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高考后20年的人生轨迹

    6月7日、8日是2018年的高考日。  975万考生走进考场,接受改变命运的考试。

  

  

  6月7日、8日是218年的高考日。

  975万考生走进考场,接受改变命运的考试。

  查了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9-21年全国总共出生199万人,172万人,1647万人,平均每年粗略估计参加高考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6%,看来以后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还会继续减少,中国的各种人工成本将会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

  现在发达国家的老百姓,个个都能干很多活,修马桶,修水管,修电灯,剪草坪,换轮胎,甚至自己简单修车…无他,因为人工成本太贵,上门换个水管,修个马桶,上百欧元是正常的。

  217年的事情,在英国的某中国人家里马桶坏了,打电话叫工人来修,折腾半天没修好,最后说是马桶坏了得换,按理说没修好是不是就可以不给钱?

  不是,虽然没修好,但是人家上门服务了 (call out fee),所以还是收了1英镑,按照汇率就是85多元人民币,已经比一个便宜的新马桶还要贵了。

  中国目前也是这个趋势,体力劳动者会越来越贵,俺去年叫了一个小伙子上门帮忙安床,其实俺已经安好大部分了,但是人家一来很快安好,最后收费1多元人民币。

  今天的文章简单的说下俺和俺的同学们。

  高考之后的十几年,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不过首先要说明的是,样本只是俺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

  样本比较小,大概1人不到的样子,而且基本都是211以上院校。

  实际上,这1个人(实际不到),包括俺在内,勤奋程度,智商俺感觉差别是不大的,不然最后不会都在一个班学习。家庭条件,除了1%家庭算是富裕的,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

  但是最终,因为选择不一样,到现在人生却可以说有了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和差距,是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能明显感受到的。

  1

  第一个选择:选择什么专业

  填报专业是一个蝴蝶效应,您写下的那几个字,可以决定您以后很多年的人生。俺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一心是要填报理工科的,因为看了一些国外的电视剧,电影,觉得里面人走过去的时候,门就自动开了非常神奇,感觉好高级,好科幻。

  于是坚决的报了理工科专业,并且毕业后一直在制造业。这样的选择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穷。

  所以有私信问俺报什么专业比较好的,俺怎么回答您呢?如果要赚钱的话,上国家统计局看下217年全国各个行业的平均工资统计就知道了:

  注意这个非私营单位,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国有企业,其实不是,它还包括了股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等等,因此代表性最广。

  217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元,金融业12285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81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

  说白了,一个IT,一个金融,显著的高于其他行业,这和俺们平时的感觉是相符合的。

  另外搞科研现在收入也在水涨船高,全国各地高校的待遇越来越好,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俺多次贴过现在全国各地高校招收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待遇,可以说大大提高。

  另外现在企业也在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基本上国内各大企业集团都有中央研究院,因此科研技术人才也还过的可以。

  俺当初选择理工科,毕业进制造业企业工作,这直接影响了毕业后的收入水平。现在想起来,当初如果填报金融,语言,法律,会计,计算机之类,那么可能毕业后的日子会好过的多。

  为什么这样讲,俺记得十几年前,临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俺某个在读计算机专业的高中同学,说上海某外资软件公司(没错那个年代外资互联网更吃香)给他开月薪接近5元,他说觉得太寒酸了,就没有去。

  这让俺感觉很吃惊,因为在俺们系(硬件弱电相关),找工作找个4元月薪就觉得很不错了,实际上大量同学找到的工作月薪只有两三千元。有的单位解决北京户口,开的月薪只有一千多。

  在当时,学校论坛里面有个男生发个贴,说毕业了征个女友一起在北京奋斗,已经找到月薪3元的工作。结果留言里面还有人在讨论楼主是不是在炫耀,有的人说三千元怎么会是炫耀呢?有人说已经是炫耀了…..

  俺们眼中令人羡慕的五千高薪,然而这在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眼里叫寒酸,突然就感受到了专业不同带来的巨大差距。

  另外还有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上海某证券公司,后来他来深圳看俺,就聊到存款的问题,俺问他存了多少钱,当时俺想虽然金融业工资高,但是他说是毕业才一两年,存十万顶天了吧,结果他告诉俺毕业一年多就存了二十多万。

  这个数字把俺惊到了,因为俺本科毕业比他还早工作两年,但是存的钱都没他多。

  当然,俺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本土制造业开始大发展,出口开始迅速增长,深圳几乎所有的公司,从华为,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到各种生产电池,LED,充电器,PCB线路板等等在内的大型,中型,小型工厂,都在开展海外贸易,直接带动了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增长。尤其是华强北为核心的山寨机业务,蓬勃发展。

  中国出海最早之一的华为,就是2年举办的出征海外誓师大会。

  大量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他们作为中间商,通过展会,互联网和电话开拓海外客户,同时从合作的工厂提货实现出口,什么都可以出口,电话机,音响,耳机,电子元件,线路板,电子玩具,摄像头,手机,屏幕…..

  直到现在,来深圳的朋友,从华强北的各个大楼,到罗湖,福田的各个写字楼里面,都能发现无数这样的贸易公司,他们只是租一两间房就开始办公。

  因此在深圳,有个独特的职业,叫做外贸,很多本科学历都不到的对外销售人员,在外贸小公司工作都可以做到月薪过万。因为不管是外贸公司,还是普通的中小型工厂,给予销售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提成都非常高,按照销售产品的不同,提成高的甚至能到1%以上,低的也有2%,3%。当然大公司的销售提成比较低,1%左右或者以下。

  不少只有专科甚至高中,中专学历的来深打工者,通过努力学习英文,努力开发和开拓客户,实现年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比比皆是。

  俺记得21年,部门有一个新员工辞职,俺找她谈话,她说因为她男朋友在华强北开了个公司,招了四个员工自己做电子产品外贸出口,所以她也辞职去帮忙,她男朋友当时很年轻,才23岁,没考上大学,来深圳好几年了,最开始是华强北的贸易公司打工,积累起一批亚非拉的客户之后,就自己开了个外贸公司出口电子零部件和产品。

  除了这些外贸公司以外,深圳的中国本土制造业公司,开始成规模的向国外派遣销售和技术人员常驻,也是在这一时期,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展会上,无一不是有大量中国公司参展,很多年轻人得到了出国的机会。

  俺来深圳第三年就开始出国参加展会,俺记得当时是在南非,整个展会一看,一半是中国公司,而且都是普通中国人根本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公司。

  俺去各个展台找人聊了下,每个展台都有毕业才两三年的年轻人,很多毕业于不知名的二本,三本院校,毕竟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

  每次出国参展,总会看到大批的中国年轻人在各自公司的展台,这在以前是看不到的。

  尽管可以说赶上了中国制造业对外出口大发展的风口,但是一直到毕业后的第七年,俺才总算稳定达到心目中觉得还满意的薪资。

  所以说俺有时候想,俺毕业后七年的命运,其实在当年高考填志愿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所以填一个专业究竟有多大影响?对俺来说就是七年。

  当然了,俺总是自俺安慰说,选择这条路虽然一开始穷了点,但是做制造业,也能看到很多金融界高富帅和程序员们看不到的风景。

  俺记得有个同事出去海外拜访了一圈客户,回来开电话会议略感心酸的说,客户对他讲中国制造是“low quality”;

  俺带法国人在深圳工厂参观,看到俺们工厂工人的操作方式,俺看他们的表情就露出“原来才这个水平”的含义,俺问其中一个客户,说您觉得工厂水平和法国差距多少年?他说至少1年,俺看得出他内心其实是想说2年。

  记得有次有个日本团到公司参观,当俺讲到几个产品性能,确实做的不错,团里面的日本人问俺说“您们工厂是不是有日本工程师”,后来看到金灿荣教授的讲座视频,他说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一种愚蠢的种族主义,俺马上就想起这一幕,这是有切身感受的。

  那个年代,消费电子产品基本还是国外品牌,有很多今天俺们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外国电子品牌,加拿大的,法国的,美国的,拿到深圳来找各种工厂生产,不少欧美供应链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在工厂和中国工程师同吃同住,也了解了不少他们国家的事情。

  在国外厂家货期催的紧的时候,工厂的项目PM兄弟们,经常通宵跟线加班,第二天早上回去睡几个小时又继续回来上班。

  不只是理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闲聊高考后20年的人生轨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12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8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0年4月8日 下午3:22

相关推荐

  • 给在读研究生的一封信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5月11日
  • 改变自己,拥抱生活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

    2020年5月27日
  • 当俺大学毕业,才知道大学

        大学是一座过来就再也还不去的城,你是否想过或问过自己,大学我应该如何度过。我曾经想过,也曾经问过自己,但是好像所有的答案,非要等你真的离去之后,才能得到。

    2020年3月25日
  • 您为什么上大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几百万学子将由此迈进高等学府的大门。然而,对于大多数应试学子而言,今日金榜题名带给他们的窃窃喜悦很难如他们的前辈们那般刻骨铭心了。

    2020年5月27日
  • 亲爱的,俺怎么替您努力?

        “呀!又挂科了。喂!就知道自己学习,都是住在一个宿舍里的,就不知道帮帮我提成绩!”每次期末之后发成绩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嫌弃。听到这些,真是感觉可笑,又有些无奈。

    2020年4月7日
  • 给毕业生的一封信:赚钱救世界

        亲爱的学弟妹:  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想写一封信给你们。  告诉你一个秘密:从小到大,我都是为自己。

    2020年4月26日
  • 一个农二代的来信:俺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

          俺的家乡位于苏皖交界处的高淳县。县城有两所好一点的高中:高淳县中和高淳县二中,这些俺是没有资格进入的(用他们的话说是,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俺只能选择进入另…

    2020年5月29日
  • 一封斯坦福招生官写给被拒学生的邮件

      今天下午,我们的招生办公室向34000多名申请我们普通录取的、盼望着在斯坦福度过自己四年大学生涯的高中学生发出了邮件。

    2020年4月10日
  • 写给大学新生的励志寄语

    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历经多载梦想催化,经历了恩师同窗的教诲与帮助,经历了亲朋故友的祝福与期待……您们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八月俺们收获了季节的果实,…

    2020年6月7日
  • 在这毕业季,怎样才能不迷茫?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了,老有人问我怎么办?今天把这些问题想了想。

    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