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想辞职去旅行的您

    周末在犀牛会做关于旅行的分享,关于台湾旅行,抑或别的地方,我并不是旅行达人,因此甚为苦恼。我不愿给大家再去讲关于台湾的风景和美食,也不愿意讲旅行的意义了,很多话说了太多遍之后,会让人陷入一种极端的误区,以为这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好像不是这样。

  

  

  周末在犀牛会做关于旅行的分享,关于台湾旅行,抑或别的地方,俺并不是旅行达人,因此甚为苦恼。俺不愿给大家再去讲关于台湾的风景和美食,也不愿意讲旅行的意义了,很多话说了太多遍之后,会让人陷入一种极端的误区,以为这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好像不是这样。

  第一个演讲的姑娘讲述了自己辞职去旅行的故事,讲了很多内心的纠结,以及因为偶尔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困窘。姑娘还小,估计89左右,工作一年半攒了3W,独自旅行精神可嘉,但是在那些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笑脸照片的背后,俺突然想起俺上一个公司的老板跟俺在前段时间的简短对话:

  老板:最近怎么样?
  俺:不怎么好,俺又想去旅行了,不想上班。
  老板:能afford么?
  俺:您说钱么?
  老板:俺说的不是钱,俺是说您一次次出去,终究每次要回来,您如何处理一次次的与现实再次融合。

  俺很突然地想起了这段对话,在那个姑娘讲故事的时候,然后俺瞬间改掉了预想好的讲话内容,换成了这段话的思考。

  在目前这个人人苦逼,压力巨大的时代,每个年轻人都自命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该苦逼地坐在小格子间里填破表,做没完没了的PPT。要做,那也必须是高额的加班费,无限制的打车费,一年2天的带薪年假,外加各种诱人的诱惑才能体现出自己牛逼哄哄的价值。如若不然,便觉得生活是黯然苦逼的,没有希望的,自己的光芒是不被发现的。

  于是,每当有人环游世界,或是出去个半年一年,还能幸运的红极一时的,便觉得自己也该拥有那样的生活。媒体的越来越多的极端宣传,比如人活着就是要看看这个大世界,不去旅行您会觉得世界就是您眼前的这个样子等。这些话都没有错,但是到了还没有经历过历练,没有一点点事业和成就的小年轻人身上,便滋生了蛊惑的味道。

  今年5月去台湾签售回来,俺换了更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觉得俺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俺发现,在过去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俺没有办法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俺没办法把眼前每天的苦逼与旅行在外的各种豁达、自由、无拘无束串联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话对俺显然失去了作用。

  开始俺以为是工作本身的原因,可是仔细想想,目前的工作比起以前轻松很多,环境也更加自由开放,这都是俺以前想要的,但是到手之后俺为什么会变得不快乐?现在俺突然明白,是俺没有afford起旅行的自由与现实的束缚,并且一意孤行地认为现实也应该是自由的,且俺的价值就应该是旅行时展现的那样。

  于是,俺一次次动了再出发的念头。于是,四个月里,俺去了四川、贵州和云南,每次离公司出走一周,但是每次回来并不觉得这些旅行缓解了什么,反而是更加加重了些什么。看起来,俺依然没能平衡这一切。

  旅行,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智涣散的方法,跟散瞳孔似的,十分钟散出去,收回来可就久了。所谓的旅行的意义,看看世界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么?

  Afford的似乎并不只是这些,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工作前5年的年轻人,afford的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说起职业生涯,似乎是个很俗套的词汇,很多新新人类唾弃之,觉得自己玩回来一样可以继续工作,于是有一个词gap year备受推崇。每次俺想到这个词,俺总会有些紧张,大概是俺身在一个朝夕变化太快的行业里,且有很强的紧迫感。

  对于间隔年,俺想说其实俺更喜欢“间隔月”的方法,因为一来没什么大刺激让您用年来调整;二来对于工作五年以内的人来讲,一年不断花钱还没收入,不用一年,三个月您就慌了;三来对于职业生涯来讲,过长的断层会让身心不在状态,对行业的人脉关系与业界动态发生严重断层与陌生感。

  这背后有一个隐秘但很犀利的逻辑在于:工作开始时候月薪平均是税后3k左右,好不容易历练了一两年可以升职加薪一点点了,但是您离开了整整一年,或者三个月,市场会让您之前的努力几乎归零。当您再次回来的时候,好的话能加1块钱,坏的只能找一个3K的工作继续做。攒了半年不吃不喝一万八,一出门机票签证先干掉六千。

  如此循环,您的旅行永远是穷游,这没关系。问题是您是否有梦想带上养育您二十多年的父母也来一趟旅行?但是您舍得让他们也跟您去1美金的旅馆,还是吵吵闹闹的青年旅舍六人间?Oh,no!再远一点,如果有一天父母有什么愿望,您是否有多余的人民币,来做一个哪怕小小的支援?

  俺记得以前俺看到小S围脖的一句话,大约是她从哪里奢华的带着全家人旅行回来,她说:“俺每天很努力地工作,所以俺值得拥有这样美好又温馨的旅行!”这句话对俺感触很深。

  前几天的百度大人大讲堂上,有一个人叫郭怡广,196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岁开始练习吉它。1989年,他和丁武、张炬一起组建了后来轰动中国摇滚乐坛的唐朝乐队,21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国际媒体公关总监。他说了一句话“人应该有一个vocation(事业),更要有一个advocation(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俺想,这才是俺们应该推崇的人生。不是非A即B的极端,也不是放弃A奔向B的逃避。有一天,俺们都要回来。您并没有甩掉这个让您不满意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甩掉了喜欢逃避的您。

  至于日复一日那些苦逼的生活,俺想引用周杰伦的稻香来做个结尾:对这个世界如果您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

  请您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俺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写给老想辞职去旅行的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50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0日 上午11:54
下一篇 2020年8月20日 下午3:57

相关推荐

  • 哪些规则很重要,但却是99%职场人都不知道的?

      成年人的生活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你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获得认可就需要摸索并掌控职场社会的生存法则。

    2020年8月8日
  • 职场5种人加薪最快

      1、职业目标清晰。  不少职场人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根本原因是职业目标不清晰。而职场生涯前3年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期。如果这段时间内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那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的打工者。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所在,结合3年来的经验教训,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

    2020年8月27日
  • 怎样看待一份工作

          大概是因为新一届大学毕业来临,这些日子总有人来询问工作的事情。有位朋友想找工作,俺问他原来的工作为什么辞掉,他给俺的理由是:原来工作太乏味了,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这…

    2020年10月16日
  • 工作5年,仍在公司最底层: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年末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增长,他增长的只是体重;别人脱单,他脱发。

    2020年3月23日
  • 职场生存三字诀:忍狠滚

          表面上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但其实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该狠、该忍,还是该“滚”,一切在于您自己。对…

    2020年7月30日
  • 到位不越位

        在职场里,一些员工总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见识是广博的,便爱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比谁的都好,遇事便自作主张,越级、越位、越权处理工作中的事情,结果惹人烦、遭人怨,落个胆大包天、自作聪明的坏名声,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2020年8月18日
  • 现代工作场所的七大秘密

          在没有社交媒体提醒俺们过得有多么悲惨的时候俺们是怎么过活的?每次Career Builder发布一项员工调查后,都会有一千人在博客中告诉俺们俺们是如何超负荷工作,如何被…

    2020年10月25日
  • 任正非给华为新员工八大忠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内部讲话总是被业界津津乐道,在最近《致新员工书》中他强调,“在华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二个:一是努力奋斗;二是做出良好的贡献。”

    2020年8月28日
  • 一名求职成功者的经验

    ——一名求职成功者的经验 相比大多数还在为就业难苦恼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黑龙江大学竞博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曲亦平在两个多月前已经结束了这种奔波——去年12月,一向喜欢 市场企划、喜欢挑…

    2020年10月17日
  • 混饭是混饭,创业是创业

        职高毕业后,我没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又不想回到家乡继续“养羊生孩子盖房”的故事,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城里的同学时,他就像听到一个幽默故事那样开心地笑了:“创业?你的意思是混口饭吃是吗?”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