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能更优秀,是因为缺少一种羞耻感

    1  曾经我的字很丑,而且是那种“天下谁人能识君”的丑。

  

  

  1

  曾经俺的字很丑,而且是那种“天下谁人能识君”的丑。

  初中的时候,老师提名班里写字最“狂野”的四个人,并给他们颁奖“四大草书大王”。俺遗憾落选,因为老师觉得俺的字已经脱离了文字的范畴,仓颉再生都无法做出评判,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鬼斧神工”。

  同学们经常拿这个对俺开玩笑,老师也屡次劝俺“改写归正”。

  当然,最为光火的便是俺老爸,他始终认为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完全可以代表他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态度。俺觉得这个想法压根就是胡说,他只是因为自己写得出一手不错的字,所以大有一种“老子英雄儿狗熊”的愤懑。

  而俺,却从未因为俺的字迹而感觉到丝毫不适,更谈不上羞耻。甚至得益于俺还过得去的文笔,作文一直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所以俺反而会在心里有点小得意:字不好怎么了?您们照样望尘莫及。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刚上大学那会儿,俺决定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入社考核分为现场笔试和面试,现场笔试就是在一个小时内写一篇5字左右的短书评。

  待笔试全部完成,然后就是根据考卷提交的顺序一个个进行面试。轮到俺的时候,俺明显发现坐在正中间的一位学姐拿着俺的考卷满脸愁容,坐她旁边的两个哥们儿则强压着笑意。

  当时俺也略觉尴尬,还好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在问了一些小问题后面试便结束了。刚出门,俺突然想起包落在了里面,返回去的时候一推开门,俺清晰地听见那女生对她旁边的学长打趣道:“他的字比您的还艺术哦!”这句话落在俺耳里甚为刺耳,俺假装没听见,进去拿起包便往外面走。

  在即将出门的一瞬间,憋屈的俺又返了回去。原谅俺当时就是一个敏感、傲娇的冲动boy,仍保留着高中时代的“流氓匪气”,在他们的目瞪口呆中,俺拿回卷子,抛下一句:“对不起,俺不入了。”

  2

  回去的路上,俺将整个事件在脑海里回放了一遍,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刚刚自己的行为不但幼稚而且没品,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而追溯俺冲动的源头,便是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羞耻感。

  只不过曾经自己一直置身于熟悉的环境里,面对同学的玩笑、老师的调侃,甚至父母的苛责,这种熟悉将内心的羞耻感进行了无限的遮掩与弱化,而自身还过得去的文笔在和潦草的字迹进行对比后,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催生了俺叛逆时期的满足感与虚荣心,让俺长期沉浸在一种“以耻为荣”的思维怪圈里。

  而现在,当自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便失去了潜意识里自俺蒙蔽的遮羞布,面对陌生人对自己字迹的调侃,隐匿在心底的羞耻感立马显露了出来。

  自那次以后,俺便开始有意识地去练字,并在网上买了很多字帖。每当俺想偷懒或是觉得无法坚持的时候,便会回忆那天的场景,一种无法言说的羞耻感哪怕隔着漫长时光,仍能一下子戳中俺敏感的神经,督促俺继续坚持。

  直到现在,俺的字迹丢在人群中,虽然仍是毫不出色,但也算得上中规中矩,至少在别人那里再也捕捉不到皱眉的表情。

  3

  曾经俺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但在它们两者之间,还存在一种同样致命的思维误区,那便是由于长期缺乏适当的羞耻感,而形成的一种阿Q精神般的盲目乐观。

  比如,您处于一个圈子的底层,但是您却未觉丝毫不适,更不思考如何去改变与提升自己,在圈子的底层怡然自乐,更“恐怖”的是有人还因此扬扬自得,给自己打上一个“淡泊名利”的伪标签。

  前公司一个职场前辈,在公司待了近十年,和他同一批进入公司的人,基本都早已离开公司,踏入了更好的平台,更有甚者自己开了公司成了老总。而现在公司的那些项目总负责人,都是比他晚入公司的后辈。

  即便俺们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人,也一个个开始往上走,唯独他一直坐着一个项目负责人的位置雷打不动。

  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面对其他人的玩笑,都能泰然处之,和俺们这些年龄小了一大截的年轻人也能打成一片,并常以“淡泊名利”作为座右铭。

  纵观他的工作状态,下班时候按时打卡回家,再忙也从不加班。公司项目多的时候也不争抢,甚至巴不得您们全拿走,年底别人都是至少五位数的奖金提成,他拿着3元的月薪不亦乐乎,一遇到紧急状况便需东凑西借。已过而立之年,他却仍是囊中羞涩、孑然一身。

  此时,再去回观他所谓的“淡泊名利”,却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功成名就后豁然放下,那叫淡泊名利,而如果这个词语从一个一无所有、毫无建树的人嘴里说出来,那只能是不思进取。

  究其根源,他就是缺少了一种羞耻感,所以才能淡定地面对周围的流言蜚语与异样眼光。且与曾经的俺不同,他是彻底抛弃了心底的羞耻感,使得自己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意识陷阱里,彻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4

  古语有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就是说一个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不知羞耻的耻,更是无耻。而保持适当的羞耻感,更能规范您的行为准则,提升您的素质修养。

  去年,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地铁凤爪女”事件,面对全民一边倒地指责、“讨伐”,当事人表示拒不认错,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地铁上的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很显然,她为自己辩解的理由,便是以绝对的规章制度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对错,却忽略了在群体社会中,规章制度只是一种面向全体成员的制约手段,它具有强制性,但因为要涉及人权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所以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俺们在很多时候需要有一种自俺约束。

  可以这么说,绝对的规章制度可以从身体上对一个人进行制约,可那仅仅只能说明您遵守了最基本的群体秩序;自俺约束能力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品行与修养的内在因素,而形成自俺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培养自己的羞耻感。

  因为您的内心潜伏着一种羞耻感,它会对您的个人行为时刻进行自俺监督,将您的个人修养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5

  人生路上,务必保持一种适当的羞耻感。

  它不一定会助您最终走向成功,但它可以增强您对目标的饥渴度,让您在面对失败与困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更强的韧性。

  它无法瞬间提升您的学识和技能,但它能够让您更好、更舒适地生活在群体社会里,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高贵的修养与情操。

  而且有一点毋庸置疑。

  那就是相比当下,您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没能更优秀,是因为缺少一种羞耻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1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10:12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10:15

相关推荐

  • 励志精神永远不会晚

    还记得这个人吗?他曾经是“拳击”这项运动的代名词,曾经是令人生畏的“野兽”。如今呢?却只是一个臃肿苍老的平凡男人,一个中年丧女的可怜父亲,他就是前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尔·泰森。 这个…

    2020年10月2日
  • 不可放弃的努力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恰如鲮鱼和鲦鱼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

    2020年11月20日
  • 习惯也会成为您的一切

          当一个人,生活枯燥的时候,是因为他,忘了用心体会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人生乏味的时候,是因为他,忘了培养幽默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体力日差的时候,是因为…

    2020年10月22日
  • 坚持做20件小事,您的人生大不同

      1、珍惜你的人生之旅。每个人只能有一次这样的人生旅行,尽你所能地享受珍惜你的人生吧。

    2020年11月30日
  • 有多少“不得已”,最后成了“大欢喜”

      朋友去日本学习一年,前天回来,我们给他接风。聊了一晚上,我忽然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这家伙以前烟不离手,今天居然一根也没吸。

    2020年12月13日
  •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励志文章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励志文章   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读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了,也记不清楚它的具体内容了。但是最近总是有一幅这样的图画萦绕在我脑海:一群依衫褴褛、身体孱弱的纤夫…

    2022年7月11日
  • 7987次磨砺

    如果不是当年的那次咬牙应聘,现在的熊素琼还在重庆乡下种田。 初中毕业后,熊素琼就到重庆一家小旅馆做服务员。1994年底,她在报上看到东莞市宝石大酒店(三星级)来重庆招工,便去报了名…

    2020年11月2日
  • 用鲜花铺满自己心灵的春天

      有些时候,经历一些挫折,面对一些失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并不是面对所有的挫折和失败时都要板着面孔,有时候它们会显得必要,甚至有些可爱。

    2020年12月12日
  • 贫穷不该是您伤害自己的理由

    年初刚回来上海不久,有一天我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妈妈在电话那头拼命叮嘱我要好好照顾自己,该花钱的地方一定要舍得花钱,如果没有钱记得问他们要。这件事其实在我看来还算蛮离奇的,因为我升…

    2020年11月4日
  • 折磨,是一种别样的人生赐予

        似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否定你,挑剔你。在他面前,你会感觉不自在,你可能会怨恨他:为什么总是折磨我?为什么总是跟我过不去?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也在不知不觉地成长,变得更加优秀,如果不是他们,你可能会变得懒惰、懈怠,最终远离成功。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那些折磨你的人恰恰是成就你的人。

    202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