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
病了三天,事情耽搁不少。本来有些话题,都是打算趁着答辩完到入职前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专门写一点东西的,但是现在想来,如果每个都展开长篇大论,一则俺没有那个驾驭文字的能力,二则也太耗心神。晚上在网上闲逛俺又多少犯起了挑剔的臭毛病,索性一并写来。说的不对的,请包涵。
1、即便人生是长跑,您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
过去老听人说这句,人生是长跑,不在一时一刻的输赢。很久以前俺以为这个看法挺客观,是啊,那么多对手,不一定哪时哪刻谁在您前头,赢到最后的才算赢。
现在俺觉得,这句话也有很大问题。
人生的过程尽管充满了竞争,但是其目的绝对不是竞争。俺们辛苦地学习、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最终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超过别人多少,而是应当为了达成自己心中对自俺实现的要求。这活儿您喜欢做,愿意做,那就多花时间和精力,砸多少都值得,最后迎来多少收获,自己心中有秤;这事儿您不那么喜欢,斟酌其重要程度,投相应精力时间,最后做成多少成绩,也是因果使然,完全不必和他人比较。人有优劣之分,不必为自己比谁人在那件事情上强出半头觉得沾沾自喜,也不必因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差人半步就无地自容。管好自己即可。人的精力何其有限,天资差异何其大,若能舍弃细枝末节,抓住极关键的几点,已是难能;要是能除却争竞的心态,只是平心静气运用天资和相应的勤奋去处理,才是可贵。
很多时候,大家怨天尤人,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没有对手的长跑,如果有对手也只是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您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即可。
2、no pay,no gain
在俺目前还不算太长的人生经历中,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许多普通人对于“捷径”的追求实在是让俺难以苟同。
从逃票、插队这种占小便宜的到不愿起早挂号又闲医院号难挂的,从永远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到古玩市场期待捡漏的,诸此种种,说白了都是在以小博大,甚至是不劳而获。
俺所能想象的任何一种情形,俺们付出的辛劳成本和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注意俺说的是实质性的收益,靠威胁导师要自杀最后混个学位那种不算)。也许两者的比例有差异,但这更多是因为俺们处于利益链条的不同等级。当俺们都还在极低的等级时就开始幻想付出极少的成本去获得极大的收益这确实是件非常荒诞的事情。
十二岁的时候俺希望找一个工作能够让俺在三十岁之前赚够足够花的钱,然后三十岁退休,之后每天花钱玩儿。念了几年中学俺就明白这个愿望是多么傻X了。到了现在,俺认为找到一件俺喜欢的工作,一直在这件工作上倾注心血直到俺和工作之间有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为止,这是极其幸福的事情,中间换来的必要的钱财和名誉,只是附属品;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东西和您的兴趣和时间无法兼顾。反过来讲,一个小孩儿上来就想找一个轻松、赚钱、受尊重、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轻松一辈子,这其实也非常扯淡。
很简单,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颠扑不破的真理,至少在俺这里是。
3、群体和自俺的认同
这个事情早也想说,俺的中学是陕西省中学中每年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最多的,时不时蹦出个状元。俺在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因为这种数据觉得自俺膨胀,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成员,所以特别牛,看其他学校学生都感觉高人一头。
上了大学俺立马明白,自己中学那状态简直如小丑一般。
俺必须承认群体和群体相比,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决定一个群体优劣的根源还是个体。一个大学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有大师或者曾经有大师,假设一个名牌大学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再出大师,不再出翘楚,那所谓名牌实已外强中干,甚至只是被后人当做资本炫耀和招摇。(清华和北大今年的招生过程中的种种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难辨真假,但若是真,这两个学校已故的那些大师非得气活再气死)
俺们总是习惯用所在的相对优秀的群体来标记自己,仿佛算是某种认同,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的单位,好像有了这种群体的认同自己就变得很安全,很有质量保障,好像只要是这个群体出去的,俺就一定是素质过硬业务精熟。其实,因果倒置了。(www.lizhijuzi.cn 成功)您最初能跻身这一群体,是因为最初您努力了,提高了,在阶段转换的时候才能跳入相对优秀的群体,如果进来之后就放纵就开始颓废,即便被打上标签也只是残次品了。
对于那些始终努力人们,俺很尊敬他们。俺想这些人不会在乎自己被扣上了什么标签,而只是在乎自己的努力。只要没停下,就一定会继续做大做强自己。如果有一天,现在的群体已经容纳不下自己,已经不能为自己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没关系,他们会进入新的更加优秀的群体中去。
这些人,不看重群体的认同,只需要认同自己的努力。
4、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
最开始的时候,俺和很多协和八年制的学生一样不喜欢学校培养计划中说要把俺们培养成精英的提法,觉得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太不一致了;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中庸的地方,旗帜鲜明地喊出精英很容易遭人嫉恨和攻击,枪打出头鸟嘛。很长一段时间内,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直到近期D丝文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争着说自己是D丝。俺觉得反而需要提一提精英这俩字了。
一个人,不管他聪明程度有多少,只要是足够踏实和努力,把本职的工作踏实做到自己能做的极致,在俺看来那就算是精英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拉面师傅、做馍馍的老汉,他们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到最好,他们就是精英。从这种意义上说,没人应该是D丝。也许您会说这是大家的玩笑话,心里还是要努力的。俺也希望是这样的。俺惧怕的是,大家相互影响您说自己D丝他说自己无能俺说自己二,最后全是给懈怠给混找理由,好像因为有什么先天不足所以萎靡一点就很有道理一样。
这个真心是扯淡。大胆吼一句,俺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很困难吗?会觉得很假很装逼吗?
俺不会,俺就是要尽俺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如果这是精英的表现,那俺就要做精英!
5、写给临床轮转的同学
这是俺个人看法,也许很多人不同意,大家参考。
在病房俺们会有许多体验,欢乐悲苦,生离死别,大家有感触想在网络上公开表达自然是好的。需要注意的是,保护病人隐私,保护自己和医院,谨言慎行。
事实的真相很多时候并不如俺们理解的那么简单,世间的险恶很多时候又往往超越俺们的想象。
先辈的话没有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前,现在,到未来,一直将会是这样,这也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最后,用一句长久以来俺非常喜欢但不知道出自哪里的话来结尾,每次俺累了烦了想偷个懒的时候,看见这句话,总能再挺个一年半载的:
曾经俺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俺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与诸位共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