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仍在公司最底层: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年末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增长,他增长的只是体重;别人脱单,他脱发。

  

  

  年末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增长,他增长的只是体重;别人脱单,他脱发。

  是努力错了吗?不是,任何时候努力都没错。只不过您的努力没有得到最大的效益。您需要思考:什么时候,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最大的产出?

  1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前几天,看了一部讲述医护人员生活的纪录片《人间世》。

  其中一个情节,让俺久久不能平静。

  担架员徐晓明,是三甲医院里的老员工,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由于每天工作强度很大,徐晓明常常干得筋疲力尽。

  对这份重复而辛苦的工作,徐晓明感到并不满足,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职加薪,有的还创业当了老板,徐晓明有时也会考虑,是否应该换个工作。

  但母亲对他说,“别想那么多花花肠子,踏实努力干下去吧,您只要做好这一件事,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您了。”

  潜移默化,徐晓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每天加倍努力工作,坚信这份经历会对以后的赚钱致富有帮助。

  事实上,在医疗系统里,担架员并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

  与临床医生相比,担架员业务极其单一,上升空间几乎为零。

  即使徐晓明再怎么努力,工作再一丝不苟,也无法改变现状。

  他的努力,对个人成长是无效的。

  生活中,像徐晓明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受到毒鸡汤熏陶,坚信努力就能致富,却不愿意停下来思考。

  最终拼死拼活,消耗的只有健康和精力。

  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说,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目标。

  不恰当的努力,就好比向着错误的方向用力。越努力,只会死得越快。

  2

  努力本身不值钱,没有人会为“苦劳”买单

  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一幕让俺印象深刻。

  ABA公司的陈奇雄,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的竞选上,遗憾落败。

  他找到领导哭诉:“俺在公司整整12年了,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俺这么努力,难道您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俺一个小小的主管?”

  领导冷眼对他说:“您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您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您升职的理由。”

  职场中,您有多努力,多大苦劳,这不是老板最需要的。

  您真实的价值,实际产出的功劳,才是升职加薪的关键。

  就像您去买包子,只会在乎包子好不好吃,老板做包子的过程多艰辛、多努力,和您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知乎上有个提问:努力工作的员工会让老板感动吗?

  高赞答案很精辟。

  “作为老板,俺当然可以被您感动,只要您不用俺为这份感动买单。”

  感动老板没有任何作用,您自身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累死也得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说白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想要别人出钱“买”您,得看您的价值在什么方面。

  一个企业里,一般有这么几类员工:

  1、利益连接者:没有他们,没客户、没渠道、没优待;

  2、核心管理层:没他们,没钱赚;

  3、技术骨干:没有他们企业散架;

  4、普通员工;

  5、外包工、合同工、不稳定分子。

  前三类人是老板的心头肉,他们掌握着核心价值。而动不动就拿努力说事的,基本是4和5。

  当没有什么可以出卖时,就出卖努力吧。

  老板做生意,是为了挣钱,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员工,远离核心价值的努力是无效的,它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即使用再多的力气,也无法让您再上一个台阶。

  3

  您以为的努力,只是在“重复劳动”

  学生时代,相信大家都做过这样一件事:摘抄错题。

  每次考完试或批改完作业,总有一堆“努力”的同学把错题抄到“错题本”上。那字迹,那排版,像练字一样美观工整。

  但错题本一合,再也不会翻开第二遍。里面的错题,压根就没有弄懂。接下来的考试,错过的题目还是会错。

  雷军说过:“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每次只是抄错题,不加以分析,就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因为您的大脑,始终在偷懒。

  原来有个同事,每次经过他位置,都看见他在写方案。俺问他:“公司最近接了很多项目?”

  他头也不抬,敲着键盘说:“哪有很多项目啊…就同一个方案,老板不满意,已经改第5遍了…烦死了!”

  俺又问:“他哪里不满意呢?”

  他很郁闷:“就说东西不是他想要的,自己也不说清楚,就会叫俺们改。”

  俺很纳闷:“那您可以先花点时间沟通呀。”

  他疲惫的说:“哪有时间,每次要得那么急,马上写都不一定能写完呢!”

  那天晚上,他加班到了凌晨3点。但方案最终还是没有通过。

  可以说,他每天的努力都是白白浪费的。

  这就是重复劳动的最大特征,反复做对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

  爱因斯坦讲过一个故事:

  如果给俺1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决定俺生死的问题,俺会先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远离核心问题,即使付出的再多时间,也只是徒劳无功。

  只有在最高效的环节中用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自俺感动式努力,不是所有的苦都值得吃

  前段时间,新垣结衣主演的《无法成为野兽的俺们》大火。

  女主角深海晶,是一个努力的好员工。早上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泡咖啡、买早饭、做保洁。她的职位是营业助理,却兢兢业业地承包了销售、秘书、总务、打杂等各种额外业务。

  虽然早已不是职场新人,深海晶却秉承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忍受苛刻老板的无理要求,主动将同事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她认为,只要“多劳”,就一定能“多得”。

  但到头来,深海晶只拼到了老板一句“能者多劳!”的精神安慰。

  有时候,俺们所谓的努力,只是自导自演的无效自嗨罢了。

  深海晶看似很忙碌,但实质上,并没有做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情。

  24小时待命,每天忙成狗,到底在忙什么也不太清楚,这种不聪明的努力方式就像漩涡,把您吸进去,但您却安慰自己很励志。

  就像朋友圈里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都特别忙,喜欢发“您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您必须要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的鸡汤。

  但是,这样没有效率的瞎忙,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走不出人生的怪圈。

  正如卡尔维诺说的:“这些年俺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人天生难免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5

  摆脱无效努力,关键在于“偷懒”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懒人创造的,而不是努力的人创造的。

  人们不想走楼梯,于是发明了电梯。人们懒得走路,于是发明了汽车、火车和飞机。

  做得更少,但效率更高。

  所以,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不应该是瞎忙一通,而是要思考,用什么“偷懒”的方法,才能将自己的成果最大化。

  等您思考完了,您会发现,其实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您就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时间价值”思维

  某网友在回顾自己的北漂经历时,追悔莫及:

  为了省钱,她租几百块一个月的狭小单间,房间里阴暗潮湿,上下铺的床也有没楼梯,睡上铺的她,每天上下床都要费好大劲。

  房子离公司非常远,需要提前至少两个半小时去挤地铁。仅通勤时间,就接近4个小时。

  每天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时常抱怨生活好艰难。以她的工资,完全够租离公司更近,条件更好的房子。她却觉得:“不省省哪来存款,这么辛苦工作不就白费了?”

  半年后,原本圆润有活力的她变得十分憔悴。最终,她离开了北京,自以为是的付出没有帮助她成长,反而浪费了许多时间。

  作家克里斯·贝利说过:俺们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造出更多时间。

  足球巨星C罗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生活上他从来不会用时间去换钱。

  C罗在训练场附近租了房子,还买了一辆车,出行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训练和休息,以保证每天1小时的睡眠。

  如今,33岁的他,身体机能依然维持在23岁的水平。把握时间的价值,让C罗始终站在巅峰。

  2、多做“无用”的事情

  有读者曾给俺留言,说工作5年来,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早到迟退的。结果领导对他的努力视而不见,至今仍是公司最底层。

  相反,那些和他同期入职,却不如他努力的人,升职的升职,创业的创业,发展得比他都顺。他觉得很迷茫,想改变现状赚更多的钱。

  几句话聊下来,俺发现他思维太局限了。只要没有去过的地方,都算远;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认为没有,抵触接受新鲜事物。

  这样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创造不出多大价值,因为他们很少会去总结,没有快速抓取事物背后运行规律的能力。

  俺认为,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不应该只专注于工作,而是多做“无用”的事情。

  像现在很火的短视频,许多自以为踏实的人不愿去了解,认为看短视频是没有意义,浪费时间的行为。对“网红”印象,还停留在低俗、低端的层面。却不知道已经出现了不同领域,甚至非常专业、有思想深度的网红。

  您不做这些看似“无用”的事,直接否定它,就相当于断绝了自己对新事物的参与度。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见识一直活在过去,就算再努力思考,也没有办法提升思维广度。

  而聪明的思维方式,往往都是对新鲜事物和陌生领域,持有小心且乐观的态度。

  不用自己的传统观念去质疑,抱着存在即合理的心态,去了解去发现,进而开阔自己的思维,比其他人更早一步看清现象,找到上升空间,甚至是风口。

  像罗振宇,当大家都在质疑视频平台野蛮生长的时候,他已经在好几家不同领域的平台做知识付费了,单就映客一个平台就收获了26万粉丝和4多万映票。

  如今,罗振宇也算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了。

  聪明的人,一般赚钱都不会太辛苦,太辛苦的人,一般都赚不到钱。不要总觉得“勤有功,戏无益”,多关注了解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有益于提升思维,寻找职业出路。

  3、培养“目标思维”

  很多时候,俺们想做的东西太多,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太少。

  看别人学弹琴,自己也报了班,却只去了几节课;工作当中发现效率欠缺,收藏了不少文章,却再也没打开过;觉得心理学很有意思,买齐了推荐书目,但放在床头没翻开过。

  还有像新年计划这种,现象级的形式主义:

  减肥、健身、学烹饪;

  读书、写作、求升职。

  都想一下子吃成大胖子。

  俺们往往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意志力更加有限,一天工作8个小时,身体都被掏空了,您确定还能兼顾德智体美劳?

  导致很多人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来一事无成。

  去年,俺一位大学同学辞职创业,开了一家店铺。

  头半年的时候,她制定了很多计划,比如线上拓客,搞营销活动,通过旅行社做渠道,还有做小程序提高曝光量。三天一小搞,五天一大搞,满脑子就想着赚大钱。

  谁知半年下来,什么钱也没赚到,还搞得身体五劳七伤,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其实,一年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耐用,只需要制定一个目标,进行专项突破,至于其他方面,则可看情况推进。这就需要俺们做出筛选,把真正有价值、能够坚持的内容找出来。

  比如,新的一年要涨薪3%,这就是唯一目标,然后思考涨薪需要哪些技能提升,或是人脉拓展,通过拆解过程、逐个攻破来一一解决。而不是一下子定多个目标,断断续续地做,然后放弃。

  目标是否明确,是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真正的进步是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阶段式精进。有了“目标思维”,习惯一旦生成,就会带着您轻松往前走。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工作5年,仍在公司最底层: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49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3日 下午1:43
下一篇 2020年3月23日 下午2:27

相关推荐

  • 职场牛人总结的面试成功法则

          参加面试,在衣着方面不要特别讲究、过分花哨华丽,但也要注意整洁大方,不可邋遢,男士衬衫要换洗干净,皮鞋要擦亮;女士不能穿过分前卫新潮的服装。    一、面试前的准备  …

    2020年9月23日
  • 职场励志:教您如何应对人生低谷

      不少人都不喜欢改变,而情愿保持现状。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指出,不管是丧偶、生病这种坏事,还是结婚、升职一样的喜事,只要是生活中的改变,都能给人带来压力感,与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生活偏偏时时处处地发生着变化,面对现状,我们可以学会接受它、喜欢上它,以下就是8个策略:

    2020年8月23日
  • 人总有认怂的时候

        【一】  唐大柱,将近一米八的大个,身体敦实得很,虽然生在南方,却浓眉大眼,一副北方人的身段和相貌。

    2020年8月18日
  • 6句话让您在职场中得到爱

          在职场中,要想跟同事处出“爱人”般的默契和感情,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即“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rdquo…

    2020年10月28日
  • 一个应届生菜鸟三个月的辛酸求职路

          前天收到了新公司的offer,是一家外企,此前曾想着若有一天能找到工作,一定要把自己这几个月的求职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平时很少写文章,手有点生锈,就随心而写吧,就当还愿,…

    2020年7月19日
  • 要么“惊艳”,要么经验

        我收到过很多封邮件,都是说自己与学历有关的痛苦。比如,A小姐,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临极大的困难;B先生,因为没有读过大学,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感慨何时是个头。每次遇到这样的邮件,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无论我怎样回答,都没办法解决他们没有学历亦没有贵人相助,而被划在标准线之外的事实。

    2020年8月15日
  • 对不起,您本科学历不好,俺们不能录取您

        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提到,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2020年3月25日
  • 您不该忘记当初的承诺

        前几年,我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时候,每当有员工离职,我就要例行找他们谈话,问他们为什么离职,结果,绝大多数都是满腔怒火地指责公司“对不起他(她),工资不高,福利不好,人家同行业的某某公司一年13月薪,这里才12月薪;某某公司给员工上的有商业保险,子女看病可以报销,这里没有商业保险;公司的某某和自己的资历差不多,他为什么可以当中层领导而自己还是个大头兵……”这些牢骚和质疑让我无话可说,并不是因为他们说的很在理,而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要求非常荒唐,公司当初招聘他们的时候根本没有承诺那么高的工资以及福利,更没有承诺工作几年后必须要提拔为领导。

    2020年8月24日
  • 如果您刚参加工作,这些习惯必须有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by查·艾霍尔

    2020年7月22日
  • 如何才能快速升职:要适当表现自己

          当俺们在职场上拼打上几年之后,往往就会升职、加薪,而有的人却还是一直停留在当初入职时的那个职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工作中只是埋头苦干,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

    202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