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人,才把苦劳挂在嘴边

    开公司从来不是做慈善,谁可怜就奖励谁;工作也不是秀场,谁表现的更卖力更努力就该受表扬。谁创造的价值大就奖励谁其实才是对员工最大的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小悦

  

  

  开公司从来不是做慈善,谁可怜就奖励谁;工作也不是秀场,谁表现的更卖力更努力就该受表扬。谁创造的价值大就奖励谁其实才是对员工最大的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小悦

  1.

  毕业之后,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

  俺们的老板以前是个语文老师,后来下海经商,经常以“儒商”自居。新员工培训上,老板借用孔子的话讲了他的人才观:

  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

  对公司而言,德才兼备,是第一等人才,有德无才是第二等,至于有才却无德的,属于第三等,俺们公司坚决不用。

  俺当时听了很高兴,对老板的价值观非常赞赏。

  然而圣人难寻,于是俺们公司最常见的是彬彬有礼的平庸之辈。

  论产品,俺们公司一群兢兢业业的本分人,图书质量自然是不差的。可是在产品推广方面,因为缺乏创意的宣传手段,成了公司的老大难。

  眼睁睁看着好书囤积在仓库里,纵然老板修养再好,也高兴不起来。

  这时有人向老板推荐了阿姜。

  阿姜在几家大公司做过策划,据说在业内是颇有名气的。

  在聘用之前,老板翻了翻阿姜之前做策划的几个经典案例,不禁皱起了眉头。

  案例做的很新颖,也很能吸引眼球,就是,有点哗众取宠,略显低俗。

  推荐人在老板面前念叨了好几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黑猫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老板才咬咬牙打了阿姜的电话。

  就这样,阿姜成了俺们公司的业务主管。

  2.

  阿姜上任不久的第一把火,就把俺们都得罪了。

  俺们公司的惯例,是每月都会选出一名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并把员工事迹张贴出来作为示范。

  那个月,大家一致推选了业务部的小王,因为小王刚刚在跑业务的途中被撞伤了。且不说这种奋不顾身的敬业精神,就算作为安慰奖,也不过分吧。

  可是阿姜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小王的业绩并不突出。

  这件事吵吵嚷嚷,终于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以俺们老板的师长情怀,他自然是站在俺们这一边的,于是他问阿姜是怎么想的。

  阿姜说,商场如同战场,并不是一个适合讲情面的地方。假如这次给小王评了优秀,那就等于宣布了错误的游戏规则,大家都会以为,只要表现得足够卖力,或者足够惨,就是好员工了。而实际上呢,不管是运气太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样的好员工实际上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

  所以,俺们鼓励大家学习小王的精神,公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勉励小王。但最有价值员工一定是给公司创造最大价值的员工。

  后来,俺们的评选规则变得很简单,只要把绩效考核打印出来看看可以了。

  在这种胜者为王的制度下,谁敢不费尽心思往前冲。

  俺们的老板也从一个老师的角色中渐渐走了出来,他开始相信,员工的努力是员工自己的事情,公司只需关注最终的结果就好。

  安慰奖,更适合设定在幼儿园里,而不是想要一鼓作气的公司里。

  3.

  俺进入第二家公司没多久,和俺邻桌的同事萌萌悄悄告诉俺,看到那个叫美美的吗,就凭着长了一副好皮囊,把老板迷得七荤八素,您可别招惹她。

  不用萌萌说,俺也看到了,不就是那个隔三差五迟到,还经常忘记打卡的女人嘛。

  俺心里有点失望,觉得新公司的制度实在乱糟糟。

  比如萌萌吧,经常加班到七八点,忙的连晚饭都顾不上,工资却比每天悠哉游哉的美美差了一大截。

  所以,每当美美带着一身香水味走过的时候,萌萌会私下冲俺撇嘴,无声地骂一句“狐狸精”。

  有一回,俺问萌萌,干嘛不考虑跳槽啊,这里看起来太不公平了。

  其实俺问萌萌的同时,自己心里已经在暗自策划跳槽了。

  萌萌叹口气说,到哪儿去还不一样,这就是个看脸的社会。

  看来工作这几年,萌萌一直过得不舒心。不知怎么,俺感觉有点怪怪的。

  正在这时,老板快步走进来,一路叫着“美美,美美”。

  就算是专宠,这也太夸张了吧。

  见到了美美,老板拉起她就跑,“上次说的那个大项目来了,还有两个外商,今天可全看您的了。”

  下午外商视察,美美娴熟地用英语和他们谈笑风生,仪容仪表优雅大方,瞬间把俺和萌萌秒成渣渣。

  人家虽然狐狸精,但人家能出业绩,功高盖主,这是真本事。

  而萌萌呢,虽然看似每天埋头苦干,干的却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而且心不在焉,效率低下,出错返工更是寻常,以至于落得经常加班,才能勉强不耽误事。

  对公司而言,美美是不可或缺,萌萌是可有可无。

  这就难怪两个人的待遇有天壤之别了。

  4.

  后来俺又经历了几家公司,但俺再也不会像萌萌一样嘀咕什么公平不公平了。

  您给俺做出多大业绩,俺给您开出多少工资,这就是职场里最大的公平。

  至于工作中的曲折和牢骚,还是说给自己和上帝听听吧。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念头才是职场的大忌。

  要是人人都哭诉自己的苦劳,而没有像样的功劳与之匹配,那公司该拿什么来支付给大家呢?

  难道公司也要把自己的难处哭诉一遍,然后大伙儿抱头痛哭?

  当俺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的时候,俺已经学会了像个战士一样,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上级。

  只有能或不能,是或不是,没有那么情绪、态度还有故事。

  5.

  有一年写年终总结,俺突发奇想,把诸如“新年伊始”之类的话都省掉了,而是做了一张报表,分条罗列了几组重要数据。

  从这几组数据,老板能够清楚地看到俺今年都为公司做了什么,明年打算做些什么。

  老板看了很高兴,把它打印了很多份分发下来,要求大家以后就按照这个格式来写。

  时间紧,任务重,哪有功夫去重复那些无关紧要的寒暄。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功劳摆到桌面上,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换用一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不成熟的人,才把苦劳挂在嘴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3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3日 上午10:10
下一篇 2020年7月23日 下午2:14

相关推荐

  • 在苹果工作,俺学到的八条管理经验

          萨钦·阿格沃尔(Sachin Agarwal)目前是Posterous的CEO,他曾在苹果公司工作六年,并从中学到不少珍贵管理经验。    苹果是一家集合…

    2020年7月22日
  • 学会以下潜规则,让您的事业顺风顺水

      大凡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明白这一点。他们读懂了社会的本质和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知道对方需要什么,知道对方脑子里在想什么。

    2020年9月2日
  • 出色面试的24条秘籍

          面试是您整个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成败均决定于您面试时的短短一瞬间的表现。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怎么出色地面试,而且绝大多数的错误都可以预期并且避免,下面这24条提示将给您…

    2020年7月24日
  • 警惕职场小儿科行为

        在职场上,应届毕业生们常常被称为“不懂事的小朋友”,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前辈们眼中多少有点“小儿科”。但如果那些早已成为上班族的“大朋友们”的“职商”还未够成熟,我们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小儿科”行为不止限于那些“不懂事的小朋友”。

    2020年8月26日
  • 20不努力,30做助理

          大二的表弟给俺打电话,说大学生活很无聊,日子不知道该怎么打发。他是不想泡妞的,因为“时间还没到”,他内心深处隐隐认为应该做点什么,方不荒废青春,…

    2020年9月23日
  • 如何将自己培养为职场千里马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一晃已经17年多了,“从菜鸟到骨灰”,一路走来、叠嶂人生,有欢笑也有泪水,内观自己、外看别人。

    2020年9月7日
  • 男人职场不成熟的十大标志

          年轻人喜欢幻想,本身也没错。但若是一天到晚光幻想,那就麻烦了。脱离了现实,好高骛远,白日做梦,眼高手低……漫步云端的感觉是不错,但梦醒时分,…

    2020年7月25日
  • 史上最牛职场经典语录

                                                                                                                                                     ——读完让你少奋斗10年

    2020年8月25日
  • 要么“惊艳”,要么经验

        我收到过很多封邮件,都是说自己与学历有关的痛苦。比如,A小姐,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临极大的困难;B先生,因为没有读过大学,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感慨何时是个头。每次遇到这样的邮件,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无论我怎样回答,都没办法解决他们没有学历亦没有贵人相助,而被划在标准线之外的事实。

    2020年8月15日
  • 别让您所谓的自尊心,断送了您的前程

      最近公司在招聘中发现,越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自尊心越是强烈。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对你毕恭毕敬、很听话的样子,但实际做起事情来便知分晓。公司通常在新入职员工不了解公司业务的时候,都会安排他们独自一个人进行街边手递手推广业务。这项看似普通又简单的工作,却足以看出了一个人的职业心态。

    2020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