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上的第一份工作

    对职场新人来说,再昂贵的职业套装也遮不住言谈举止中的青涩。而第一份工作,除了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外,它更像是一块磨刀石,在反复磨砺中把我们打造成职场所需要的样子。

  

  

  对职场新人来说,再昂贵的职业套装也遮不住言谈举止中的青涩。而第一份工作,除了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外,它更像是一块磨刀石,在反复磨砺中把俺们打造成职场所需要的样子。

  看似无用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回报

  刚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小周几乎怀疑自己脸上刻着“新人”两个字,因为不管是接待客户还是出去开行业会议,见到的每个人都会冲他笑笑,然后紧跟着一句:“刚毕业吧?”后来他渐渐意识到,问题可能出现在“职业范儿”上面。

  跟客户打交道,资深设计师总是气场强大,三言两语就能摸清客户需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他呢,都沟通一个小时了,拿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啊记的,心里还是犯嘀咕。小周发现,即便是专业对口,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到了职场还是不够用。老师讲了设计原理,但没告诉您如果客户的要求和课本不一致该如何取舍;老师把某个项目分解之后,您总能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分到自己头上的那部分,可从来没有主导过某个项目的全部进程。

  所有这些,在第一份工作中,小周全都遇到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和领导磨合,和同事磨合,和客户磨合,和自己磨合,和这份工作磨合,终于从新人变成了熟手。

  而所谓的磨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积累经验。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多做事,无论它们在眼下看起来是不是有意义。

  俺的朋友姗姗毕业之后进了一家报社,这位曾经在校报编辑部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工作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帮助老记者整理采访录音。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听写,把文字敲进电脑里。这是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纯体力劳动,没有稿费,当然也不可能在文章里署名,唯一的回报就是同事的一句“谢谢,辛苦了啊”.即便如此,每次报社里谁有录音要整理,姗姗都会挺身而出,且乐此不疲。

  傻吧?才不是呢。姗姗告诉俺,每次听采访录音,她都会特别留意老记者是怎么采访的:怎么开场,怎么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怎么提问,怎么追问,怎么一步步深入,别人打岔时怎么把话题拉回来;然后,再对照记者的见报稿件,学习人家怎样立意,怎样取合素材,怎样结构文章,怎样组织语言。

  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

  接着说小周的故事。积累了几年经验之后,小周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创业初期,在几个同事的努力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大,慢慢地,人手也紧张起来。

  前些天,小周在来报到的三个应届毕业生之间开展了一场同题竞赛——为一个近期签约的客户做设计方案。

  竞赛的结果把他惊到了。A同学的方案像是教科书内容的翻版,经典却毫无创意;B同学始终没搞清客户偏好和自己的喜好到底哪个更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C同学的作品倒是有些亮点,可用来演示的PPT上,斗大的错别字赫然出现在标题上。

  而在此之前,他们个个信心爆棚,恨不得当场就领走个重点案子大显身手,瞬间树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配合导师完成过类似项目,所有这些都让他们觉得前途一片大好。

  职场生涯是一盘“很大的棋”,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永远是大忌。

  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于丹谈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艺术研究院下属的印刷厂锻炼。“四间小屋,俺们九个,都是各个名牌高校分下来的硕士毕业生,大家天天住在这里,开始在印刷厂干活。俺们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俺们念了那么多书,其实在这里干的活是见不着字的,是纯体力活儿。女孩子用汽油擦地下的油墨,男孩子扔纸毛子,就是裁下来的废纸边。”

  在经历了最初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适应之后,于丹说,直到现在她都对“第一份工作”心怀感恩。正是那段经历,让她学会了很多东西:“第一阶段是迅速地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第二阶段就是享受生活,要从这个生活里发现当下的乐趣。”

  经历了,就比站在原地更有收获

  社会学家们反复强调着第一份工作在人生轨迹中的重要意义。

  除了经验和阅历之外,即便将来打算转行,第一份工作至少可以帮您打开视野,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获得更多此前在学校里、在家里无法得到的信息,为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迈克尔-戴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餐馆当洗碗工,时薪2.3美元。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想起当初这段工作经历,他仍然心存感激:“俺最喜欢的是餐馆老板的智慧——只要俺早上班一会儿,就能学习他的经营之道。他为自己的工作十分自豪,并且关心每一位来到店里的顾客。”

  俺想起曾经在售楼处遇到过的一个女孩,专业、得体、落落大方,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后来闲聊起来才知道,她拥有让不少人羡慕的闪亮标签:传媒大学、硕士、法学专业。俺始终无法把这些关键词与眼前这个售楼处里穿着黑色套裙的瘦小女孩联系在一起。问原因,她说,毕业之后想留在北京,衣食住行都要花钱,总不能坐吃山空。找个工作接触一下社会,积累些阅历,说不定能碰到什么更好的机会。

  在这里,她接触到最新的地产政策,跟银行联系密切,遇到各式各样的购房者,一对一地帮他们谋划最优方案——什么样的户型最适合,购多大面积性价比最高,怎样的贷款组合最划算。如此鲜活的商业实践,远不是坐在图书馆里抱着课本能学到的。

  女孩告诉俺,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想的都是去律师事务所或者考公务员,视野很窄。工作之后忽然发现,其实选择并不止这些,比如,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想尝试着做做房地产律师,“做过一线,熟悉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市场,应该还算有些优势吧。”

  第一份工作不仅可以是成功的基石,也可以是通向成功之路的一块跳板。至少,它可以帮您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让您更有能力、更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个朋友,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定制品牌。三年前,她辞职去国外学习时装设计,之后回国创业,直至今天。您能想象吗?在这之前,她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天天加班到深夜,无休止地跟账目和表格打交道。

  在辞职信里她特别提到,感谢这份工作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让自己可以不为衣食担忧,而且有机会去实现梦想。

  第一份工作是职场生涯的起点,可终点在哪里,却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就像在田径场上,无论您参加的项目是1米短跑、跳远、跳高或者跨栏,起跑时的速度、姿念、节奏,都将决定您最终的成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磨刀石上的第一份工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68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8日 下午9:59
下一篇 2020年9月19日 上午6:05

相关推荐

  • 学会职场宣泄,还您每天好心情

          俺们每天穿梭在职场生活中,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一台电脑,人人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工作的劳累,也劳累了俺们的心身。在职场中,让俺们学会以…

    2020年7月26日
  • 职场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每一个实习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每天忙忙叨叨,甚至晚上1点都下不了班,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具体忙了些什么,总觉得是在不停地打杂,跑过来跑过去,而自身能力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2020年9月30日
  • 私家车柳先生的人生逆袭

        我手机通讯簿里有个特殊的称谓:私家车柳先生。  从老家到市区有一批专门载客拉活儿的私家车,俗称“黑的”。司机往往都是年轻人,我们称他们“师傅”。但这个柳先生坚持不让我们叫他师傅,而是自称“柳先生”。

    2020年8月30日
  • 华为:“老二”的下一个10年

          加入WTO后至今1年,华为等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形成自己的威慑力。它们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人才积累,甚至已成海外企业局部学习的参照。中国企业的名字开始…

    2020年7月25日
  • 做个职场“魔力弹”

        宋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只谋得一个测试员的职位,每天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打交道,作息时间也随着车间走,常常因为赶货加班到深夜。一个大学生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有人劝他跳槽,随便到哪儿找个工作,起码可以坐办公室吧,又轻松工资又高。

    2020年9月16日
  •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

    2020年10月15日
  • 年轻人找工作勿因待遇差随意放弃机会

        最后一堂课,学生们关心的是找工作的问题,我不得不说实话,如果要在香港从事媒体工作,现在是一个很差的时机,都在裁员,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凤凰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但是意味着不会加人,也有公司会请人,但是都是趁机裁掉高薪的,聘请可能是抵于之前市场标准的新人,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

    2020年9月27日
  • 心中只有猛虎,怎能细嗅蔷薇?

        小茹是一个进公司不久的90后姑娘,刚大学毕业半年多的时间,是HR校招时招进来的。

    2020年7月20日
  • 15件事为您的职业生涯助力

          大部分关于职业生涯的建议都把目光放在宏大的规划上,比如:告诉俺们该如何领先、如何“赢”等等。比起俺们每天实际生活中面对的琐事,这些都属于宏观的范…

    2020年10月18日
  • 业余时间决定您是否成功

        一百多年前,有道数学题难住了全世界的数学家:“2的67次方减去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

    202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