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典故事告诉您:什么叫契约精神

  一、一个小孩的故事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一个小孩的故事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那份延续了2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诚信观念。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天分和财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来取而代之,从而,让在最初状态不平等的个人,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权利上拥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国,更崇尚的是“聪明”而非诚信。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聪明”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彼此防范。城市楼房里家家户户都有防盗门、防盗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围墙,但俺们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二、一个老太太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着一个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旧,满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盗面包房里的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审问道:“被告,您确实偷了面包房的面包吗?”

  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俺确实偷了。”

  法官又问:“您偷面包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饥饿吗?”

  “是的。”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俺是饥饿,但俺更需要面包来喂养俺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俺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他们还是一些小孩子呀!”

  听了老太太的话,旁听席上响起叽叽喳喳的低声议论。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说着,法官把脸转向老太太,“被告,俺必须秉公办事,执行法律。您有两种选择:处以1美元的罚金或者是1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脸痛苦和悔过的表情,她面对法官,为难地说:“法官大人,俺犯了法,愿意接受处罚。如果俺有1美元,俺就不会去偷面包。俺愿意拘役1天,可俺那三个小孙子谁来照顾呢?”

  这时候,从旁听席上站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道:“请您接受1美元的判决。”说着,他转身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说:“各位,俺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美分的罚金,这是为俺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俺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讶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长拉瓜地亚。法庭上顿时静得地上掉根针都听得到。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俺们的冷漠付费。

  他告诉俺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的契约。

  三、一个牧师的故事

  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俺没有说话,因为俺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俺没有说话,因为俺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俺没有说话,因为俺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俺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俺说话了。

  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俺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当今的社会太冷漠,俺们会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三个经典故事告诉您:什么叫契约精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77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1日 上午4:35
下一篇 2020年4月11日 上午6:43

相关推荐

  • 励志小故事:拒绝是最好的尊重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和张仪选的专业都不是热门的儒家、法家等专业,而是一门比较偏僻的专业——纵横学,因为他们明白在战乱年代,纵横学才是最适用也是最好就业的一份工作。

    2020年9月30日
  • 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到火车站去扶老携幼,帮助车站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或利用休息时间替老乡捡粪、种地。人们夸奖他说:“雷锋喜欢助人为乐,是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

    2020年10月5日
  • 从一本葡语词典上起跳

        2014年7月中旬,金砖国家第六次峰会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王伊立,里约州立大学四年级的一位中国女孩,被邀请担任大会同声传译员。作为大会最年轻同声传译员,她与搭档分工协作,默契配合,表现出色,赢得大会主办方高度赞扬。

    2020年4月23日
  • 经典励志故事:偏离了航道的飞机

           励志感悟:事情永远不会100%的像我们预计的那样,看看你手中的地图,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还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然后,做必要的调整。

    2020年10月6日
  • 同样的起点,别样的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城关初中先后分来了两个年轻男教师,都姓王,都出身于无关系无背景的农村普通家庭,都毕业于地区师范学院。人们按照年龄大小分称为大王老师和小王老师,大王老师教政治、历史,小王老师教数学。那时候人年轻,都还未成家,又没有多少负担,闲暇之余就常和其他人聚在一起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有时麻将打上一通宵熬得眼睛通红仍然乐此不彼。

    2020年9月26日
  • 改变命运的那顶发夹

          这是一个圣诞夜发生的一个故事!    华丽的灯光将整个小镇照着通明,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愉悦,全心投入那一年一度的圣诞Party中来,往日平静的小镇瞬时也疯狂起来!   …

    2020年10月3日
  • 从石油工程师到自由撰稿人:俺没有秘诀,只有行动

        最近,不少读者对我从一个石油工程师,跨界到做全职的自由撰稿人感到很好奇,来问我有什么秘诀;更有一些人看到公众平台可以赚钱,来问我怎样短期内积累到大量粉丝,快速变现?

    2020年3月25日
  • 职场人必读的1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管俺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所以,身在职场,俺们需要的是不断的…

    2020年10月5日
  • 励志小故事:非洲土人穿鞋子

           心语:这个故事有点象上面那个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同样的境况,却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其实,如果我们经常往坏的或负的方面去想的话,我们将错失许多“成功的机会”。相反的,如果我们一直往好的、积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的话,我们就会挖掘出许多令人想不到的机会,即使是危机也可能蕴藏着无限生机。

    2020年10月7日
  • 不从众,才会出众

        葡萄籽成了无人要的垃圾。  葡萄籽外壳坚硬,牲畜不吃,沤粪不烂。甚至有厂家专门给种植户签订协议,只收葡萄,葡萄籽归种植户拉走。处理掉这些堆积如山的葡萄籽,厂家一年不知要“垫”进多少费用。

    2020年9月27日