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新闻,大意是说有个女孩子以她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没问题。但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曾留学法国的母亲“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影响,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包括哥大在内的大学,并获得成功。新闻下面附上了一张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很清秀,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褒扬之声。俺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俺看到的最好的评论还是:俺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俺只能要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俺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俺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
在上海,复旦附中今年参加高考的不足1人,因还有4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国;至于神一样的上外附中,今年的参考人数为:1.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平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高中时老师总喜欢教育学生,高考就是穿过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挤不过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确实是独木桥,不过这座独木桥早就沦为平民阶层的生存法则,贵族们早就去玩别的游戏了。高考分数发布之后,又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是九百万个家庭的新一轮志愿忧虑,在人家毕业旅行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单薄无力。
俺们这群人,接受着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岔路上。只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个出口,俺们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在别人的眼里,俺们本就是一条路上的旅伴。俺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于是俺们虽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一样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悦老板,俺们的幸福感却总是来自于某一句突然浮现在脑海的歌词、某一句突然触到泪点的对白和深夜电话那头的那个人。
俺常说的是,俺们的可替代性都太强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您不可的。朋友要申请忙于写PS,前几天问俺,您觉得您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面试的时候也是经常被问到的,估计大家的答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那么,俺真正的优点又是什么呢。俺不知道。更准确的是,即使真的能够找到一项技能或者特质被俺当成优点的话,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俺就又发现在这点上比俺更强悍的人,那这个还算是俺的优点么。俺们能够真正找到强过这世上至少7%的人的东西么。俺真的不知道。
昨晚不知怎的宿舍居然集体吐槽,宿舍那个GPA3.8的学霸说,过去学院那些关于国企民企外企的铺垫真是太多余了,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有什么可纠结的,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呗,到哪不是听人使唤,到哪不是给人卖命,到哪不是拿那么一点钱。话糙理不糙。想想周围的很多人,努力挣扎了那么些年,拼命耀眼了那么多年,最后也会穿着西装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挤地铁挤公交,在CBD的高楼里拥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在远离CBD的老式居民区里拥有小小的一张床。
然后,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俺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但只有不停地努力与奋斗,俺们才有可能勉强的成为一个普通人,一个能对家庭对亲人负得起责任的普通人。所以,不要再抱有什么幻想,踏踏实实,老老实实,不停的付出,不停的努力,去做好一个,普通人。叹气……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俺们得多努力,才能做一个普通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