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出生于中国东部农村,祖上三代没有一个读书人,俺是第一个大学生。在这个媒体异常发达,“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俺却读了新闻专业,而且还就读于一个中西部很low的二本院校,没有任何硕士点和研究所,在中国高校排名处于后百位。
刚来到大学时,还没有认识到新闻专业在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考验,心中冲着对白岩松、柴静、水均益等记者的崇拜踏入了这个专业的大门。
可悲的是俺是这个学校里新闻专业的第三批学生,也就是说新闻专业只有大二大三的前辈。
师资方面更是没法说,教新闻的老师好一点的刚刚硕士毕业,还有好多老师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甚至还有非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走后门进来的给俺们代课。
刚来到学校时,第一天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在爸面前。爸一个劲儿的安慰俺,“您看这个地方多好啊,虽然穷但是环境好啊,不像山东都是工厂和雾霾。”现在想来俺这么一哭,爸心里肯定更难受。
俺的哭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地方太穷,甚至都比不上生俺养俺的农村,另一方面是哭自己高考不争气,好像被发配到了边疆,高考的时候真的特别想去北京,想去中国传媒大学。
爸快要回家的前一天,俺才意识到俺即将要在这个穷地方独立生活四年,俺最美好的四年青春只能奉献给这所俺很不满意的学校,俺清醒了。爸临走之前一直在安慰俺,让俺安心,让俺不要太难过,多给他打电话。
爸上车之后,俺回到学校。看到一切都是新的,俺抖擞抖擞精神,反正学也是四年,不学也是四年。还不如好好学习,争取考研考到中传去。便给自己打气,振作起来。
于是乎,俺每一堂课都要坐到第一排认真做笔记听讲,课下与老师交流,俺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能够把老师的知识都学到手,那么考研也是没问题的了。
俺主动去结识大三的学霸学长学姐,在他们那里寻求指导。俺发了疯似的去参加文学社,参加演讲比赛,策划活动。在社团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在班里竞选团支书。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起床便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晚上十一点熄了灯才回到宿舍。
总之,俺不放过任何一个能锻炼提高俺自己的机会,争取把自己最大化提升。
终于就凭着这骨子冲劲儿,学期末俺拿到了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而且和老师们关系处的非常好。在同学们眼中俺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学霸。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把第一排的座位留给俺,不只是因为他们想让俺好好听讲,而是他们坐在后排更好地聊微信、追剧、看小说。
在班里,无论什么俺都要与众不同,俺就是要做到最好。比如,俺虽不擅长体育,在体育课上俺还是会拼尽全力去跑一千米跑到第一名。别人不敢给老师提的意见,俺一定要找老师说。舍友窝在床上一天不起来,俺就一定要离开宿舍去图书馆学习。
大一第一学期结束,俺拿着优异的成绩给自己增添了一点信心。
于是第二学期继续保持着这种干劲儿,俺又拿到了专业成绩第一名,之后也是。并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拉越大。有同学问俺是怎么做到的,俺只是笑笑。其实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奋斗的快乐别人也无法分享。
同时,俺也认识到了新闻专业的实践性。俺从学长那里偷偷搞来他们的课表,去蹭课。
结果,巧合的是,那位老师是从当地报社聘请过来的,是某一个部门的主任。俺坐在第一排蹭课,大多数学长学姐躲在后排玩手机。
这样的俺和“他们”就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从此,老师给俺创造机会,进入报社。老师亲自带着俺下乡采访,给俺指导。一个学期下来,在媒体上发表五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被刊登在“三农”专栏的头条。
正是因为表现突出,老师也会带俺到家里吃饭,俺也获得了几千块的奖学金,同时各种优秀、三好的证书奖项络绎不绝。
俺是二本学校的学生,这是俺的故事。俺知道,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比俺更努力。俺还年轻,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不是一碗鸡汤,这是真真实实的俺。最后送一句话: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幸好,俺没有让自己颓废,俺还有梦想。为每一个有梦的人鼓掌加油!愿您俺都能成为追梦人,像鹿一样优雅的,像鹿一样追逐。
作者简介:小泽(徐现泽)。9后,一个热爱文字的青年,一个特立独行的学霸,一个渴望分享故事的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泽说(xianzeshuo)世界很美,俺想和您聊聊。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读了二本,您就不学了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