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才不会浪费

    最近去各个城市做读者见面会,见到很多年轻人,跟他们交流,无一例外地:焦虑,迷茫,没方向,一无所有,着急……

  

  

  最近去各个城市做读者见面会,见到很多年轻人,跟他们交流,无一例外地:焦虑,迷茫,没方向,一无所有,着急……

  但,这些“月经式”问题,谁年轻的时候没痛过?

  一、从学校到公司,这条路有多长

  刚工作的时候,俺比现在有个性多了:俺老板是区域总监,在她下面的一位大区经理(俺非常不喜欢的一个人)让俺做一份数据表格。

  实际上,每个大区经理都有自己的助理,但他说自己助理太辛苦,让俺做。

  结果俺不服,直接发了一封邮件给他,抄送俺老板,把俺的岗位说明书发给那位大区经理,跟他说:在俺的工作职责里面,没有一条是需要服务您的。

  现在想想,当时老板真的挺宽容俺的,因为这样一来,她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那位大区经理会以为,俺的行为是俺老板指使的。

  反正,换做是俺现在,遇到当年的自己,肯定火冒三丈。

  那时候,还经常跟同事一起抱怨:公司培训机制不行、学不到东西;老板不民主、一意孤行;上层不体察民情、听不到员工的声音;公司太看重短期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

  等到后来,自己做管理者,才知道,一个团队的管理、一个公司的经营,远远不是俺作为一个初级员工所想象的那样。

  有很多文章,批评年轻员工不负责、不会站在老板角度考虑问题。但要俺说,这些都没说到点子上,即:从学校到公司,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是:您给学校付钱,但公司给您付钱。

  所以在学校里,老师为您服务,有义务帮助您学习;但在公司,您是为老板服务,有义务帮他解决问题。

  对这个概念的模糊不清,是导致俺们在职场屡屡受挫的最大障碍。

  因为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俺们就不会知道: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了解他需要什么,而不是要他站在俺们的角度,来关心俺们要什么;不应该像在学校跟老师相处那样,向老板寻求答案,而是要主动学习,帮老板找到答案。

  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浸淫了2年、习惯了向老师寻求标准答案的俺们,在进入公司之后,能够多快地抛弃这种惯性,从而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面前,去主动学习和思考、摸索解决方案,基本上决定了俺们最初5年的职场上升速度。

  二、焦虑感什么时候才会消失

  科比说他见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俺没见过,但俺见过上海凌晨4点的样子,因为那时候俺还没睡。

  不是因为在工作,而是因为俺焦虑,睡不着。

  毕业那年,在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情况下找工作,所以第一份工作找得不好。

  工作三个月后,就发现这个职位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从此就一直想要逃离,但毕业半年,谁会要您呢?于是经常焦虑、自俺怀疑,总会想:俺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是不是就要困在这儿了?

  还好,一直都在关注外部机会,最后幸运地进了咨询公司。但马上又开始焦虑,因为进公司之后1个月,全球经济危机就开始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冻薪,甚至在传有可能会裁员。

  如果被裁,那就意味着,俺毕业1年,得第三次换工作了。

  还好,又幸运地留在了公司。但公司冻薪了两年,不能加薪不能升职。

  而且,公司还在那年取消了分析师级别,应届生一进来就是高级分析师了。这意味着,俺毕业快3年了,还跟应届生的工资一样、职位也一样。

  知道消息的那天,躺在床上焦虑得睡不着:毕业快3年了,事业还停留在起点,还没了男朋友,刚到上海所以也没有好朋友,租房子一年搬了6次家,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但后来,毕竟还是走出来了,经济危机终究过去了。

  人生也终于开挂了,9个月完成别人3年达到的晋升、成为大中华区晋升最快的顾问、几次在1年内薪资翻倍、带着团队拿比赛冠军、转换到俺喜欢的咨询业务线、买房子把家人接到身边、买东西开始不关注价格、遇到对的人……

  当年焦虑的那些问题,如今都一一解决了。

  其实,现在随便去问一个年轻人,都会发现,俺的经历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这些问题都是大多数人年轻时候的必经之路。

  只是,回头再看年轻时候那些焦虑的经历,俺唯一想分享的经验是:在俺们应对焦虑的时候,需要学会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比如,意识到工作没发展,就把一切精力放在寻找转行机会上;经济危机的时候,反正也没法找到工作,就干脆埋头苦干,等到危机一过,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顺利之后,才开始考虑感情问题,之前都先放一边;再次遇到天花板的时候,就尽全力转换业务线。

  这些问题,几乎没有哪一个是俺同一时间花时间去解决的。

  没钱、没男/女朋友、没地位、工作不顺、人际关系受挫……这些都是俺们大多数人年轻时候躲不开的问题。

  但是,当俺们把所有问题混为一谈的时候,就会疲于奔命、无从下手,脑子里只有“焦虑”二字,一团浆糊。

  只有当俺们把问题掰开,逐个分析的时候,才会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俺们想要的“解决方案”,逐个击破。

  现在,俺经常会对那些看职场鸡汤的人嗤之以鼻,但倒回很多年前,那时候的自己,面对诸多问题、急于一下子解决、又没有头绪的时候,不也曾诉诸鸡汤、试图寻求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慰藉自己的焦虑情绪吗?

  等俺们对鸡汤的粗暴答案嗤之以鼻、开始主动思考的时候,才是俺们真正认识世界、开始解决问题的时候。

  三、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才不会浪费

  线下签售的时候,有读者问俺一个问题:俺现在还年轻,现在的职业未必是以后要从事的,而且时代变化这么快,现在的工作也随时可能被淘汰。那俺现在学的东西,是不是都白费了?俺要怎么预测一下,未来1年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几乎没人可以回答。凯文凯利在《失控》里面有句话:所有对未来的长期预测都是错的。

  但是,虽然长期无法预测,有些东西是不太会变的。

  《人类简史》里面提到,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出从来没看过、碰过、听过的事物,这种能力让他们得以聚集大批人力,灵活合作,从而战胜比智人更加强大的其它人种。

  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而俺们看今天,人类进化到这个阶段,讲故事的能力依然重要,不管您说服客户、说服老板还是说服投资人,甚至做自媒体,都很需要。

  所以,不管行业、职业被颠覆成什么样子,有些核心的底层能力是任何时代、任何职业都用得上的。那么,只要俺们掌握这些能力,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了。

  俺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未必是将来想做的,也未必是适合自己的,从功利的角度讲,确实有些事情是会白费的。但俺们做以下这些事情,是永远不会浪费时间的:

  1

  核心能力提升

  就像上面说的,核心能力是能够让俺们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这些核心能力,除了上面说的讲故事能力之外,还包括:快速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如果一份工作只能够给您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让您提升这些能力,那么就会是一份高风险的工作,因为当某种知识和技能不再稀缺的时候,您就很难有什么立足之本,瞬间回归起点。

  而当您的工作能够帮助您提升这些核心能力的时候,即便转换职业,也只是一时下滑,很快就能够反弹上去。

  2

  认识自己的优劣势

  过去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接触了很多人才研究,这些研究都试图发现: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一些人可以脱颖而出,更容易成功?

  最终会发现,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不关键,而能力,有不小的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俺们的天性: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这些。

  似乎这是个悲观的发现,因为俺们在成年之后,除非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否则这些因素几乎是不可改变的。

  既然如此,俺们还需要白费力气去做什么努力呢?

  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天性,几乎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比如在俺们的社会,似乎外向的人更有优势,因为可以更加快速地跟人熟络起来。

  然而,内向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很少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加倾向于深思熟虑,所以往往在思考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由此看来,任何天性,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年轻的时候,俺们不了解自己、不满意自己、不想成为自己,跟自己的天性对抗,但没有关系,这些对抗最终会让俺们发现自己的特点、边界和意义。

  等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知道,不应该再对抗自己的天性,而是发现并顺应天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最大化自己的优势,成就自己。

  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才是俺们得以向前的高性价比方式。

  3

  广结善缘

  年轻的时候,要成就一件事情,靠自己苦干就行,因为那时候,俺们的工作主要是“对事”,比如写好一份报告、解决一个问题、克服一个技术障碍等等。

  而随着年龄增长、地位提升,要成就一件事情,靠苦干远远不够,因为俺们的工作变得主要是“对人”,比如管理团队、说服客户、拿到投资等等。

  所以,越往上发展,您越需要与人交往,越需要更多的资源,越需要他人的帮助。个人英雄主义,往往会成为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最大天花板。

  但人际交往这样的事情,不会是一次性的利益交换,而是基于长久积累的信任。

  如果俺们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计回报地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您将会在后面几年的人生中,收获意外惊喜。

  俺自己在几个月前开始创业,现在圈外的课程设计负责人,是俺的前同事,一位非常资深的项目经理。

  她本身对创业不感兴趣,在做自由顾问,但因为俺们课程设计的要求很高,初创阶段又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人。

  她就拿了相当于自己做自由顾问1/1的工资,帮俺设计课程、培养俺们的课程教练、带团队,丝毫没有犹豫。俺几次觉得不好意思,想要多给她一些回报,她跟俺说:“等您做大了再说,俺现在还不缺钱。”

  然后,最近因为俺们产品内测,需要更多的课程迅速上线,她甚至推了报酬丰厚的咨询项目,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圈外。

  俺从前极少麻烦朋友帮忙,但这段时间,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感觉自己消耗了前1年积攒的人品。

  所以人际交往这个事情,真的是个长期投入,如果在您想用的时候才去培育,是来不及的。

  年轻的时候,能多帮别人就多帮,别去计较一时得失,过几年自会发现,“帮助别人”是您在年轻时候做的最有价值的投资。

  读完这篇文章,年轻的您就能接受并照做吗?未必。

  您们可能会说俺是在倚老卖老、讲大道理。然而,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有趣之处,总要自己痛过,才会愿意领悟。

  年轻的时候,有的是资本去试错,也应该去试错,唯有如此,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通过与现实的碰撞不断探索自己的意义,最终走向心智成熟。

  还是那句话,只要还年轻,对未来的恐慌、对成功的渴望、对未知的不安、对想要而不得的不甘……这些弯路,该经历的都一定会经历,该焦虑的也一样都不会少,无处可逃。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才不会浪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0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8:45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8:45

相关推荐

  • 您啊,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

        1  上个星期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参加了很多场面试。其实找工作跟谈恋爱是差不多的,你看得上的公司未必看得上你,而公司看得上你,你未必看得上它。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一点缘分和契机才能“两情相悦”。

    2020年9月26日
  • 为什么俺们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

        (一)  在知乎上看到个神问答。  问:“你在知乎上究竟学会了什么?”

    2020年12月15日
  • 早起一小时,您就赢了

        1  有位前辈跟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时,一个月就比别人多了30个小时。这30个小时,你可以看完几本书,可以在一门新技能上初入门槛……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逐渐拉开的。

    2020年3月25日
  • 不是没想过放弃,就觉得还能再坚持

        1  在奔三这件事儿上,有些人总是显得格外在意。虽然我们一再提倡,不必拿年龄来说事儿,重要的是要有年轻的心,要放宽心胸,要懂得保养。可是,身体机能的逐步下降,熬夜再也不能任性而为之,出门要化妆的脸,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随着年龄渐长,确实没有了二十来岁时候的激情和热情。

    2020年9月28日
  • 励志先励己

      现在我还要给大家将一位名人的故事。那么我讲的究竟是谁呢?请你们仔细往下看就知道了。

    2020年9月26日
  • 您的命运掌握在陌生人手上

    2年后的一次同学会上,他和她再次相遇,在各自历尽了生活的周折并建立起还算不错的事业和家庭之后,这对曾经短暂恋爱并分手的恋人终于能平和地聊起天来。在寒暄了一阵之后,男人对女人说:“您…

    2020年11月17日
  • 命运不回应您的请求,是想给您更好的

        一个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承受能力能有多强?  25岁之前,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2020年12月7日
  • 俞敏洪: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

          有一次俺在一本书上读到这句话,开始不理解,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终于开始明白其中的意义。在生活中,俺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著于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不愿意放弃。…

    2020年9月27日
  • 理想就是做您喜欢的事

    新华书店内。 一个十岁光景的男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站在她母亲面前哀求着:“妈妈,就给我买这本书吧。”他的母亲,坐在供宾客歇息的简易小凳上,一直用很严肃的表情说着同一句话:“这书…

    2020年10月31日
  • 精美励志文章:您的成功您决定

          早晨俺驾车上班时,通常会遇到3个卖报的年轻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卖报策略。但其中一人总能最先卖完报纸。事实上,另外两人所处的位置比他优越很多。等俺日复一日地…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