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俺们自己身上的正能量

    
  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七岁时,御厨世家出身的他,就跟着饭店掌勺师傅后面,打下手,负责择菜、洗菜和切菜。那是一家,国有星级饭店,优势是,他在那里上班,不仅有保障还有编制,劣势是,他的岗位编制,就是打下手,一辈子,也做不了厨师。
  
  打了整整三年的下手,有一天,掌勺的师傅突然感冒了,咳嗽得厉害,不能再站在锅台前炒菜了。但偏偏这时,饭店里的客人又多,都在等着菜吃,急得饭店经理和师傅团团转。见此情形,他对经理和师傅说,让俺来试试吧,师傅很是惊讶,因为,他从没教给他怎么炒菜,也从未看见过他炒菜,能行吗?
  
  于是,就死马当活马医吧,经理当场也无奈地表示同意,于是师傅就让他炒了。可是,没想到,他炒出来的菜,居然一点都不比师傅的差,味道堪称绝美!师傅更加迷惑了,问他从哪学来的厨艺?他说,师傅呀,虽然,您没有手把手教过俺,但是,俺天天就在您身边打下手,整整观察了您炒了三年的菜,早已记下了,您日常炒菜的方法、火候和放佐料的先后顺序了,还能炒不好吗?
  
  此时,经理和师傅听后,都大为感动,这之后,就把他调去掌勺了,几个月后,他就代表自己所在的酒店,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市厨师烹饪大赛,并且一举,就夺得了那场大赛的金奖。
  
  就在他顺风顺水,每个月都有着不菲的收入,外界都以为他会在饭店里一直掌勺下去的时候,他却在心里暗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四十岁后,一定不再炒菜,理由很简单,他不想像师傅那样,一辈子都站在烟熏火燎的灶台前,仅仅只是个厨师!
  
  他果真是想到做到,几年后,他就在众人的一片诧异声中,辞了职。然后在北京的平安街上,开了一家叫“二友聚”的小饭店,虽然饭店很小,只有四张桌子,可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一万元,在人人都不是很富裕的上个世纪9年代,月月都是“万元户”,让他感觉非常高兴和自豪。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每培养出来一个徒弟不久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作为借口,离开“二友聚”,跳槽到薪水更高的饭店去干,徒弟一走,他便又要不得不重新去招新徒弟,然后又手把手的教,可一旦教会又会走掉,如此反复。
  
  俗话说得好,教会了徒弟,累死了师傅。他痛彻心扉,又无可奈何地认识到,如果一个饭店太仰仗于几名大厨了,那么注定永远无法做大、做强,因为,这些大厨不但要的报酬高,拿走绝大部分利润,而且还常常拿腔作势,说走就走,得罪不起。这也是中式饭店为什么不能如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做成连锁,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因所在。
  
  于是,如何开一家没有厨师、根本不受大厨限制的餐厅,成为他决心要解决的问题,他要动脑筋,想办法让中餐像西式快餐一样实现标准化。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想到自己的出身,从家里,翻出了一本老祖宗留下的宫廷菜谱,很快有一种宫廷菜肴,就进入了他的视野——这种菜,只需要事先配好祖传的秘方,然后再将秘方和食材,一起放到电磁锅里加热,焖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吃了。而且这道菜的味道,远胜过传统的炸或烧,不仅入口嫩滑,而且外形整齐,色泽好看。(励志故事  www.lizhijuzi.cn)更让他高兴的是,无论让谁来做,在什么地方做,只要按照制定好的标准比例,放入食材和配料秘方,人人做出来的味道,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这种菜肴易于标准化复制!
  
  此时,直觉告诉他的事,这就是他所想要的,果然,这种焖出来的菜一经推出后,便大受欢迎,每天都是食客盈门!如今,他在全国已经发展了二百多家连锁店,被业界誉为中式“肯德基”!
  
  不错,这家饭店的名字就叫“黄记煌三汁焖锅”——将配料和食材放在顾客面前的餐桌上焖,之后便能揭锅食用,透明卫生、健康味美。而他也就是黄记煌三汁焖锅的掌门人,黄耕!
  
  做徒弟时,认真观察师傅的炒菜技艺,当上大厨时,又立志将炒菜的极限定在四十岁前,为了不受制于他人,又决心做一个不需要厨师的饭店。黄耕以自己的不满足和创新,打破了中餐由于依赖大厨,无法标准化统一味道的瓶颈,实现了最终的自俺掌控!
  
  “如果您需要仰仗他人,那么就永远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受控于别人,唯有彻底突破传统,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模式来,方能改变这一切。”这话是黄耕,说的。
  
  由此,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极其鲜明地告诉俺们,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气呵成的,都还是需要俺们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哪怕是一般人所说的歪脑筋,只要懂得让人们能满意,自己也高兴,那就属于一种一般人所说的,正能量,发挥出俺们每个人自己身上固有的正能量,哪还有做不好的事吗?您说呢?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如何开发俺们自己身上的正能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229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1日 下午5:17
下一篇 2020年10月1日 下午5:47

相关推荐

  • 经典励志故事:不要怕,不要悔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
    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2020年10月13日
  • 励志小故事:心态创造财富

       励志故事: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改造拾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能够送到科研机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600元的化验费,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一般的拾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这种人,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兴旺发达那只是迟早的事。

    2020年10月6日
  • 蜗牛也可以拥有一片高远的蓝天

      1998年夏天,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小镇上迎来了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少年,他就是于智博。

    2020年4月21日
  • 最小的风险就是最大的成功

          2世纪中期,一位二十多岁的匈牙利青年,为了生计只带了五美元到美国闯天下。但在二十多年后,他变成了千万富翁,成为当时美国创业者的神话。他就是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传奇性人物…

    2020年9月29日
  • 十八线城市90后女生2年赚近三十万

        这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可能还有错别字不通顺的地方,对于我来说也是头一次打这么多字, 在2017年的头一天写下毕业这4年的经历,好多地方写的比较略,先发表了,看看之后再可不可以修改,头一次玩简书 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2020年3月27日
  • 肯定自我的励志故事

    肯定自我的励志故事   活了95岁的波兰钢琴大师阿瑟鲁宾斯坦有抽雪茄的嗜好,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吸的每支雪茄上都有他的大名,好像是他独享专利的标记似的。   印有名字的雪茄究竟是他自己…

    2022年8月11日
  • 励志小故事:一件小事带来的职务提升

    励志感悟:一个周六的下午,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种…

    2020年10月5日
  • 励志小故事:换一个思路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2020年9月29日
  • 经典励志故事:一袋宝石

          一个清晨,天还未亮,渔夫就来到河边准备撒网,在岸边他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脚下,一摸是一小袋的石头。他捡起袋子,将渔网放在一旁,坐在岸边等待日出。    他在等待黎明,…

    2020年10月10日
  • 土包子的励志故事

        1985年8月下旬,高考放榜,我收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