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光有梦想和热情还不够

  
  
  一、蚁族
  
  “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镜头一:今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苏小姐,目前是街道口阜华大厦内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拿着15元左右的薪水,和朋友合租在位于杨家湾附近的民宅。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族,但小苏依旧心怀梦想。
  
  点评:
  
  “蚁族”有三大优点,一是乐观、热情,具有执著不懈的精神;二是内在进取较为明显;三是成就动机很强,但光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掌握必备的职场生存技巧和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积极融入职场。
  
  二、逃离北上广
  
  21年,一些白领旗帜鲜明地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并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中迅速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因高房价、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因,许多白领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
  
  镜头二:放弃上海超万元的月薪,带上妻子、孩子一起回到武汉来生活。这种选择,对于白领鄢先生而言是蓄谋已久。今年8月,他们一家回到武汉,在光谷购房,并各自找到工作,开始了在武汉的新生活。
  
  点评:
  
  不管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生活着的人们,对于城市间的迁徙不可随波逐流,盲目而为。职场人士在选择城市、企业、职业时,或是在创业时选择地域、目标、时机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橡皮人
  
  今年,橡皮人的概念引发了广大都市人的强烈共鸣,如果您发现自己曾经敏锐的触觉已经变得迟钝、对于职位的上升与工资的提高失去了过多的期待、上司的赞赏与鼓励总与您绝缘、对同事过激的抨击无动于衷……或许,您也是广大橡皮人族群中的一个。
  
  镜头三:大学毕业已经八年的秦荷,将橡皮人的十条准则与自己一一对号,发现其中有九条很符合自己。对待工作没有热情,做事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与同事也是淡淡的交往,再也不会因为一个表扬而激动,也不会为了上司的责备而伤心。
  
  点评:
  
  一个人从事符合自己能力、气质、兴趣的职业,其职业幸福度会比较高,成为职场橡皮人的可能性相对地也会小一些。(创业  www.lizhijuzi.cn)当然,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仍会碰到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使自己的职业激情消退,麻木感倍增。因此,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勇敢面对。
  
  四、转型跳槽
  
  “半路出家”,通常是说中途改行,另谋职业,转型跳槽。有的是在工作后发现不喜欢最初的选择,也有的是在工作多年后心生厌倦而转行。无论哪种原因,“半路出家”的人勇气可嘉,要敢于面对重重困难,冒着风险重新开始。当然,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如今的职场上,“半路出家”者越来越多。
  
  镜头四:今年初,做了四年广告设计的小秋,该行做起了旅游。对于这种转型,她全是依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虽然做导游需要重新开始,但是她却毫不担心:好好做,总能做好。
  
  点评:
  
  能否转型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理性决策与坚定信念。当不能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时,不妨听听身边朋友的意见,或是找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五、裸辞
  
  “裸辞”,正在成为高级白领中的一个流行词。所谓“裸辞”,简单来说,是没有找好下家就辞职。“裸辞”是当前十分流行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裸辞”现象将越来越多。因为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
  
  镜头五:在没有找到下家前,中南写字楼里一家英资企业的职员小媛便直接递交了辞职报告,原因只是因为她突然想去旅游了,可惜公司不给假。辞职之后,她来到湛江,一住就是两个月。工作能力突出的她从不担心以后的工作,她更追求快乐的生活。
  
  “裸辞”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职场白领们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职场当中
  
  点评:
  
  大多数的“裸辞”行为往往是冲动下作的决定。“裸辞”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职场白领们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职场当中。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作出重大的决定。
  
  六、钟摆族
  
  随着高铁、轨道交通的空前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突破城区界限。工作生活双城化、房子两地买、婚姻周末化,社交网络多城交叉,原有的单一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他们被称为“钟摆族”,并成为都市白领中的庞大族群。
  
  镜头六:家住东亭的胡先生,每个月定期回武汉两次。其余时间,都在宜昌工作,虽然颠簸很辛苦,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武汉没有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而每个月回家看女儿也是耽误不得。于是,他就成了摇摆在武汉和宜昌的钟摆。
  
  “钟摆族”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的压力,在快乐与忧愁中日复一日地上演“双城记”
  
  点评:
  
  “钟摆族”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的压力,在快乐与忧愁中日复一日地上演“双城记”。这一群体正在并必将不断地扩大。对于“钟摆族“来说,应该要首先弄明白自己甘于做“钟摆“的目的和意义,在合理规划每日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更要站在长远的角度思考个人的职业规划。
  
  七、杜拉拉
  
  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无疑是21年一大热词,无数白领们顶礼膜拜,争相观摩这一生动的职场升职教育课。拉拉的出发点其实特简单:仅仅是因为想学更多的东西,完成好“分内”的活。而她从广州销售助理转而担任总部行政主管,最终成为中国总部专业的HRD,只因“不想一辈子当秘书,俺还有自己的职业理想”。
  
  镜头七:两年前,毕业于华师中文专业的艳艳,毕业后进入武昌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做文员。虽然处于一个在别人看来可有可无的岗位,艳艳却做得很勤奋,最终被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看中而重点培养。最后,凭借业余时间不断考证,艳艳终于拿下人力资源师证书。当人力资源经理因个人发展辞职时,艳艳获得他的推荐,成为继任者。
  
  点评:
  
  杜拉拉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正好完成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这也正是小人物蹿红职场的原因所在。如果俺们能够读懂她所运用的这些职场升职“计策”,能够更主动、更早一些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蚁族光有梦想和热情还不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37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30日 下午11:01
下一篇 2020年5月31日 上午2:55

相关推荐

  • 从二本到985——写给2015考研的建议

      2014年,初试第二,复试第一。一路走来,经历过一战、放弃调剂、再战。在论坛潜水几年,受益颇多,如今考研结束,有些话想说。

    2020年4月9日
  • 月薪过万应届生的10个忠告

          同样是应届生,有的人自己创业,有的人即使打工也是月薪过万,而更多的人则是在不断抱怨工作难找,竞争激烈。很多的凭着激情去做事,但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坚持下去。还有的…

    2020年5月25日
  • 大学军训感言

      说来我们是运气好呢还是不好,本来以前的学长们都是在学校内军训,管得也不怎么严两周很快就过去了,但到我们入校的时候学校的操场整修,学校琮花巨资把我弄到部队里去军训(铜梁77128部队),这下是真的要体验一下军训生活咯…

    2020年5月6日
  • 俺的考研经历:置之死地而后生

    < type"text/java">c5(); < type"text/java">c6();       先讲一下俺的个人情况,俺对研究生这个名词的最初印象是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因…

    2020年5月15日
  • 大二时能为毕业求职做的10件事

        经历了大一的懵懂和新鲜,大二的你,在忙些什么?忙着刷学分?忙着考各种证书?还是忙着撩妹/汉、打游戏?

    2020年3月28日
  • 大学生励志名言

    1、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2、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4、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5、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6…

    2020年6月7日
  • 您不是寂寞,您只是不想学习

      周五晚上你一直泡在自习室,翻开了打印的课件只看了两页就看不下去了,上网刷了几十分钟微博发现无事可做了,磨磨蹭蹭一晚上最后回宿舍玩电脑,于是你觉得后悔了,觉得寂寞了,你觉得反正没学习还不如出去玩玩来的有价值,觉得大好青春就这么浪费了。

    2020年4月1日
  •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俺们的一生

        1、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  最近高考出成绩,很多人在报志愿。我收到一些来信,都是高三学生,信中说:“星姐,我高考成绩一般只能上二本,但当年你也是二本毕业的,我觉得我毕业时候能跟你一样好。”

    2020年4月7日
  • 您虽然读的是二流大学,但您不应该过二流生活啊

        去年,同事的亲戚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亲戚打电话来咨询同事,应不应该去上。我们办公室因为这个问题炸开了窝,主任说,现在找不到工作的一般都是不入流学校的学生,所谓的就业压力大说的其实也是这一类学生,他们大学期间不学无术,毕业了自然无地可去。另外一个同事说,我觉得在哪里都靠自己。

    2020年4月5日
  • 给大学的致青春

      最近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得风风火火,我也去领略了一把,感慨良多,回忆起来有很多镜头挥之不去。

    202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