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上了三天班就辞职的年轻人,俺想和您谈谈

  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他说:俺觉得,这就是俺想要的公司和文化,这就是俺喜欢的工作!

  这个小伙子戴着黑框眼镜,说这话的时候,一副理想主义者的激情神态。

  坦白说,俺被这种神态打动了。

  俺想,也许工作充满繁杂无聊,但只有这种激情,才能造就卓越。

  后来俺又看了一下作品,觉得底子不错。决定录用。

  很快HR给他发了OFFER。第二周就来上班了。

  几天后,他给主管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发短信第二天,他就不来了。连离职手续都没办。

  主管跟俺说起时,俺还很惊诧。“这不可能吧?”

  俺觉得这种轻率行为,完全不像是那个年轻人该有的。

  俺很想和他谈谈,给他发了条短信。没回复。俺准备给他拨个电话,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个必要。

  就算打通电话了,俺想跟他谈什么呢?

  劝他继续来公司?——不,俺不会再要他了。这样的年轻人,俺也不敢要。

  跟他谈什么是“责任”?——都是成年人,也挺没意思。

  谈“喜欢”和“工作”的关系?——俺不是稻盛和夫,俺说不出“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喜欢上手头的工作”这种话。

  想来想去,俺想给他讲讲俺自己的故事。

  俺想说说,7年前的自己。

  那时俺大学还没毕业,在一家影视广告公司做脚本文案。写脚本很辛苦,影视广告也并不有趣。跟俺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恰好异地恋的女友来找俺。有一天,俺跟老板连招呼都没打,跟行政说了一声俺不干了,收拾东西就走了。

  手机关机,跟女友过了几天与世隔绝、幸福快乐、没心没肺的日子,俺突然觉得该给公司一个交代,于是硬着头皮去公司,找老板谈谈。

  恰巧,在公司电梯口见到老板,带着一群人,扛着大小设备,急匆匆出去外拍。老板见到俺,愣了一下,指着俺说:等俺,回来再跟您说。

  俺吓坏了。这个老板平时脾气就大,这下还不得把俺训死?

  俺在公司提心吊胆等了一个小时。俺看着公司其他人忙碌喧哗,根本顾不上理俺。难堪之极。

  俺找了张纸,写了一封长信,放在前台。算是交代了一下。

  总之,俺是落荒而逃。

  这就是俺职业生涯的开始。一个不光彩的、污点般的开始。

  俺想找那个年轻人,聊聊这件事。

  俺想告诉他,这件事成为俺后来久久无法磨去的尴尬,心灵上的痒痕。

  在那之后,俺经常在洗澡的时候会突然想起自己落荒而逃的身影,内心奇痒无比,忍不住要狂嚎两嗓子才能疏解。

  后来,俺正式进入广告传播行业,在一家本土创意公司做了3年,后跟总监出来创业,到今年是第4年。

  212年的时候,机缘巧合,俺又见到了当初那家影视公司的老板。

  毕竟事过多年,俺已经有了一颗平常心,能够跟人家主动打招呼了。他还记得俺,很热情的跟俺握手,问俺近况,称赞俺“有才华”,看上去一点也记不起来当初在电梯口的尴尬相遇。

  俺们一起吃了个饭,相约以后有机会合作。

  此后,俺们再也没有见过。

  那次见面之后,俺彻底原谅了自己。俺也明白了一件事——几乎所有您认为尴尬的事,都只有您自己记得。别人早已忘却或不放在心上,只有您自己,当成久久无法消逝的“心头之痒”。

  回望过去,俺那个时候,很喜欢王小波。王小波有一篇文章,叫《工作与人生》。(www.lizhijuzi.cn)俺当时读了没什么大的感受,比不上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么过瘾。

  但现在回过头再看,这篇文章简直每一个字都写进了俺的心里。

  其中有三句,犹得俺心:

  第一句是:“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

  第二句是:“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第三句是:“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

  不知不觉,俺发现自己在面对工作时,态度与自己的人生偶像完全一致了。这让俺感到振奋。

  仿佛俺经历了一次连自己都未察觉的修炼。如今已经印证,修为在身,境界如常。

  而这种面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那段难堪的起点开始的,从那久久无法消散的心头之痒开始的。

  那段难堪的经历,以及后来不断的自俺反省,以及多年来全心投入工作的历练,使俺重新认识了“工作”这件事。以及俺应该如何对待“工作”。

  是的。假如俺有机会再见到那个年轻人,俺会跟他谈谈以上这些。

  本文作者:乐观虚无主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那个上了三天班就辞职的年轻人,俺想和您谈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6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0日 下午1:43
下一篇 2020年9月10日 下午7:10

相关推荐

  • 职场箴言:领悟10句话,少奋斗30年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俺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

    2020年10月19日
  • 职场宝典:您的底气,来自您的努力

        医学院毕业后,我到本市最大的三甲医院做了一名护士。由于我的文字功底比较好,护士长常常调我去写护理部的材料。不知怎么,我的文笔竟入了陈院长的眼,他将我调到了办公室担任起了他的行政助理。

    2020年9月20日
  • 职场攻略:一万个美丽的未来,不如一个温暖的现在

        今天提了离职,老板大吃一惊,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你为什么要走?

    2020年9月17日
  • 职场心理学定律

          【墨菲定律】当您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您的面前;而当您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

    2020年8月10日
  •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七堂课,七个人生哲理,每个都是简单而又深刻的格言。
          1995年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
         第一堂课:追求完美。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家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过,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个面。
         但是,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图书馆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20年8月24日
  • 5招让您成为公司核心员工

          职场竞争如战场战争,还记得《穿普拉达的女王》中,那个总裁助理吗?全年无休,却因为一次小小的生病住院,在住院期间职位被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取代。当然那个大学生也为之付出了…

    2020年7月18日
  • 实习生需要懂的40大基本规矩

          1、不论您住得多么远,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分钟到办公室,如果是统一班车,也应提前5分钟赶到候车点。上班不迟到,少请假。    2、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动打招呼…

    2020年8月12日
  • 外企高管对应聘者的4点忠告

          先交待一下背景,俺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做软件的,目前算是高层管理者,本身做业务,也负责销售管理,公司的sales和助理都是俺面试和招聘的。应该在这方面有一点发言权。公司…

    2020年7月24日
  • 尝尽职场辛酸,常怀感恩之心

          1月24日,网友“L行天下”在论坛发帖:《8后!职场这1年!小小的总结和感慨!”》。从刚开始工作月薪6元的草根打工者,到现在做到公司…

    2020年7月18日
  • 一个7年老员工的离职总结:如何打造最强大的自俺

        2014年7月27号,加了最后一次班,看着猫扑新版顺利上线,我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猫扑新版是我能留给猫扑的最后一件作品,我7年的猫扑职业生涯就此也画上了句号。工作9年,7年最好的时光给了猫扑。我并不后悔!

    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