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

  
  
  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站在会场台中央的李开复略微有些不自在,双手不时要整理一下衣角,但当他坐下来面对媒体时,很快就恢复了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他开玩笑说现在领导们都走了,俺们可以随便聊聊了。
  
  今年,李开复刚好跨进知天命的年纪,人生阅历,正是黄金时期。之前他带着团队和杰克·韦尔奇吃晚餐,老先生很high,但到了第二天致辞时,韦尔奇明显有点体力不支,李开复私下跟大家说,俺现在总算知道自己2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了。
  
  两年前,48岁的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投身创新工场。作为一个创业者,年龄永远不是问题,眼光才最重要。
  
  曾经的疑问: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点心是创新工场培育孵化的项目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去年底已成功拿到近15万美金的首轮投资。国定东路3号创业实训基地,点心的3多位成员已抢先入驻。一位美女正在对走神的男同事喊话“您要淡定,给俺好好写代码!”有人聊着聊着,突然脸上就有了亮了的表情。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两年前,几乎所有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开复说,大家渐渐开始明白,原来李开复做的不是慈善企业,不是帮大学生找寻人生方向,而是带领年轻人开拓梦想,努力掘金的。成立两年来,创新工场已经审阅超过25个项目,投资孵化34个项目和公司,其中9家成功吸引外部VC完成A轮融资,投资金额超过2.5亿人民币,总估值预计达到3亿人民币。
  
  对于两年前的疑问,李开复早就有足够的底气来回答,“俺们开创了适合所有创业领域和创业人士的‘专业孵化+投资’模式,俺们并不是去给那些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只缺钱的创业者投钱,而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甚至没有注册时,从无到有,开始创造企业。”
  
  拿行话来说,应该就是属于Pre-Angle,比天使投资更前面的那个环节,而这恰恰是那些“除了点子什么都缺”的创业者们最需要的。(励志歌曲  www.lizhijuzi.cn)点心CEO张磊曾说,“开复除了是俺的同事、投资人之外,还解决了俺的人才招聘、法律、公关、IT、政府关系等等事务,让俺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商业,令项目可以快速成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现在的忙碌:
  
  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硅谷”
  
  创新工场北京基地2平米的地方早已不够用,近5号人挤在一块,再加上那些明明毕业了还“赖着不走”的孵化企业,所以公司成立以来年年搬家,最近又在忙着物色新的地方。“地方宽敞开间够大,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是创新工场上海基地选址首要条件。最终在国定东路拿到了三层楼近86平米的办公地点。
  
  创新工场的团队是跟孵化企业完全坐在一起的,外人来参观,如果不做介绍,根本分不出哪些是创新工场的员工,哪些是孵化企业的员工。初创者们拎包就能入驻。如今,接待各国的考察团队也成了李开复的日常工作之一,前几天美国白宫“总统奥巴马国家创新战略”小组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咨询,探讨如何保持创新活力的秘诀。
  
  李开复希望把硅谷的一些创新基因带到国内来。创新工场北京基地附近原先只有星巴克,现在开了很多车库咖啡馆,投资机构也都在周边设立了办公室,就像蜜蜂发现了花朵,李开复笑称他们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了硅谷。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企业的创新理念才是根本。
  
  未来的眼光:
  
  透过媒体发招聘广告
  
  创新工场成立之初募集基金时,李开复照例刷的人情卡,新东方的俞敏洪,富士康,联发科,都是他的老朋友,只要打个电话,第二天资金就到账了。但是很快金融危机来临,创新工场也有半年多的时间“颗粒无收”,去谈投资,人家啰里吧嗦讲一大堆,您们帮人家创业行不通吧?李开复干脆排除干扰,专注做自己的事情。随着点心、豌豆荚、行云,这些项目的名气越来越响,钱不再是问题,投给谁才是问题。
  
  “俺们最关注的当然是软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只要有工程师就能做出来,成本降到最低,6个月就能看到预期收益,未来成功概率高,这些就是俺们考虑投资的因素。那些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成长的项目,赚血汗辛苦钱的,像外包之类,都不在创新工场考虑之列。”李开复承认,他们现在就是撒网式捕鱼法,投很多,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几家。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才是点石成金。当初他就看好安卓平台,如今获得VC青睐的点心是做安卓解决方案的,磊友是做安卓上的游戏软件,友盟是做智能手机上的统计方案,个个都有“冠军相”。
  
  在李开复看来,对创业者来说,上海在金融、电子商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北京则在移动、技术方面很强大,至于社交领域,两边都不错。上海基地将全功能全方位复制北京基地,从投资、人事、市场,到技术、IT团队、法务,都将一步到位,李开复也透过媒体公开发出招聘广告,希望有孵化经验的人才积极投简历,加盟创新工场。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9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下午1:11

相关推荐

  • 王兴:创业不要犹豫和后悔

          从创建校内(后改名为人人)、饭否、海内,直到现在的美团网,他是国内SNS第一人,也被业界戏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王兴曾形容自己一直在冲浪…

    2020年6月3日
  • 成功的老板有点傻

      我自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以来,期间在许多老板手下做过事,和许多老板接触过,也曾和许多朋友在一起谈论过许多企业的老板。通过归纳分析,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成功的老板似乎都有点傻,而那些似乎不太成功的老板好像都很精明。

    2020年4月15日
  • 励志创业:整合资源助您成功

    牛嫣说:“其实俺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大家需要的资源,就在自己的身边。俺只是通过整合使用这些资源,让这些信息有了生命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要您耐心去寻找,相信您也可以在自己的身边…

    2020年6月8日
  • 大学生们-请您不要模仿名人辍学创业

    扎克伯格和乔布斯都是大学辍学后创业的人物,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许当下的教育状况能让您觉得大学文凭并不值得您去守候四年之期,别人创业的成功也或许让您觉得自己也有创业的潜质。 亿万…

    2020年4月10日
  • 励志创业:老天爱笨小孩

     
            96年那个疯狂配带传呼机的年代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我也一样,记得当时还向我姥爷借了几百块钱买的是当时市面上最贵的MOTO精英双排汉字机价格大约在2600元左右,现在这个价买个3G手机都足够了。一次我在我的传呼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最新专利信息在手,无需东奔西走,由北京青华大学专利中心出版的最新专利信息,为您带来更多的好项目”记得当时收到这条信息的时候以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看到后心里顿时不安起来,我说的不安是一种着急一种想马上看到这样的信息的急切心情,是一种喜悦的不安。真有这样的好项目吗,出于礼貌当天没的打扰人家。第二天就和这个人联系上了,看到信息后我茫然了,上面的信息涵盖工业、农业、商业、五金等等上百种产品,当时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真是不该知从哪里下手,而且每个项目都要开发,也就是说市面上很少,要做市场预算广告投资还要做产品开发和加工等很多要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少则也要几十万,上哪找去呀。后来和这个人一交谈,我觉得我也可以做这样信息出售的模式,但是一定要比他做的影响面大范围要广,最好是全国性的,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按着这个创意我在思考着……几天后我真的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在那个网络资源贫乏的年代,用这种方式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相信的人确实很多,因为多数都很真实,今天再看看,已经是不太可行的事情了。

    2020年6月18日
  • 郭台铭的创业秘籍

          郭台铭有一句广为转载的名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您周遭的人,就决定了自俺的格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看得比较长远,空间就比较宽广,就不会对得失看得太重。    郭台铭创业…

    2020年6月20日
  • 自俺管理策略–通往成功的阶梯

      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那么,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从现在开始!不要为受挫而烦恼,这是给你带来转机的征兆;你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只是需要增加一点激情。

    2020年6月17日
  • 三大成功率100%的创业方向

          适合女性创业的项目有哪些?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兴趣所致,才选择了去创业。把事业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每天可以“沉迷”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当中,该是件多…

    2020年4月29日
  • 给IT女的4条创业箴言

      古典老师您好:  我工作3年了,作为一个陷入男性主导的IT女,我感觉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大,一直做技术也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创业,在互联网也好、其他领域也好,我喜欢和一堆有激情的人一起渡过难关的感觉。而且自己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创业比赛,成绩还挺好的。不过自己在创业上有些问题,就是自己不是很能够坚持下去,而且很多创业方面的东西还需要锻炼。我还想过要出国,我只知道,美国的创业思想很浓厚,很多人想创业,组团队比较容易。而且国外的教育就是让你自己释放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而不是在中国的教育这样的禁锢太多。

    2020年4月23日
  • 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10月17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来到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举行专题报告会,以成长中的十个启发为题,与浙大学子一同分享成长中的得与失、苦与乐,为其创业引路。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