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您聪明的人都比您勤奋——您还发什么呆呢?

    我的智商非常一般,就是比别人勤奋。我的脑袋不属于特别笨的那种,但肯定也不是顶尖聪明的类型。在北大的50个同学当中,我的智商应该属于中下水平,这说明我不是顶尖高智商。

  

  

  俺的智商非常一般,就是比别人勤奋。俺的脑袋不属于特别笨的那种,但肯定也不是顶尖聪明的类型。在北大的5个同学当中,俺的智商应该属于中下水平,这说明俺不是顶尖高智商。

  俺的勤奋一般人跟不上。俺平均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平均每日三顿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早上 morning

  俺比较喜欢在家里工作。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以前一般是凌晨两点睡觉,早上八点起床,但发现这样的作息反而对身体不好,不如早点睡觉,都是六个小时。

  每天早晨冲个澡对俺来说是必然的,不管是热水还是凉水,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拿盆水浇一下,唤醒自己,让整个神经系统活跃起来。

  俺很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1到2千米,以最快的速度跑完,所以每天都跑得大汗淋漓,特别是在夏天。但晚上一般不洗澡,因为洗了澡容易兴奋。

  △晨跑 jogging

  俺锻炼后,一般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到中午12点。工作内容有邮件处理、工作布置、对新东方发展的思考等。另外,还有一些对孩子们的创业辅导,如洪泰基金等各种创业,因为年轻人创业不容易。

  △午间 midday

  俺的中饭9%都是盒饭,有人来和俺聊天,也是一人一份盒饭,最多加一瓶红酒。但俺也很注意身体,吃完饭会散步1分钟。除了散步,俺每个星期会有一两次游泳、一两次徒步。

  △游泳 swimming

  俺和李开复都做创业导师指导青年创业,但俺比李开复更注意休息。开复有段时间有点走火入魔,有人凌晨2点钟给他写信,他非要回复,来表现自己比他们还要勤奋,更年轻。

  俺对他说,真没必要,到晚上11点就把手机关机,外面的事情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早上7点钟打开手机,再来处理这些事情。俺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

  俺喜欢旅游,每年会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专门去旅游。虽然年纪已经超过5岁,但因为用脑能量消耗太大,俺不担心自己会胖。如果真胖了,去外面徒步旅行15天,就瘦下来了。

  △旅行 travel

  现在,想安静特别难。比如旅行时住在某个宾馆,一吃饭就有很多人跑过来要照相,这样内心的安静就被打乱了。所以现在旅游一般都会去几乎没有人的地方,如大草原,自己开辆越野车,带一两个身边的人。他们很少说话,会给俺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

  俺每年有1/3的时间上班。晚上有1/3的时间会回家吃饭,因为要回家陪孩子。还有1/3的时间是应酬,这包括出差的时间,每年有1天左右在外出差。

  △夜晚 night

  俺到现在也不敢说俺领悟了生命的本质,但是俺至少有了比年轻人更多的勤奋。

  俺的勤奋能给俺平时的思考和讲课补充营养。拿读书为例,俺平时读书有意无意会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俺翻书翻得挺多,但认真读书有时很难。俺所谓的认真读书就是一天,一年认真读的书也有2本、3本。俺所谓的不认真读书就是一、两个小时就把那本书翻完了。如果把这些都算上来,俺一年还是读1多本书。

  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就是俺读书的时间。从小到大,俺坐汽车没有晕过车。俺在特别颠簸的时候都可以用电脑工作,在汽车上看书、看视频,用电脑十个小时,就感觉跟在办公室一样。所以,读书对俺来说是一点晕车的感觉都没有。

  △阅读 reading

  俺这一辈子,对钱的多少都没有什么感觉。在北大的时候,一个月6块钱,俺也很开心。现在俺有了这么多钱,但自己平常月消费一般两三千块钱,包括买书。

  俺在北大当老师,到后来觉得当老师有成就感已经是三、四年过去了。当老师特别有成就感的一点,就是学生特别喜欢您的课。但这种成就感并不是上来就有的,而是经过不断地琢磨,每堂课都在改进。

  刚开始您上课有的开小差,有的背着书包就跑了。到最后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教室里的人提前走。

  前两年是很有挫折感的,因为怎么教都教不会。怎么教都觉得知识不够,还会羡慕教得好的老师,但怎么模仿都模仿不了。

  △讲座 teaching

  后来发现别的班的同学都来听您上课了,这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一个过程。

  当老师是一个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过程。还要精深博大,举一反三。再加上您的口才、对学生的了解和对学生的察言观色。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所以俺一直对大学生说,您毕业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当个两三年老师,对您一辈子都会有好处。一辈子学会了,比如说有口才,知道怎么样表达,还知道看前面这群人是不是愿意听您讲。

  俺现在告诉年轻人,就是要去闯、去努力、去奋斗。只要不做坏事,只要保持良心,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能去做。年轻人不能像学佛教一样,告诉他生老病死不可避免,所以两岁就进庙里。这没有任何意义。

  和年轻人的勤奋不同,现在俺的勤奋已经是另外一种概念——思考。俺会经常写一些笔记、感悟等。俺现在的体会是:心在退,人在进。“心退”是让天地更加广阔,“身进”是因为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但是俺不能和年轻人讲这些东西,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体验种植到其他人的身上。就好像克隆,可以克隆出另一个俞敏洪出来,但那个俞敏洪是一片空白,而这个俞敏洪却是经历过人生风雨后的一种丰硕状态。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个是臭皮囊,另一个是有精神支撑的、肉体之内的灵魂存在。

  所以俺想对年轻人要说,去努力吧,去恋爱吧!找您自己最想找的男人!做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艰苦!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那些比您聪明的人都比您勤奋——您还发什么呆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200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8日 上午12:37
下一篇 2020年12月18日 上午3:35

相关推荐

  • 成功提前一分钟

        很多时候,成功并不是非得做大事情。你只要努力做好一点,哪怕只是提前一分钟,就可以走在别人前面,获取成功。

    2020年12月12日
  • 经典励志文章:为自己开一朵花

       有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连一粒米都舍不得给予他人,于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

    2020年9月25日
  • 不奋斗,凭什么过上舒服生活

        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每个人都非常期盼的。去年年底,一部电影《等风来》又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这一话题上。影片里,女主角拿着两千元的工资却要指导月薪两万的人该如何生活,男主角背负着“富二代”的包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部电影让不少人产生共鸣。

    2020年11月27日
  • 人最好的状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1  每次路过幼儿园,都会听到好友的抱怨:“真羡慕那些小孩子,每天无忧无虑,不像我们,满脑子都是烦恼。”

    2020年3月29日
  • 真的梦想,要一言不发的去完成

        “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一言不发的穿过整座城市。”  对于面对痛苦时该怎么办,这是我目前听到的自认为最好的最成熟的解决方案。而面对你炽热的梦想时该怎么办,我也是很赞同这个方法的。

    2020年12月17日
  • 南方周末2002新年献词

      《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间;雨露滴在你的胸膛,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与你在一起,我们的爱一如既往。我们上路了,新闻在远方。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我们是观察者,我们是记录者,我们是报道者,我们执着地寻找真相。

    2020年11月10日
  • 俞敏洪: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

          有一次俺在一本书上读到这句话,开始不理解,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终于开始明白其中的意义。在生活中,俺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著于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不愿意放弃。…

    2020年9月27日
  • 励志小短文:珍惜就是价值

      励志小短文:珍惜就是价值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有一天这样问院长:“俺在这里活着有什么意义?”院长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拿出…

    2020年9月26日
  •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您内心的自信

        经常有人问我第一桶金怎么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实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想说,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也有人在自信前面加了一个不好的修饰语,叫盲目自信,我不太爱听。我说过很多次自我的害处,但我认为与自我有点关系的不多的好东西之一,就是自信。自信当然有自我意识,还有信,相信的信。相信,是正面的、健康的。要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相信他人,相信未来。

    2020年11月26日
  • 坚持努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与其有时间担忧,不如全力以赴。  1  工作第一年,我对未来充满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对同龄人取得的成就,我经常羡慕不已,哀叹命运的不公。

    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