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就好了吗

    她来辞别,表示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雾霾。  是啊,去年十二月以来,红色预警又红色预警,最夸张的是邻市的一则新闻:“本周雾霾一共两次,一次四天,一次两天半”。

  

  

  她来辞别,表示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雾霾。

  是啊,去年十二月以来,红色预警又红色预警,最夸张的是邻市的一则新闻:“本周雾霾一共两次,一次四天,一次两天半”。

  雾霾最浓时,单位选择放假,而她决定给人生放假。

  俺表示不舍,她给俺看她手机里在某网站网购的记录,最近的,大多是口罩,各式口罩:还有罗汉果,“清肺的”,她握着手机轻声说,俺想起,不久前,她向俺推荐罗汉果时,也这么说过。

  “俺可以,但俺的父母不可以,整日在这里吸毒。”

  她是独女,五年前离婚,无子,此后,她的父母便从老家赶来北京,一直陪她。

  离开北京,就好了吗

  “有一天,俺发现水管里流出的水是蓝色的,”她指的是雾霾最重的那天,“俺问自己,俺辛辛苦苦在北京谋生活,难道为的是这种生活吗?”

  “蓝色自来水?”俺喃喃重复,俺记得。

  那天,她在同学群里发了张照片:脸盆蓝汪汪,放在水池中央,在她租住的房子里。

  “对,还有租住。”

  离婚后,她和前夫把曾共有的房子卖了,折现,一人一半;但这几年房价飞涨,她始终没凑够再买一套房的钱,或者说,没有办法在付完首付后,每月轻松还贷,悠然度日。

  “俺算了又算,算了又算,除非用俺父母的退休金做生活费,俺的钱才够用……俺把每一笔开支列在纸上,看有无再节省的可能,俺很难过,俺发现到自己六十多岁,还要欠银行钱。”

  她又打开手机给俺看她的网购记录,“足迹”一栏显示,她看过窗帘、沙发、家装所需的各种小物件,但大多已经“失效”、“下架”,“俺一直没下手,因为,在北京有一个自己的家,太难了”。

  这时,轮到俺,陪她一同叹息。

  “相亲也难”,她摇摇头,“经济压力大,工作更要努力,节奏快,累得、忙得,没时间去认识新的人”。

  她还提到,有几次,下班后,挤地铁去约会,走到约会地儿,脂粉残,满地伤,只想瘫下来休息会儿。

  她曾在电影院睡着过。

  几年来,相亲的次数,两只手数得过来,都不了了之了。

  “您知道吗?在北京,发呆都觉得浪费生命……但就算生命一丁点都不浪费,俺也不会有好的生活。”

  看得出,她经过深思熟虑,俺能做的只有祝福。

  但俺疑惑,“回老家,问题就能解决吗?”

  她显得振奋,“在北京付首付的钱在老家能全款买房,这样,就能相对自由。”

  而后,她向俺勾勒“相对自由”的生活:有亲戚,不同阶段的同学、朋友,这意味着社交圈大,解决婚姻的可能也增加;重新找一份工作不难,虽然和现在的收入不能比,胜在轻松;她甚至想休息一段时间,毕业十年,她每份工作间没有超过一个星期的间隙。

  她打算在当地图书馆附近住,在大学报一个绘画班。

  可以慢跑、骑自行车。

  把没写完的小说重新拾起。

  这些,她本以为在财务自由后才能实现的梦,瞬间来到眼前。

  俺浇一瓢冷水,“在老家,您未必能遇到和您一样的人。”

  她和俺同龄,在许多小城市,已被视为中年人。

  她笑了。

  说起去年聚会时,见过初恋。“头发都没了,肚子也凸起来”,因为“太安逸”,他的妻子——她的另一个同学,埋怨他:人生的主题就是打麻将。

  “那应该是小城很多人的常态吧,”她两手一摊,“俺预感到一段时间内,俺会是个异类。但这没什么,俺希望每天有时间从容读书、写字、画画,这是俺回去最重要的原因。”

  为庆祝她的人生重大决定,俺打算为她的新居添一套漂亮的餐具。

  俺请她发给俺一个地址,稍后,俺收到的是一张截图,她截取的网购记录地址栏,最新的写着她老家的门牌。

  “截图时,俺流泪了”,随图片而至的,是她真正的告别辞。

  “俺浏览了十年来的收货地址,有学校、历任工作单位、买的房、租的房。还浏览了俺收藏的店铺,第一次买职业装的店儿;婚礼时的敬酒服,工位上的书架和盆栽,搬家的塑料绳、大纸箱……北京十年,俺的白手起家、颠沛流离、归去来辞,都在其中。”

  “愿您一切都好,留或者走,都是成熟、理智的选择。”俺回她。

  “长安居不易”,俺们不能用勇气去绑架任何人,虽然回到小城这条路,大约也并不如她所想,那样简单从容,但一个人,撑不下去的时候,换一条路试试,总还是没错的。

  作者简介:林特特,本名杨颖,安徽人,毕业于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已出版《别害怕您所向往的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爱人与仇人都会老去》。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离开北京,就好了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9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日 下午7:25
下一篇 2020年8月1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

  • 路的旁边还是路

      大学毕业那年,赶上经济危机,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作机会的城市,一时间更是“人才济济”。对于未来,我并没有多少奢望,只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让自己独立起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020年8月5日
  • 关于求职和职场生存,一些不得不说的话

          关于求职和职场生存,一些不得不说的话。混职场的童鞋,看过来。    这几年看了数以万计的简历,今天又看了一天,现在还在看。有些话,不得不说。如果俺的这些话,能帮助更多人…

    2020年10月12日
  • 可能输在情商上

        微博上爆出一个故事:有一个“90后”的大学生,到电视台实习,开会的时候,脑筋灵活,出了不少点子,大家聊得高兴。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主任说:“麻烦你开完会后,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

    2020年9月6日
  • 走出“舒适区”,您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不久前在路上遇到曾经的演讲课老师。  老师看到我十分兴奋,问我有无时间,可是给学妹学弟们传授一下演讲经验。

    2020年7月29日
  • 追求梦想,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追求梦想,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林书豪的纪录片。那是“林来疯”之前,他一次又一次的坐冷板凳,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球队给转卖了。他在不断被打击和受挫中,满怀失望却不放弃。

    2020年7月25日
  • 不成熟的职员的十大标志

     标志1:知无不言言无不真      对别人什么都说,而且什么话都说真的,这很诚实,但太不成熟了。职场上混,就跟下棋一样,尽可能地对方的心理,而不是尽可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道理很浅显。

    2020年8月21日
  • 技多压身,请专攻

        我大学时候学的是英语专业,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在职场发展,因为英语只是一门语言,作用仅限于交流,很多非英语专业的人都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都能够很好地用英语交流。

    2020年9月7日
  • 争做职场高手:换位思考赢人脉

          职场修炼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独门技术,技术高超固然重要,但仅有高超的技术并不说明您就是一个职场高手,高超的技术需要依托于丰富的人脉资源来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范畴,…

    2020年7月20日
  • 如何在遥远的城市找到一份工作

          提问:    俺已经在人事部门工作了13个年头(从大学开始),俺目前拥有一个收入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但是俺决定搬回俺曾经成长的城市,离这里大约8英里。    俺安排在21…

    2020年10月24日
  • 能做事更要会做事

        这是一个“忙”的时代。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问谁谁都忙,看谁谁都行色匆匆,“忙”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成为社会上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

    2020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