那些物质上留不下来的人。在这座城市租房的人,就如同只拥有一张暂住证一样,内心终究不踏实。而现实是,这几年租金会越来越高,对一部分人来说,买不起房,甚至可能会租不起像样的房子。

  房产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您在这座城市的阶级,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如同年薪10万和年薪100万的北京,不是同一个北京;在这座城有房和没房,也是不一样。

  既然薪水无法走向体面生活,每个人都需要一次机会,拥抱一次资产的泡沫。

  2、和香港的房价比起来,这边的房价不算贵

  前段时间在北京金融街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早已经财务自由的她,对于国内经济政策形势的判断和分析精准,这几年基本没什么失手。

  俺问她现在一线的房价那么高了,您觉得还会涨么。

  她没有和俺讲很多经济政策类什么大道理,反问俺说:“您自己住在香港,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积有多小,您自己最清楚呀,而现在一线城市年轻人买的房子,还能买上九十平米一百平米的时候,您就知道,房价就还没有到封顶的时候。”

  俺没想到她会用这个角度来分析房价走势,虽然感觉拿香港的房价对比北上深,有可比的逻辑,又有不一样的处境。

  但是香港的房子,差不多郊区都是10万一平米起,而俺住的那个小区,均价24万一平米。

  这样一对比,大陆一线的房价,目前并不算太高。

  有人说因为香港薪水高,香港前几天官方数据公布的中位数工资,也就是两万港币,毕业生在香港的薪水,也就1.5万港币。

  香港的年轻人,真的买不起房;所以香港的房子空间只能越造越小。而一线城市小户型的标准,不再是90平米,而是50平米的时候,俺希望这一天不要太早到来。

  3 、大城市对外地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友好

  俺当年在香港一起念研究生,毕业后留在香港的一些朋友,今年领完公司的bonus,陆续准备离开香港,和俺发微信,说一起吃个饭。

  不是不努力,只是看不到上升通道,当下的野心碰上体面的生存,一时的热情,终究抵不过长久的消耗。

  快逼近一个人体面的底线,很多人最终还是输给了这座城市。

  俺和团队的人说,俺知道大家很辛苦,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您们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地辛苦。

  为什么俺们要All in,All in 就是赌,赌一张未来能留在这座城市的入场券。俺不希望您们未来有一天,因为现实的原因,被迫离开这座城市。

  趁年轻,趁还有上牌桌赌一把的资本。

  经常有团队的小朋友问俺,说老板,您现在也不那么缺钱了,就不要这么拼了。

  俺笑着说,真是因为现在的事业发展不错,所以才更要好好工作呀。并不是每个人都运气好到能一直摸到好牌的,既然自己摸到了,就不能打烂在自己手里。

  俺特别珍惜现在还算体面的日子。

  “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多,刚毕业后有时间的资本,租着房挤着地铁做着一线城市的梦想,但是,三五年之后呢,如果没有父母支持,大多数人可能依然买不起房,而且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稍微体面一些的房子了,还有将来子女的教育负担。”

  您看到这座城市的繁华,当它转过身后,其实是巨大的深渊,很多人在悬崖边,每一天都使劲全力,希望爬上去,不要掉下去。

  把自己扔进城市的黑夜,尽力用双手,撕开一道微弱的光,那束光,是最后一道希望。

  城市就是俺们的逃亡地,俺们在一次次的逃亡赛中,捡回一条命。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如果您此时买不起房,那么未来也会买不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00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20日 上午7:59
下一篇 2024年7月20日 上午10:36

相关推荐

  • 用委屈撑开的长大

      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做人说话难免都气盛,接纳现实,承认失败,从天上落到地上,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过程。

    2024年10月16日
  •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为很多备案没有按时记录,现在要补上去,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去回忆,还要花精力翻资料。

    2024年6月2日
  • 就怕您雄心万丈,却四肢无力

      她说,自己年方二八,没工作没爱情。  人家的青春喂了狗,自己的青春狗都不要。

    2024年6月9日
  • 如果您也24 25 26岁……

      人生  1、把重返校园充电认真列入计划,并在30岁前再次毕业。  2、如果在现在的岗位上已经连续3年没有任何提升,果断炒了老板。

    2025年3月20日
  • 不要让未来的您,讨厌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问我,毕业这六年,感觉你过的很用力,到底累不累,苦不苦?其实哪有什么苦和累,无非是自己每次都很幸运的进入到一个比自己牛很多的圈子里,干什么都得说得过去点罢了。这么一来,好像我很辛苦很累,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么一段时光,挺过去了,就没什么了。经历过社会的人都知道,没有谁能躺在枕头上哼着小曲实现梦想。明天过的好不好,取决于今天的自己,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才配实现怎样的梦想。

    2025年5月20日
  • 永远到底有多远青春励志

    永远到底有多远青春励志   爱情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字眼,它绚丽浪漫温馨甜蜜;爱情是一片闪烁的天空,它浩瀚深邃奥妙神秘;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演绎人生,伴随生命。当爱情到来的时候,很…

    2022年11月19日
  • 俺那么努力,只是不想让父母再四处求人

      今年过年,我去三叔家串门。  本该是喜庆的日子,却看到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着大包小包的礼品。

    2024年7月30日
  • 请相信,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

      周六的阳光格外的足,我的心却因为公司近期的账目烦乱不堪,以往空下的时间都会用来读书或者码字,这几日却心浮气躁,变得唠叨,言语上的苛刻,终于引发了一场夫妻间的战争。

    2024年4月25日
  • 牛人都在拼命努力,而您却总觉得自己太累

      在年轻人的生活里,从来都没有容易这两个字。  有很多人,说的更多,做的更少,却又一直觉得很累,感觉是做了什么天大而又艰难的事情。总也觉得自己这么的努力,应该会成为一个牛逼的牛人才对的,付出去的努力就该得到收获。

    2024年11月11日
  • 在人生最低谷中跋涉,怎么样走都是向上

    生活里有多少个失望就会有多少个希望。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人世间活着,有很多的不易,但是也有很多的乐趣。每个人都是无数次想过放弃,后来坚持过来的都成为了收获的果实。从踏入社会开…

    2020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