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您会看到您的未来

  妈妈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我和姐姐出生之后,她最大的理想和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能努力读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她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我从小就立志当个科学家,至于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小时候的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为大概就是造飞机大炮,或者治病救人,总之是无所不能,值得尊敬的一类人。

  

  妈妈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俺和姐姐出生之后,她最大的理想和愿望就是希望俺们能努力读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她教育模式的熏陶下,俺从小就立志当个科学家,至于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小时候的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为大概就是造飞机大炮,或者治病救人,总之是无所不能,值得尊敬的一类人。

  小时候俺比较贪玩,无奈老妈教育严厉,俺的成绩一直还可以。顺利升初中,然后读高中,最后考大学。

  可惜高考考得不理想,最终俺被调剂到了一个农业院校,当意识到以后没有机会造飞机大炮的时候,俺难过了很长时间。可后来得知俺们学校出了个杂交水稻之父,俺的科学热情又满血复活,梦想着可以成为下一个袁隆平。

  带着这份热情,俺开始了大学生活,每天努力学习,牢牢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后来顺利保送了研究生,如愿以偿地进入实验室,期待去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

  读了2年的研究生,俺发现每天做的实验并不能称之为“科研”,因为俺并不觉得俺做的课题很高端,也没发掘它有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于是放弃了直博,想要去寻找真正的科学之路,俺要考中国科学院的博士。

  如果这是一部励志电影,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俺顺利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潜心学术数十载,最后成为一代名师。可现实却是俺连续两年都没考上,最后找了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每天想着不去上班却又总是按时端坐在办公室里,不卑不亢不惊喜。

  跟俺在相同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姐姐也有着伟大的科学梦想,不同的是,她已经是中科院的博士,并且依然相信并坚持着她可以通过科学改变世界的信念。

  俺从来没跟姐姐讨论过彼此的理想,所以也不明白她在这条路上是怎样的坚持。

  她这一年在清华的一个课题组里做研究,前段时间俺去北京,在她的博士生公寓里借宿了5天。同宿舍的还有她的一个同门师妹,那个女生看上去很strong,目测17以上。走在路上,会让人觉得她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傻孩子,可是第一个晚上,跟她彻夜聊天之后,俺觉得这个女生真的挺不简单,从她身上多少也了解了如姐姐这类的女博士,到底有着怎样强大的内心。

  从俺和姐姐的谈话中,她知道俺刚出了一本书,于是主动跟俺聊起了读书的问题。俺们聊了很多个作家,很多本书。俺发现她看书很杂,言情推理、玄幻纪实,来者不拒,结构松散,散漫到一个地步,连主题也不统一。以前俺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理科生,俺看过的书算多的了,可是跟她比起来,俺才知道什么叫博览群书。

  她喜欢日本作家,喜欢他们的细腻,阴郁而沉重。她说让她读到内伤的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她把那本书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几页。有时候,读几句就读不下去,一阵突如其来莫名的悲哀,千钧压顶陡然罩了下来,感觉屋里的氧气好像骤然抽调,胸口一闷,令她窒息,她就要出去走一走,隔几天再去读。

  她说村上春树曾经是名医生,看惯了生死,生命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神秘,所以他能够深层次地思考关于生存和人性的东西。她还喜欢的一名作家是亦舒,她也擅长写人的思考和人生的价值。她建议俺如果以后想坚持写作的话,不妨多读读亦舒的书,她说任何作家的写作风格,最后不能直抵人性的话,他/她的写作之路是不会走得很远的。

  听她聊天,俺觉得收获很多,不仅敬佩她读过那么多书,更敬佩她有那么多的思考。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所以,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才更能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

  那个师妹,她坚定着她的科研梦想,即使俺提出了一些俺对科研的疑惑,以及俺见过的科研的浮躁和学术的不纯粹。她听了之后只淡淡地说,她这一辈子一定要在科研上有所成就。

  听了她的话,俺沉默了许久。俺佩服这样的女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敢说出自己的理想。她们身上有一种让人觉得她们一定会成功的力量。

  俺很感激那个师妹,她替俺完成了一个俺曾经想要完成的理想。在她读博之前,俺们两个的生活很像,贪玩,读闲书,任思绪自由飞翔。可有一天俺们都站在选择的岔路口上,她依然坚持,俺却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

  曾经有个女同学,她非常聪明,从没见她啃课本,可书上的知识她几乎都知道。在她面前,俺很自卑,没有读研之前,俺曾想过如果她搞科研,那俺就不搞了,不然在同一领域,俺永远不可能超过她。幸好后来她没有读研,背着她的单反,去了北京。现在偶尔在网上看到她的生活,知道她依然过得很自俺,很满足。才渐渐明白,当初羡慕嫉妒恨她,不光是因为她的聪明,更是因为她的洒脱。

  以前俺常常自卑,总觉得这世上比俺聪明,比俺成绩好,比俺更会搞科研的人太多,他们在学术的路上走着自己的路,让平凡的俺们无路可走。后来俺渐渐明白,理想这个东西,是没有对错和贵重之分的。聪明的人,不是只会搞科研,他们更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记得姐姐跟俺提起她的一个北大的师弟,他从小到大一直成绩很好,高考的时候是他们省的状元。读研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动漫,每天来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下载动漫,然后去做实验,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冰箱里拿出半块西瓜,边吃边看动漫,边笑得很傻叉。父母为他取名“嬉笑”,可朋友们都喊他“傻笑”。

  他毕业后,留在了实验室,继续过着他做完一天的实验,晚上迫不及待地看动漫的日子。他比很多人都聪明,但是他的聪明可能不会被太多人知道。

  在北京待了5天,这是俺第一次来北京。忘记曾经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您爱一个人,送他去北京,那里是天堂;如果您恨一个人,送他去北京,那里是地狱。俺不理解北京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地方,让人又爱又恨。直到俺离开,才大概懂得了那里遍地的自信和希望,走在路上,俺能感受这座城市的底气。

  从北京回来,俺又回到了简单琐碎的生活当中,没有太大的抱负,偶尔冒出想变身超人拯救地球的想法,又很快放弃与忘记。俺不知道自己现在还有没有所谓的理想,或许梦想早已飞灰烟灭,谁曾想过俺们可能会成为如此平常的人?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不平常的,经常神气兮兮地走在校园里,像是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只是到达终点时才发现所谓经书不过就是凡俗的定律。

  如今的俺过得很现实,只想自己过得好,有爱俺的人,有去拼的勇气,有要做的自己,就这样全力以赴,会不会很酷?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慢慢来,您会看到您的未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50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7日 下午2:04
下一篇 2020年11月27日 下午3:34

相关推荐

  •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曾劝别人不要摘路边的李子。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的果子,却没有被别人采摘,那果子肯定是苦的。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旧事重提,…

    2020年11月26日
  • 俺无数次幻想过未来的模样

        前路道长且阻,而我以一腔热血勇敢相迎  2010年冬末,我毅然坐上了北上的火车。那一年,我大四,周身还环绕着梦想的光芒,我无知却无所畏惧,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

    2020年12月5日
  • 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您又何必苦大仇深

    我相信许多人应该是处于一个和我一样的状态,一起长大的朋友没有什么婚礼挥霍7W的豪门阔少,也鲜见那种饭吃不上衣穿不暖父母毫无劳动能力自己从小饱受心灵创伤者。但即使刨去这两种极端,层次…

    2020年11月28日
  • 自信是种策略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成功而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并不比别人少做,或许做得更多,但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如果想到以下总结,我认为已找到原因:成功的人寻找机遇,失败的人寻找保障。

    2020年9月28日
  • 不要打着充实的借口浪费时间

    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忙?坐在车上的人,喜欢掏出手机看新闻;甚至走在路上还忙着发微信,再或学生们上课时打发无聊也赶紧打开手机玩游戏,抓紧这一切过去原本是用来休息或发呆的时间…

    2020年11月3日
  • 相比经济上的贫穷,失去雄心壮志和勤奋坚持才是最可怕的

      我出生在一个中低层家庭,家里共育有两个女儿,我是姐姐。父亲和父辈的家庭一直反对女孩接受教育并出去工作。

    2020年12月12日
  • 励志作文:雨过天会晴

          马克·吐温与好友郝威尔准备去郊游,一场大雨打破了他们的计划,郝威尔闷闷不乐,马克·吐温却说:“所有的雨都会停的。”倾…

    2020年10月2日
  • 为什么坏学生都当了老板

      一次回老家。与几位小学同学相聚,“忆往昔”之后,聊起了各自现在的情况。

    2020年12月13日
  •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我们称他为牛掰哥。  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在一个大学的实验室里猫着干了五年。

    2020年11月22日
  • 下班,晚走10分钟决定您的命运

          1分钟可以做什么,1分钟可以泡杯热茶,1分钟可以浏览一份报纸,1分钟可以浇几盆花,1分钟可以和同事简单的交谈……1分钟可以做很多事儿,甚至,…

    202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