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

  
  
  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站在会场台中央的李开复略微有些不自在,双手不时要整理一下衣角,但当他坐下来面对媒体时,很快就恢复了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他开玩笑说现在领导们都走了,俺们可以随便聊聊了。
  
  今年,李开复刚好跨进知天命的年纪,人生阅历,正是黄金时期。之前他带着团队和杰克·韦尔奇吃晚餐,老先生很high,但到了第二天致辞时,韦尔奇明显有点体力不支,李开复私下跟大家说,俺现在总算知道自己2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了。
  
  两年前,48岁的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投身创新工场。作为一个创业者,年龄永远不是问题,眼光才最重要。
  
  曾经的疑问: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点心是创新工场培育孵化的项目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去年底已成功拿到近15万美金的首轮投资。国定东路3号创业实训基地,点心的3多位成员已抢先入驻。一位美女正在对走神的男同事喊话“您要淡定,给俺好好写代码!”有人聊着聊着,突然脸上就有了亮了的表情。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两年前,几乎所有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开复说,大家渐渐开始明白,原来李开复做的不是慈善企业,不是帮大学生找寻人生方向,而是带领年轻人开拓梦想,努力掘金的。成立两年来,创新工场已经审阅超过25个项目,投资孵化34个项目和公司,其中9家成功吸引外部VC完成A轮融资,投资金额超过2.5亿人民币,总估值预计达到3亿人民币。
  
  对于两年前的疑问,李开复早就有足够的底气来回答,“俺们开创了适合所有创业领域和创业人士的‘专业孵化+投资’模式,俺们并不是去给那些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只缺钱的创业者投钱,而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甚至没有注册时,从无到有,开始创造企业。”
  
  拿行话来说,应该就是属于Pre-Angle,比天使投资更前面的那个环节,而这恰恰是那些“除了点子什么都缺”的创业者们最需要的。(励志歌曲  www.lizhijuzi.cn)点心CEO张磊曾说,“开复除了是俺的同事、投资人之外,还解决了俺的人才招聘、法律、公关、IT、政府关系等等事务,让俺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商业,令项目可以快速成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现在的忙碌:
  
  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硅谷”
  
  创新工场北京基地2平米的地方早已不够用,近5号人挤在一块,再加上那些明明毕业了还“赖着不走”的孵化企业,所以公司成立以来年年搬家,最近又在忙着物色新的地方。“地方宽敞开间够大,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是创新工场上海基地选址首要条件。最终在国定东路拿到了三层楼近86平米的办公地点。
  
  创新工场的团队是跟孵化企业完全坐在一起的,外人来参观,如果不做介绍,根本分不出哪些是创新工场的员工,哪些是孵化企业的员工。初创者们拎包就能入驻。如今,接待各国的考察团队也成了李开复的日常工作之一,前几天美国白宫“总统奥巴马国家创新战略”小组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咨询,探讨如何保持创新活力的秘诀。
  
  李开复希望把硅谷的一些创新基因带到国内来。创新工场北京基地附近原先只有星巴克,现在开了很多车库咖啡馆,投资机构也都在周边设立了办公室,就像蜜蜂发现了花朵,李开复笑称他们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了硅谷。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企业的创新理念才是根本。
  
  未来的眼光:
  
  透过媒体发招聘广告
  
  创新工场成立之初募集基金时,李开复照例刷的人情卡,新东方的俞敏洪,富士康,联发科,都是他的老朋友,只要打个电话,第二天资金就到账了。但是很快金融危机来临,创新工场也有半年多的时间“颗粒无收”,去谈投资,人家啰里吧嗦讲一大堆,您们帮人家创业行不通吧?李开复干脆排除干扰,专注做自己的事情。随着点心、豌豆荚、行云,这些项目的名气越来越响,钱不再是问题,投给谁才是问题。
  
  “俺们最关注的当然是软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只要有工程师就能做出来,成本降到最低,6个月就能看到预期收益,未来成功概率高,这些就是俺们考虑投资的因素。那些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成长的项目,赚血汗辛苦钱的,像外包之类,都不在创新工场考虑之列。”李开复承认,他们现在就是撒网式捕鱼法,投很多,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几家。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才是点石成金。当初他就看好安卓平台,如今获得VC青睐的点心是做安卓解决方案的,磊友是做安卓上的游戏软件,友盟是做智能手机上的统计方案,个个都有“冠军相”。
  
  在李开复看来,对创业者来说,上海在金融、电子商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北京则在移动、技术方面很强大,至于社交领域,两边都不错。上海基地将全功能全方位复制北京基地,从投资、人事、市场,到技术、IT团队、法务,都将一步到位,李开复也透过媒体公开发出招聘广告,希望有孵化经验的人才积极投简历,加盟创新工场。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9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下午1:11

相关推荐

  • 逆风前行

        周春明,被誉为台湾“出租车皇帝”、中国的“卡耐基”。

    2020年4月3日
  • 优酷CEO古永锵的创业历程

          古永锵先生接受过国外商科教育,经过多年来跨国公司里实战和历炼,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管理和经营经验,而且拥有逾八年的国内投资及运营经验。    古永锵先生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

    2020年6月11日
  • 最富互联网企业家的7条成功原则

          许多有抱负的创业者选择互联网领域,并非是出于对互联网的情有独钟,而是认为互联网可以提供快速致富的机会,因为互联网创业要求的启动资金较少而且对技术要求不高。实际上,如果您…

    2020年4月24日
  • 刘兴亮:创业就像“生孩子”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调查,对于男人和女人分别来说,一生中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入选百分比分最大的别是“创业”和“生孩子”。 …

    2020年5月25日
  • 马云:创业不能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

          关于创业,马云认为: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在于您有出色的想法、理念或梦想,而在于您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他说:“创业不能停…

    2020年5月12日
  • 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哀叹命运不济。马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砺,他认为:“生…

    2020年5月13日
  • Ampush CEO:创业5年的25条经验分享

        本文作者Jesse Pujji, 他是移动广告新创公司Ampush的联合创始人兼CEO,2009年,他与Chris Amos、Nick Shah共同创立了Ampush。在创立Ampush之前,Jesse Pujji曾在高盛、麦肯锡等机构工作。另外两位创始人也与他经历相同。Jesse Pujji总结了他创业5年以来的50条经验,摘选其中25条,分享如下:

    2020年4月4日
  • 马化腾之父揭秘腾讯创业之初

      马化腾之父揭秘腾讯创业之初    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马陈术生于194年,中专学历,经济师,曾担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会计、统计员、计划科科长、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公…

    2020年6月13日
  • SM集团施至成:千亿富豪的制胜秘诀

        成功真不是靠运气和背景那么简单。——施至成  2017年最新发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显示,93岁的SM集团创始人施至成位列第94位,以127亿美元(约合870多亿人民币)连续第十年蝉联菲律宾首富席位。

    2020年4月6日
  • 新东方:俞敏洪从台前走入幕后

        一年前,不用考虑省略号后的故事,那是个不可能的假设。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带有比一般企业更为浓烈的创始人气质。俞敏洪就是新东方,他的儒雅风度、人文情怀、幽默口才,卡内基式…

    2020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