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这6条标准,看什么工作适合您

    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招聘人  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来看一眼就走了。

  

  

  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招聘人

  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来看一眼就走了。

  每个来应聘的人俺都会聊上半小时到一小时。

  是当朋友一样聊,俺觉得既然不得不花这个时间,那么不论对谁来说,无论是谁要有所收获。

  所以,俺常会讲一段关于如何选职业的这个话题,是俺的个人观察和总结。

  俺自己换过很多工作,越年轻越任性。

  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如果早一点知道这6条,现在的俺肯定不一样。

  具体是哪六条呢?

  先选大行业

  女怕嫁错郎,男怕进错行。

  现在似乎都不怕了。错了都能改。

  但少走弯路,意味着能更快抵达目的地。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就那么三四十年(算上以后延迟退休),如果十年是个坎,您选的行业周期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时间周期。

  很多行业变得非常快,报考大学专业是还是热门,一毕业就不流行了。

  铁饭碗的真正意义在于不会消亡和被取代,长寿的行业才可能有铁饭碗。

  俺最早在IT行业工作,那时IT行业如日中天。俺服务的都是硬件公司,后来软件公司崛起,硬件公司没落,到现在又成互联网的天下了,再过几年,互联网也OUT了,人工智能又要崛起。

  记住,新领域永远是年轻人的天下。

  行业越来越新,俺们越来越老。

  所以,俺发现不能再跟新行业跑,而是要停下来思考了一下什么行业值得选?

  青春可以当饭吃的时候,要尽情吃。同时也要懂得及时离开。

  那些永远存在的行业,才是首选。

  哪些行业永远存在呢?

  俺们生存必需的行业会永远存在。

  比如,食品、服装、健康、教育……

  所以,俺最后选择了母婴行业。人类总要繁衍后代吧?无论怎么变,生孩子的事儿总不会变。人们只会在生孩子的方式、方法、环境、心理上持续优化。

  只要有人类,这个行业就永存。

  选大趋势

  以前父母总想让俺去学个会计专业,俺确实学过。

  表面上看,每家公司都需要会计。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会计中的基础工作迟早会被技术甚至人工智能所替代。

  再比如翻译,这个专业也很容易被新技术取代,只是早晚的事儿。

  好比以前有打字员这个职业,现在呢?已经消失了。

  接下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

  那就要考虑,哪些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部分?

  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艺术,比如,写小说……

  还有那些必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需求……

  这些功能也是俺们每个人需要精进的方面。

  占先机,上快车

  具体在某个行业里,就要去了解发展趋势。

  如果刚好赶上快速发展期,那么恭喜您,登上了快车。

  就好像前些年,房地产快速增长时,很多人在那波潮流中收获丰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选对路线比个人努力还要重要。

  个人努力付出和收获,没有什么关系。

  毕业几年后,很多差距是因为您上的车不同造成的。

  从上海到北京,您乘飞机或高铁,和您骑了自行车相比,哪个更快?哪个更努力?

  想明白这点就不要抱怨了。

  另一种情况是,您预测到了这个行业要爆发,提早占个位,等在哪里。等候整个行业起飞时带您一起飞。

  但别忘了,等候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当然,也不排除预测失误的情况。

  比如,俺预测大陆的月子会所行业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俺去年创办了一个中国月子行业媒体【孕富月子行业投资圈】,就是为了占位子。

  为什么呢?在台湾7-8%的妈妈生孩子后会住月子中心。而月子会所本身也是消费升级。尽管这个新兴行业里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方向是对的。坐月子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满足家庭的需要。

  俺不知道哪天爆发,但是俺有耐心等。

  第一份工作莫贪舒适

  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您未来是越做越舒服还是越做越难。

  有人一开始在舒服的地方稳定的待了几年,等出来后,才发现很难适应大多数企业的竞争环境。越做心里越苦。

  而有的人一开始在快速高压的工作节奏中度过,虽然很折磨人,但能锻炼出抗压耐造的心理素质。更换职业时会发现,自己越做越轻松。

  还有一点是,能在大城市就在大城市。

  大城市竞争激烈,但机会多,您接触的人,接触的事会拓展您的见识。

  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很多人喜欢回老家工作,那是您的舒适区。如果对自己未来有期待的话,还是能在年轻的时候去一线城市折腾折腾,折腾够了,再回老家也不迟。说不定,就折腾出来了呢。

  选老板

  俺的经验是,最好选择要求严格的老板。

  俺第一家公司老板对俺要求很严格,甚至有点儿找茬。

  还总让俺干各种和俺专业不相干的事儿,做不好,还被骂。老板是记者圈子里的“一只笔”,同时还是个商人。

  俺的文字功底就是那时被老板骂出来的。尽管差距还很大,但已经够混饭吃了。

  当时真的很压抑,很想不通,到现在也不联系。

  现在回想起来,俺遇到的两个“坏”老板,对俺的工作上的影响是最大的。

  反观俺现在,俺真不是好老板。因为俺会在意对方的感受。

  当然,老板本身的格局也很重要。跟不同的老板,您可以学会很多接人待物、处理关系的经验,很多是您无法通过自己摸索学到的。

  有专长,但要忘掉专业

  如果不是专业性特别强的领域,请忘掉您的专业。

  在职业的开始,如果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岗位,一定要勇于尝试。老板都不怕您弄砸了,您怕啥?

  能多尝试就多尝试,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最快。

  这是俺认为最有价值的工作。

  总结一下:

  先选大行业,跟大趋势。再判断先机,争取登上快车。

  选老板时,如果自觉度高的人,无所谓,哪款老板。自觉度低的人遇到严格的老板也许是件幸运的事儿。

  个人方面,有专长,但要忘掉专业。第一份工作莫贪舒适。争取多做事,多尝试。

  End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凭这6条标准,看什么工作适合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2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1日 上午1:20
下一篇 2020年7月21日 上午5:24

相关推荐

  • 职场话外音,您听懂了吗?

        在职场,领导跟你说的话,如果你单纯地理解为字面意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有些话,你得学会听话外音,这才是领导要表达的意思。

    2020年8月14日
  • 现在不让自己增值,难道要坐等着贬值吗

        好友东东去了新公司。  我问她感觉如何?  她说:“很忙,稍微松懈一点工作就完不成,不过这样也好,刚好锻炼一下。”

    2020年7月19日
  • 希望您安稳,但不仅是朝九晚五

        没有任何一种人生可以高枕无忧。  物质饱满的要追求精神丰盈,天资聪颖的要懂得后天维护;缺乏战略的要找准方向,拙于耐性的要扎根深入。抵达和渴望之间始终流动着生命本来的追逐力,一个人蜉蝣深渊,会瞅准时机蓄势待发;一个人身处高位,更要时刻提点自己居安思危,不能沦为情绪的附庸。

    2020年7月18日
  • 十个态度让您享受工作

      1、找出你承担职位的意义  媒体往往给人一种印象,即“成功”的人不需要工作,我们对现职的不满,部分也导因于此。

    2020年10月21日
  • 为什么您的工作总是越做越不开心?

        昨天,室友小冰加班到凌晨才回的家,已经是这个礼拜第五天加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晚。从中旬开始,她几乎每天都无法准时下班,整个人也疲惫不堪,临近崩溃。

    2020年4月13日
  • 有一天,俺放弃了光鲜的生活,也放弃了繁华的上海

        (一)  前段时间,网上开始流行起一些言论来,说逃离北上广,回到故乡,在大城市拼搏到底是为了什么。又立马很多人出来励志地说,在大城市有梦想,在小城市只有关系。

    2020年8月26日
  • 面试的65个技巧性回答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自己?  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企业才会相信。企业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企业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2020年4月28日
  • 那些苟延残喘的梦想,早该放手了

        01.  我总能在电视上各种各样的歌手选秀节目上看到L,每次他都是弹着吉他唱着同一首歌,每次都会情到深处就听到评委的按铃声。

    2020年8月7日
  • 职场励志:给中国大学生的六条职场励志箴言

     一、主动,是职场达人的最大特质。  在职场上只有两种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说得绝对一些,在事情面前,谁先行动,谁就是领导者。在职场上不要枯等别人提拔自己,要主动迎上前去,被上级认识,被上级欣赏,被上级提拔。世界上的资源都静静地摆放在那里,谁先主动去争取,去整合,去利用,谁就会成为这些资源的主人。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你想获得成功和幸福,就要主动,主动,再主动,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请记住:

    2020年8月8日
  • 生活能力是职场第一道门槛

        前不久,公司里来了个实习生。我见她第一面的时候,就觉得她身上少了点儿什么,果然,没两天就出意外了。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