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牛人还那么努力

  
  
  最可怕的是牛人还那么努力!life is tough。当俺们坐井观天的时候,殊不知其实俺们离别人的距离还有很远。
  
  刚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人有一个特别不满的印象,就是觉得他们好像除了清华北大,看其他学校都像是看二本。虽然厦门大学在福建那里算是翘首,在北京这边基本上不怎么对他们的口味。可能人越是身在异乡越爱国(校),遇到这类事情总觉得特别愤怒。但是今天也算是从某个程度上,看到了北方高校的水平,俺想,俺们的差距确实存在。
  
  上这个班的时候,基本上只有4人左右,除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人,其它基本上的都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法学院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姑娘坐在俺后面,桌子上平摊了4份法学案例,分别是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她告诉俺,这是他们法学院的老师布置的案例题,要看,要做的(俺想,她基本上应该是懂这四门语言的)。一问,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再一问,原来是大一的。
  
  吃饭的时候聊起来各个学校的趣事,她除了说起何炅何老师其实不是阿拉伯语的教授,而是辅导员的时候,俺惊愕了半天。更让俺惊愕的一点就是她说,北外的食堂,您一进去,说什么语言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在苦读外语。俺一想,俺每次进食堂的时候,除了考试周,一般好像不是吃饭的人,就是各类活动讨论的人,这种场面,真得有一天亲自去北外看看。
  
  后面坐了两个姑娘,一个北外,一个人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清华的男生。人大那个姑娘对jessup(国际模拟法庭辩论赛)甚是感兴趣,今年北大和人大的战绩都不错,她就聊的比较哈皮。
  
  除此之外,聊起来人大法学院的学风,问她,您们有没有就考试前几周背一下而已这种问题的时候,她还没来的及说话,北外的姑娘就说起来,“以前去人大找同学的时候,发现自习室基本上也是满的(那时候还不是考试周)。”俺突然想起来中国政法大学早上5点半爬起来去占座位的学风,甚是惭愧了半天。
  
  再说坐俺旁边那位北大的姑娘好了,从开始上课起,她就一直在看一本很厚的书,大概8多页吧,全英文,一开始还没注意是什么,后来去吃饭的时候经过她座位,才发现是联邦最高法学的判例,显然这本书她已经看了几遍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单词标注,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书已经泛黄,而且旁边还有她写的各种心得和批注之类的。
  
  后面的那位清华的小伙子显得活跃的多,俺们四个人聊起来耶鲁的一件事。他说:耶鲁巨霸气,清华北大好像准备和耶鲁共同搞一个什么项目,但是耶鲁给拒绝了,说中国的教育太差。说完之后,那小伙子就开始做题了,但是他身为大一的,做的题目是大三的。
  
  以前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允许那些强者“自傲”?其实俺一直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的,清华北大的同学有时候瞧不起人,除了本身确实优秀意外,俺想,那些责怪别人的人,里面是不是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人都不喜欢承认自己很弱。
  
  今天老师说了一些话,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那些天天泡在社区上面刷一遍又一遍的人,他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没了他们不行,他们这样总是活跃的原因,就是害怕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少了他们原来没有不行,其实您们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虚无的信息上呢?
  
  他说,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会管理自己信息的人。您看到一个人发了一条状态,您还没有去验证其正确性,就根据人家情绪化的语言,自己再发表一番评论,然后显得自己好像很愤青一样的去骂国家,有意义吗?您说看到中国的某个事件就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您要知道这些事情都是概率事件,只不过正好被您发现了而已。难道就只有中国会造假,美国就不会?就只有中国学生爱攀比分数,美国就不会?那些无理性的冲动,除了证明自己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动物,其实什么都没有。
  
  俺在想,没错,您说国人很现实,爱看金牌,对于银牌什么的都不看。您说这话没错,难道您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吗?您会记住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您会记住第二吗?您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买最好的,您会去买较次的东西吗?在学校里,您会注意那些较为优秀和耀眼的学生,您会主动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垃圾工,哪怕他们是年过半百的老婆婆吗?您走过他们的身边估计连正眼都不会敲一下。
  
  亲爱的,其实人都是现实的。不只是中国人,美国人也一样。只是现实的程度不同而已。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健儿没有得到金牌反应会那么大,而其它国家却没有?因为中国不够强大,当您代表一个国家去争取荣誉的时候,您的内心就会被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所包容,这不是功利性的问题,而是因为您心里明白,当您的国家不够强大的时候,当您还不够能被人看得起的时候,您的每一份自尊与骄傲,都是那么的不容被人侵犯。
  
  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么?和您小时候一样,为什么家庭条件不好的小孩子普遍好胜心比较强,会那么喜欢争第一,把第一看的很重,可家庭条件优越的小孩,会看的很淡?因为前者容易被他人看不起,他们内心存在着自卑,因此喜欢在成绩上一战高下,不想输给别人,而家庭优越的小孩因为从小享受到了被他人关注的环境,自然而然,不会太在意。
  
  而假如此刻,是您,代表国家队去参赛。当您明白自己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的时候,您也会只想拿第一,而不想拿第二。如果此刻是您,奔赴伦敦,俺问您,您要拿什么奖牌回来的时候,您觉得您的内心会允许自己拿银牌吗?
  
  您说国人的报道有失偏颇,存在偏激,只关注冠军,忽略亚军。没错,这也是一个国家深知道自己不够强大的表现之一。可是您想想看,难道有失偏颇的就只有媒体吗?您肯定您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厚此薄彼的事情吗?您肯定您的一生从来看人就没有戴有色眼镜吗?
  
  一个国家的媒体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民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大部分的受众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他们这样的报道,不会没有收视率吗?既然会大幅度报道,就说明这样的价值取向有大部分的市场,那么错误的究竟是媒体,还是俺们的国民?(励志文章  www.lizhijuzi.cn)当俺们只会指着鼻子骂别人现实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您生存到现在,做的现实的事情,难道就是零吗?
  
  既然如此,您凭什么觉得您为您所爱的国家做了很多努力?
  
  老师还说了另一句话:life is tough。俺觉得这句话很对,当俺们坐在福建翘首的南方之强坐井观天的时候,殊不知其实俺们离别人的距离还有很远。
  
  您说您当了某主席,很忙很累,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雅思八点五,金融系两年国奖的社联会主席芊姐在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打辩论打得很忙,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马来西亚国际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的冰学姐,现在在剑桥大学向您招手。您说您是理工科,打辩论无法兼顾学习,可是有世博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曾经去香港交流,成绩保研北大的杨师兄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二带领一个组织把上面的任务安排的很好,可是南京有一个姑娘(俺们称为两江总督),大二就调动全国二十几个社团,在全国办选拔赛,最后在河北保定办决赛,被老一代辩神们称为辩论界的两江总督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二的时候进了某电视台实习,可是有一个北大的姑娘在大一的时候,就网申进了花旗银行北京实习,并且大二的时候进了央视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北京总部实习的人,也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总想去改变体制和世界,除了写写愤青的文章没做过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可是有一个姑娘做墨尔本大学学生会主席,主席团的人可以和校方谈学费升降问题,并且校方的决策必须经过学生会投票才能通过(虽然也有政党倾向),这样的人,也在前面向您招手。
  
  您说您大一的时候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可是除了每天泡在网上,书本从来不碰,然后整天睡三四个小时,黑眼圈一个又一个,玩命的聚会。可是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JD的章学长,身边的人要么以后是华尔街精英,要么是政界新星,作为法学院的高材生每天还是在图书馆里面没命的作案子,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人也在向您招手。
  
  您说您很有钱,买单反和名牌等一堆一堆。可是墨尔本大学的吕学长,家里控股高盛集团(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开奔驰已经算是很低调,仍然去做兼职的人,在前面向您招手。
  
  既然如此,您凭什么觉得自己还有资格去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很努力?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最可怕的是牛人还那么努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21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8日 下午7:40
下一篇 2020年11月8日 下午10:39

相关推荐

  • 真正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许多人太急于成功,以至于他们愿意选择眼前能够想到的任何一条捷径。但事实上,捷径通往的常常是失败而不是即刻的成功。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按部就班地走完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投机取巧。无论你的目标是拥有丰厚的资产,健康的体格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都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2020年11月27日
  • 谈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眼前遇到一点困顿的感觉,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自强不息世界上是我一贯的主张,也是我一贯的作风,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信心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强。这可不是好事,干脆我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我自己打打气。
      
      其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原本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它的解释就是:

    2020年10月5日
  •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如果你研读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两个字:失败。37岁之后,他突然就飞黄腾达了,秘诀就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成功人士近期进…

    2020年11月8日
  • 斯坦福大学的“失败”实验室

        不久前,因工作需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我去了一次斯坦福大学,并拜会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教育专家西雅·布里托斯先生。布里托斯在心理教育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他喜欢通过让学生做实验的方式,传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信念。

    2020年11月19日
  • 励志文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们说,这个世界变得真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

    2020年10月20日
  • 励志日志:选择幸福

           幸福可以选择吗?答案是肯定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并不一定是有形的物质。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内心的精神满足。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眼睛只盯着金钱的人,人民币就是他心中的幸福;一个热爱工作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他的幸福;一个环卫个人每天能正常上下班,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就是一种幸福;一个人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而获奖,虽然得到的只是一张奖状,但心里却感到很幸福,那是因为他的精神得到了满足。

    2020年9月27日
  • 俞敏洪:北大踹了俺一脚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难以承受之重
      后悔把新东方做得那么大
      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创业,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他说当初可以在北京做成年收入一两百万的精品机构,把精华人物都集中到那里,有限制地发展。小范围内也能实现理想,无论转型还是放弃,也比较容易。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笼子,无法往外钻,否则笼子一收紧,我就被吊死了。”他无不自嘲地表示。
      “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他猛喝了一口茶,继续用尖锐的方式剖析自己,“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做得特别累的时候,我很想关掉新东方,都没有做到,因为我发现要为4000员工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我有时候想,假如新东方没有了,人家会把新东方和我收到全国所有的MBA案例中,那时我还是会出名,但那是负面教材了。”他无奈地笑笑。
      又是自嘲。很难想象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还要把自己推到这样的境界。难道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哲学么?
      谈话中俞敏洪几次用了“后悔”这个词,不知道是故作姿态还是肺腑之言。不过他的眼神告诉人,他是认真的,一如他在深圳的演讲中所言,他的财富不在银行账户上而是在他脑袋里。他很想表白,他真的可以不在乎那些东西,而在乎另一些别人无法理喻的东西。
      那些东西是什么?
      “我真心希望在新东方一点股份都没有,不管卖掉还是送别人都可以,这样我可以安心离开新东方。”他回答得异常平静,“我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写书,驾车游走世界,或者到贫困山区教书。”
      他若有所思地补充:“很想到西北买一片荒地,变成绿洲。因为我对土地有着无比的亲近。”
      难道俞敏洪想解甲归田,在事业的巅峰戛然而止落得美名?
      他不置可否。他只是说他在渐渐剥离新东方,而且已经部分实现了他的理想。他表示已经走访了40多个城市,讲学、旅游、看历史,写了10万字的日记。
      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
      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俞敏洪在讲座中
      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的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实在不相称。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是他的招牌装束,他甚至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就披挂上阵了。他说以前的更差,那是回力鞋。
      今年新东方完成了几个大项目:国际融资、国际化投资机构改造,还有全国大部分地方布点布局。但俞敏洪说,“新东方还没有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他认为,“有历史定论的东西才叫成功。商人无所谓成功与否,因为商海永远是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把自己定义在商海中就没有成功出头日。假如写一本书,受到历史定论,千百年都有人捧读,那是成功。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冯巩的小品,就是成功。新东方现在还没有这种永恒的东西。”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
      “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俞敏洪称。他表示,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但是,当越来越多人觉得他更像一个商人的时候,他辩驳道:“这个是要求嘛!你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不过,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割裂。”
      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称俞敏洪为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下属的投其所好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澄清。“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的钱我都不赚”——这份矜持和清高学者气也使他在商海中失利过,他说他为此困惑了很久。
      原深圳新东方的老师阎震说:“现在终于理解老俞了。如果他仍然站在学术的潮尖上,新东方就没有希望了。”

    2020年9月27日
  • 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成功是什么?是一个人的事业有成,学业有成。那么,成功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成功,只有靠自己才能争取;成功,要心存希望,有毅力,有信心才能获取。成功,这短短两个字,背后却藏着无数血泪。不错,要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钱财,劳苦,自暴自弃,都有可能成为成功路上的拦路虎,辉煌道上的绊脚石,但是,成功带给人们的是喜悦,是成绩,是名誉,难道成功带来的还不能与艰辛匹敌吗?其实,只要你抱着一颗平常心,不去品味道路是多么艰苦,勇往直前,那么,成功也许会向你拥抱。
      
      曾经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因为长得丑,用人单位都将他拒之千里,但他并没有泄气,因为他相信,一定会有伯乐,相中他这匹千里马。于是,他去面试时,总是将头抬高,问他问题,他总是一脸微笑,对答如流。很快,一位老板很赏识他,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
      
      他成功了,他确实成功了,因为他有毅力,有信心。如果当老天对他不公,将他生得丑时,他自暴自弃,那么,成功将是一团泡影,看得见,摸不着。
      
      其实,成功易如反掌,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充足的信心与不懈的努力。
      
      然而这也就是最痛苦和最困难的地方。人往往容易局限自己,往往安逸于现状,改变是痛苦的,面对改变时的那一阵阵不适应和人际冲突,就更为痛苦,就不断地想放弃。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以有一万个理由说可以放弃,但只有一种人能够成功,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在任何一个可以放弃的时刻都不放弃的人。
      
      其实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能够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只能算是尽责,只有超越自己和环境的局限,改变了那些原本注定的命运,这才是成功。
      
      当然,也有怯懦者。有脚不敢行,囿于封闭的自我,在一个“顺”字里徘徊,反倒是和阻隔做了伴儿,落得一个“困”字和“累”字,徒有一双能行的脚,却迈不开步。谁又能说,上帝不公呢?!
      
      我被海伦?凯勒感动,感动于她的“三天光明”的力量;我为张海迪自豪,自豪她不屈不挠,昂起生命的头颅,书写人生;我为桑兰骄傲,因为,在我的同胞的血脉里,流淌着一种精神,叫做忘我,给人敬畏的仰慕。还有许多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们,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朗润着你我的心灵——他们是用心灵的脚步,在行走,在跨越,在启迪!
      
      我出生在一个远离街市的乡村,曾经在小乡村的低矮的教室里从书本上读着外面的世界;曾经在宽阔的田野上,仰望一瞬而过的飞机;曾经在乡村公路上,追着飞驰的汽车奔跑;希望像是长了翅膀似的,有飞翔的梦想,平凡的日子里生长着梦想,一点一点的延长成一段奋进的路,迷糊的梦里,听得见心灵行走的脚步声声……
      
      许多时候,其实我们是被梦想唤醒,是被心灵牵引,是被日子追逐的。
      
      心灵的脚步,不仅给别人力量和鼓舞,也勉励自我。在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那个天崩地裂的瞬间,无数生命被死神生生夺走脆弱的生命,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在废墟下,有歌声唱响的生命之花,顽强绽放;在死亡线上,有舍我救人的接力,在传递生命的暖流;在山谷,在讲堂,在街道,心灵的脚步,忙碌着,接力生命的力和美!是什么,让行为更加忘我,让生命更加刚毅,让精神更加挺拔?!心灵的脚步声里,有最响亮的答案!
      
      心灵的脚步,如此铿锵;心灵的脚步,如此动人;心灵的脚步,如此美妙。有如英勇的战士,在峭壁和悬崖上,勇敢攀援;有如魁梧的水手,在破浪壮阔的海浪里,神秘穿行;有如翩翩仙子,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情舞蹈;心灵的脚步,让生命,在敬畏里书写坚贞,希望和梦想!

    2020年9月30日
  • 俞敏洪:您有思考的时间吗?

      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现在的生活变得很危险,因为我们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

    2020年12月10日
  • 苦是甜的种子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军张碧晨,是个年轻漂亮的天津女孩儿,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可是,她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只身前往韩国当练习生。她说,“我去韩国就是很想过练习生的生活,真的真的想吃那份苦。”

    202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