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凭什么说自己很努力

刚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人有一个特别不满的印象,就是觉得他们好像除了清华北大,看其他学校都像是看二本。虽然厦门大学在福建那里算是翘首,在北京这边基本上不怎么对他们的口味。可能人越是身在异乡越爱国(校),遇到这类事情总觉得特别愤怒。但是今天也算是从某个程度上看到了北方高校的水平,俺想,俺们的差距确实存在。

上这个班的时候,基本上只有4人左右,除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人,其它基本上的都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法学院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姑娘坐在俺后面,桌子上平摊了4份法学案例,分别是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她告诉俺,这是他们法学院的老师布置的案例题,要看,要做的(俺想,她基本上应该是懂这四门语言的)。一问,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再一问,原来是大一的。吃饭的时候聊起来各个学校的趣事,她除了说起何炅何老师其实不是阿拉伯语的教授而是辅导员的时候,俺惊愕了半天。更让俺惊愕的一点就是她说,北外的食堂,您一进去,说什么语言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在苦读外语。俺一想,俺每次进食堂的时候,除了考试周,一般好像不是吃饭的人就是各类活动讨论的人,这种场面,真得有一天亲自去北外看看。

后面坐了两个姑娘,一个北外,一个人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清华的男生。人大那个姑娘对jessup甚是感兴趣,今年北大和人大的战绩都不错,她就聊的比较哈皮。 (励志文章  www.lizhijuzi.cn)除此之外,聊起来人大法学院的学风,问她,您们有没有就考试前几周背一下而已这种问题的时候,她还没来的及说话,北外的姑娘就说起来,“以前去人大找同学的时候,发现自习室基本上也是满的(那时候还不是考试周)。”俺突然想起来中国政法大学早上5点半爬起来去占座位的学风,甚是惭愧了半天。

再说坐俺旁边那位北大的姑娘好了,从开始上课起,她就一直在看一本很厚的书,大概8多页吧,全英文,一开始还没注意是什么,后来去吃饭的时候经过她座位,才发现是联邦最高法学的判例,显然这本书她已经看了几遍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单词标注,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书已经泛黄,而且旁边还有她写的各种心得和批注之类的。后面的那位清华的小伙子显得活跃的多,俺们四个人聊起来耶鲁的一件事。他说:耶鲁巨霸气,清华北大好像准备和耶鲁共同搞一个什么项目,但是耶鲁给拒绝了,说中国的教育太差。说完之后,那小伙子就开始做题了,但是他身为大一的,做的题目是大三的。

以前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允许那些强者“自傲”?其实俺一直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的,清华北大的同学有时候瞧不起人,除了本身确实优秀意外,俺想,那些责怪别人的人,里面是不是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人都不喜欢承认自己很弱。

今天老师说了一些话,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那些天天泡在社区上面刷一遍又一遍的人,他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没了他们不行,他们这样总是活跃的原因,就是害怕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少了他们原来没有不行,其实您们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虚无的信息上呢?

他说,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会管理自己信息的人。您看到一个人发了一条状态,您还没有去验证其正确性,就根据人家情绪化的语言,自己再发表一番评论,然后显得自己好像很愤青一样的去骂国家,有意义吗?您说看到中国的某个事件就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您要知道这些事情都是概率事件,只不过正好被您发现了而已。难道就只有中国会造假,美国就不会?就只有中国学生爱攀比分数,美国就不会?那些无理性的冲动除了证明自己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动物,其实什么都没有。

俺在想,没错,您说国人很现实,爱看金牌,对于银牌什么的都不看。您说这话没错,难道您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吗?您会记住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您会记住第二吗?您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买最好的,您会去买较次的东西吗?在学校里,您会注意那些较为优秀和耀眼的学生,您会主动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垃圾工,哪怕他们是年过半百的老婆婆吗?您走过他们的身边估计连正眼都不会敲一下。亲爱的,其实人都是现实的。不只是中国人,美国人也一样。只是现实的程度不同而已。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健儿没有得到金牌反映会那么大,而其它国家却没有?因为中国不够强大,当您代表一个国家去争取荣誉的时候,您的内心就会被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所包容,这不是功利性的问题,而是因为您心里明白,当您的国家不够强大的时候,当您还不够能被人看得起的时候,您的每一份自尊与骄傲,都是那么的不容被人侵犯。

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么?和您小时候一样,为什么家庭条件不好的小孩子普遍好胜心比较强,会那么喜欢争第一,把第一看的很重,可家庭条件优越的小孩,会看的很淡?因为前者容易被他人看不起,他们内心存在着自卑,因此喜欢在成绩上一战高下,不想输给别人,而家庭优越的小孩因为从小享受到了被他人关注的环境,自然而然,不会太在意。

而假如此刻,是您,代表国家队去参赛。当您明白自己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的时候,您也会只想拿第一,而不想拿第二。如果此刻是您,奔赴伦敦,俺问您,您要拿什么奖牌回来的时候,您觉得您的内心会允许自己拿银牌吗?

您说国人的报道有失偏颇,存在偏激,只关注冠军,忽略亚军。没错,这也是一个国家深知道自己不够强大的表现之一。可是您想想看,难道有失偏颇的就只有媒体吗?您肯定您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厚此薄彼的事情吗?您肯定您的一生从来看人就没有戴有色眼镜吗?

一个国家的媒体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民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大部分的受众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他们这样的报道,不会没有收视率吗?既然会大幅度报道,就说明这样的价值取向有大部分的市场,那么错误的究竟是媒体,还是俺们的国民?当俺们只会指着鼻子骂别人现实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您生存到现在,做的现实的事情,难道就是零吗?

既然如此,您凭什么觉得您为您所爱的国家做了很多努力?

老师还说了另一句话:life is tough。俺觉得这句话很对,当俺们坐在福建翘首的南方之强坐井观天的时候,殊不知其实俺们离别人的距离还有很远。

您说您当了某主席,很忙很累,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雅思八点五,金融系两年国奖的社联会主席芊姐在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打辩论打得很忙,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马来西亚国际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的冰学姐,现在在剑桥大学向您招手。您说您是理工科,打辩论无法兼顾学习,可是有世博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曾经去香港交流,成绩保研北大的杨师兄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二带领一个组织把上面的任务安排的很好,可是南京有一个姑娘(俺们称为两江总督),大二就调动全国二十几个社团,在全国办选拔赛,最后在河北保定办决赛,被老一代辩神们称为辩论界的两江总督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二的时候进了某电视台实习,可是有一个北大的姑娘在大一的时候就网申进了花旗银行北京实习,并且大二的时候进了央视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北京总部实习的人,也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总想去改变体制和世界,除了写写愤青的文章没做过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可是有一个姑娘做墨尔本大学学生会主席,主席团的人可以和校方谈学费升降问题,并且校方的决策必须经过学生会投票才能通过(虽然也有政党倾向),这样的人,也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一的时候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可是除了每天泡在网上,书本从来不碰,然后整天睡三四个小时,黑眼圈一个又一个,玩命的聚会。可是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JD的章学长,身边的人要么以后是华尔街精英,要么是政界新星,作为法学院的高材生每天还是在图书馆里面没命的作案子,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人也在向您招手。

您说您很有钱,买单反和名牌等一堆一堆。可是墨尔本大学的吕学长,家里控股高盛集团(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开奔驰已经算是很低调,仍然去做兼职的人,在前面向您招手。

既然如此,您凭什么觉得自己还有资格去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很努力?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凭什么说自己很努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26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上午1:15
下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上午7:13

相关推荐

  • 卢思浩:生活不是您妈,它不会惯着您

        生活不是你妈,它不会惯着你,哭了又怎么样,擦干眼泪站起来继续跑下去。写给所有跟我一样深处他乡的你们。

    2020年9月27日
  • 受到挫折时只怪自己

          遇到挫折,无论怎样怪别人,最终都是徒劳无益的。那么俺们也只能是怪自己没有选择好,因为任何时候只怪自己,始终是最明智、正确的生活态度。    小时候,每当俺们不小心摔倒后…

    2020年10月20日
  • 励志文章: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根本差异

    当今社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背景、环境、关系、机遇等外在因素,还是天赋、能力、个人努力、坚持不懈等内在因素?相信看过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有关内外因的观点的人不少,但真正认可内因是…

    2020年10月3日
  • 南方周末2008新年献词

      《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帷幕徐启,灯火璀璨,在二〇〇八年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已然站在中央。

    2020年11月9日
  • 俞敏洪:北大踹了俺一脚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难以承受之重
      后悔把新东方做得那么大
      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创业,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他说当初可以在北京做成年收入一两百万的精品机构,把精华人物都集中到那里,有限制地发展。小范围内也能实现理想,无论转型还是放弃,也比较容易。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笼子,无法往外钻,否则笼子一收紧,我就被吊死了。”他无不自嘲地表示。
      “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他猛喝了一口茶,继续用尖锐的方式剖析自己,“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做得特别累的时候,我很想关掉新东方,都没有做到,因为我发现要为4000员工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我有时候想,假如新东方没有了,人家会把新东方和我收到全国所有的MBA案例中,那时我还是会出名,但那是负面教材了。”他无奈地笑笑。
      又是自嘲。很难想象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还要把自己推到这样的境界。难道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哲学么?
      谈话中俞敏洪几次用了“后悔”这个词,不知道是故作姿态还是肺腑之言。不过他的眼神告诉人,他是认真的,一如他在深圳的演讲中所言,他的财富不在银行账户上而是在他脑袋里。他很想表白,他真的可以不在乎那些东西,而在乎另一些别人无法理喻的东西。
      那些东西是什么?
      “我真心希望在新东方一点股份都没有,不管卖掉还是送别人都可以,这样我可以安心离开新东方。”他回答得异常平静,“我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写书,驾车游走世界,或者到贫困山区教书。”
      他若有所思地补充:“很想到西北买一片荒地,变成绿洲。因为我对土地有着无比的亲近。”
      难道俞敏洪想解甲归田,在事业的巅峰戛然而止落得美名?
      他不置可否。他只是说他在渐渐剥离新东方,而且已经部分实现了他的理想。他表示已经走访了40多个城市,讲学、旅游、看历史,写了10万字的日记。
      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
      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俞敏洪在讲座中
      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的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实在不相称。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是他的招牌装束,他甚至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就披挂上阵了。他说以前的更差,那是回力鞋。
      今年新东方完成了几个大项目:国际融资、国际化投资机构改造,还有全国大部分地方布点布局。但俞敏洪说,“新东方还没有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他认为,“有历史定论的东西才叫成功。商人无所谓成功与否,因为商海永远是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把自己定义在商海中就没有成功出头日。假如写一本书,受到历史定论,千百年都有人捧读,那是成功。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冯巩的小品,就是成功。新东方现在还没有这种永恒的东西。”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
      “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俞敏洪称。他表示,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但是,当越来越多人觉得他更像一个商人的时候,他辩驳道:“这个是要求嘛!你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不过,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割裂。”
      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称俞敏洪为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下属的投其所好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澄清。“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的钱我都不赚”——这份矜持和清高学者气也使他在商海中失利过,他说他为此困惑了很久。
      原深圳新东方的老师阎震说:“现在终于理解老俞了。如果他仍然站在学术的潮尖上,新东方就没有希望了。”

    2020年9月27日
  • 南方周末2006新年献词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今天我们又一次向你祝贺新年。这一天我们洗掉过去一年的征尘,和你一起敞开心灵,重温往日的憧憬。这一天我们在广州大道中289号的高楼上,打望着南国天空,怀想着一年来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历程。这一天我们擦拭信仰,心灵安宁,如在世界开创的第一个早上。

    2020年11月9日
  • 给青年三个人生药方

        我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赠与三个防身的药方给青年们。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追求知识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地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爱恋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研究。

    2020年12月1日
  • 痛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俺们不为它活

          文/兜兜    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奔波,谁也免不了遭受痛苦。有的痛苦是沉重的叹息,有的痛苦是无声的颤抖;有的痛苦是寂寞的烟灰,有的痛苦是一滴眼泪;有…

    2020年11月5日
  •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理想,有勇气,但是却并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成功不是招之即来的。有时候,你会遇到挫折、遇到挑战,只有坚持到底、不断奋斗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2020年10月29日
  • 只有挣扎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状态

        朋友病了,大家去医院看他。离开后在医院门口感叹:“唉,这么年轻就生病了!”

    202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