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自己,您该坚持些什么?

    
  有一天上网,收到这样一份短消息,标题是:“现实中,俺们该怎样权衡放弃与坚持?”
  
  正文是这样的:“老师,在俺看得许多有关励志方面的书中,有些里面提到要学会坚持,而且举了很多因为坚持最后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书中,里面也会告诉您要学会放弃,学会转身另辟蹊径,然后重新寻找适合您的道路。可在现实中,俺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很难分辨俺们到底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回到起点,做出新的选择。在此,还请老师帮助指点迷津。”
  
  看到这份留言,俺也深有感触,毕竟这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俺想更详尽地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谈一下。
  
  人的一生当中要面临很多选择,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而变得成熟。问题是正如文中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么选择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而哪些又是应该坚持的?
  
  励志方面的书籍,大家并不陌生。他给了普通人一个伟大的梦想,并告诉您,在遇到难时,一定要坚持。同时书中还会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告诉您:他们都是通过坚持,最终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现在回到现实,俺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到底是该坚持还是放弃?俺想,这无非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俺们为什么坚持?
  
  目标是支撑俺们坚持下去的、源自内心的最原始的驱动力。有了目标,俺们才不会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够坚持不懈19年,行程5万余里而不放弃,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普渡众生,把佛教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俺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全部来自于目标的追求: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事业而坚持,在商场上忘俺地打拼;也有的人是为了让女儿上学能够背上一个新书包,起早贪黑卖茶叶蛋。不管目标是什么,也不管目标的大小,但只要目标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俺们前行。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也同样要问一下自己:“俺们为什么要坚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没有动力,到了职场上依然是这种状态,其根源便在于目标的缺失。而目标,则是支撑俺们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的人,目标模糊;
  
  1%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具体到底是真是假,俺也不知道,因为俺看到的时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写。不过,在这里,俺们的确看到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俺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俺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而对于那些还在困惑、迷茫、郁闷、无聊中虚度光阴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呢?
  
  如果是俺们生命中追求的东西,俺们无疑要坚持。而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东西来说,过度坚持,则会更多地浪费俺们的时间。所以,把精力花在您认为该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义。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错的,一味坚持,只会把俺们推向深渊。
  
  第二,俺们凭什么坚持?
  
  一旦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俺们常常会听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劝慰,“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
  
  对于坚持,俺同样深信不疑。因为坚持的过程,是对俺们毅力的一种考验,也是俺们成功的必经历程。“磨杵成针”的典故,更是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俺们都渴望“平步青云”,但那种几率,还不如买彩票中5万更为现实。
  
  回头俺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之所以能够磨成“针”,是因为“功夫深”。这个道理,世人皆知。但大家却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前提,那就是“铁杵”。要想磨成针,只有“功夫深”是不够的,还需要“料”——铁杵。如果是一根木棍,到最后只能磨成一根棒槌。所以,在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时候,俺们还要问一句自己:“俺到底是不是这块料?”如果不是这块“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您到底是哪块料?如果放对了地方,木头也会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钻石也可能一文不值。
  
  那么,决定“料”的性质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一是性格,二是优势。
  
  首先来看性格。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顾问罗杰安德生有一个惊人的发现: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相反,失败者们则总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适宜的领域获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一个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给了别人那样的天性,就一定会给您这样的天性,他让别人在这个领域成功,就一定会让您在那个领域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擅长的职业,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无论是哪一种性格,您都应该接受它,并按照这一性格去寻找适合的职业。然而,遗憾的是,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职业。
  
  性格无好坏优劣,只有合适与否。如果找对职业,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本人一直信奉一个观点: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这种用人观念,在一些优秀的外企,比如IBM,应用得非常成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异常地高。而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则连是起码的认识都不具备。他们更多地相信“磨杵成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由此造成本土企业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根源之一也就在这里。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种类型。有人向俺求助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时,俺通常第一步就是要看看他们的性格类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俺在第一职场论坛常用的《DISC性格测评》,一是因为这个工具比较实用,分析起来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二是因为大多数的世界5强都在使用这个工具进行人才测评。许多想进世界5强的朋友们,一定要想清楚应聘的职位是否与性格相吻合。这样录用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一些。同时这也为大学生的自俺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定要认识自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看优势。
  
  盖洛普将其称为“才干”。而中国人更习惯将其称为天赋。俺们常常会发现,做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相当优秀;而有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则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在于后者不努力,而在于后者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您从事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您的天赋,那么,您极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同样,中国与此相反却非常盛行的则是“木桶理论”:更强调补短的重要性,而忘记了长处的发挥。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俺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俺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俺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俺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奥托·瓦拉赫是19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您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同学,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同学当中,这位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奥托·瓦拉赫给俺们的启示。如果您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您今生最大的缺憾。
  
  自尊和自信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现在问自己,您该坚持些什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19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7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0年11月7日 下午12:20

相关推荐

  • 自俺反省才是进步

          冲动,是自酿愧疚。明知忠言逆耳利于行,却强词夺理。内心的不甘示弱,将逞强丑陋呈于事实。一阵不安,引出自俺的惭愧,不愿谦卑,却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过失。一段直言,给了俺一次…

    2020年10月12日
  • 成功的人生不能过于安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9月26日
  • 励志文章:只要您足够好

          212年春晚以后,网络上到处可见对杨丽萍的溢美之词。在王利芬的微博上,俺看到这样一段话——杨丽萍已经54岁了。记者问她:“您是为了舞…

    2020年10月20日
  • 俺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想做    有个成语叫“心想事成”,只有心先想,才能事成,不想做,不愿做,就不可能成事。做事情的第一步是首先要想做,如果不想做,任何缜密的…

    2020年11月7日
  • 励志短文两篇

          同心无敌    俗语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是一个同心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才能具有战斗力,同心者首先要同一条心,同一条心就是要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没有相同的…

    2020年10月12日
  • 各种机会像睡醒了一样

      远在澳洲教中文的kiki最近在邮件里说,有了三年做对外汉语老师的经历之后,她最近得到了好几个绝好的机会,都是她曾经梦寐以求的。只不过以前资历太浅,只有站在人家门口流口水的份儿,但是现在,当她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各种机会像刚睡醒了一样,排着队来找她了。

    2020年11月24日
  • 让俺们远离平庸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五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俺了解,其他四个人的实力并不如您,于是,这名运动员轻轻松松地,跑了第一名。 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十…

    2020年10月24日
  • 励志文章读后感:读《凡卡》有感

    今天,老师领俺们学习了《凡卡》这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凡卡9岁做学徒穷苦的悲惨命运,读后,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俺读到凡卡做学徒的时候受到的种种折磨时,俺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俺仿佛…

    2020年9月26日
  • 您总是太容易放弃自己了

        1  昨天,我买好蛋糕和鲜花去为表姐庆生。她似乎又胖了不少,腹部的几圈赘肉跟那条剪裁精致的裙子格格不入,而且,当天她忙得没洗头,妆也没化一个。

    2020年9月25日
  • 励志文章:是速度让让子弹飞

    成吉思汗是俺最佩服的一个人。27年初夏,俺去蒙古草原骑马,遇到一家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俺就问男主人:“八百多年前,成吉思汗是如何一路打到欧洲去的?” 对方回答:“看太阳往哪里下山,…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