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这6条标准,看什么工作适合您

    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招聘人  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来看一眼就走了。

  

  

  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招聘人

  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来看一眼就走了。

  每个来应聘的人俺都会聊上半小时到一小时。

  是当朋友一样聊,俺觉得既然不得不花这个时间,那么不论对谁来说,无论是谁要有所收获。

  所以,俺常会讲一段关于如何选职业的这个话题,是俺的个人观察和总结。

  俺自己换过很多工作,越年轻越任性。

  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如果早一点知道这6条,现在的俺肯定不一样。

  具体是哪六条呢?

  先选大行业

  女怕嫁错郎,男怕进错行。

  现在似乎都不怕了。错了都能改。

  但少走弯路,意味着能更快抵达目的地。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就那么三四十年(算上以后延迟退休),如果十年是个坎,您选的行业周期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时间周期。

  很多行业变得非常快,报考大学专业是还是热门,一毕业就不流行了。

  铁饭碗的真正意义在于不会消亡和被取代,长寿的行业才可能有铁饭碗。

  俺最早在IT行业工作,那时IT行业如日中天。俺服务的都是硬件公司,后来软件公司崛起,硬件公司没落,到现在又成互联网的天下了,再过几年,互联网也OUT了,人工智能又要崛起。

  记住,新领域永远是年轻人的天下。

  行业越来越新,俺们越来越老。

  所以,俺发现不能再跟新行业跑,而是要停下来思考了一下什么行业值得选?

  青春可以当饭吃的时候,要尽情吃。同时也要懂得及时离开。

  那些永远存在的行业,才是首选。

  哪些行业永远存在呢?

  俺们生存必需的行业会永远存在。

  比如,食品、服装、健康、教育……

  所以,俺最后选择了母婴行业。人类总要繁衍后代吧?无论怎么变,生孩子的事儿总不会变。人们只会在生孩子的方式、方法、环境、心理上持续优化。

  只要有人类,这个行业就永存。

  选大趋势

  以前父母总想让俺去学个会计专业,俺确实学过。

  表面上看,每家公司都需要会计。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会计中的基础工作迟早会被技术甚至人工智能所替代。

  再比如翻译,这个专业也很容易被新技术取代,只是早晚的事儿。

  好比以前有打字员这个职业,现在呢?已经消失了。

  接下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

  那就要考虑,哪些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部分?

  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艺术,比如,写小说……

  还有那些必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需求……

  这些功能也是俺们每个人需要精进的方面。

  占先机,上快车

  具体在某个行业里,就要去了解发展趋势。

  如果刚好赶上快速发展期,那么恭喜您,登上了快车。

  就好像前些年,房地产快速增长时,很多人在那波潮流中收获丰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选对路线比个人努力还要重要。

  个人努力付出和收获,没有什么关系。

  毕业几年后,很多差距是因为您上的车不同造成的。

  从上海到北京,您乘飞机或高铁,和您骑了自行车相比,哪个更快?哪个更努力?

  想明白这点就不要抱怨了。

  另一种情况是,您预测到了这个行业要爆发,提早占个位,等在哪里。等候整个行业起飞时带您一起飞。

  但别忘了,等候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当然,也不排除预测失误的情况。

  比如,俺预测大陆的月子会所行业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俺去年创办了一个中国月子行业媒体【孕富月子行业投资圈】,就是为了占位子。

  为什么呢?在台湾7-8%的妈妈生孩子后会住月子中心。而月子会所本身也是消费升级。尽管这个新兴行业里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方向是对的。坐月子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满足家庭的需要。

  俺不知道哪天爆发,但是俺有耐心等。

  第一份工作莫贪舒适

  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您未来是越做越舒服还是越做越难。

  有人一开始在舒服的地方稳定的待了几年,等出来后,才发现很难适应大多数企业的竞争环境。越做心里越苦。

  而有的人一开始在快速高压的工作节奏中度过,虽然很折磨人,但能锻炼出抗压耐造的心理素质。更换职业时会发现,自己越做越轻松。

  还有一点是,能在大城市就在大城市。

  大城市竞争激烈,但机会多,您接触的人,接触的事会拓展您的见识。

  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很多人喜欢回老家工作,那是您的舒适区。如果对自己未来有期待的话,还是能在年轻的时候去一线城市折腾折腾,折腾够了,再回老家也不迟。说不定,就折腾出来了呢。

  选老板

  俺的经验是,最好选择要求严格的老板。

  俺第一家公司老板对俺要求很严格,甚至有点儿找茬。

  还总让俺干各种和俺专业不相干的事儿,做不好,还被骂。老板是记者圈子里的“一只笔”,同时还是个商人。

  俺的文字功底就是那时被老板骂出来的。尽管差距还很大,但已经够混饭吃了。

  当时真的很压抑,很想不通,到现在也不联系。

  现在回想起来,俺遇到的两个“坏”老板,对俺的工作上的影响是最大的。

  反观俺现在,俺真不是好老板。因为俺会在意对方的感受。

  当然,老板本身的格局也很重要。跟不同的老板,您可以学会很多接人待物、处理关系的经验,很多是您无法通过自己摸索学到的。

  有专长,但要忘掉专业

  如果不是专业性特别强的领域,请忘掉您的专业。

  在职业的开始,如果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岗位,一定要勇于尝试。老板都不怕您弄砸了,您怕啥?

  能多尝试就多尝试,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最快。

  这是俺认为最有价值的工作。

  总结一下:

  先选大行业,跟大趋势。再判断先机,争取登上快车。

  选老板时,如果自觉度高的人,无所谓,哪款老板。自觉度低的人遇到严格的老板也许是件幸运的事儿。

  个人方面,有专长,但要忘掉专业。第一份工作莫贪舒适。争取多做事,多尝试。

  End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凭这6条标准,看什么工作适合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2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1日 上午1:20
下一篇 2020年7月21日 上午5:24

相关推荐

  • 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

        “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

    2020年7月25日
  • 有一种辞职叫蓄谋已久,有一种跳槽叫水到渠成

        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辞职及如何辞职的问题。  好朋友的建议是,先找到下家,然后再辞职。大环境不好,朋友给出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真心为我着想,也是最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一条路。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本职工作非常忙,其次要用无数的谎言请假去面试,面对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2020年4月20日
  • 争做职场高手:换位思考赢人脉

          职场修炼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独门技术,技术高超固然重要,但仅有高超的技术并不说明您就是一个职场高手,高超的技术需要依托于丰富的人脉资源来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范畴,…

    2020年7月20日
  • 别让您所谓的自尊心,断送了您的前程

      最近公司在招聘中发现,越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自尊心越是强烈。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对你毕恭毕敬、很听话的样子,但实际做起事情来便知分晓。公司通常在新入职员工不了解公司业务的时候,都会安排他们独自一个人进行街边手递手推广业务。这项看似普通又简单的工作,却足以看出了一个人的职业心态。

    2020年4月12日
  • 世界500强招聘的十大潜规则

          1.2%的做校园招聘的5强,聘用了将近8%进入五百强的学生。    其余的公司,有些做校园招聘,也许是为了树立或宣传自己的在校园中的雇主品牌形象。    每年都进入大学…

    2020年8月11日
  • 解脱,蜕变

      今天是9月16号,一个很开心的日子,为了这个欢庆的日子,他和他同事还专门去K厅欢唱了三个多小时。你要是问什么事情?估计也只有这样的一个答案——他离职了

    2020年8月10日
  • 要么苟且,要么拼搏,您选哪个?

      01  一早来到办公室,看到平日里元气满满的小美坐在自己位置上,眼睛愣愣地盯着电脑出神。

    2020年7月19日
  •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

    2020年10月15日
  • 职场励志:从两万到百万

      我的一个朋友,1998年硕士毕业时加入北京一家民营企业,月薪不到两千,真可怜!
      但一年之后,他的工资翻了一番。再过一年,加到六千,又过一年,也就是在他工作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由于企业的发展,月工资一举达到了2.5万元人民币,加上奖金、期权等实际利益,年收入几乎直达五十万大关!
      时光易逝,薪酬难涨。我问他成功的秘密,他说只有一个原因:主动积极地工作,把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钉子精神”,用在为老板服务、为公司效力、为客户做好事之上。这样的人,就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年薪统计数字里的佼佼者。
      话说这位朋友工作到第五年时,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辞职去美国读了一个MBA。就在大家还在为他放弃这么高的工资而感慨不已时,他已经获得了MBA学位,回到他熟悉的行业、一家五百强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问他具体收入的数字,他说:“只要你保证不发表出去我就说:十二万美元,将近一百万元人民币”。
      年薪一百万!这样的故事,我在新东方咨询生涯中不知道见到过多少。在“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就业难”、“海归就业难”的一片狼来了的惊叫声中,在“本科毕业月薪一千二”、“硕士期待值降到两千”、“海龟愿意为三千人民币折腰”之类的哀叹声中,我却满目琳琅地看到无数毕业两三年就月入五六千的本科生、工作四五年就成为小富翁的研究生、回国三四年就实现财富积累的留学生。中国职场收入的这种奇峰突起现象,如同中国机会本身一样,一边是充斥着抱怨,一边是爆发着惊奇。一边是冰冷的低薪海水,一边是白炽的金钱火焰。
      那些年薪报告、薪酬调查、人均收入统计,对城市的意义也许有,对个人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收入的差异,全世界都存在。我所咨询的学生,天天演奏着从年薪一万、两万,到年薪二十万、五十万,甚至一百万的中国变奏曲。
      年薪十二万美元,你敢想吗?假如你不敢的话,就想想美国、日本,甚至中国香港的工资水平吧!处在急剧发展、并且是不均衡发展中的中国,青年人就应该敢作、敢为、敢闯、敢挣。不断高速增长的收入,是全体中国居民的殷切期盼;而迅速达到世界高水准工资的骄傲,则属于那些敢于梦想、善于奋斗的时代青年。

    2020年8月23日
  • 最高的情商,就是管好自己的嘴

      在职场说话,一定要符合职场的规则,千万不要做一个刀子嘴,因为没人会有那么多耐心去体会你的豆腐心。

    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