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上了三天班就辞职的年轻人,俺想和您谈谈

  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他说:俺觉得,这就是俺想要的公司和文化,这就是俺喜欢的工作!

  这个小伙子戴着黑框眼镜,说这话的时候,一副理想主义者的激情神态。

  坦白说,俺被这种神态打动了。

  俺想,也许工作充满繁杂无聊,但只有这种激情,才能造就卓越。

  后来俺又看了一下作品,觉得底子不错。决定录用。

  很快HR给他发了OFFER。第二周就来上班了。

  几天后,他给主管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发短信第二天,他就不来了。连离职手续都没办。

  主管跟俺说起时,俺还很惊诧。“这不可能吧?”

  俺觉得这种轻率行为,完全不像是那个年轻人该有的。

  俺很想和他谈谈,给他发了条短信。没回复。俺准备给他拨个电话,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个必要。

  就算打通电话了,俺想跟他谈什么呢?

  劝他继续来公司?——不,俺不会再要他了。这样的年轻人,俺也不敢要。

  跟他谈什么是“责任”?——都是成年人,也挺没意思。

  谈“喜欢”和“工作”的关系?——俺不是稻盛和夫,俺说不出“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喜欢上手头的工作”这种话。

  想来想去,俺想给他讲讲俺自己的故事。

  俺想说说,7年前的自己。

  那时俺大学还没毕业,在一家影视广告公司做脚本文案。写脚本很辛苦,影视广告也并不有趣。跟俺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恰好异地恋的女友来找俺。有一天,俺跟老板连招呼都没打,跟行政说了一声俺不干了,收拾东西就走了。

  手机关机,跟女友过了几天与世隔绝、幸福快乐、没心没肺的日子,俺突然觉得该给公司一个交代,于是硬着头皮去公司,找老板谈谈。

  恰巧,在公司电梯口见到老板,带着一群人,扛着大小设备,急匆匆出去外拍。老板见到俺,愣了一下,指着俺说:等俺,回来再跟您说。

  俺吓坏了。这个老板平时脾气就大,这下还不得把俺训死?

  俺在公司提心吊胆等了一个小时。俺看着公司其他人忙碌喧哗,根本顾不上理俺。难堪之极。

  俺找了张纸,写了一封长信,放在前台。算是交代了一下。

  总之,俺是落荒而逃。

  这就是俺职业生涯的开始。一个不光彩的、污点般的开始。

  俺想找那个年轻人,聊聊这件事。

  俺想告诉他,这件事成为俺后来久久无法磨去的尴尬,心灵上的痒痕。

  在那之后,俺经常在洗澡的时候会突然想起自己落荒而逃的身影,内心奇痒无比,忍不住要狂嚎两嗓子才能疏解。

  后来,俺正式进入广告传播行业,在一家本土创意公司做了3年,后跟总监出来创业,到今年是第4年。

  212年的时候,机缘巧合,俺又见到了当初那家影视公司的老板。

  毕竟事过多年,俺已经有了一颗平常心,能够跟人家主动打招呼了。他还记得俺,很热情的跟俺握手,问俺近况,称赞俺“有才华”,看上去一点也记不起来当初在电梯口的尴尬相遇。

  俺们一起吃了个饭,相约以后有机会合作。

  此后,俺们再也没有见过。

  那次见面之后,俺彻底原谅了自己。俺也明白了一件事——几乎所有您认为尴尬的事,都只有您自己记得。别人早已忘却或不放在心上,只有您自己,当成久久无法消逝的“心头之痒”。

  回望过去,俺那个时候,很喜欢王小波。王小波有一篇文章,叫《工作与人生》。(www.lizhijuzi.cn)俺当时读了没什么大的感受,比不上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么过瘾。

  但现在回过头再看,这篇文章简直每一个字都写进了俺的心里。

  其中有三句,犹得俺心:

  第一句是:“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

  第二句是:“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第三句是:“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

  不知不觉,俺发现自己在面对工作时,态度与自己的人生偶像完全一致了。这让俺感到振奋。

  仿佛俺经历了一次连自己都未察觉的修炼。如今已经印证,修为在身,境界如常。

  而这种面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那段难堪的起点开始的,从那久久无法消散的心头之痒开始的。

  那段难堪的经历,以及后来不断的自俺反省,以及多年来全心投入工作的历练,使俺重新认识了“工作”这件事。以及俺应该如何对待“工作”。

  是的。假如俺有机会再见到那个年轻人,俺会跟他谈谈以上这些。

  本文作者:乐观虚无主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那个上了三天班就辞职的年轻人,俺想和您谈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6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0日 下午1:43
下一篇 2020年9月10日 下午7:10

相关推荐

  • 职场新人,学会巧用劣势

        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人有点转不过弯来。为了尽快摆脱菜鸟的身份,有些人善于藏拙,不懂装懂,以期尽快融入职场。其实,无知并不可怕,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为你的职场之路添火助力。

    2020年8月27日
  • 谁没写过几封辞职信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心中有满腔热情无处释放,总是不停地与同事交谈,想尽快学到业务知识,也让对方加深对我的了解,结果却事与愿违,大多数人对我只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不耐烦地摆手离开,如此这般几个月后,公司同事都在背后议论我像个傻瓜一样,喋喋不休令人生厌。

    2020年8月26日
  • 成功人士纵横职场必备的九大心理秘诀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胜出,就要从各个小的细节开始做起,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的有规律有准则。不付出,哪里会有收获,永远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这种蠢事。一起来学学成功人士在公司…

    2020年10月20日
  • 上帝是个微波炉

        我常常开会,有时候开到绝望,但我从不怕绝望,因为每到绝望的时候,就会突然有“叮”的一声出现,像微波炉的脆响,然后,一个想法出现了,于是会议在众人欢呼雀跃中,结束了。

    2020年8月24日
  • 您能走多远,您的专业素养说了算

        1  前两天,我去参加朋友婚礼。司仪是本地电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轻帅气风度翩翩。我到婚宴大厅时还早,主持人一直在和几名认出他的粉丝聊天。

    2020年4月8日
  • 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

        逃离北上广已成为流行词多年——有几年,人们先是嚷着要离开;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郊区买房买地,接着是先驱者开始晒自己在丽江大理威海的定居照片;这段时间,又有先烈们受不了小城市的平淡,默默地回来。

    2020年9月20日
  • 职场“35岁现象”:请别浪费您30岁前的时光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2020年4月21日
  • 与艰难工作为伍,才能看到最美风景

        1  最近几年,各种同学会的邀请多了起来。从各种同学会里,我们可以察觉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以前上学时成绩马马虎虎的人,在30到40岁的这十年,都有非常戏剧性的发展,成了中小企业的老板或有实力的机构高层。他们在参加同学会的时候,都会大大方方的支付赞助费。

    2020年7月19日
  • 写给怕走弯路的您

        生涯规划,的确能帮助人们躲避风险,少走弯路。但是人生真的有直路吗?或者说,一条直线的人生,真的幸福吗?

    2020年8月17日
  • 女性职场成功之六大法则

          一直说女人要独立,一直说男女要平等,事实和男性比较而言,女性在职场有先天的性格优势,也有劣势。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职业女性,看了很多前辈的经验之谈,总结来去,俺认为有以下…

    2020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